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美关系100年》
作者:陶文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时间:2001-04-01
目录 马克思主义•时代•中美关系纵横谈 中美关系:半个世纪的启示……… “门户开放”与“特殊利益” ——《蓝辛一石并协定》与中国的回应…… 排华与排日:西奥多•罗斯福的态度与政策… 美国与近代上海港的国际交涉……………… 40年代末50年代初国民党在美国的游说话动 ——以顾维构为中心的讨论…………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国民革命: 20年代中美关系新探……………… 美国对1959年西藏叛乱的反应探析…… 肯尼迪政府与1961年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之争… 略论60年代中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援越抗美的历史回顾………—…… 试论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 台海危机(1995—1996)的启示— 《纽约时报》与台湾问题…………. 美国的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纳中美关系 21世纪中美关系与中国国家安全… 中美关系:半个世纪的启示 陶文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经历了 风风雨雨,走道了崎岖坎坷的道路。这50年来,中国与美国什 么样的关系都经历过了,两国曾为敌,曾为友.曾为“非敌非 友”。两国间既有热战,又有冷战,既有关系顺利发展的时期, 也有充满矛盾和挫折的时期。大致说来,这50年来的中美关系 是每10年一个转折:第一个10年是对抗和隔绝的时期,第二个 10年是关系僵持的时期,第三个10年是艰难的正常化时期,第 四个10年是关系迅速发展时期,第五个十年则是关系大起大落 的时期。当然这只是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性质的非常粗略的概 括。中美关系本身丰富的内容和戏剧性的发展给史学工作者留下 了一份丰富的遗产,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对它的发展作一个比较全 面、系统的回顾,探讨一下为什么中美关系会走过这样的发展历 程。本文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五个时期 (一)对抗和隔绝的时期 决定第一个10年中美关系性质的原因很多,有意识形态的 驱动,有国际格局的制约,但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自家利益的冲 突,亦即美国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要保卫自己 的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利益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安全利益无疑是最 根本的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它的生存本 身就受到威胁,那么它的发展和繁荣自然无从谈起。在新中国成 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者作出了“一边倒”的决策,在这个 决策中不能说没有别的考虑,但国家安全的考虑无疑是首要的。 新政权当时既面临着国民党的威胁,又面临着美国的威胁。 国民党军队是被打败了,大部被消灭了.但它毕竟还有150万左 右包括陆海空三军的军事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政治素质 很好、作战十分勇敢的军队,但它的军事技术装备较差,海军和 空军刚刚开始组建。国民党依仗海空军力量,对大陆沿海进行封 锁、骚扰、偷袭、轰炸,威胁着这些地区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 安定。 美国的威胁同样是十分显然的。西太平洋的众多岛屿战后不 是由美国占领或“托管”,就是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中:西太平洋 上飞的是美国飞机,游七的是美国军舰。不管美国的“防卫线”是 从朝鲜半岛到台湾到菲律宾,还是从阿留申群岛到冲绳到菲律 宾,美国的这条新月形的防线是针对着中国的。总之,中国的东 部和东南沿海面临若敌对势力的威胁,这里是前线,是没有结束的 解放战争的前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稳固的、可靠的战略后方对 新中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后方就是苏联。 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容纳程度。这 在当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社会对新政权的承认,二是新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这两个方面不仅涉及新中国在 国际上的地位,而且涉及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因此是至关重要 的安全问题。在这两方面美国都力图排斥和拒绝中国。美国不但 自己不承认新政权,而且依仗其在西方世界的当然领袖地位,力 图拼凑一个不承认新中国的“共同阵线”,孤立新中国,把它排 挤出国际社会。中共要在政治上打破孤立状态,就只能寻求苏 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中共领导人当时曾担心,“我们建国 以后如果外国二天不承认,就有问题了”。 新中国领导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常看重 的。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成为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在抗战胜利后成为联合国的创建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新政权理所当然应当代表中国拥有这样的地位;第二,虽然当时世 界分裂成两大阵营,但联合国毕竟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统一的国际组织,新政权取得在联合国的席位,就进一步表示了台 湾当局的非法性;第三,虽然新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但这并不表示新政权不打算与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帝国主义国家打 交道,发展外交关系。中国能在联合国中正常活动自然会有利于 中国打开外交局面。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共向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 席、联大专门机构发去了18份电报,要求驱逐台湾的代表,恢复中 国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国的要求得到联合国秘书长赖伊(Trygve Lie)的一定程度的支持。