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术动态 > 国内外学术会议
国内外学术会议
“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07-18
“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学术研讨会召开。 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当前叙利亚国内局势及其走向、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相关国家关系、叙利亚危机中的大国博弈和中国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到会致辞,美国外交室主任、首席研究员袁征主持会议。 叙利亚危机本质是教派冲突 “叙利亚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国内社会对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牛新春所长在会上表示,阿拉伯国家历史上虽经常出现动荡,但主要是国与国的争斗,像叙利亚这种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剧烈斗争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当前叙利亚问题的特别之处。 据介绍,叙利亚所处的黎凡特地区(指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大片地区),历史上就一直饱受宗教矛盾、教派冲突、民族问题、部落纷争等各种矛盾的困扰。 “叙利亚乱局归根结底还是教派冲突和宗派斗争。”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殷罡表示。虽然叙利亚问题牵涉多方国际力量,但专家认为,目前来说,叙利亚局势以国内斗争为主,国际力量的卷入相对较少,其性质仍然是一个国内问题。不少学者预测,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强势介入,当前的僵局很可能会长期持续,甚至延续十年之久。 “2014年6月会成为一个关键时点。叙利亚国内选举能否如期举行、形成何种结果,会成为影响局势的重要变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富说。 美俄欧各怀心思 虽然叙利亚危机目前仍以国内斗争为主,但国际政治力量及地区力量在其对立双方背后若隐若现的博弈仍可见一斑。 牛新春所长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美国有能力介入但无介入意愿,欧洲有介入意愿但缺乏相应实力,俄罗斯有一定实力也有一定意愿,但能力有欠缺、意愿不坚决。” 向来以国际警察自居的美国,这次为何没有积极介入叙利亚局势? 专家分析,美国人认识到,中东乱局始终是一神教文明圈的派系斗争,不关民主自由的事,唯有在出现人道主义灾难、阿萨德政府完全控制局势或基地分子在叙利亚占据上风这三种情况的时候,美国才可能会进行军事干预。 “叙利亚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不是一个能影响国际走势的战略问题,无法跟伊拉克、阿富汗相提并论。”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郑羽表示。 国防大学教授唐永胜称,中东保持适度的动荡符合美国利益,这样石油美元就会流向美国,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而这正是美国若即若离的原因。 至于俄罗斯的态度,与会者认为,虽然俄罗斯当前国力有所下降,但由于其对此前周边国家颜色革命的忌惮以及利比亚的前车之鉴,未来俄罗斯对阿萨德政府的支持还是可以预期的。 比之于美俄,欧盟的立场则比较复杂。地中海历来被视为“欧洲的后院”,欧洲与中东有着割舍不断的传统联系,但“历史教训”和“能力不足”似乎成为欧盟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影响的两大障碍。 不仅如此,欧盟内部在该问题上也存在着分裂。“法国是干预的急先锋,英国立场则低调许多,德国的态度更加谨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进一步指出,由于欧洲国家在安全上过度依赖北约,因此,美国才是欧盟是否干涉、如何干涉的最终裁决者。 中国的政策选择可借鉴历史经验 有报告显示,叙利亚危机持续两年半来,有超过1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数以百万的叙利亚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叙利亚局势的走向,不仅牵涉大国的利益判断,也在拷问国际社会的公共道德。 面对目前的僵局,有一些声音提出,叙利亚乱局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应积极“西进”,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应审慎对待这种观点,辨清其中的真假命题。 “我们要坚持不干涉原则,通过长期坚持的维护公正、爱好和平的原则立场,争取中东地区更广泛的政治理解,为日后更好处理同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夯实政治基础。”李国富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则指出,在应对叙利亚问题上,可以深入挖掘中国历史上处理西域事务的宝贵经验,既有效保护我国在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利益,又在国际力量的博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