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什新内阁成员看美国种族关系现状
作者:姬虹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01-02-26
从布什新内阁成员看美国种族关系现状 在新组成的政府内阁中,布什总统在其成员的种族构成上,也煞费苦心,除了非洲裔鲍威尔出任国务卿、佩奇出任教育部长外,布什还任命了日裔峰田为运输部长,黎巴嫩裔亚伯拉罕为能源部长,华裔赵小兰为劳工部长,其中赵小兰是有史以来担任最高政府职务的华裔人士。此次内阁成员的“多样性”,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美国社会多元化趋势,同时也表现了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种族关系趋于缓和。 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曾被誉为是民族的大熔炉。在近30年来由于移民政策的修改,移民人口急剧增加,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的报告表明,截止到1998年7月1日,有2500多万居民是在其他国家出生的,这些居民占美国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8%上升到近10%,也就是说,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的出生地是外国。而这些新移民以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主,在20世纪的90年代,拉美裔人口增长了34%,亚裔则跃升了40%,目前美国人口中白人占72 %,黑人占12%,拉美裔占1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裔民占4%,印地安人占1%,在加里福尼亚,由于移民潮的影响,白人在人口中已经不占多数(49.9%),硅谷所在的加里福尼亚圣克拉拉县近年来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0年该县的白人人口占82%,而今天白人占49%,拉丁裔占24%,亚裔占23%,黑人占4%。加州仅是未来美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在新世纪,美国的种族状况将继续发生变化,到2050年,白人人口将占微弱多数,为52.5%,拉美裔人将成为最大少数民族,占24.8%,黑人占13.9%,亚裔占7. 9%,印第安人占1%,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新世纪产生影响,尤其是这些新移民与美国传统上移民有着语言、文化及肤色等的区别,美国将继续成为民族的大熔炉?还是将变为“马塞克”,众人观点不一,但有一点事实是不争的,即随着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势力的扩大,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2000年总统大选就是一例,面对将近8百万的拉美裔选民,而其中又以年轻人为主,两党候选人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术,从迎合拉美裔选民的文化和需求,到花巨资做西班亚语广告,据报载,布什和戈尔分别花了1千万美元广告费来吸引拉美裔选民,创下了历史新记录,为拉拢年轻选民,布什还把其会讲西班牙语的侄子也推到了竞选的前台,等等,这也从一方面表明,少数民族力量的增大,另外不仅是民主党,而且共和党也不再敢小看其力量了。 急风暴雨式的民权运动将少数民族推到了政治舞台的前沿,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1962年鲍威尔偕妻子驱车前往北卡罗来纳的军营,途径弗吉尼亚境内,竟然找不到一家允许黑人上厕所的加油站。时隔近40年后,鲍威尔成为了政府内阁成员之首,这不能不说历史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得力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 在美国历史上,受歧视和压迫最深的,首推是黑人,在长达一世纪的时间里,黑人被剥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黑人也是最早起来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并且取得了重要成就,黑人与白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美国的种族关系问题,黑人民权运动取得的成就,不仅使黑人,尤其是美国南方的黑人参政热情高涨,黑人当选公职人员的人数增加,实现了从二等公民向积极参政的转变,而且也使其他受歧视少数民族集团受益,鼓舞了他们起来进行斗争,黑人斗争的策略和方式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建立了模式。具体的说,黑人在争取自己权利的过程中,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激烈的直接群众斗争,这导致了60年代的三个重要民权法案的通过,即1964年《民权法》取消了公共场所的种族隔离政策,1965年《选举权法》打破了束缚黑人投票的枷锁,实现了黑人从二等公民到参与政治的转变,1968年《民权法》从法律上给予了黑人自由挑选住宅的机会。