他“强烈感到”,如果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苏联很可能退出联合国,与中国一起成立一个 包括七八亿人口的与联合国竞争的国际组织.这样世界就尖锐地 分裂成两半了,而且也就破坏了联合国赖以建立的原则:统一性与 普遍性。他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甚至专门发了一个文件,论述 新中国在法律方面的合法性。但美国却不断施加其影响,阻挠接 纳新中国。在1951年至1960年间,美国主要使用“拖延讨论”的 手法;当这一办法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反对时,它又操纵表决机 器,把这一问题说成是需要2/3多数票的“重要问题”,使中国在联 合国的席位直到1971年才得以恢复。 一直到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处于“未定之 秋”,及至美中两国先后卷入朝鲜战争,两国对抗的格局才最后 确定下来,可见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影响甚为巨大。 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安全的考虑。从现在解 密的档案看,美国政府没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计划。但这些情况 当时的决策者是不知道的。中国决策者显然不能把国家安全寄托 在敌人的仁慈和克制上。当时通过印度得到的信息也使中国领导 人疑虑重重。1950年10月1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3日, 周恩来通过印度警告美国.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否则中国不能 坐现不管。印度总理尼赫鲁两次传递了不一致的信息,先是说 “美军不过三八线”,后来又说“到距离鸭绿江40英里即可停 止”。其实,在美军仁川登陆成功以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 9月27日给麦克呵瑟(Douglas MacArthur)的命令中已经改变 了美国参战的目标,授权他在三八线K1b的朝鲜境内采取军事行 动,以“粉碎北朝鲜的武装部队”。中国决策者认为,如果美国 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中国。即使美国暂时不进攻,但陈兵 边界,威胁东北,中国也难以承受消极防御的负担。“鸭绿江一 千多里的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不知它哪一天订 进来。”朝鲜战争的结果之一是在东亚取得了一种力量的均势。 中国领导人不用再担心美国对中国的侵略、颠覆和军事进攻,可 以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 (二)关系O持的时期 在整个60年代,中美隔绝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化。两国的大 使级会谈仍在继续.但基本上己成例行公事,而不解决实际问 题。两国除了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接触外,没有多少直接酌达 来。但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国对美政策都在酝酿转变之中。已经有 一些论文阐述过这种缓慢解冻的过程,本文只想强调几点。 第一,这种缓慢解冻从中美双方来说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的 考虑。从中国方面来说,从50年代后半朗起.国内“左倾”思 潮开始蔓延,并涉及外交领域,在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上也表现 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比 50年代中期更强了。中国的外交突出了支持亚非拉反帝独立运 动的主题,在中苏分裂公开化后,中国更是举起了反帝反修两面 大旗。及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的外交更成为反帝反修的 革命外交。但当中国决策者确信,苏联已成为对中国安全的主要 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考虑没有妨碍他们作出明智的抉择。也就是 说,国家利益的考虑仍然是第一位的。从美国方面来说,情况大 致相同。到60年代末,美国决策者认为传统的是非标准应该检 讨。尼克松解释说:“今天,‘主义’已经失去活力……我们的目 标是要清除掉外交政策中所有敏感的、情绪化的东西。”“意识形 态冲突的国家,在特定的条件和形势下,可能会有共同的目标. 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也可能是彼此敌对的。”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也说.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将依据他 们的行动,而不是意识形态来判别别的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M] 第二,力量的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的军 事实力态势基本上是,美国占有绝对战略优势和洲际作战能力, 而苏联拥有常规武器的优势和地区作战能力。1962年的古巴导 弹危机使苏联领导人蒙羞受辱,苏联癌下决心,利用其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优势,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军费开支连年上升, 1968年的国防开支超过了美国。苏联除不断扩大常规武器生产 外,还集中力量发展洲际导弹,1962年苏联只有40枚洲际导 弹.而到1969年,苏联以地面为基地的洲际导弹已经达到1190 枚,而美国只有1054枚.美国已经不能保持战略武器的优势 了。这使美国产生了危机感。 另一方面是中国力量的变化,尤其是中国1964年to月16 日原子弹试验成功带来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可能的核爆炸早有觉 察。中央情报局1964年8月26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U—2飞 机及卫星拍摄的照片分析.中国的核爆炸不会早于1964年年底, 对比变化是中美关系解冻的重要原因。首选是 究,并决定,总统在近期内不出访,总统应该发表公开声明,并 与国会两党领袖和内阁成员磋商。约翰逊(Lyndon Johnson) 总统于18日发表的声明牛说:“没有一个美国人可以看轻这件 事”,这是一件“不幸和严重的事实,对此,我们不能、没有、 也决不会忽视”。一连三个否定之否定,可见美国政府对这一消 息的震惊程度。他接着提出了关于控制核武器的四点声明,第一 点就是呼吁各个核国家.“特别是红色中国”,参加部分禁止核试 验条约。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中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威胁美国 的程度,但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用来平衡苏联的威胁。