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研究成果>学科分类 >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
“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 研讨会综述
作者:仇朝兵 来源:美国研究,2014年第4期 时间:2014-08-15

“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 研讨会综述

                                                                                              

  201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题为“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的10余位中青年学者围绕中国、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两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中国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近期南海问题发展及东南亚国家政治局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学者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 关于中国和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关系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近年来,中国与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态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张洁副研究员指出,从全球层面看中美关系,两国之间合作可能大于竞争,但从亚太地区层面上看,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明显大于合作,这种战略竞争的发力点是在海上安全领域。她认为,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美国在东南亚有丰厚的战略资产可资利用。美国在东南亚有一些条约盟国,也有新的战略伙伴;美国既有军事上的优势,也有价值观的优势;美国在东南亚及整个亚太地区构筑的同盟体系,都是其可以利用的资产。中国与美国的竞争,没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方面看,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在东南亚有强大的经济优势,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落后于日本、韩国和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任晶晶副研究员指出,东盟一贯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战略。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更注重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对话机制,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防止大国主导地区安全,以最终形成以东盟为核心的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多边合作机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宋清润副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快速崛起对中南半岛及美日等大国的冲击所引发的反弹、压制,也反过来给中国带来系列安全问题。目前大国在中南半岛国家进行的是恶性竞争,这种态势越来越明显。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平研究员在发言中提出“如何盘活我国发展的地缘战略空间,改善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的问题。他指出,必须“直面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复杂的关系……不解决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必然受制于此束缚,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中国应正确看待中美在本地区的结构性的矛盾,有针对性地改善和发展与域外大国美国的关系,以政治互信来促进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来达到稳定地区安全合作,构建地区稳定的目标;通过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达到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的战略目标,改善我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王玮副研究员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大于合作的;但从地缘经济角度来看,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活动与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放在一起考虑的话,中国与美国战略竞争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因此,王玮副研究员提出要从地缘经济观点来审视中国的战略选择,通过与其它国家的合作,共建发展共同体,确保我们自身利益和周边国家利益,确保经济活动的持续;用地缘经济博弈取代地缘政治博弈,利用我们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实力,推进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次区域合作,构筑全局性的经济关联。王玮还特别强调,中国需要加强面向印度洋的合作,建立面向印度洋的发展共同体,考虑构建中印+东盟的“10+2”合作机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强调,在研究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时,思路上要有所调整,避免感情用事。他指出,观察美国在东南亚是否与中国进行竞争,要注意其政策调整与变化,特别是其调整的速度和调整的依据。中国需要走出过去的“反应式”的模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唐奇芳副研究员主要探讨了美国力推TPP对东盟的影响。她认为,东盟是美国推广TPP的主要切入点,既有经济利益考虑,也有地缘战略考虑;TPP将会对东盟产生巨大冲击,阻碍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威胁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二 关于南海问题

  张洁认为,南海问题争端不仅仅是领土领海争端,它还是一个信号性比较强的问题,能够反映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美国政策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是中国、美国和东南亚关系的试金石。张洁指出,近年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重要变化。2009年到2010年,美国开始“重返亚太”,南海问题成为其军事领域的重要借口和抓手。2013到2014年,美国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到积极介入的变化;它对菲律宾的支持也由暗转明,从外交法理支持走向军事支持。张洁还指出,中国一直把南海问题视为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之间的问题,但这种看法并不被其他国家认可;而东盟则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这也是未来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不能忽视的问题。

  齐皓博士指出,在南海争端上,美国的态度之前是中立的,1995年之前甚至看不到美国有所谓南海政策。美济礁事件发生后,美国也未积极表示干预。2009年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会频繁举行关于南海问题的听证会;2013年起美政府官员也开始在该问题上表态,要求中国澄清“九段线”的内涵,并采取了一些正式施压的做法。齐皓博士认为,中美在南海是不可能合作的。只能有消极的安全合作,互相保证不发生大规模冲突。美国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视南海问题为其核心利益。齐皓博士认为,对中国来说,通过搞好对美外交来解决南海问题是行不通的,中国需要平衡两种策略:第一,搞好周边外交,化解美国的影响力;第二,在周边搞一些强硬措施,让周边国家明白,美国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

