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首脑互访以来的中美关系与朱容基总理访美
作 者: | 倪峰 | 关键词: | |
书 名: | 维护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首脑互访以来的中美关系与朱容基总理访美 | 成果形式: | 其他 |
合著者: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3期 | 出版时间: | 1999-03-30 |
维护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 ——首脑互访以来的中美关系与朱容基总理访美 倪峰 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的成功互访是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月6日至14日朱总理对美国进行的正式 访问,是首脑互访之后中美关系的又一重大事件,对维护和推动近两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 所出现的积极势头具有关键的意义。我们知道,朱总理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关系再一次遇到 麻烦的情况下进行的,按照朱总理本人最近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说就是"在美国出现 了一股反对中国的潮流"。这与去年6月克林顿成功访华后两国不少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 所抱的乐观估计相比,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反差。那么,将如何认识首脑互访以来的中美关 系呢? 首脑互访以来中美关系的基本状况 中美首脑成功互访对于两国关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两国政府首次为两国关系 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明确、积极的发展目标,即共同宣布将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 系"。2,两国中断达8年之久的最高首脑级会晤得以全面恢复,包括两国首脑在内高层次、 全方位、多领域和经常性的对话、协调和合作机制开始逐步建立起来。3,确认两国关系中 广泛的共同利益。4,确立了管理两国关系的一些重要原则,例如脱钩原则,即不因某一问 题上的分歧而影响两国关系的全局。因此,进入新阶段的中美关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确 立了两国关系的目标和致力于建立维持关系稳定的管理机制。即,这种关系在目前阶段并 不是以消除两国间存在的主要分歧和矛盾为主要目的,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存在的各种 分歧和矛盾,使它们变得较先前更容易管理和协调。 在评价互访以来的中美关系时,我们认为须将进入新时期中美关系的新特点与冷战结束 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两国政府 对待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态度和政治意愿、两国关系管理机制是否取得进 展及有关原则的具体操作情况、达成协议的落实情况,与两国关系中的固有矛盾和利益冲 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长期难以解决的分歧以及中美关系中特有的摇摆性和反复性结合起 来进行综合研判。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基本判断是: 1,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基本稳定 我们知道,与去年克林顿访华之后,两国不少人士对两国关系今后发展所抱的期望值 相比,目前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似乎相当不尽人意,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两国关系的 局面还是基本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发展两国关系,两国政府的态度从总体上说是积极的。在美国政府方面,推动 "积极接触"的对华政策是一项成熟的政策,这项政策是克林顿政府在6年多探索、磨合 和对华接触的经验中获得的,代表着美国社会对华认识的主流观点。同时这项政策有着较 深厚的历史基础,正如朱总理在访美期间反复提到的那样,发展对华关系是自尼克松总统 以来,民主共和两党政府共同推行的政策。尽管目前对这项政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批评, 但是政策的批判不可能代替政策的实施。在克林顿访华之后,美国政府就推动对华关系继 续作出了一些努力。克林顿本人及政府成员在许多场合表示,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建设性 战略伙伴关系"是政府一项既定的官方政策。在弹劾危机结束不久,便派出数位重要阁员 访华,以显示对推动对华关系的重视。此次邀请朱总理访美,美方的基本想法是,一方面 以行政最高层会晤的方式给两国关系以政治上的推动,另一方面希望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成 果向国内证明政府推行的现行对华政策是正确的,降低国内对这项政策的非议。 (2)、通过首脑互访建立起来的维护双边关系的准则和框架已使两国关系具有了一定的"抗 震性"。最近两国在人权问题上再次加剧的斗争并没有妨碍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取得一 定进展;两国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并没有中断两国就双边、地区及全球 事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面对最近两国关系出现的麻烦,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认为:"眼 下有许多事件交织在一起,但我们并不认为它们彼此相关,也不认为这是危机。我们认为 它们是显然需要克服的障碍"。与此同时,两国政府间、相关部门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变得 更加频繁了。这表明:处理双边关系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通过首脑会晤确立的 两国关系基本框架对维护关系的稳定发挥了作用。为此奥尔布赖特评论道:"这种关系已 经成熟到能够承受尖锐分歧的程度"。 (3)、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积极的势头,这表明克林顿访华期间在此问题上所作的政策 宣示及之后采取的相关行动产生了作用。我们知道,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 题,台湾海峡局势的积极发展有助于中美关系在大局上保持稳定。当然,我们看到美国在 这个问题上的两面性仍然十分明显,它在采取一些积极行动的同时,也实施了一系列消极 措施。总之,近一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即,一方面保持台 湾海峡局势的基本稳定,一方面维持分裂局面,拖延和阻止我国统一目标的最终实现。 (4)、两国峰会在具体领域达成协议基本得到顺利实施,在一些领域的交往,如环保、两 军交流方面出现了一些较明显的进展。双方在缓解亚洲金融危机、制止南亚核扩散、维护 朝鲜半岛稳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磋商与合作。