谋求中美合作共赢 布什来了
作 者: | 樊吉社 | 关键词: | |
书 名: | 谋求中美合作共赢 布什来了 | 成果形式: | 其他 |
合著者: | 曲星 张燕生 朱锋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1月19日 | 出版时间: | 2005-11-19 |
谋求中美合作共赢 布什来了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1月19日10:58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前言: 今年又是中美外交的热络年。 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布什将在出席韩国釜山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之后,对中国进行正式国是访问。这是布什第二任期内首次访问北京,也是今年第五次与胡锦涛主席的握手。 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副国务卿佐利克、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和美国财长斯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美国证券交易会主席考克斯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造访北京。美国高官如此频繁访华,显示出美国官方对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视,亦显示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说,2004年中美关系的核心话题是和平崛起,以及由和平崛起引起的猜疑与敌视的话,2005年中美的关键词就是合作共赢。美国发现中国的崛起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事实,关键是如何与正在崛起的中国相处。 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社会的利益不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更多的时候是合作共赢,冲突俱损。在经历飓风洪水、恐怖袭击、禽流感等天灾人祸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成为全球攻势。而就中美经济而言,已经形成了深度融合,没有美国市场,中国制造业不可能取得长达25年的高速增长;没有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供应市场,美国也不可能实现长时间的无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这种双赢关系,是中美关系历经危机而不脱轨的根本动因。 但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硬币总是存在第二面,甚至还有第三面。前不久,布什在参加“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会议时说,中国是个正在“疯狂”地发展的伟大国家,“中美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贸易摩擦、汇率问题、能源竞争、台海问题、军力、亚太地区战略等,中美之间有太多的不一致和争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考验中美两国决策者的智慧,也是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必须面对的难题。 值此布什访华前夜,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吉社共聚“天下论衡”,就中美政治、经贸关系展开讨论。本论坛由本报研究版负责人李振华主持。 见习记者 马 娟 本报记者 李振华 胡敬艳 见习记者 李 浩 北京报道 布什到访 主持人: 10月份以来,美国高官接踵访华,财政部长斯诺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任近五年来第一次访华。布什选择此时访华,会带来什么?美国高官如此频繁的到访,中美关系体现了怎样的思路? 曲星:布什这次来访,在中美首脑间实现了一年内互访,之前美国政府高层也多次访问中国,说明中美之间在外交上沟通越来越多,是中美关系一个比较好的信号。布什这次访华,我想美国最想弄明白的是:中国人到底要什么? 至于布什此次之行会提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讲。第一,他要中国就一些涉及到美国具体国家利益的问题做出承诺,比如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 第二,对美国国内政治有一个交代的问题,比如人权问题、价值观念等,但他并不指望得到具体的承诺。 第三,在国际层面上需要沟通的问题,如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问题,以及禽流感、人类自然灾害等问题,都促使美国政府积极和中国政府沟通。 张燕生:我认为,中国想要的东西,中国人是比较清楚的。 首先,中国人要的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大环境,中国把未来20年看成自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20年内,中国要寻求国际发展、国际合作,这是中国最大的战略。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矛盾和摩擦,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与美国及其他大国之间建立起国际协调机制。 美国人要什么?在经济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调整、中美之间贸易不平等的解决方式等。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学家还美国的经济学家,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从政治和非经济层面来分析,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诉求。 但中美贸易不平衡,实际上是全球化的结果,不是中国不公平贸易竞争的结果。我们做了一项研究,说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至少有22%的产品来自于日、韩企业的中间产品,如果加上日本、韩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内部贸易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其价值量就会超过50%,再加上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生产然后返销美国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这个比例可能达到70%。 除此之外,中国对美贸易产生摩擦的都是纺织、服装、箱包、打火机、家电、家具等,这些产品都不是美国的优势产品和产业,对美国来讲,这是最具互补性、最能为美国消费者带来经济福利的产品。而美国在这方面要与中国打贸易仗,打的是什么?其实美国打的是全球战略利益,也就是说针对中国和平崛起、拒绝改变世界经济贸易的旧有格局。除此之外, 因此,在各个层面上,中美高层要充分沟通和交流,否则,一个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一个是迅速崛起的国家,两者之间一定会发生很多矛盾和冲突。 