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的政策
作者:何兴强
来源:领导文萃
时间:2007-03-01
领导 文萃 冷战结束后, 美国的国家安 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防止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首要 目标之一。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深 化了这种调整, 正式提出反扩散 战略, 谋求全面加强国际核不扩 散体制, 重点关注伊拉克、伊朗、 朝鲜、利比亚等“无赖国家”。布 什上台后更加强调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扩散是美国面临的首要 威胁。 “9·11”恐怖袭击震惊了美 国, 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的“噩梦”如此残酷而清晰地展 现在眼前, 使美国深刻认识到恐 怖活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 合将对其国家安全造成最为严 重的危害。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从未有过的 威胁。2002 年1 月29 日, 布什在 参众两院发表《国情咨文》, 认定 伊拉克、朝鲜和伊朗三国可能支 持恐怖活动, 并且可能拥有大规 模杀伤性武器, 将其“定性”为 “邪恶轴心”。2002 年9 月20 日, 美国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 明确指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 的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 结合”, “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维护 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这样, 消除“邪恶轴心”国家 伊拉克、朝鲜和伊朗发展核武器 所带来的“威胁”, 阻止它们对外 扩散核武器技术成为“9·11”之后 美国核政策的核心目标。在2003 年, 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为借口, 以“先发制人”战略 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政策 □何兴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阅读3: 22 领导 文萃 迅速推翻长期以来的“眼中钉”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 美国的矛 头就指向了伊朗和朝鲜, 企图以 制裁和武力威胁等手段, 迫使它 们放弃核武计划。 美国认为伊朗是“全世界对 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如 果伊朗获取核武器, 恐怖主义组 织获取核武器的可能性就会增 加, 美国及其盟国遭受核武器攻 击的可能性将更大, 这正是美国 最为担心的“极端主义与技术的 结合”。而且美伊两国自伊朗伊 斯兰革命之后就互相敌视, 布什 政府对伊朗有着根深蒂固的不 信任, 在核问题上拒绝与伊朗进 行直接谈判。2002 年12 月伊朗 秘密核计划曝光后, 美国开始对 伊朗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武 力威胁, 促使其放弃核武计划。 布什政府一再声明“绝不允 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一直敦促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严 格核查。2006 年7 月, 美国推动 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的1696 号决议, 之后一直在通过外交努 力促使各国支持实施制裁。 对于朝鲜, 布什政府视之为 “最顽固的极权国家”、“暴政据 点”, 认为它发展核武器是“极权 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 合”, 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巨大 威胁。布什政府上台后, 一改克 林顿时期的缓和政策, 对朝核问 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的强硬 立场。在“邪恶轴心说”出来之 后, 朝鲜视之为战争宣言, 美朝 关系急剧恶化。朝鲜2002 年重 开已经冻结8 年的宁边核设施, 恢复发展核计划; 2003 年退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威胁要 进行核试验; 2005 年2 月宣布拥 有核武器。朝鲜核问题日益激 化。 