正如基辛 格所说,“在两个敌手之间,联合弱的一方更为有利,因为这样 可以遏制强者”。 (三)艰难的正常化时期 从1972年尼克松(Richard Nixon)访华到1979年中美关系 实现正常化,用了整整7年时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所以这样艰 难,有美国和中国两方面的原因。 在美国方面,尼克松本来承诺,在他的第二任期内实现中美 关系正常化。但水门事件使尼克松的第二任期半途而废。不仅 如此,水门事件还给共和党造成了很大的因难,使共和党事事被 动,处于防守的地位,而不可能有大的政策举措,幅待总统必须 事事谨慎。共和党内部对搞特比较温和的政策不满,订算推举里 根作为该党1976年总统候选人。福特尽量避免在国际事务中采 取有争议的行动。他向中国方面表示,中美关系正常化要等到他 的第二任期才能实现。况且在美国政府内部也存在着政见分歧。 基辛格倾向于通过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与苏联搞缓和,国防部长施 莱辛格(James R.Schlesinger)则认为,莫斯科大量的常规和核 武器需要美国调整战略,尼克松式的谈判不足以阻止苏联的扩 张,主张加快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步伐,以打中国牌来遏制苏 联。辩论的结果是福特总统支持基辛格,解除了施莱辛格的职 务。这更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失去了势头。 在中国方面,“文化革命”仍在继续,尤其是随着毛泽东和 周思来健康状况凶恶化,“四人帮”加速了他们夺取党和国家最 高权力的步伐。他们公开攻击周恩来和复出的邓小平整顿各行各 业、挠救陷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的种种努力,攻击中国与西方 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诬蔑引进外国资本和学习西方技术是“崇 洋媚外”,一度闹得沸拂扬扬的“风庆轮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 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对美国的政策上也缺少灵活性,而表 现得过于僵硬。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他的真正难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台湾问 题。中国方面的主张十分清楚,那就是必须按照日本模式:实现 断交、撤军、废约。基辛格在1974年11月访华时、福特总统在 1975年访华时已经表示接受中国的条件,问题是如何落实。但 当时大选在即,实现正常化的时机不成熟。及至卡特总统上任, 他断定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会得到美国公众的支持。同时,苏联 继续不断地扩张也促使了中美的接近。苏联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 武器谈判中态度强硬,苏联和古巴继续干涉西非,尤其是1978 年对埃塞俄比亚的干涉,使卡特政府希望与苏联摘缓和的政策遭 到挫折。在中苏关系方面,苏联拒绝减少在中苏边界的驻军,拒 绝使中苏边界的紧张状态缓和下来。更有甚者,苏联支持越南入 侵柬埔寨,并在中越边界挑起武装冲突,直接威胁中国安全。凡 此种种,加速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步伐。但台湾在美国经营年深 日久,尤其在国会中有很大的势力,因此《与台湾关系法》的出 台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四)迅速发展的时期 80年代,尤其是在1982年8月17日两国达成关于美国对 台军售的公报后的6年多是中美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虽然这期 间两国关系也有麻烦,有人把它们概括为三T(台湾、纺织品、 技术即知识产权)、两胡(胡娜、胡广铁路借款)。但两国各方 面的交往和接触都在迅速发展.以致许多美国人把正常化后的十 年称作中美关系的“蜜月”。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得到了加强。这一时期,苏联 仍在进一步扩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基础没有受到损害。而 由于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对中国来说, 由于多年的与世隔绝或半隔绝,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比世界先进国 家落后多年,要实现现代化急需引进世界的先进技术,急需引进 外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技术出口的限制又比有 的西方国家稍宽,自然为中国所瞩目。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大 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好为美目的许多 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的良机,同时又为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中 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避类、玩具等,需要出 口.美国市场广阔,正好可以消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 国方面,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商界有三次表现了对中国市场的莫 大兴趣。第一次是19世纪末,主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国务 卿海约翰(John Hay)提出了著名的f1户开放政策。可是在当 时,美国实际上没有可能与英国和日本竞争。第二次是二战结束 之后,美国满以为别的国家的势力要么被赶走了、AR日本和德 国,要么被大大削弱了,如英国和俄国,只有美国在大战中与中 国结成了真正的特殊关系,中国市场非美国莫属了。美国迫不及 待地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希望巩固在 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国民政府就寿终正 寝了.这个条约也只能在台湾继续实行。第三次是中国实行改 革开放之后,美国实业界对这个市场的兴趣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的。美国政府也相应放宽了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在许多美国商人 看来,他们的前辈所梦寐以求的开发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 的市场纳梦想正在变成规实。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内在的动力正 在发挥出来,加上外在的因素(对付苏联的威胁),使中美关系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也是以后所不会再有的发展。 