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战争
作者:倪峰
来源:《当代亚太》2001年第12期
时间:2001-12-01
解析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战争 倪峰 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说是新世纪伊始最具震 撼力的大事了。袭击的惨烈场面,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使一直都远离战火的美 国人震惊不已,人心惶惶,一下子失去了独有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安全感。这一事 件催生了美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嬗变,原先的政策设定和目标不得不再次洗牌, 反对恐怖主义一时间占据了对外政策目标的头把交椅,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通 领美国内外行动的"纲"。布什总统发誓,不惜牺牲、流血,要对恐怖分子发动 一场"十字军征战"。 一、军事打击--政治意义、象征性意义大于军事行动本身 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久,美国政府便指认,隐藏在阿富汗的本*拉登是事 件的幕后黑手,并誓言要进行报复,同时指出,恐怖行动协同和窝藏者也将是报 复的目标,矛头直指阿富汗。随即,美方进行了军事行动的准备。经过将近一个 月酝酿,于10月7日,针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正式开始。为了这次军事行动, 美国集结4艘航空母舰,数百架作战飞机,在阿富汗周围地区部署了包括"三角 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等美军精锐在内的数万军队,动用了美军武库中最先 进的武器。阿富汗境内战火弥漫。然而,许多观察家认为,对阿富汗的战争行为 其政治和象征性意义大于军事行动本身。 军事打击首先应当被看作是美国对"911事件"所做的一种本能反应,即进 行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打击行动在军事学上的意义,就成为放在较后位置考虑 的因素。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民众一方面感到震惊,同时也被激怒了,普遍的 情绪是:"我们应该报复,我们很愤怒,必须做点什么。"渴望复仇、要求政府 采取行动的比例超过了90%。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政府来说,军事打击是一种 必须作出的选择。正象一家美国报纸评论的那样,"只有战斧导弹能平息美国人 的怒气。"而在战争的进程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10月11日是恐怖袭击 一周月的纪念日,而在这一天,美国的攻击行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由 此可以看出,展开军事打击是一项具有很强象征意义的政治决定。 还有,美国政府希望以战争行为表明打击恐怖主义的强硬立场和决心,对内 安定民心,对外给恐怖组织及协助者以震慑。在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布什便宣布, "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战争",随即下令美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和 部署。布什在美军开战前发表文告中称:"恐怖主义不除,世界永无宁日。"他 还特别发出了这样的警告:"虽然今天我们打击的目标是阿富汗,但其具有更广 泛的意义。如果任何一个政府支持或庇护恐怖分子,它就会成为国际社会孤立和 打击的对象,它最终的下场将与恐怖分子一样。"由此看到,美国显然是通过军 事行动来传达一些强有力的政治信息。 另外,从许多反恐怖专家的分析来看,军事行动并不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 的手段,与此相比,外交手段、秘密战、情报战、金融上的限制、法律手段可能 更为重要。从恐怖活动本身的特点来看,它不可能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直接对 抗,而是躲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对美国的目标发动各种形式的隐秘攻击。而 此次军事打击的另一个目标--阿富汗塔里班,其主要军事力量是一些游击队, 不可能与装备先进的美军正面冲撞,充其量只能与之进行周旋。而阿富汗崎岖多 山的地形以及恶劣的气候,不利美军各种先进尖端的武器发挥效能。再加上该地 区连年战火,人们久经沙场;经济落后,没有什么怕被美国砸烂的"坛坛罐罐"。 所有这些都会使军事行动的效能打折扣。为此,美国为军事打击设定的目标似乎 并不高,按照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概述,主要是:获取相关情报以备将来打 击拉登及塔里班领导人之用、切断武器来源、与阿境内反对力量建立联系、使拉 登的恐怖组织无法使用在阿境内的基地。目前,第一阶段的军事已告一段落,按 照美国方面的说法,取得的最大军事战果是获得了阿富汗的制空权,而事实上, 塔里班本身就没有什么象样的防空力量。