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研究成果>学科分类 > 美国战略
美国战略
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国际军控何去何从?
作者:樊吉社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1年12月20日第32版 时间:2001-12-20
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国际军控何去何从? 樊吉社   当世界的目光还在关注美国的反恐怖战争和动荡加剧的中东局势的时候,12月13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反导条约》。退约这颗重磅炸弹将彻底摧毁维持美俄、乃至全球战 略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基石--《反导条约》,悬在各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 美国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尚未结束,美国仍然需要俄罗斯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俄罗 斯已经表示美国进行反导试验并不违背《反导条约》;美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成型的反导系统 可供部署,这时候美国突然表示要退出条约似乎显得突兀。但是,细致考察一下布什总统在 导弹防御问题上的政策立场,退约的举动显然"顺理成章"。 首先,布什总统"吃了秤砣,铁了心",决意要加速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试验和部署 进程,其他问题均需服从发展多层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在这点上,布什总统的立场迥异于 其前任克林顿总统。克林顿总统在八年任期内力主"摸着石头过河",主张综合考虑威胁程 度、系统的费用、技术可行性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在布什看来,这是缺乏保护美国人民的 "决心和意志"的表现。克林顿总统希望同俄罗斯谈判修改条约,仍然保持《反导条约》的 框架;布什则认为美国必须摆脱《反导条约》的约束,因为它是"过时的、冷战的遗物"。 在修约问题上,克林顿总统主张审慎考虑各国安全关切,"走一步,看一步";布什总统则希 望"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的再快一点","一揽子解决"《反导条约》问题。布什曾在竞选 期间和今年8月发出过"按照自己的时间表"退约的信号,现在宣布退约只不过是履行了他 的承诺。 其次,由于911事件的出现,两党对布什总统外交政策的一致支持缔造了对布什退约的 有利的国内氛围。在911事件之前,美国国内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反 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人认为,导弹威胁被严重夸大了,导弹防御系统在技术上不可行,系 统耗资巨大,而且将对美俄、美中关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反对在布什政府"急躁冒进"。 911事件之后,这些论点已经难以说服陷于恐惧中的美国公众。相反,布什总统的"鹰派" 班子和国会中的多数共和党议员利用911事件宣扬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迫切性,公众对布什 政府保卫美国安全的政策更倾向于表示支持。对布什总统来说,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退, 更待何时?" 其三,反恐怖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美俄在《反导条约》问题上 可能已经达成默契,美国预期退约不会遭致俄罗斯的过度反应。911恐怖主义袭击美国后, 国际社会不同程度地对美国表示了道义支持;美国开始展开反恐战争后,各国在实际政策上 同美国进行了一定限度的合作。由于遭受了恐怖主义袭击,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似乎得到 了某种道义优势,其他国家更难以阻止美国退出条约。更重要的是,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 改善带来的新的契机,普京总统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踏步"向西方靠拢,美俄 关系迅速得到改善。普京总统11月访美两国在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俄罗斯 深度削减战略武器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既然俄罗斯决意向西方靠拢、美国决意废除或者修改 《反导条约》使之不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俄罗斯继续退让显然在预料之中。也许,普京总 统在得克萨斯布什总统的农场上同布什总统"闲庭信步"的时候,《反导条约》这块"绊脚 石"已经被两位总统"愉快地"踢开了,只不过退约的责任要由布什总统"一个人扛"。 俄罗斯和欧洲:立场耐人寻味   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普京总统随即发表电视讲话,他没有象多数 人预料的那样抨击布什总统的这个决定,而是轻描淡写地说美国退约是一个"错误"。欧洲 国家和北约的反应也比较谨慎,普遍强调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性。   对比前些时期,俄罗斯对美国可能退约发出的强硬声明和欧洲对战略稳定被破坏和可能 引发军备竞赛的担忧,俄罗斯和欧洲的立场十分耐人寻味。   普京在电视讲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美国已经多次威胁退出条约,退约是美国的权利; 美国退约不会对俄罗斯的安全利益造成伤害;俄美应把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数目减少到 1500-2200枚,并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俄美不仅将继续保持当前双边关系的水平,而且还 将制定相互关系的新框架。