第二,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给美国人带来了过高的朗望值, 甚至是错觉。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所向披靡,取得了几乎是立竿 见影的成功。城市的改革也取得初步的成就。高度集中统一的中 央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所有制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改革之前,国营企业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81%和零售额的 91%,而到1987年这个比例已经分别下降到60%和40%以 下。虽然中国的政治改革刚刚起步,但许多美国人认为,经济 改革必定导致政治改革。一百多年来,美国人,不论是外交官还 是传教土,在与中国打交道中总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因素。他们认 为中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他们相信美国的影响力,传教 士想把中国基督教化,外交官想按照美国的方案来改革中国。一 直到驻国民政府的最后一任大使司徒雷登,在国民政府已经发发 可危之时,还在苦口婆心地规劝蒋介石接受美目的建议,实现美 国所希望的改革。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美国人憧憬了一个多世 纪的改变中国的梦想现在就要实现了。美国的公众舆论变得对中 国极有好感。 (五)大起大落的时期 1989年以来的这个时期是中美关系中变化最多、起伏最大 的十年,确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不断重建中美关系的十年。 在这十年中,中美关系三次跌人低谷。这三次波折起因不同,正 好说明了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第一次是因为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中 国政府乎息北京“政治风波”本来与美国毫无关系,它也没有在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引起如此大的震动。那它对中美关系为 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约冲击呢?第一,虽然柏林墙的例塌是在北京 “政治风波”之后,但东西德的合并已经在准备之中,冷战已经 趋于尾声。本来中美接近的共同基础是对付苏联的威胁,现在这 种基础正在消失,中美关系正需要一个调整,正需要重新确认中 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在冷战结束之后中美两国是否仍然互相需 要,这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一时间真正成了问题。一些美国政治家 甚至连学者都认为,只是中国需要美国,而美国已经不再那样需 要中国了。第二,北京“政治风波”使美国对中国改革所抱有 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消失了。美国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幻灭感,对 中国又产生了另一种不切实际的认识,认为中国仍然是“权权主 义国家”,与改革之前没有什么区别。第三,在东欧剧变、苏联 瓦解之后,美国确有一些政治家以为, “中国正处在疆土分裂、 政治崩溃或民主革命的边缘”,下一个垮台的该是中国了。既 然中国前途未L,中美关系自然不会受到重视。这一次中美关系 的曲折把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或日人权问题突出出来 了。 第二次是因为李登辉访美。中美关系的这次倒退说明,台湾 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员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湾 的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战,维持现状,实际上是“一中一台”。 自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Harry S.Truman)宣布第七舰队驶 入台湾海峡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奉行把台湾与大陆相分离的政 策.他们既阻挠中国政府解放台湾,也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 杜鲁门的政策是在朝鲜战争中使台湾不介入,“中立化”:艾森衰 减尔(Dwright Eisenhower)时期美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但条约防御的范围只是台湾、溜湖。美国的本意实际上是要蒋介 石放弃沿海诸岛(包括金、马),使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永久化。 1962年蒋介石叫嚣要“反玫大陆”,美国不予支持。从1972年 以来,美国执行的是一种双轨政策,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维持某种 平衡,某种政治与实力的“均势”。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两个月. 美国立即形成了《与台湾关系法》,将美国与台湾的关系置于新 的法律基础之上。1982年“八?一七”公报达成之前,美国于7 月14日对台湾作出了六项承诺。M。进入90年代,美国曾经几次 使美台关系升格,给李登辉发放签证正是这种美台关系调整的必 然结果。 第三次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尤其是 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次中美关系的反复,国家安全的 考虑是主要原因。在科索沃战争中,中国不是战争的一方,但却 发生了使馆被炸、馆舍被毁、人员伤亡的事件、这本身使中国感 受到一种威胁。但更使中国担心的是,科索沃战争会成为美国新 干涉主义的一种模式。首先,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 大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在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与美 国相抗杨,国际政治中似乎失去了“制衔”,美国也变得越来越 做但,超级大国的心态恶性膨胀,近年来频频在国际事务中使用 武力,大有为所欲为的趋势。其次,对科索沃的干涉是以美国为 百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的,这不能不使中国怀疑,美国 如果此次干涉得手,以后是不是还会循此先例。