另外,尽管在一些问题 上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两国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协商、对话的频率有了 较明显的提高。 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是稳定的,正如朱总理所 讲的那样:"中美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好的,双方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在总体上两国关系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在具体问题上麻烦不少 在看到两国关系大体稳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问题还 不少,有时还相当尖锐,它们干扰了两国关系整体推进的气氛。归纳起来主要是5个方面 的问题: (1),技术转让。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热点问题之一。去年年底美众院对华 技术转让特别委员会出笼了考克斯报告,报告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因美国公司向中 国转让了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技术而受到损害。而今年2月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中国用高压手段迫使外国公司转让商业技术的做法到一定时候会"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构 成长期威胁"。面对各种压力,最近美国政府否决了休斯公司与中国达成的4*5亿美元的 卫星协议,并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各种所谓中国"窃取"美 国高技术的传言盛行。 (2),TMD问题。去年9月美日决定联合开发研制TMD。今年在美国联邦预算中给予这 一系统的开发以大量拨款。同时美台正在酝酿将这一系统引入台湾。如果该系统研制成功, 将使我国的威慑力量和战略地位受到严重消弱,并阻碍我国的统一大业,助长台独势力的 气焰。尤其要指出的是,如果台湾进入这一系统,台军和美军将至少共用其中的卫星预警 侦察指挥系统,造成美台之间事实上恢复军事结盟,对中美关系的基础构成实质性的破坏。 (3),台湾问题。克林顿访华后,美国继续在对台问题上采用两面手段。克林顿回到华盛 顿不久,就派能源部长访台;双方防卫部门协商美国继续向台出售武器。前些时候,美国 防部发表《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报告,称大陆在东南沿海一带大量部署导弹,到2005年 海峡两岸的军力对比将由于大陆方面的导弹优势而出现倾斜;以此为向台输出TMD造势。 总之,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比先前更深卷入了台湾问题。 (4),人权问题。从去年底开始,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争吵再度激化。美政府官员在各种 场合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攻击的力度。今年的政府人权报告称中国的人权状况恶化,并宣布 将在日内瓦人权大会上再度提出反华议案。 (5),贸易不平衡问题。随着政府贸易数字的公布,按美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 1998 年达到创记录的585亿美元,这使美国内部要求就政府压中国开放市场的呼声再度升 高。 尤其是去年年底以来,这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出来,使美国国内1997年和1998年春两 度出现的反华歇斯底里再次重现,近两年来中美关系所出现的积极势头又一次面临严峻挑 战。特别需要加以指出的是,目前两国关系中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美国内反华势力在对华问题上发难的技巧进行了调整。随着对华接触的加深和美国 各方面对华了解的增加,那些耸人听闻的"中国威胁论"、"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等越 来越显得大而无当和缺乏说服力。于是,他们将关注点转移到一些具体的、技术性的、容 易引起广泛认同的问题上。技术转让问题就属此列,首先它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最容易 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同时,它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一般民众,甚至对外政策专家都对 之知之甚少,不了解具体的细节,不便于发表议论;还有,作为一个具体的问题,总能获 得这样或那样的所谓证据。 (2),原先在对华"积极接触"政策中起推动作用的部门象军方、国防部、商务部此次表 现消极。例如,国防部为考克斯报告和商务部的报告提供了大量资料,它自身也发表了关 于《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的报告。 (3),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因素更加明显。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大量介入对华政策。此次美国国内出现的反华叫嚣,与反克林顿势力在 弹劾问题上受挫有着密切关联。为此,美国一家报纸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克林顿总统 的反对者们把批评克林顿和批评中国混为一谈,任凭对克林顿的厌恶影响对中国的判断, 急于在政治斗争中一刀见血,从而严重危及一项重要的政策,而20多年来,这项政策取得 了出色的,尽管并非完美的效果"。随着2000年总统大选临近,而克林顿政府已与"积极 接触"政策绑在一起,共和党及美国的其他政治势力将会继续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这个最引 人注目、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上为克林顿政府出难题,并引发有关争论,从而使有关对 华政策的辩论持续的时间比前几次更长。 朱容基总理的访问与中美关系 尽管中美关系的大局依然稳定,鉴于目前存在的种种困难,朱总理对美国的访问按他 本人的话说"很不轻松"。从访问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是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获得了 成功,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首先,朱总理的访问从政治高层给首脑互访以来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以巨大的推 动。我们知道,在处理象中美关系这样全面、复杂而对两国以及世界都有全局性影响的大 国关系时,两国最高层政治领导人在政治方面的推动具有关键意义。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 历程,每一次重大的进展以及两国关系在总体上得以维护,都与两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国 务活动家的名字以及一些重要的访问联系在一起。此次朱容基总理对美国进行的成功访问 就属此列,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保持近些年来两国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具有重要的象征 意义。从中国方面来说,正如唐家璇外长在朱总理访美结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述的那 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个时期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不少困难。