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术动态 > 国内外学术会议
国内外学术会议
中美长期对话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许安结、袁征 来源: 时间:2011-10-24
中美长期对话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1年10月24日)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建所30周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立45周年、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4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25周年,2011年10月24日,美国研究所与凯特林基金会在美国华盛顿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中美长期对话”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中美关系现状、中美关系思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扩大中美合作领域和建立战略互信等三大议题进行了坦率而深入的交流。参加该会的美方代表主要是来自中美相关智库、大学和民调中心等机构长期从事中美关系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代表共计80余人。 (一) 开幕式   美国凯特林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霍齐金森(Virginia Hodgkinson)女士首先致辞。她对上述一系列重要周年活动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了美国研究所与凯特林基金会之间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增进美中两国相互理解及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长、前驻英大使、美国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马振岗代表中方学者首先感谢主办方为中美两国学者深入探讨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他表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中美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中美是战略对手还是合作伙伴?中美关系中是合作的领域日益扩大,还是挑战增多?这些问题都要通过中美对话来解决。 (二) 中美关系现状回顾 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研究员、美国凯特林基金会会长戴维•马休斯(David Mathews)联合主持本组讨论。美国研究所周琪研究员首先表示,中国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是接触加遏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兰普顿(David Lampton)教授认为,目前美中关系处于“不好不坏”的时期。美中战略关系的基石比以往更加牢固,原因有三:一是美中关系的三大支柱非常稳固,这包括战略层面、经济稳定因素及文化教育交流的发展等;二是美中依存度增强,主要表现在债务、美国出口市场和创造就业机会等问题上;三是美中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当然,两国关系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在中日关系、中印关系、南海问题等方面。特别是在今后18个月里,美国要进行总统选举,这将对两国关系构成特殊挑战。其他挑战还包括中国也将面临领导人换届、台湾当局明年1月举行“总统大选”、以及各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如何调整、创新的问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Stephen A. Orlins)先生说,美中关系是“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一个良好的美中关系是21世纪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基础。好消息是美中共同关心的问题不断涌现,如反恐、经济危机、金融业、能源安全,以及一些互补的利益点,包括气候变化、知识产权、共同应对海盗等。他还认为,因两岸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他随后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何来美中缺乏战略互信之说”。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中两国两面下注战略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对互信造成了伤害。另外,美国民众口中的中国与“中国通”所理解的中国完全不同。美国研究所陶文钊研究员谈了4点看法:一是胡锦涛主席年初成功访美具有重要意义,新联合声明再次重申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二是美对台军售是中国人民对美国产生不信任的主要诱因;三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试图将中国当靶子,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国内经济与就业问题;四是希望明年美国大选不要再出现无端指责中国的现象。 在会议午餐演讲环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顾问兼董事、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ezinski)博士指出,目前美中关系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国与新崛起的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及大国关系的调整;二是美中关系在一党或两党不断变化的情绪和总统更迭面前非常脆弱;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层的水平。他还说,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发表的联合声明确立了两国战略目标的蓝图,是相互认可的一种迹象,说明美中关系应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另外,美中都无法在地缘政治上起主导作用。环视亚太地区,在中印关系上,印度表现急躁并持保留态度,中国则对中印关系的不少问题表示了关切;在中日关系上,美国应起积极作用;俄罗斯尚属不确定因素;中国还与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及南海问题。他在演讲中还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国内形势。美国正处于复杂转变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美国国内需重新思考社会平衡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中国国内的问题包括人口、社会贫困、新生的中产阶级等。他的结论是,美中两国都无法承受零和对抗所造成的后果。这样做,双方都不会是赢家。 (三) 中美关系思想层面的研究现状 公共政策议程(Public Agenda)的创始人兼主席扬克洛维奇(Daniel Yankelovich)指出,美中两国学界应开展更多的合作研究,运用社会经济学方法,就美中两国在政治、社会及文化上的差别开展细致的实证研究。皮尤研究中心主席科胡特(Andrew Kohut)主要介绍了该中心皮尤全球态度项目有关美国对华政策、对美国看法、中国是否正在崛起等问题的最新民调结果。自2008年以来,美国研究所“中国人看美国”课题组在全国各地先后做了三次民意调查。基于这三次民调,袁征研究员总结了课题组的发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民众对于美国和中美关系的认知和看法。 (四) 扩大美中合作领域与建立战略互信 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和凯特林基金会国际事务主任桑德斯(Harold Saunders)共同主持这一组讨论。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首先肯定了中美关系的积极势头,然后就重点谈了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未来十八个月中美关系将面临一些困难。美国进入大选周期,中国也要召开十八大,中美高层都面临更迭,尽管两国都不愿双边关系出现大的波动,但也难以提出新的建议或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一阶段,需要谨慎处理好台湾、贸易和南海等问题。中美之间需要加强对话与沟通,避免出现误判,使得对抗升级。中华美国学会顾问、国防大学杨毅将军则重点谈了中美建立战略互信的重要性,指出美国对台军售的危害性,并表示中方认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无意排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但美方也同样需要作出姿态,充分考虑中方的感受。为加强互信,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The 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员、曾在美国国务院和情报机构担任过要职的托马斯•芬加(Thomas Fingar)则重点谈了引导美国国内公众舆论的重要性。马振岗大使则阐述了中美关系对于中美双方特别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强调了中方将会继续推行和平发展的政策,既无意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霸权,更不想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而美国也应当正确看待中国的崛起,避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当晚,我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所前所长资中筠于晚宴发表了题为“跨越新起点(Crossing the New Threshold)”的嘉宾演讲。 “中美长期对话”研讨会召开前日,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我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所前副所长陶文钊、政治室主任周琪、外交室室主任袁征和办公室副主任许安结与凯特林基金会进行了工作会谈。在总结过去25年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双方都认为应继续深化合作,并就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全球化背景下重构城乡社区等议题进行合作研究。(整理:许安结、袁征)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