中国是安理会五 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绕开了安理会,也就大大削减了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的发言权,削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三,这次干涉是以 “人权”为借口进行的,美国宣称“人权高于主权”,因它常常指 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这就很容易使人想到,美国是否也会在某个 时候以人权作借口对中国进行类似的于涉。第四,北约刚刚出台 了新战赂概念,而日本国会又刚刚通过了与《美日防卫合作新指 针》相关的法律,两者都是要对周边事态作出反应。所有这些事 态结合起来,中国的一些国际问题观察家感到,中国的安全环境 恶化了。 尽管有这些大的曲折和干扰,但每次中美关系都度过了难 关,井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并没有像一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发展成 新的冷战。究其原因,就是两国在后冷战时期毕竟有着广泛和深 远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方面。两国互有需要,谁也离 不开谁。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于两国有利,一个恶化的中美关系 于彼此有损。而通过这三次起伏、我们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比以前 清醒了,深化了。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两国间的纠葛和麻烦 不会间断,大的波折也可能发生。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 备。对中美关系要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当中美关系发展比较顺 利的时候,我们切不可过分乐观。当中美关系受到挫折时.我们 也不必悲观。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邓小平十年前所说的: “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 二 几点启示 (一)朝鲜战争的教训 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负面来说,它使中 美对抗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下来;从正面来说,中 美两国部从战争中吸取了教训,即中美不能再战c在朝鲜战争 中,中美两国军队的物质条件相差签大,但美国并没有在战争中 取得优势地位,美国军队和美国政府确实领教了中国领导人的意 志、决心和指挥战争的高超艺术,领教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顽 强的战斗精神,体会到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中国军队向来是用 劣势装备打败优势敌人的.抗日战争是这样,解放战争也是这 样,即所谓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通过朝鲜战争, 中国方面也领悟到,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技术和后勤对 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具有更大的作用。朝鲜战争使中美双方认识 到,对抗给双方带来的代价有多大,而要压倒对方又有多难。在 两次台海危机中,尽管中美双方的宣传调门都很高,美国国会还 于1955年通过了《福摩萨决议案》.但实际上双方都在十分谨慎 地避免军事冲突。也是因为有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在越南战争 中,虽然中国也派遣了后勤和防空部队参战,但毕竟没有傍在朗 鲜战争中那样直接派出作战部队。而约翰逊政府一直担心,中国 与北越可能有秘密协议.美军的军事行动到什么地步,中国军队 就会像卷入朝鲜战争那样正式参战.因此,约翰逊政府一直不敢 大举入侵北越,甚至不敢大规模轰炸北越。 (二)决策者的历史作用 在关键时刻政治家的正确决策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能起到重要 的作用。中美关系克服种种障碍发展到今天,是中美两国有识之 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三代领导人高瞻远腮的战略决策、卓 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的结晶,也是与美国从尼克松到 克林顿(William J.Clinton)等列位美国总统的努力分不开的。 当初毛泽东和周思来邀请基辛掐和尼克松访华乃是石破天惊之 举。在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个一切重大约决定都是由邓小平亲 自作出的。离《中美建交公报》预定发表的时间不到15小时了, 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还在人民大 会堂与邓小平进行紧张的谈判。当时,中方提出的美国必须与台 湾断交、废约、撤军的三项条件美方已经答应,但美国表示中美 建交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如果这时中方坚持不解决 武器售台问题就不能建交,那么中美建交很可能要推迟许多年。 这真是干钧一发的关头。邓小平果断决定,先建交,建交以后再 继续谈判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在关键的时刻,决策者的胆识和 魄力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美国方面,对中美关系作出贡献的政治家要特别提到基辛 格、布热津斯基(Zbigniev Brzezinski) 和黑格(A1exander Heig)。基辛格对订开中美关系的贡献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无需 笔者多说。布热津斯基是卡特(Jimmy Carter)总统的国家安全 事务助理。在卡持政府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由布热津斯基负责 的,而国务卿万斯(Cyrus Vance)主管与苏联的战咯武器谈判。 两人有着深刻的战略观点的分歧:万斯热衷于与苏联嫡缓和,他 认为与苏联达成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的协议对于美国安全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置于美国外交的首位。他担心过分急切 地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是同与苏联稿缓和的目的背道而驰 的:而布热津斯基则认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联手反 对苏联是美国的当务之急。布热津斯基的主张得到卡特总统的支 持。为了防止国务院纳干扰和阻挠,布热律斯基在主持实现对华 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刻几乎是瞒着国务院的。如果依了万斯的主 张,中美关系正常化恐怕也不能这样快的实现。 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的国务卿黑格对“八一七”公 报的签订具有特殊的作用。