总之,如果从军事行动本身的意义来说, 打击的效果相当有限。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目前阿富汗已经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但是,反恐怖战争的主战场恐怕还是在美国本土。这一点,美国人的认识还是相 当清醒,因为,虽然拉登隐藏在阿富汗,但其恐怖组织遍布世界,随时可能再次 发动袭击。事实上,"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采取许多重大的举措,来防止恐怖活动再度发生。例如,布什命令国民警卫队进 驻机场、港口、政府办公地点、及重要设施;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国会 通过了反恐怖法案,给予执法机构更大的权力进行电话窃听、搜查、没收财产和 无限期关押;全国各地纷纷采取警戒措施,增加街面巡逻,在交通要点加强盘查; 国防部甚至发出指令,美军中层指挥官可以不经指示,下令击落有可能威胁美国 城市的飞机;美国的欧洲盟国更是破天荒地派出了5架预警飞机,协助美国的本土防空。即便是如此,面对拉登发出的一道道恐怖指令,美国百姓仍是人心惶惶, 尤其是在出现了炭疽热"粉末恐怖"之后,陷入了比"911事件"范围更大的恐 慌之中。面对这种局面,布什也承认:"美国仍处于危险之中。"显然,到目前 为止,美国国内仍是这场反恐怖战争的重心所在。 二、反恐怖主义联盟--工夫在诗外 呼吁组建反恐怖主义联盟,可以说是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最重要的外交行动 了。在这里美国所倡议的反恐怖联盟,按照中国术语来解释,就是建立全球反恐怖主义统一战线。我们知道,恐怖主义一直在世界上遭到普遍谴责,此次美国的 经济及政治中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袭击。基于这种特殊的背景,美国祭出反恐怖 的大旗,使得它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具备了"更大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了美国 整合世界各种力量和资源的能力。例如,美国的呼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相当程度 的相应。而此时美国适时推出了"鲍威尔主义",向世界宣告,要么站在美国一 边反对恐怖主义,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遭受严惩,没有什么中间的立场可言。 许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如古巴、利比亚等,也纷纷站出来对恐怖袭 击表示谴责。军事打击发生之后,全世界有将近120个国家表示理解或支持。总 之,通过反恐怖行动,美国获得了一个在世界事务中扩展自己利益的绝好机会。 在这个反恐怖联盟中,其核心自然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友。通过反恐怖战争, 美国进一步增强了调动和指挥盟友的能力。在北约方面,袭击事发后,北约迅速 启动了其创始条约--《华盛顿公约》,该条约第5款规定,将美国所受到的攻 击,视为是对全体盟国的攻击,盟国须采取包括使用武力的对策。这种情形在北 约建立52年以来还是第一次。为了实施军事打击,美国对北约盟国提出了许多 要求,包括,"无条件同意"美国战机飞越领空,使用其空军基地,使用北约在 欧洲的专用航空燃料供应管道,各国军队保持备战状态,并随时填补可能从巴尔 干半岛调走的美军等。而这些要求得到盟国的积极响应。在美日同盟方面,自冷 战结束后,美国一直要求日本在同盟中分担更多责任,扩大在军事方面的作用, 然而,受制于周边国家和国内压力,日本在这方面进展一直相对比较缓慢,反恐 怖行动一下子为此找到了一个便利的口实。日本迅速作出反应,派出自卫队协助 美军的行动,并批准多项自卫队法案,放宽自卫队使用武器的条例,这使两国在 军事上的同盟关系进一步加强。而美国的另一个盟国澳大利亚,此次也向中东地 区派遣了突击队和空中加油机。这样,在反恐怖战争的调动下,以美国为核心的 军事同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强大了。 通过建立反恐怖统一战线,美国同一些重要国家改善了关系,并在不同程度 赢得了它们对美反恐怖行动的支持。在中美关系方面,在上半年两国关系再次出 现挫折,下半年,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的迹象,通过两国在反恐怖主义方面的合 作,双边关系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美俄关系方面,自布什上台以来,围绕 着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及反导条约等问题,两国争得不可开交。"911事件"使双 方突然在反恐问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俄罗斯表示,愿意为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 提供空中通道,发射卫星为美国提供情报,并默许美国在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 围--独联体中亚国家设立军事基地或开辟空中走廊。另外,美国为此还解除了 因1998年核试验而对印度、巴基斯坦实施的制裁,而印度方面表示,愿为美国 的行动提供军事基地和军事协助,而巴基斯坦则顶着巨大国内压力向美军提供空 中通道。 