樊吉社:中美关系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周边的外交行动引起了美国的疑虑,这个疑虑被美国高官表达出来了,比如说拉姆斯菲尔德去年在新加坡参加安全会议时的讲话。为了石油来源的多样化,中国可能和不受美国欢迎的一些国家进行一些合作,这会引起美国的不满。美国认为中国在亚洲旨在构建一些把美国排挤在外的区域安全机制,未来要争夺在亚太的主导地位,这同样是美国担心的。中国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美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策?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形成怎样一个体系?我想这也是此次布什访华的目的之一。 利益并非此消彼长 主持人:中国提出和平崛起,希望能够成为和平的力量,来实现中国崛起的目标。但一个大国要崛起必然会打破世界原有利益的格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策略、智慧能够让外界消除不信任的疑虑?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秩序中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朱锋:我觉得中国崛起过程当中,出现“中国威胁论”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国的崛起会带来冲击、挑战和动荡。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来表明我们和平的意愿,不在于我们如何说服别人,而是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从而使一些不可遏制的冲突最终可以避免。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以下因素很重要: 首先,多边主义的大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在确立基本的国际行为、实际实践上有一种主流的意识和观念,多边主义是符合冷战后国际社会主流意见和价值趋向的,是我们作出国际合作性反应最好的条件。第二,在国际关系中广结善缘,不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而是通过互利、平等的合作来发挥中国的影响力,与别人发展合作关系。第三,中国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 中美之间巨大差异,在短期内不可能缩短,但是彼此政策实践中不同的做法引起了不同的后果,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国际上对中国产生了更加积极的认同感。 曲星:后起的大国要改变现在的格局引起的冲突是比较流行的理论,20世纪确实有一些大国崛起导致了世界大战。但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民族特性的角度来讲,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防御性的民族,没有向外扩张性。中国最早发明火药,还有罗盘,但却用来造烟火和商船,而不是大炮和战舰。 第二,从政策方面来看,邓小平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中国成为对外侵略的国家,那么希望全世界人民起来一起推翻这个中国政府,这是中国领导人的一种承诺。 第三,从外交实践上,现在已经解决的边界问题都是在谈判的基础上、做出让步的基础上,甚至顶着国内老百姓的压力来解决的,并未诉诸武力。 第四,从国际社会现状问题来谈,以前认为后起的大国必然会改变格局,世界利益是分配型的。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这一局面发生了改变,国家间更多的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可以通过合作,把蛋糕做大,在不影响对方利益的情况下,满足双方的利益。现在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寻求的是双赢、共赢的局面。 从这四个层次来看,中国的发展对别国不会构成威胁。当然,别的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在国际上应该有相应的位置,中国有权利参加资源的合作获得相应的份额。如果中国吃不起、穿不起,这才是威胁。不过,同样的产值,我国在能源上比别人多消耗几倍,这是应该改变的。 张燕生: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中国的和平崛起。 第一,需要相互了解。虽然美国高官来访不断,但是西方对中国还是有疑虑的,东西方价值还是存在差异的,中国人行为方式和美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经贸关系,中国人经常讲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美国则经常讲先发制人、以牙还牙。美国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寻找对美国利益最好的贸易战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牙还牙。 第二,中国今天的和平崛起与过去的历史经验有很大的差别,拿美国、德国、日本的崛起经验来说,一个国家的崛起,对旧的格局往往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中国崛起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作乃至相互依存是非常重要的,其结果可以是合作共赢的。如果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遏制中国,使中国的崛起受到打击乃至中断,最后美国的利益也一定受到损害。所以,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利益格局下,光讲中国崛起的动机是不合适的,而是要在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的整体利益方面找一个平衡点,不是我们要合作,而是世界要合作。美国的高官到中国来是要寻求一个战略上的合作。 第三,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一定是相互调整的,不仅仅中国要调整,世界都要调整。从中国来讲,首先要调整自己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道路。 下一步的外经贸战略必须要进行调整,要改变过去重视出口、忽视进口,重视FDI、忽视与FDI合作和配套等状况,今后要更加重视内需,重视进口,这样就增加别国发展的机会,增加与中国的相互依存,世界的发展将变得更加稳定和平衡。 主持人:由于反恐重要性下降和在中东地区战略压力的减轻,可以说目前美国处于向后反恐时代过渡的战略空档期,建立在反恐基础上的中美积极合作关系也将逐渐失去动力,美国行政当局对华防范、制衡的一面也在加大。比如,看到美国与中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中国军力报告》煽动“中国威胁论”。越来越多的议员在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言辞态度激烈。在民间,美国公众对中国联想公司收购IBM PC、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案等感到忧虑,经济问题出现政治化倾向。