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动态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议纪要
作者:刘得手 来源: 时间:2015-06-16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议纪要

    2015年6月16日在美国研究所大会议室举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讨会。来自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资深研究员、知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柯瑞杰(Roger Cliff)受邀与会。会议由美国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刘得手主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讨会分三项议程:首先柯瑞杰博士就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发表主旨演讲;接着美国研究所前副所长陶文钊教授发表评论,从中国学者的视角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研讨会进入问答讨论阶段。在研讨会一开始,柯瑞杰博士详细梳理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及其演变过程。他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由国务卿克林顿在2011年11月在《外交政策 》杂志上撰写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公开提出的,在该文中,她曾几次提到“转向亚洲”。2011年11月,在对澳大利亚议会的演讲中,奥巴马总统正式提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他表示,他的目标是“美国在塑造亚太地区及其未来方面发挥更大的、长期的作用”。
柯瑞杰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含政治、外交、安全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在安全框架下,美国加强了与其传统盟友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军事合作。在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美国当下在政策界正进行有关对华政策的大辩论,分三派观点:主张顺应中国的崛起;主张接触加对冲;主张遏制。他认为,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帷幕,候选人及想进入下届政府人士将会公开宣示他们的对华政策立场,从而将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推向深入。
    柯瑞杰还阐述了他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美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军事力量整体上仍胜于中国,差距悬殊的两国很难产生军备竞赛;大部分美国军事支出与中国的潜在冲突无关,尽管两国未来十年的军事竞争趋势将加剧。中国正在试图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不愿意无限期地接受美国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地区主导地位。因此美国需要为可能出现的军事对抗做好准备。当然,这有可能进一步促使中国加大军事能力建设的步伐。
    柯瑞杰表示,他不认为现在中美之间正在进行军备竞赛。尽管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中国相对于美国在某些潜在的(军事)冲突(比如围绕台湾问题而爆发的冲突)中更具有地方性优势,但美国军事力量整体上仍远比中国强很多。差距悬殊的两者之间是很难产生军备竞赛的。尽管时常宣称向亚洲战略性地“再平衡”,但实际上,美国只是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了非常少量的军事装备,大部分美国军事支出仍与中国的潜在冲突无关。除此之外,中美两国的国防开支都很适中(moderate)。
柯瑞杰还谈到,最近,美国国防部宣布了所谓的“第三波抵销”战略,旨在保持美军相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技术优势。所以,美国当然是对中国军事能力的增强开始加以应对了,但他不会将当下的局势描述为一场军备竞赛。不过,他预计,未来十年,中美两国军事竞争会升级。
    他还指出,美国国家安全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正在试图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这不是说中国打算在东亚建立霸权(有些人是这么认为的,但他们只是少数),只是说中国不愿意无限期地接受美国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地区主导地位。过去有人认为中国的意图完全是善意的,只要美国和中国不发生正面冲突,那么就不会有争端。不过,近几年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为使得这些声音失去了影响力。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北京方面将任何调解性行为视为软弱,而让步只会激励中国采取更多霸道行为。即使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宁可小心求安全,不可冒险而后悔,因此美国需要为可能出现的军事对抗做好准备。当然,这有可能进一步促使中国加大军事能力建设的步伐,但大部分美国政府的官员们都认为,比起放任中国在(亚太)地区为所欲为,这种(备战带来的)风险也要好得多。
    柯瑞杰认为,中美在亚太地区实现稳定是可能的。然而,这需要一方或双方做出让步。中国在台湾地位、钓鱼岛、南海以及在一国专属经济区开展行动等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的观点是相冲突的。如果一方或另一方能够改变立场,或者双方能够接受现状,将这些争端搁置下来,度过一些至关重要的时间之后再寻求最终解决,那么冲突能够避免。不过,这在政治上是否可能尚不明晰,短期内他对此并不持乐观态度。
他还建议,中美关系的“红线”应该划在诉诸武力上。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动用武力去试图改变现状。这不是说现状不可改变,而是说现状应该通过和平方式来改变。
在柯瑞杰发表其主旨演讲之后,美国研究所前副所长陶文钊研究员作出了回应,从中国的视角解析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他认为,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就已经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过程。具体地说,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开始,美国已经开始实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本来是应该继续做这个事情,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有一个军事革命的计划。但是因为“9•11”,美国把很多精力、注意力和资源放在了反恐上,放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关于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陶文钊认为,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布什那个时候忽视了这个地区,现在要回来了。在2009年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说美国重返亚太。第二,奥巴马政府继承的小布什政府的遗产是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他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表现在加强安全方面。虽然美国现在有很多财政赤字,明年军费预算可能比今年要削减25%,但是希拉里•克林顿和国防部长帕内塔都一再表示,美国不会削减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而是要加强在这个地方的联盟关系,包括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第二,利用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或者是对中国的担心,挑拨离间,主要是南海问题。第三,TPP的问题。本来是四个小国家提出来的,和美国、中国是没有关系的。美国一直都有担心,就是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它被排除出去。所以美国要破解这个东西,它现在正好有一个抓手就是TPP。第四是拉拢新兴经济体。我们也在强调新兴经济体的共同利益,美国在这里主要是应对。第五是推广美式价值观,主要是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尼,一个是缅甸。陶文钊还指出,美国重返亚洲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内因素,最主要是缺钱。二是外部的制约因素很多,比如美巴关系。三是西亚和北非的变局,我认为这对美国有三重挑战。首先,穆巴拉克是美国在过去30年里在中东的一个最忠诚的盟友,现在这样的盟友一去不复返,以后也不会有了,因为这样的盟友必须是一个独裁者,后穆巴拉克时期“强人时代”结束了;其次,以色列的安全变得更加困难,和各个国家的关系都闹翻了,包括土耳其;第三个是温和的穆斯林势力得势,会改变中东地区的政治战略版图,美国必须要调整在该地区的战略。第四个挑战是巴勒斯坦要求入联和伊朗核问题。
    对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布局与前景,陶文钊指出,美国的亚太概念比较大,从东亚北部日本海算起,到西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正是战略要地。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盟国。美国一再强调同盟的重要性,是“再平衡”战略的“脊梁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这些国家经营好了,一片水域就联系起来了。奥巴马政府“再平衡”战略有了这3个国家就有了声势。而近期,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一直备受批评,所以奥巴马一定要把“再平衡”战略搞下去,成为自己的外交成果,也作为自己的个人遗产。
    对于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问题,陶文钊认为,首先是要冷静观察,我们看美国的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特别要强调地缘经济格局。第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睦邻政策。过去的32年里我们的睦邻政策是有成效的,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第三,继续寻求与美国稳定的关系。我们对美国不可以抱幻想,美国对于“老二”(我们现在的GDP是“老二”)从来没有好待遇。第四,继续寻求推进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不管是“10+1”、“10+3”、还是“中日韩”,都不是排他的,而是互相重叠的,一个国家可以参加到不同的机制里面去。所以我们在推进地区一体化的进程,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这一点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当然,最最根本的,是我们要保障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那样,我们才有了应对各种复杂局势的能力。
    最后,与会的美国研究所科研人员王欢、吕祥、何维保、刘卫东等就美日关系、南海问题、中美军事冲突的前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柯瑞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