这三个法案从法律上保证了黑人的基本权利,而从约翰逊总统任内开始实施的“肯定性行动”在就业、承包、入学方面给予黑人一定的照顾,也使黑人获得了一定的好处,为改善黑人的经济社会地位起了一定作用;二是利用手中的投票权,积极参政,为黑人走上政坛打下基础。据最新统计,由于黑人投票率骤增,而其直接结果是黑人民选官员人数增加,目前为6000名左右,比1970年时增加了6倍。黑人进入了国会,成为参众两院的议员,1970年国会成立了黑人党团。黑人成为了一些大城市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落杉矶、亚特兰大等市的市长,1990年黑奴后代道格·威尔德成为了弗吉尼亚的州长,是南方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州长,1991年克拉伦斯·托马斯被任命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黑人还进入了政府各部门,在此次布什内阁中,鲍威尔被任命为国务卿也决非偶然。由于黑人官员的当选,他们上任后,对黑人社区发展、黑人状况的改善起了一定作用。以亚特兰大为例,亚特兰大在南方城市中比较特殊,黑人势力一直比较强大,尤其是黑人中产阶级。1986年市委员会有18成员,黑人占了11位,亚特兰大被称为黑人的“麦加”。 1973年梅那德·杰克逊成为亚特兰大第一任黑人市长,上台致力于黑人社区的改善。1973年市政合同仅有1%给予了少数族裔,而1984年杰克逊离任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31%。杰克逊作为市长,曾大刀阔斧改革,比较激进,如他声称若黑人公司得不到新国际机场的合同,他宁愿推迟开工,他还以撤走市资金为挟,要求一些银行至少在其董事会任命1或2名黑人。 黑人的胜利成果也大大地鼓励了其他少数民族集团,他们也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如墨西哥裔美国人自称“奇卡诺”(Chicano),他们成立自己组织和协会,一方面为争取经济权利而奔走,要求提高墨裔农业工人的工资和待遇,另一方面主张双语教育,开设相关课程,保存自己的文化,提倡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亚裔集团在历史上也惨遭歧视,如华裔移民曾长期受《排华法案》迫害和排斥,日裔移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投入集中营,没收财产等。但是无论是在美国出生的亚裔,还是70年代以后新移民美国的亚裔,由于自身较高的文化水平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摆脱贫困,取得事业上的成就方面速度比较快,如1999年在硅谷,华人和印度人开设的高科技公司占了29%,创造了6万个工作岗位。在经济上成功的同时,亚裔在为保护自己的权利方面也取得了成绩,如在“李文和案”中,面对美国国内存在歧视华裔和亚裔的现象,以百人会、美华协会、亚美法律中心、日裔公民联盟等14个著名亚裔团体联合发表声明,指责李文和案中存在种族歧视现象,要求美国政府保证李文和的公民权利,在加里福尼亚,社会各界还成立了“李文和辩护基金会”,支持李文和及家人的辩护行动。应该说,自民权运动以来,美国少数民族集团为维护自身权利的斗争,势必对未来的美国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整体看美国社会种族关系趋于缓和 1958年时有55%的白人不会因隔壁邻居是黑人而搬走,到了1978年时这个数字上升到85%。甚至在以种族态度保守而著称的美国南方,情况也有所好转,1999年的抽样调查称,56%的南方白人赞同种族融合,而1991年时这个数字只有47%。亚拉巴马前州长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在50-60年代,曾公开发誓,“种族隔离制度永存”,但到1983年他最后一任期里,他的州政府班子里有25.4%的黑人,1970年仅有2%。1985年3月,在塞尔马市游行20周年之际,他在州长官邸接待了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杰克逊惊奇地发现,华莱士的态度、举止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采取极端保守立场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种族关系缓和的标志之一,就是各民族之间的通婚日益普遍。1998年的统计,白人/拉美裔通婚占52%,白人/亚裔占19%, 白人/黑人占9%,预计到2050年,将有21%的美国人来自不同种/民族通婚的家庭。尽管白人/黑人通婚比例从60年代的1.5% 上升到现在的9%,但在各少数民族中是最低的,这主要是受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影响。 但是我们并不能对美国的种族问题持过分的乐观态度,在一项抽样调查中,美国人将种族主义和种族偏见列为新千年的首要问题,而且在种族关系趋于缓和的大前提下,不和谐的声调也仍旧存在,如1999年克林顿总统在任命黑人和拉美裔法官时,就遭到参议院否决。此外,因种族而遭致的仇恨事件也时常发生,如加州犹太社区日托所的枪击事件,直接的种族对抗也仍然存在,如1992年落杉矶暴乱,1999年德克萨斯的一名黑人青年被几个白人用车活活拖死,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三K党对黑人的暴力袭击,烧毁黑人教堂的事件不断出现,因此种族问题仍旧是美国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