中美关系是否有可能越来越紧张? 朱锋:中美之间这种结构性的紧张是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美国的国内政治无法形成真正统一、完全一致的中美政策;二是两个大国是在不同局部出现争执甚至冲突,这两个趋势是长期化的。布什今年10月底以来一直谈一个问题,就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从这一点来看,是完全可以预期。在经贸上,反华最厉害的不是右翼,是民主党分子,民主党跟美国工会有密切关系的那些人。 对我们来说,一项稳定合理的中美政策,应该走务实主义路线,强调双方共赢互利的思想观点真正站到主导地位。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永远有不同声音,我们希望让一种合理对话、互利的声音赢得更多的选民、企业、政治人物的支持。 曲星:首先,现在恐怖主义现象还会存在下去,美国反恐越反越恐,今年在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一系列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所以中美之间在反恐上的合作不会消失。 第二,中美合作的基础不仅仅是反恐,中国是日益发展、实力越来越大的大国,美国人认为两国都是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维护中国现存秩序,维护和平稳定的经济,美国也得到很多益处。 第三,现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超越国家范围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飓风也好、禽流感也好,都需要国家间的合作。 樊吉社:一方面,中美关系以后的趋势是合作会更加广泛、分散,不再像上个世纪那样会因为诸如人权问题、不扩散之类的单个问题而牵动整个中美关系的变化。现在中美之间议题比较广泛,合作基础稳定。 现在反恐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我觉得是逐渐在下降,但是它却不会消失,因为反恐和防扩散是长期问题,中美在此领域仍有很多合作空间。 中美关系是否可能趋于紧张,这要分开来看。中美关系以后的趋势是合作会更加广泛、分散,对中美关系的波动具有“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也会因为议题广泛而产生诸如贸易摩擦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在安全领域也会存在一些摩擦,比如说美国可能认为中国的多边外交旨在建立联盟来对付美国,这些问题能否影响整个中美关系的大局仍然有待观察。现在美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双方都在采取“对冲”战略,两面下注,能合作的时候进行合作,如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全方位接触、交往,同时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美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加以警惕的是,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调整始终在进行,只不过速度时快时慢。美国要增强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比如说提升关岛军事基地的地位,加快对美日军事同盟的调整。今年年初美日的“2+2”共同声明中提到了“有关台湾问题的关切”,中国应该对这些引起注意,并就这些战略调整加强与美国的沟通,避免因为误读、误判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中美之间之所以存在很多的误解,主要是缺乏一些沟通机制。那么,怎么样消除中美之间的误解呢? 朱锋:不同国家的人对事物观察有不同的方法。比如TIME杂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出口服装厂打工的女工,一天的工资5美元。当记者问女工有什么愿望?她回答是希望自己做的衣服美国人都能喜欢。这个故事能够感动美国人,一个每天只挣5美元的小姑娘,她的理想竟然是让别人都能穿她制作的衣服,又便宜,又好看。两国之间,两国人民之间交流,能够展现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一切事情就容易多了。 曲星: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也存在不平衡,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弱者想了解强者,因为强者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全世界人对美国人的认识高于美国人对全世界的认识。如果缺乏了解动机,不被别人了解不足为奇。美国人一个惯有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想到最坏的境况,所以中国人要客观对待。美国人眼中看到了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恶意的攻击。 中国要以客观友善的态度容人。当别人抨击的时候,也不要急得跳出来,我们尽量改善自己的漏洞。 樊吉社:两国交流肯定存在问题,但时间会化解一切。比如现在政府领导人之间见面次数增多,各个层次的交流都非常频繁,通过交流很自然地会矫正以前错误的认识。 中国有义务为美国买单吗? 主持人:现在中美贸易的摩擦,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以前的日美摩擦,日本最终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许多人把日本后来十多年经济萧条归罪于这个协议。中国在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应该从上世纪日美摩擦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朱锋: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是在同一竞争产业部门中进行的。而且我们的市场开放程度足以保证美国对华贸易出口在消除歧视性的规定后,可以恢复到一个更有利于美国的平衡。我觉得中美的贸易战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利益的冲突问题,而是美国会不会继续将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去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就是一个例子。由于现在中国巨大的出口能力,美国会转而实行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张燕生:日美摩擦和中美摩擦完全不是一种类型。日美摩擦是在竞争性产品领域里摩擦,比如汽车、半导体等,使美国核心企业受到威胁。而中美贸易摩擦大都在纺织、鞋帽、家具、彩电等行业,这些是互补性产品领域里的摩擦,对美国核心竞争力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损害,但可能影响到美国的全球利益。日美摩擦中,美国始终是处于主导,日本对此的反应一是日圆升值,二是进行大量的海外投资。但中国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交换意见,寻求合作和解决办法。