中国政府从两国 关系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朱总理如期访美,这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美 关系的高度重视和致力于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诚意"。美国方面对此次朱总理访美也高 度重视,先后派出包括奥尔布赖特国务卿在内的数位重要阁僚阁僚出访北京为此次访问做 准备,朱总理在访美期间受到了克林顿总统和美国政府隆重、热情、周到的接待。这些重 要的国务活动向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宣示,两国政府都在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向着积极的方 向发展。 (2),两国政府重申了1997和1998年首脑互访中所确立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双方一 致认为,虽然中美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事关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负有重要责任。发展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表示应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中美 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框架,在中美三个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坚定不 移地推进两国关系。中方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 方重申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 (3),朱总理的访问调动了美国国内推动中美关系的积极力量。当然,这首先使美国行政 当局行动了起来,4月7日克林顿总统就对华政策发表讲话,称"除非我们继续奉行与中 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有原则、有目的的接触政策,否则我们无法迎接挑战"。同时他 指出:"我们的长期战略必须是鼓励中国进行此类发展--帮助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要团结、不要分裂;将中国融入有利于促进关于防止武器扩散、贸易、 环境和人权准则的全球机制中"。他还告戒:"我们今天在美国进行的有关中国的辩论会 反映到中国对美国的辩论中。我们对此事的处理必须是敏捷的、负责任的"。在讲话中他 还发出了一个引人注意的呼吁--随着美国下一次总统选举的临近,不能让有关中美关系 的辩论把美国引向出于竞选目的而同中国进行冷战。 同时,朱总理的访问调动了美国工商界积极支持发展对华关系的力量。访问期间,中 国争取早日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态度,唤起了美国工商界对发展对华关系的热情。具有政 治影响力的美国商界和农场主开始向政府和国会施加强大的压力,美中贸易企业界联合会 4月13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敦促政府"最后达成贸易协议"并保证"同 政府和国会一起努力",使一项协议得以通过国会的批准。 另外,朱总理的访问还调动了美国国内有眼光的著名人士和学者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支 持。美前国务卿贝克撰文说美政府应实施对华接触而非孤立或遏制政策。乔治城大学教授 费希尔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文章呼吁现在就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朱总理的访问是两国关系管理机制朝着进一步完善方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动。如前 所述,两国元首互访后,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考虑到发展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长期性,将发展关系的重点放在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而不是力求在每个问题上都 出现重大突破。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就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 见,达到了增强理解、扩大信任的目的,而这种交流在两国关系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更 是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朱总理访美是增加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一次成功的公共关系行动。这 也是朱总理访美一个重要的特点。目前中美关系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与美国国内存在的反华 势力有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多的美国民众对中国不了解或存在疑虑。朱总理为期 9天的行程,足迹遍及东、西海岸和中部地区的6座城市,除联邦政府外,还与大批议员、 地方官员、工商、科技、教育、农业、新闻界人士及普通百姓进行了数十次交流活动。一 家美国报纸这样评论道:"这位70岁的总理在访问期间自始至终按照排得满满的日程进行 公开或私下的会晤,利用每一个场合来重新界定美国与现代中国的关系,结果就象是单枪 匹马地进行竞选。他的直言不讳和细致入微消除了人们的敌意,他擅长于使持怀疑态度的 听众发出笑声,而且愿意谈论许多给美中关系投下阴影的令人关注的问题。这使他取得了 或许是此次访问中最大的成就"。一位美国外交官说,正当中国受到从事间谍活动、为美 国的竞选提供非法捐款以及实行封闭性贸易等指责时,朱容基展现出的善于避开美国政治 中的各种暗礁的本领表明他决心树立一个更开放、更讲道理的中国的形象。总之,访问达 到了增信释疑、化解矛盾、减小阻力的效果,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气氛。 正如朱总理在访问结束前所说的那样:"我觉得这种不友好的情绪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 第三,访问取得了具体、实质性的成果。其中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取得重 大进展,美国政府明确承诺坚定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贸组织,这是近年中美关系在具 体领域取得的最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访问期间,朱总理与戈尔副总统共同主持了中美环 境与发展讨论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签订了一系列环保和能源合作项目意向书,这为中美 关系开辟了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合作领域。另外,两国政府还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 议》、《中美民用航空协定》、《中美海关合作协定》等,这些都扩大和加深两国间的交 流与合作,对推动关系、增强信心、保持势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