总而言之,美国退约"没什么大不了的",俄罗斯没有必要过度 反应。   普京总统的温和反应显然印证了美俄在退约之前可能已达成默契的推断。普京执政后, 调整俄美关系是其战略选择,他自然不希望因为美国退约来制造新的美俄关系危机。另外, 由于经济能力所限,俄罗斯难以继续维持庞大的战略武库,更不用说在反导问题上同美国一 争高下,空口反对美国退约不会有什么收益,废除此前美苏/俄签署的军控协议似乎也不利 于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与其"打口水仗",不如同美国做交易。再者,俄美已经达成深度削 减战略武器的意向,这对无力维持庞大核武库的俄罗斯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更何况, 即使美国部署了具有一定战略导弹拦截能力的防御系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俄罗斯的 威慑能力还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基于这些考虑,普京总统"温柔地"反对美国退约自然不难 理解。   既然俄罗斯都如此温和,欧洲各国当然没有必要站出来反对美国退约。此前,欧洲对美 国退约的担心主要是担忧俄罗斯可能做出剧烈反应。历史多次证明,美俄关系的好坏事关欧 洲的安全利益,如果美俄交恶,俄罗斯做出的任何反应都直接影响欧洲。现在俄罗斯已经吞 下了美国退约的苦药,欧洲自然要鼓励美俄通过战略谈判,缔结新的安全框架来维持战略稳 定。 《反导条约》之后的军控机制   毫无疑问,美国退约将对当前已经摇摇欲坠的国际军控和裁军机制造成巨大冲击。   首先,《反导条约》与30多个军控条约相挂钩,《反导条约》的崩溃有可能导致其他条 约的崩溃。虽然现在普京总统反应温和,如果两国无法达成一个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又对 防御性武器系统做出一定限制的新的安全框架,俄罗斯在军控问题上的态度又可能"晴转 阴",《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甚至《中导条约》 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值得怀疑。 其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第6条规定,有核国家必须致力于最终完全彻底地销毁 核武器,这是其他国家承诺放弃核选择的前提。假如,美国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完全 不受约束,即使美俄现在能够达成深度削减战略武器的协议,双方将战略武器削减到1700 到2200枚或者1500到2000枚,在美国拥有或者可能拥有强大的导弹防御能力后,俄罗斯 在削减战略武器的问题上将不会象现在那么痛快,因为俄罗斯要保持它的威慑能力,那么《不 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所规定的最终完全彻底地销毁核武器将成为一句空话,一项"不可能完 成的任务"。其他国家是否还会承诺放弃核选择,是否还会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被 打上问号。 其三,存在发生军备竞赛连锁反应的危险。《反导条约》是美俄之间的双边问题,美国 退约,俄罗斯默认,当然其他国家无法介入。但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 系统却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如果这些国家的安全关切在未来的安全框架的 谈判中得不到照顾,这些国家可能改变它们在军控、裁军和不扩散问题上的政策,军备竞赛 的连锁反应将意味着军备控制机制的终结。 另外,美国近年来已经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单边主义姿态,1999年拒绝签署美国倡导、 各国历经努力达成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布什总统迄今也没有表示出继续提交美国参 议院批准的意愿,那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命运值得忧虑。近来,美国又迫使各国 中止有关《生物武器公约》建立核查机制的磋商。美国作为冷战结束后的唯一超级大国,根 本无视国际合作和国际条约机制,现在又退出《反导条约》,国际军控机制的前景难以预料。      新的安全框架?      新的游戏规则崩盘后,美国是否会建立一种新的安全框架?建立什么样的安全框架?   布什总统确曾表示要建立新的安全框架的决心,克林顿执政时期提出要"超越遏制", 布什似乎想"超越冷战"。他在就任后多次宣称二十一世纪各国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 界,需要真正超越冷战时期的战略思想。结合布什就任总统以来的言论,可以推测,布什设 想的安全框架仍将是以美俄为主角,将其他国家纳入这个框架,要求其他国家允许美国发展 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可能承诺对导弹防御系统做出适度限制,承诺削减战略武器,从注重防 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到对付武器扩散后造成的威胁。这个新框架将带有"实力求和平" 的特征。   从宣布退出条约到退出条约成为事实仍有6个月的时间,在6个月内美国可能倡导谈判 制订一个新的安全框架,填补《反导条约》缺失后造成的真空。在美国正式宣布通知俄罗斯 退出《反导条约》的第二天,五角大楼发言人宣布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在布鲁塞尔 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讨论一个取代《反导条约》的框架协定。   但无论如何,美国退约标志着国际军控和裁军时代正遭受重大挫折,新的安全框架能否 达成,达成后能否维持战略稳定仍在未知之数。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