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另一个目的也是要催促中国在银行、保险、证券、电信、航空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中国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在取消非关税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但如果在准备工作没做好之前就被迫开放银行、航空等领域,对中国的经济长期发展是有损害的,东欧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教训中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欧盟的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如果美国经济发生了大的调整,以衰退和危机的方式进行这种调整,美国会怎么办?从历史上看,80年代美国经济内部矛盾调整的替罪羊是日本,从1985年到1987年日元从250块一直升到120块,以日元标加的所有资产和产品都变得很昂贵,为了美国,日本付出了经济停滞15年的代价。下一步会是谁呢?国外一位经济学家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有义务配合美国,减少美国的财政和贸易赤字,否则的话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替罪羊。也就是说美国在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中国应尽可能借给他钱,保证美国负债消费能够继续。如果现在的国际经济体系必须有人为美国买单的话,上一轮是日本买的,这一轮是谁? 主持人:这好像造成一种不公。 张燕生: 肯定不公,中国为和平崛起调整自己的战略、发展政策、发展的思路,相应地也应该采取配合的办法。 美国对中美贸易摩擦采取什么方法呢?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就把242段,15条、16条等不合理条款规定下来,随时可以作为要挟中国的手段;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又用国内法及国会、各利益集团的要求压制中国,如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开放高端服务业、贸易摩擦和制裁等等。 很多的关键点都不是中国能接受的,但是谈判的时候,必须得谈,否则就单边制裁。最后受伤害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是中国最富有市场经济活力的人。美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美国不能够与中国建立一个沟通和交流机制呢?在后ATC时代,即全球纺织服装一体化的时期,双方应通过谈判建立起一个国际协调机制,不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是需要时间的,有很多方面也是需要相应的调整,否则中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争端和互相之间的指责。 中美能源合作的可能 主持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被美国一些政界和商界人士描述可怕的能源入侵者,会危及美国的能源利益。但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过度的能源竞争,抬高能源价格,实际上对双方的利益都会受损。您认为,在能源市场未来中美具不具有合作的现实条件?合作的前景如何? 樊吉社:近年来中国也在试图实现石油来源多样化,并同一些国家进行了一些合作,而这些国家和美国关系不太好,甚至说很糟糕,这就造成美国担忧, 由于能源需求上升,中国也在试图实现石油来源多样化,包括中国向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苏丹进口石油,这些国家和美国关系不太好,甚至说很糟糕,这就造成美国担忧,认为中国正通过与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来对抗美国,尽管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中美之间在能源问题上还是有合作空间的,怎么合作?具体来说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合作研发替代品,中美已经就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协商,未来两国可以加强合作。 第二个合作层面,因为中美对石油的需求都是相同的,但石油来源基本比较固定的,比如说中东地区是很大的石油来源地,中美完全有必要通过合作来维持这些地区的稳定,以免因为地区的动荡影响石油的进口。中美还可以通过合作确保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畅通。 第三个合作领域是核能的和平利用。中美在1987年就签订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但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核能的潜力很大,中国搞核能也有一些天然条件,而美国的核能技术也比较先进,如果排除了美国在扩散方面的担忧,中美在核能和平利用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大。 张燕生:实际上,美国在能源方面说中国是一个入侵者、竞争者,这个说法有点过,从美国来讲确实是有全球的利益。因此,中国在全球的任何一个举动,美国都会从全球的战略利益角度考虑,所以比较敏感。从中国来讲,进入到能源和资源高消耗阶段,也就是最近三年的事。 中国的国策非常清楚,第一,能源消费立足于本国。第二,大力开发节能技术,重视开发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我相信中国在新型能源的开发上、能源的调整、核能的大发展,这些方面都会明显减少中国对世界能源的依赖。即使是这样,中国今后对世界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一定会持续上升。在这个问题上,竞争谈不上,只能说过去石油格局会有一些改变,而且中国在这个部分,对国际的进口和对外的投资也会加大,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个部分。要是采取扼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曲星:中国解决的思路,一方面如何尽可能发挥能源的效益。从美国方面来说,怎么样正确对待中国能源需求问题,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要发展,要在这个地球上有尊严地生活,与美国、日本主要的进口国有合作的需求。但是现在要树立起这个观念需要一个共同磨合的过程。 有说法称中国是一条饥饿的龙,走到哪儿买到哪儿,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尤其是能源。中国人有资格、权利参与能源的合作,现在的石油主要进口国应该对此有一个思想准备。 能源的不可再生和人类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是一个矛盾,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开发新能源。即使中国人一桶石油都不买,能源危机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在于中国参与不参与竞争。 (责任编辑: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