通过反恐怖联盟和反恐怖行动,美国还在中亚地区获得了立足点。我们知道,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缘政治理论的鼻祖英国人麦金 莱有一个著名论断:谁控制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谁就能控制整个大陆;谁控 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统治世界。为此几个世纪以来,一些强国纷纷染指这里。 近期,在这一地区里海及周边发现储藏巨大的油气资源,其战略地位更是陡增。 另外,这里还被视为是俄罗斯的软肋,并毗邻我国的新疆。然而,自70年代末 以来,美国一直没有获得介入该地区并获得立脚点的机会。这次,通过在反恐怖 名义下的运作,美国终于取得了突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哈萨克斯坦纷纷同意向美国提供空中走廊或军事基地,目前,已有1000多美军 进驻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基地。还有,通过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以及与 阿国内各种反塔里班力量建立起来的联系,美国获得影响和左右未来阿富汗政局 的重要杠杆。另外,利用塔里班与伊朗的矛盾,美国还与原先它在该地区的"死 敌"伊朗改善了关系。 总之,通过各种反恐怖的行动部署,美国极大地改善了其对外政策的环境, 收获了巨大的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一位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指出:"在美国的军 事打击行开始之前,它可能已经收获了这项行动最重要的成果。回想一下,10 年前,正是通过组建反伊拉克同盟,美国为今后在国际社会中‘坐大’创造了十 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这次借组建反恐怖联盟,美国在外交领域获得的收益可能 比上一次还要大。" 三、美国能赢得这场战争吗? 在恐怖事件发生之后,布什总统随即宣布:"美国将进行一场大规模、持久 和强有力的反恐怖全面战争,以根除恐怖主义"。不过布什也还相当冷静,提醒 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道路可能相当漫长"。因为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看不 到敌人,没有明确的战场,美国的防线将遍及每一个存在美国利益的地方。目前 世界上恐怖组织可谓种类繁多,其中上了美国黑名单的就有63个,遍布世界各 地。面对如此众多的恐怖组织,美国真的能否将其一一剿灭呢?这的确是对美国 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拿此次恐怖袭击的首要嫌犯拉登来说,其"基地"组织就有数万之众,组 织体系严密复杂,分布在30多个国家,拥有许多先进的装备和庞大的财力。几 年来,美国一直想将他捉拿归案。1998年,克林顿曾授权中央情报局采取秘密 行动,但因拉登行踪诡秘,屡次逃脱追踪。。之后,美国政府又悬赏500万美元 缉拿拉登,也无结果。去年,中央情报局发起了历史上最大的搜捕行动,花费数 千万美元和大量的人力,仍一无所获。这次布什下了西部牛崽式的拘捕令,"生 要见人,死要见尸"。但克林顿没有办到的事,布什能办到吗?据中央情报局称, 袭击发生之后,拉登在阿富汗的据点已人去楼空。没有人知道拉登躲到哪里。他 在阿富汗就有无数个经过加固的洞穴,目前仍通过各种隐秘的方法不断发出恐怖 指令。曾经在阿富汗战场作战的前苏联老兵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捉拿训练有 素的恐怖分子,真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主张军事打击的人认为,军事行动能够对恐怖分子及支持者以震慑。但是, 对军事行动的范围和力度,国际社会的反应不尽一致,在反恐怖联盟的内部,也 非铁板一块,对美国自身来讲,它在海外的动作越大,其国内安全可能就越没有 保障。"粉末恐怖"出现在军事打击之后这一点就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看来,即使美国的力量强大,要真正打赢反恐怖战争绝非易事。这在很 大程度上是由恐怖活动的特征决定的,其威胁是隐性的,多种多样,随时随地, 无处不在,内外界限模糊,恐怖分子实施的是孙悟空钻进铁伞公主肚子的战术, 玩弄的是老鼠耍大象的游戏,任凭你有多么强大的国家力量,有多么先进高、精、 尖武器,"导弹不敌肉弹,伽玛刀不敌水果刀"的情形常有之,美国无可奈何总 有时。 新世纪初年发生的超级恐怖事件给世界一个警示,在人类步入全球化的时代 之际,跨国恐怖主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更直接、更现实的一个威胁。同时,美国 进行的这场反恐怖战争,也将会对21世纪前叶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际社会反恐怖的斗争中,要想根除恐怖主义,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厘清其产 生的各种根源,从而找到对应的解决之道,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 坚定的决心,更需要世界各国的真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