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研究成果>学科分类 > 美国战略
美国战略
美日搭建导弹防御系统剑指何方?
作者:何兴强 来源:中国国防报 时间:2007-07-10
第1 页共 2 页 中国国防报/2007 年/7 月/10 日/第002 版 深度报道 美日搭建导弹防御系统剑指何方? 何兴强 7 月5 日,日本《读卖新闻》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该报道称,日、美将于2008 年1 月举行首次联合导弹防御系统实战演习。尽管日本防卫省发言人否认了此说法,然而美日导弹防 御体系最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两国若要举行联合演习也并非不可能。 近几年来,美日两国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合作一直很频繁。2002 年,美国以朝鲜核危机为 契机,积极推进与其最重要盟国──日本合作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美国支持下,日本2004 年发布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明确日本将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2005 年,随着美日同盟再次调整并强化,两国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 年6 月,作为美日导弹防御系统合作中的重要一步,日本“雾岛”号“宙斯盾”护卫舰首次 参加了美军的SM-3 拦截试验,成功通过雷达定位并跟踪一枚模拟朝鲜“大浦洞”2 号导弹的弹 头。同年,美国首次在日本冲绳部署了“爱国者”-3 型反导系统。 与之前这些情况相比,美、日要举行联合导弹防御系统实战演习的消息确实很引人注目。因 为它意味着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再上一个台阶,同时两国军事一体化程度也将大大加强。 对于日本来说,在朝鲜导弹的威慑下,与美国合作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 从多重战略及政治利益等方面的考虑。美国与日本的反导合作包括在日本建立X 波段雷达并与日 本自卫队建立情报共享机制。这样的话,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沿西伯利亚大铁道部署的俄罗斯 洲际弹道导弹阵地以及发射状况都将处于美国反导雷达的监控之中。由此日本反导系统不仅能拦 截朝鲜的弹道导弹,而且也能防御中国和俄罗斯的导弹,这将大大增强日本在东亚安全和战略方 面的影响力。 日本可以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些。通过与美国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合作,它既可以学到美 国的军事科技,还可以“搭乘美国战车”,实现军事大国的目标。 一旦具有相当拦截能力的美日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完成,将给其他国家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 中国有限的核威慑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尽管美国一再表示导弹防御系统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 对朝鲜等所谓“流氓国家”以及恐怖主义分子的导弹袭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为此还提出,为了 消除中国对导弹防御系统的疑虑,美国愿意就有关系统向中方作出简报,以证明防御系统不会威 胁中国的核威慑力量。日本也不想让中国认为美日导弹防御是针对中国的,以软化中国对美日导 弹防御系统的反对。 然而,有媒体认为:美日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完成后,美日两国将可能炼成“金刚不坏之身”, 中国的“武功”会因为无法伤及对方而“贬值”。这种战略力量在结构上的变化将使中国与美国、 乃至与美日联盟之间本已不对称的威慑更加失衡。这种失衡不会因为美国的几份简报就能恢复过 来,中国核威慑能力也不会因为美国国防部长的保证而不被减弱。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战略地位有可能会下降并受到威胁。这会促使中国 不得不重新考察如何应对美国的核威胁,采取提高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发展卫星拦截技术等方 法来防范美日导弹防御系统。倘若如此,势必又会引发东亚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危及地区和平 与稳定。 美国国防部 2006 年发表的《4 年防务评估报告》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对手”, 日本也认同美国军方对中国的看法。因此,在两大强国合作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面前,中国没有 理由不把它看作是“遇制中国”的体现。另外,美日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将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 第2 页共 2 页 面临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这有可能会鼓励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 事实上,不管是否举行联合导弹防御系统实战演习,美日两国在导弹防御体系上的合作都会 更加紧密。不过,在这一问题上,两国还面对着许多难题。 首先,日本与美国在导弹防御系统上的合作受到日本和平宪法的制约。利用日本导弹防御系 统摧毁以同盟国为目标的导弹涉及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日本和平宪法所不允许的。日本要想实 现为美国“拦弹”的目标,就必须在这点上突破宪法,而对和平宪法解释的修改并非那么容易。 另外,在实战过程中,日本能否彻底实现与美军的情报共享,将直接关系到拦截导弹成功与 否、系统能否将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还得依赖日美两方在军事情报交换上可否真正实现一 体化。 如何处理财力与技术上的矛盾也是个大问题。导弹防御系统成本高而突破成本相对较低,技 术也相对容易,因此存在着巨额财力、物力有可能被白白浪费的巨大风险。除此之外,俄罗斯等 对美国反导系统必然会有强硬的反对措施。而美国率先部署反导系统必然引发全球军备竞赛,这 将会招致国际社会的极力反对。这些因素都会对美日两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形成有效制约。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