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专访:《治理欠薪还需夺多管下》
作者:郑秉文 来源:《经济日报》第9版 时间:2014-01-13

  详见PDF附件

 

1
治理欠薪还需多管齐下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
《经济日报》,2014年1月13日第9版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4-01/13/content_184902.ht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113/052017929182.shtml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40113/2116722.shtml
本报记者 苏 琳
记者:年关将至,欠薪问题又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欠薪情况怎样?
郑秉文:总体看,今年,欠薪高发和多发领域依旧集中:中小微企业要甚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要多于国有企业,非正规部门大大多于正规部门,季节性的建筑企业(主要是指北方)明显多于其他行业。
除此以外,近段时间,欠薪现象又增加了一些新特点。首先,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的行业集中出现经营困难,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欠薪现象有可能加剧;其次,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外部订单骤减,一些独资或合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不得不撤资,也容易导致欠薪现象出现。
记者:治理欠薪问题政府年年都下重拳,欠薪为何依旧屡禁不止?
郑秉文:我认为,治理欠薪问题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同时做好3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个是完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制度,姑且称之为制度层面。事实上,此前我国治理欠薪问题大多是从制度层面入手的。这一层面是规则,也是基础,在3个层面之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第二个,姑且称之为市场层面。这个层面的关键是如何判断欠薪的性质。
“恶意欠薪”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大量的欠薪事件原因是多重的,虽然有道德风险,但并不完全
2
属于恶意范畴。所以,我建议,除了完善立法、监管,还应增加一些道德和
诚信等方面的约束,让企业信用成为另一套遏制欠薪的评价体系。欠薪实质
上就是“违约”。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借鉴政府信用评级的体系,通过评
价并曝光的方式让欠薪和企业的发展成本挂钩。
第三个,是文化层面。春节前欠薪,讨薪水;春节后民工荒,涨工资,这
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前一种情况中,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后一种情况中,
农民工呈强势。这是一个周期,跟中国的年关文化有关。从这个角度上讲,
中国的欠薪问题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治理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独特的文
化。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