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地缘 政治环境特殊, 中国、俄罗斯和 日本三大国以及韩国在朝鲜核 问题上都有切身利益, 美国在朝 核问题也因此更多一些顾虑, 采 取了与伊朗核问题不同的处理 方式, 寄希望于朝核问题六方会 谈等外交努力能取得成效, 使朝 23 领导 文萃 鲜放弃核武计划。但同时, 美国 自由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又使 它一直敌视朝鲜, 坚持不与之进 行双边谈判, 而是一直威胁要更 迭政权, 解除朝鲜的核威胁。朝 鲜方面则希望获得美国“不侵略 朝鲜”的承诺, 使它的生存安全 能够得到某种法律保障, 以换取 朝鲜放弃核开发。美国则一直拒 绝这样做。由于朝美双方立场的 尖锐对立, 两年五轮的六方会谈 始终无法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对朝鲜和伊朗核问题政 策的最大矛盾在于, 美国一方面 努力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迫 使两国放弃核武器开发, 这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认同。但另一方 面, 美国却在反扩散问题上持双 重标准, 它容忍了“最大的民主 国家”印度以及美国盟友巴基斯 坦的核试验, 却对它眼中的“流 氓”国家伊朗和朝鲜的核发展千 方百计进行制裁和围堵, 迫使其 放弃。这种在反扩散问题上以国 家的政权性质以及该政权与美 国的关系定好坏的双重标准一 直为各国所诟病, 大大削弱了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公信力。 而且, 美国在对伊朗和朝鲜政策 上一直坚持根本的解决之道是 通过制裁或者军事威胁及至战 争来变更其政权, 这让其他国家 怀疑美国的真正动机是推翻现 政权, 夺取地区主导权, 还是核 不扩散本身, 从而不会全力支持 美国的反核努力。这也使朝鲜和 伊朗相信, 捍卫其政权的唯一办 法是获得核武能力, 是进一步发 展核计划。 美国对朝鲜和伊朗核政策的 第二个重大矛盾或说难题来自 技术方面, 即《不扩散核武器条 约》自身存在的问题。该条约确 认五个国家合法拥有核武器的 同时, 承认其他签约国拥有和平 利用核能的权利, 而民用核能活 动可能导致发展核武能力。在美 国看来, 朝鲜、伊朗的目标都是 发展核武能力, 民用核能不过是 幌子而已。美国对此所做的就是 要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 来证实它的怀疑, 而伊朗一再宣 24 领导 文萃 称根据条约所赋予的权利发展 “民用核能”, 坚持不放弃提炼浓 缩铀的权利, 也不积极配合国际 原子能机构的侵入性核查。《不 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内在矛盾是 美伊双方在核问题上难于达成 妥协的重要原因。朝鲜更是在 2003 年退出此条约, 不受约束地 发展核武器, 激化了与美国的矛 盾。 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本 质上是相似的, 它们都想通过发 展核计划迫使美国改变敌视两 国现政权的立场, 与其直接谈 判, 获得美国的“不侵略”保障, 进而实现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融入国际社会。因此, 伊朗与朝 鲜核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 美国一边。 然而, 布什政府在剩下的两 年任期内改变政策的可能性很 小。副总统切尼、前国防部长拉 姆斯菲尔德和前驻联合国大使 博尔顿等主张政权更迭的强硬 保守派们主导着布什政府的核 政策。虽然2006 年5、6 月间, 美 国曾做出有条件与伊朗进行谈 判, 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调整, 在 朝鲜问题上也传出布什政府立 场有所松动的消息, 但此后几个 月, 伊朗持续的故意拖延和态度 强硬的政策, 朝鲜于2006 年10 月9 日进行的首次核试验, 都使 得美国政府内部主张反核扩散 优先于政权更迭的主张无法实 现, 美国的核政策调整在短期内 变得不可能。相反, 政府内部已 经传出军事打击伊朗的声音。 好在事态并没有发展到不可 挽回的田地。在朝鲜核问题上, 不扩散核武器是美国的政策底 线, 是美国最担心的。朝鲜深知 这一点, 它在核试前声明不会扩 散核武器, 核试后表明将回到六 方谈判, 其核试是出于认定美国 目前难于对它进行军事打击, 从 而加紧核研发, 为日后的谈判争 取砝码。布什政府也在朝鲜核试 验后表示美国会坚持用外交手 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就为外交 谈判解决问题留下了空间。2006 年12 月18 日在北京举行的六方 25 领导 文萃 会谈虽然未能就朝鲜放弃核武 器达成一致, 但毕竟美朝双方都 开始坐下来进行会谈了, 这为外 交解决朝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 步。伊朗的强硬态度也有同样的 考虑, 再加上俄罗斯和中国反对 制裁的态度以及欧盟坚持的谈 判政策, 外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 题的希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