里根本人与台湾的关系很深,他一直 表示自己是台湾的朋友。但里根在与苏联扩张进行对抗方面又是 很强硬的。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对安哥拉的干涉,支持越南对 柬埔寨纳入侵,使黑掐感到需要有一位强硬的总统,实行一种新 的地缘政治学。他认为美国实行遏制苏联帝国的全球战略的关键 是中国。他不断以这种思想影响里根,以致使里相在1981年的 一个秘密指示中把中国称作“战略盟友”,以致使里根在1981年的 一个秘密指示中把中国称作“战略盟友”,打从基辛楷、尼克松 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得到这样的地位。台 湾向美国提出要求购买先进的FX战斗机.中国政府强硬地表 示、如果美国售台FX战斗机.中国决不会吞下这个苦果,中国 别无选择,只好看着中美关系倒退。黑格向里根表示,如果对华 关系逆转,他宁愿辞职。6月29日,黑掐在给里根的备忘录中 提出了两种选择:立即停止售台武器.或者在台湾海峡保持和乎 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售台武器。里根选择了后者。中美两国经过艰 难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八?一七”公报,但黑格与里根的关系却 由于对华政策上的分歧而日益紧张,在公报达成前一个月黑格只 好挂冠而去。 (三)国内政治的影响 美国国内政治牵制中美关系,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党派 斗争和利益集团。 一方面,发展和改善中美关系是美国两党的共识:打开中美 关系的是共和党总统尼克松,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是民主党总 统卡特,与中国达成关于武器售台的第三个公报的是共和党总统 里根,提出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又是民主 党总统克林顿。在中美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件大事中共和党 利民主党总统各做了两件d但另一方面,美国的两党政治决定了 在野党总在干方百计地找执政党的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攻击 执政党。在总统与国会分后两党时尤其是这样。而且每一次总统 龙是比较倾向于改善中美关系,国会总是对总统进行掣肘。在 这50年中.对华政策曾经不止一次成为两党斗争的热点甚至焦 点,成为美国国内政治中的“足球”。40年代末50年代初关于 “准丢失了中国”的辩论是员明显不过的例子。70年代以来的 情况也是这样:尼克松总统打开中美关系之门受到了部分民主党 人的攻击,他们抱怨美国对中国作出了种种让步,而没有从中国 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只有发展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空洞承诺。有一 份报纸竞用了这样的标题:“他们得到了台湾,而我们得到了春 卷”。卡持总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遭到共和党人的反对。里 根指责卡持的“叛卖”,并且特地去了台湾以示对台湾的支持。 甚至布什也攻击卡特的决定是出卖了台湾的安全,“使美国在世 界上的信誉受损”。里根在t980年竞选总统时一直把台湾称作 “中华民国”,扬言如果他当选就要重建与台湾的“正式外交关 系”,使美国驻华使馆的官员大为惊慌。克林顿在1992年大选 中在纽约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为“一个不溺爱从巴格达到北京的 暴君的美国”提出了“一个新的契约”。他的言论使当时的驻华 大使荷效俭(Steplton J.Roy)深感惊讶,担心克林顿当选后会 实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对于美国的这种党派斗争,中国这些 年确实已经领教了不少。1981年1月4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客 人时曾说:“坦率地说.里根先生在竞选纲领中说的有些话确实 使我们有所不安。布什先生来的时候,我们说了,我们理解在你 们国家竞选中的语言执政后不一定付诸实施,我们重视的是里根 先生就任后将采取什么行动。”这种务实的观点表明.中国领 导人对美国国内政治的认识是大大深化了。今年出笼的(考克斯 报告》也有这种党派斗争的背景。 美国国内政治中的另一问题是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本来 纯粹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问题,但近年来它们越来越关心外交问 题,在中美关系上大做文章。每个利益集团所关心的都是很狭窄 的问题,它们的手段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人权主义诋 毁中国的人权政策和西藏政策:产联一劳联反对给中国最惠国待 遇和扩大对华贸易,声称美中贸易的赤字使美国人失去就业机 会;军火工业集团诬蔑中国的武器出口政策;反堕胎集团攻击中 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宗教右派组织攻击中国的宗教政策;环保主 义者攻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破坏环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 们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一些利益集团还有基层组织。这些利 益集团都很能煽动人们的感情。1997年和1998年美国两次对华 政策大辩论都有这些利益集团在其中作怪。美国国内政治成了中 美关系去之不掉的紧箍咒。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还会受到美国国 内政治的牵制,这也是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对于美国 的反华势力,对于那些坚持冷战思维的顽固分子,我们要进行坚 决的斗争。对于不明真相的人们则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发展中 美关系要有信心,要有耐心。 当然,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全面的。美国的利益集团既有不赞 成改善中美关系酌,也有主张发展中美关系的。美国商会、美中 贸易全国委员会就居于后一类利益集团,在1989年后的五六年 中每年的对华最惠国待遇辩论中.在1999—2000年关于对华永 久性正常贸易待遇(PNTB)的辩论中.它们都起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 美国的国内政治影响中美关系.中国的国内政治也有同样的 情形。当初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方面的一个重要考虑是, 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就需要稳定外交大局。美国是西方世界的 头.中美关系涉及中国外交的全局。