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我看美国的信用机制
作者:张立平 来源:《世界知识》2001年第19期 时间:2001-10-01
我看美国的信用机制 张立平   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美国信用卡的流行不仅得益于美国社会信用机制的健 全,而且也与人际关系中信用度高有密切关系。  美国有专门的公司对个人和公司的金融活动进行跟踪,因此哪些人(公司)透支、哪些 人守信用都一一记录在案,公司根据特定的标准对个人或公司的信用记录打分,然后提供给 信用公司使之决定是否向申请人颁发信用卡及给他/她的信用限额。信用好的长住者很容易 得到信用卡,并且信用限额也会很高;信用不好的人或短期居住者则很难得到信用卡。   以上的信用机制是建立在银行存款的实名制基础上的:每个储户都以真实姓名存款,这 样信用公司才可能对储户的金钱流动进行严密监视、追踪;由于有这样的机制,无论是个人 还是公司的金融欺诈不仅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也很难得逞,并且一旦有不良的记录,一辈 子就背上黑锅,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美国境内),这一记录都跟随着你,让你不得好日子过: 首先,你很难再得到信用卡,而没有信用卡,要在美国生活是极不方便的,无论是租车还是 预订馆都需要用信用卡;其次,在申请抵押贷款或是分期付款买车买房时,银行或商家会对 你的信用作一调查,如发现不良记录,那么在行事方面要困难得多。因此在美国,任何一个 理智健全的人都不会拿自己的信用去冒险,否则只会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机制的约束和严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也许是人际关系中讲信用的传统。《圣经》上 说:撒谎是犯罪,对于基督徒来说,存在着一种道德律令--严禁撒谎;而法治的健全也使 得撒谎者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因此美国社会不存在系统的撒谎机制。此外,由于美国是一个 移民国家,最早逃避专制、宗教迫害的老移民在一块陌生的新大陆上需要同舟共济,由于人 人都有一种孤独感,因此彼此间需要信任以改善这种状况,结果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信用度也 非常高。用中国孔子的话说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用《圣经》的话说则叫做:"己 所欲,施于人"(即"你想让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别人")。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来了, 他们一样希望别人帮助他们,而要获得别人的帮助,你首先就得讲实话;当你讲实话时,这 就意味着你信任别人。最后,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讲真话不会受到任何压制,也不会有任 何损失,那么为什么不讲真话呢?而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讲真话的,只是在受到特别的限制之 后才不敢讲真话;或者是由于讲假话可以得到很多好处,在实际利益的驱动下才不愿意讲真 话;又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因为讲真话会使同伴或同事受到极大损害因此不能讲真话。   对于美国人的信用,我有亲身体会:一是在网上购物。我因工作需要,必须买一个便携 式电脑。我就此咨询了所在单位的电脑室的工作人员,他们建议我在网上购买,这样会比零 售店便宜很多。从未有网上购物经验的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理,按照网页上的提示将自己的 银行帐号告知商家,然后第一次写了一张1000多美元的支票寄出,在焦急和盼望中等待了 两个星期,我要的货终于寄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商家知道我的银行 帐号,会不会多提走一些钱呢;万一把户头上的钱都取走,我以后怎么生活呀?商家会不会 将我的帐号泄露出去?万一电脑寄来是坏的怎么去换?"我还就此询问了已有网上购物经验 的朋友,他们都表示"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我还是深怕上当受骗,直到终于顺利用上 电脑后才算放下心来。我的经验是:信用的发达使美国商业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从而可以 使商品的流量加大。   二是做客于一位朋友家,由于主人特别忙,因此刚到不久,他们就给了我一把家门钥匙, 并教我如何开门、关门,并说在我做客期间,我可以自由出入。我拿着钥匙,一时不知如何 是好。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想:他们怎么会对我如此信任?以前我又没有去过他们家;再 者我也不是他们的老朋友,而是新朋友。我甚至想:他们就不怕我偷东西吗?虽然我自己肯 定不会,但他们为什么不怀疑我?在我逗留期间,有两个拉美裔的女清洁工拿着清洁用具来 替他们打扫卫生,我发现她们也有他们家的钥匙。虽然女主人告诉过我有人会来打扫屋子, 但我着实没有料到他们自己开门进来的。主人写好一张支票留在桌上作为付给她们的报酬, 她们干完活后拿了支票就走。主人下班回来后看我有点拘束,就笑着说:我们邀请你来做客, 你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要有任何顾虑(事实上,主人早就带我参观过各个房间--书房、 会客室、餐厅等,并告诉想吃什么就从冰箱里拿)。我怀着好奇的心理问女主人为何敢给清 洁工钥匙时,她说,她是朋友介绍来的,我们信任她,万一她干得不好,我们可以给她指出 来,如果还干得不好,就扣钱。后来,我慢慢体会到,像他们这种忙人最缺乏的是时间而不 是金钱,因此谁会为了担心清洁工偷东西而待在家中监督她呢?更不用说是自己邀请来的客 人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因为难为情而花时间陪客人,更不会因客人而妨碍了自己的日 程表)。再者,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清洁工是其朋友介绍来的,他们有她的电话、 工作许可证号码,万一真有什么意外也很方便;此外,美国人家里会有什么贵重物品吧?钱 不是都放在银行里或股市上,而其它东西没有什么算是值钱的--电视、电脑、复印机、传 真机、照相机等等都不过是普通美国人的家庭必需品,连现在的一般中国人都快要备齐这些 玩艺儿了,有什么值得稀罕的呢?她家里最值钱的应该算是这幢房子了。而一般说来,房子 是投了保险的;因此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不会损失惨重。虽然如此,万一真有什么,即便 经济上他们不会损失什么,但心里上也会很糟糕的。因此,当他们把钥匙给我或者给清洁工 时,从理性上讲,他们是要承担风险的。但是他们的经历使他们知道:你信任别人,别人也 信任你,因而在这种社会中,因为有信任传统,因此信任所付出的代价其实是很低的或者说 信任风险其实是很小的。从这一经历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社 会交往的成本,从而减少人际冲突,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有了这些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在国际交往中,常常把"建立互信机 制"或"增加信任"挂在嘴边,因为从其国内的实践看,信任为其带来的是实惠而不是坏处; 美国人深知,"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在相互交往中,彼此信任则双赢,否则,只能 获一时之利,而不能获永久之利。但从其国内信任机制的运行来看,光靠机制建立是远远不 够的,必须以道德上的共识为基础,国际社会中是否存在这样一种道德共识呢?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