  三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

  倪建平研究员指出,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出访印尼时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落实中国提出的“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深化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全方位的合作,盘活我国发展的地缘战略空间,改善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大国要寻求一种共处之道。中国也必须看到美国在本地区的现实存在,特别是美国与本地区的盟国的关系,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需理性地看待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积极探索与美国互利共赢的路径,走出两极对抗结构。倪建平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切入点是人文交流,需要在大力做好与目标国在文化、青年、智库、媒体等方面的交往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的力量。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精英都曾留学欧美,推崇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认可在本地区的欧美非政府组织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保等社会发展报告。因此,中国在积极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顺势打造中国的一些对外交流的标准和政策以及文明规范,注重整合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合作机制,还要协调与在本地区运作的欧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把它塑造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公共产品的发展平台。

  四 关于中南半岛国家政局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宋清润副研究员在发言中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南半岛诸国的政治形势、美国、日本等国在这些国家的渗透以及中国在中南半岛诸国面临的挑战。

  宋清润指出,美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渗透非常严重。比如,在老挝,活跃着许多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中南半岛诸国的政治精英大都有留学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历,比较认同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近年来,中南半岛多国遭遇了民主化冲击,各国局势不太稳定。中南半岛各国局势不稳,对中国周边及国内安全都会有所影响。从安全领域来看,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南半岛国家的军事渗透、扩张,也压缩了中国的安全空间。大国在中南半岛的博弈加剧,中国西南地缘安全面临困境。宋清润副研究员还强调,中国在中南半岛的经济利益也受到美、日、印、韩等国的挤压,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的推进可能会因受到中南半岛局势不稳、大国挤压等因素掣肘而受阻。

  宋清润副研究员还特别指出,由于中南半岛国家对中国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维权力度的加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排斥等等,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还面临着国家形象安全与国家舆论风险,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较大压力。缅甸、柬埔寨乃至越南的民间对华负面情绪蔓延,既与中国企业与人员与当地民众的理念与言行冲突增多有关,也与西方非政府组织、媒体的煽动挑拨有关,这都使得中国形象受损。

  五 关于中美在发展领域的竞争

  发展问题,是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问题。在发展问题上,联合国确立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减贫与消除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降低母婴死亡率、抗击艾滋病和疟疾、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等。

  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指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广泛的发展合作,向有关国家提供了发展援助。中美在东南亚发展领域也存在着竞争态势。白云真副教授认为,美国与东南亚在发展领域的合作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美国是把自己的目标融入到联合国的发展目标,根据当地之需要,建立经济增长伙伴关系,确立合作领域。这样,借助于联合国的目标,背后塞入美国的东西,让东南亚国家感觉比较舒服,反对声音不大。第二,具有明显的战略利益考虑。在东南亚10国中,最不发达的国家,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未被列入美国促进发展问题的战略重点;重点放在了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对美国来说更具战略价值的国家。第三,美国在东南亚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外援助、教育发展、减贫、实现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等。美国在与这些国家开展发展合作时,同时也把贸易和投资问题塞进去了;同时还把民主、法制的诉求也嵌入其中,促进当地能力建设,迎合东南亚国家政治和民主发展的趋势。第四,美国与东南亚的发展合作,是与其全球战略相协调的,或者说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全球性的通盘考虑。第四,美国的这些活动,除部分双边合作外,更多是通过多边行动开展的,成本相对较低。

  白云真副研究员认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合作,对我国构成了一些挑战:第一,如何维持与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如何做他们的工作;第二,如何在发展领域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工作,提升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宋清润副研究员也指出,美日等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发展合作,也有削弱中国影响力、挤压中国地缘利益的目的。

  六 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查道炯教授指出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历史记忆。无论是明清时代的朝贡关系,还是后来中越战争,再到关于南海问题的争端以及中缅之间的关系(建交、断交多次)等等,都会影响到当下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中国欲稳定与东南亚的关系,必须看对方的历史记忆,不能只看美国和中国。第二,需注意,商业网络不等于生产网络。目前,从一般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业关系非常密切,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同时还需要注意,东南亚华商实际上可能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它们一方面对于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巩固前辈的历史记忆。第三,重视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应着眼于该地区的持久稳定,即便面临来自各方的抵制,也需要逐步推动。

  另外,查道炯教授还提出“如何判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好坏”的问题。他认为,过去几年中美在东南亚互动,有很多言辞上冲突或相互批评,但从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总体不错;不能低估东南亚国家灵活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力量的能力;中美在东南亚是有共识的:就是不要把东南亚搞乱。只要不乱,外部影响是有限的。中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在东南亚就可能争取到主动。

  通过研讨,与会学者们深化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