中美关系正常化正是中国改 革开放的需要,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至于不同利益部门对牛美 关系的影响,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对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态 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的产业部门可能得到直接的好处,有 的可能得不到这样的好处,有的可能还要受到一些冲击。这些不 同的产业集团对此问题的态度有所不同就是很自然的了。随着改 革的深化,随着中国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国 内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会相应增大,这是可以肯定的。 (四)意识形态的制约 中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 制约因素。50年代韧,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恐红症”到处蔓 延。而中国则在进行消除亲美、恐美、祟美纳思想改造运动。朝 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依旧把中国当作是比苏联“更残暴的侵略 者”。70年代在中美两国共同感到苏联的威胁时,意识形态的 因素在两国外交政策中的分量减弱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经济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坚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 作为国与国之间亲疏远近的标准*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根据中国 人民和世界人们的根本利益,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加以判 断,决定态度。从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使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外交中助意识形 态因素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就在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问 美国之前.奥尔布赖特国务卿在接见NBC记者时称:“在中国采 取更好的人权政策以前,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不可能完全正常化 肋。”江主席刚离开华盛顿,她就于10月31日任命了国务院政 策设计室主任格里戈利?克雷格(Gregory Creig)为西藏事务的 特别协调员。从而突出了美国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和两国在人权 问题上的分歧、何理汉(Harry Harding)曾就打破中美在人权问 题上的僵局提出过主张,他建议中国逐步实行改革(包括政治改 革),并承认国际社会对人权状况关注的合法性;要求美国对人 权采取更广泛的定义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促进民主。但要这样 做并不容易。不干涉内政是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尤其是科 京沃战争之后,中国对以人权力借口进行干涉倍加警惕。而且中 国从鸦片战争以来有一个多世纪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外国欺悔、干涉。而美国从它的立国原 则、外交传统列国务院的机构设置都是要对别国的人权状况进行 干涉。中美两国在这一方面的斗争虽然没有台湾问题那样严重. 但斗争将是长期的。在1999年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 大使馆以后,中美之间经过艰难的外交斗争使再次跌入低谷的中 美关系重新走上了轨道,两国之间各方面的交往都已逐步恢复, 但人权领域的对话至今没有恢复,这不是偶然的。 (五)经贸关系——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源 经贸关系将是今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既然中国 以现代化为目标,就会十分看重经贸关系。员近十年来,尽管中 美两国政治关系跌右起伏、两目的经贸关系也受到一定影响,但 总的趋势仍是持续发展。尽管在1989年后的五六年中关于中国 最惠国待遇问题每年都在国会引起一番激烈的争吵,但每次都是 有惊无险。事实充分说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 要基础,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它是中美关系各个领域中变数 最小、利益最攸关、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一个领域。中国要进行现 代化建设,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投资.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 国对于中国这个市场是决不会弃之不顾的。在过去5年中,波音 公司的商用飞机有l/10是卖给中国的,或者说,乎均每年向中 国出售价值20亿美元的飞机。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 国市场将会继续扩展。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专家估计,到2025 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摩托罗拉公司 在中国的销售额是其全球销售额的12%。现在美国已经是牛国 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在华投 资不但规模大,而且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开发能力强,管理 水平高,在中国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很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 展,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会越来越加深,这是必然的趋势。当 然两国在经贸关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贸易不平 衡、知识产权保护、纺织品配额、一些商品的高关税等等。但这 些问题都可以在经贸关系本身的发展中加以解决,没有一个会成 为可能影响中美关系全局的严重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 期的临近,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可以预 料,只要美国没有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包括台湾问题)造成实实 在在的威胁,中美经贸关系将源源不断地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 强大的推动力。 (六)谨慎地处理台湾问题 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警告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酌主 要障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的爆发性酌问题。”在 美国对台政策中,《与台湾关系法》是问题的关键。这个文件的 特点是蓄意的战略模糊。其中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基于台湾 问题的前途将通过和平的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以非和平方式 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 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井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这里没有说, 美国到底将采取什么行动。近年来笔者与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 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数次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综合 起来是;第一,这首先表明了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当总统要采 取大约行动时,尤其是要采取军事行动时,他必须事先与国会进 行磋商;第二,在制定《与台湾关系法》时,人们不可能预料到 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包括东亚地区和美国国内,这种模糊性是 为了不事先束缚自己的手脚;第三,这种法律上的模糊性给政治 上的决定留下了空间。如果台海地区真的发生了武装冲突,而国 会和公众舆论的情况如同1995年李登辉访美时那样,那么美国 就真的有可能军事介入。现在,除了原有的模糊性,又增加了新 的模糊性。那就是美国对是否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的态度。美国官方的政策是:“美国不排除台湾获得 TMD的可能性。 在1999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美国官员乃至克 林顿本人反复申明美国的对台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国, 和平解决,两岸对话,《与台湾关系法》。这四条中,一个中国 的原则是中美间最大的共同点,《与台湾关系法》是两国间最大 的分歧。两岸对话只是一种做法,不算什么大的原则。在和平解 决问题上两国有共同点,又有分歧。中国也赞成和平解决台湾问 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可见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不是没有周旋 的余地。美国方面,从政府到民间,总是回避美国对台政策的目 的,回避美国到底在台湾海峡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问题。总是 说,美国并不关心台湾问题最后怎么解决,这是要由海峡两岸自 己去决定的问题。美国人所关心的只是“过程和场合”(process and context).就是说,最后的解决办法必须是和平的,是通过 两岸的对话达成的,是为两岸互相所接受的。但既然美国政府 公开宣布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三不”政策,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 利用美国政策中的有利因素,为反对。“台独”和祖国统一大业服 务。 (七)加强对话,建立互信 为了建立两国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互相了解对方助战略意图, 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需要经常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战略对话,不仅 讨论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而且讨论广泛的国际问题,如同当初 周思来与基辛格的会谈那样。基辛格1971年7月9日至11日第 一次访华,总共在中国逗留了48小时,他与周思来的会谈却用 了17个小时。第二次访华时间稍长(1982年10月20日至26 日),他与周恩来会谈了35个小时。当时中美两国在对抗和隔绝 了20年之后需要这样深入全顽酌对话。现在,中美两国的相互 了解比那时多得多,但并不见得双方已经有了足够的互信。中国 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抱有高度警惕。反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 也表示疑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继续高层的战略对话外没有别 的途径。只有通过深入的对话,才能建立起领导人之间的互信。 正如有学者所说,对话可以增进了解和积极因素,隔绝只能加大 猜忌和消极因素。 (八)以两手对两手,以斗争促合作 半个世纪的中美关系给我们的总的启示是:一方面,战争不 可取,双方的代价都太大,而且谁也订不赢谁:更何况现在世界 的大潮流是和平与发展.这个趋势并没有因为1999年发生酌一 些事态而改变。另一方面,两国要成为好朋友也不可能,因为双 方的分歧太大,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这些分歧是带根本性 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克服。但毕竟双方又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 域,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今后的中美关系只能是又斗争又合作的 关系。我们要准备以两手对两手。美国要摘霸权主义,要损害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就要同它进行斗争:在中 美两国有共同利益的方面我们要同美国合作,毕竟我国的现代化 事业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酌、稳定的国际环境,毕竟美国是西 方国家的头,与美国的关系关乎中国外交的全局。而且中美两目 的分歧和共同利益错综复杂,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在两国关系 的许多方面,都是又有合作,又有斗争的。美国人欺软怕硬,只 要我们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我们可以达到合作的目 的,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较长的和平国际环境。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