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四大思潮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作者:张立平 来源:《世界知识》1997年第3期 时间:1997-02-01
四大思潮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张立平 11月底,克林顿总统获得连任不久,即风尘仆仆地赶往马尼拉与到那里参加亚太经济 合作理事会非正式首脑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进行了他们之间的第四次非正式会晤, 中美两国宣布了克林顿和江泽民将相互进行国事访问的消息。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两国关系 全面修复到1989年以前的状态的征兆。 克林顿总统把对华关系作为他第二任期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企图把美中关系建立在经 济和战略关系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他希望被人称赞为"建立了面向2 1世纪美中关系的总统",从而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克林顿的愿望是好的,我们也都 希望中美关系能得到根本的改善。但是,观察未来的中美关系,不能不考虑美国国内政治 思潮在其对华政策中的影响。 保守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指的是产生于"新政时期"、流行于共和党内的一种政治倾向,它坚持 古典自由主义,坚持个人自由第一,反对引进平等观,反对扩大政府职能,反对政府干预 经济和社会生活。 从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保守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影响不大。它第一次冒头是 在60年代中期,1964年共和党选出极右翼的巴里*戈德华特作为总统候选人与民主 党的在职总统林登*约翰逊竞选,结果约翰逊大获全胜,保守主义暂时沉寂。80年代里 根当政,保守主义大行其道,人称"新保守主义"。1992年大选,以新民主党人面目 出现的克林顿击败了布什,入主白宫;国会两院也在民主党人的控制之下,自由主义暂时 得势。但不到两年,"城头变幻大王旗"。1994的中期选举犹如一次"大地震",共 和党人以一部"美利坚契约"把民主党人打得落花流水,从少数党一跃而成为多数党,把 自重建时期以来一直属于民主党阵营的牢固的南方抢占过来,占据了阔别40多年的国会 山的领导地位,从而开始了新一轮意义上的真正的"保守革命"。1994年的中期选举 意义重大,它象征着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形成的新政联盟土崩瓦解,新的政治力量重 新组合;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大政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996年的大选结果不过是 这一趋势的继续和发展。克林顿之所以获得连任,其原因不在于他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纲领, 而恰恰在于他"偷"了共和党的主张,包括平衡预算、减税、自由贸易、精简政府机构、 实行福利制度改革等等。他充分认识到潮流已经变了,大政府主义的时钟停摆,因而及时 地调整了政策。正如他的首席竞选专家迪克*莫里斯所说,克林顿获得连任的战略就是从 根本上变为一名共和党人。他的主张与传统自由派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人说他与民主党 的关系是"别扭的拥抱"。他的胜利是他个人及其政策的胜利,无助于民主党里的自由派 重新获得权力。当前美国政治的图景是:府院继续分治。克林顿至少又得再当两年的"跛 鸭总统"了。 今年共和党在国会继续保持了优势,在参议院的席位比上一届增加了两席,两党的议 席之比是55:45,在众议院的优势则比上一届有所削弱。1996年换届选举后,共和党 州长与民主党州长的数目仍保持上一届的比例,即33:17,但共和党州议席比民主党 多几千席。随着联邦权力重心的下降,州和地方政府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肯定比从前要起 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涉及公民自身利益的医疗保障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就是说,至少 在未来的两年里,共和党将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总统的权力面临着被进一步 削弱的趋势。 整个社会也在向右转。一是基督教(新教)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以拉尔夫*里德为首 的"基督教右翼联盟"拥有100多万成员,他们强调传统的基督教价值观,重视生命, 反对堕胎。在此次大选中,共和党政纲中提出要把反对堕胎列为宪法修正案即代表了他们 的观点。二是反移民情绪的高涨。自1994年在全国人口最多的加州通过了限制非法移 民的187法案之后,反移民情绪愈来愈烈,今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 新的移民法案,5月参议院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8月,克林顿签署的《福利改革法案》 中有严格限制移民的条款。这将会动摇1965年约翰逊时期通过的较为宽松和开放的《移 民法》,从而使30年来的移民政策发生根本的变化。三是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增长,目前 全国各地有民兵组织上百个,人员上万人。今年春天在蒙大拿州发生了"自由人"民兵对 抗地方政府的事件即是一例。美国人一向对政府抱有怀疑,于今尤烈,他们认为"小政府 是好政府",发展到极端就连小政府也不要了。这是个人主义的极致。四是种族对立加深。 一方面是黑人中出现分离主义倾向,如以法拉汉为代表的黑人组织"伊斯兰国"要求黑人 与白人分离,黑白各处一域。另一方面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不断制造极端事件,从去年底到 今年中期南方发生了数十起白人焚烧黑人教堂事件。五是对60年代的自由主义法案的审 查及反拨。加州率先通过了反对"肯定性行动"的209法案,取消了对妇女及黑人提供 强制性的照顾。 以上事实表明,保守主义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政治的主潮。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保守主 义在对华政策上的表现是:一、总体上突出意识形态,大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架 势,把共产主义视为仇雠,必欲除之而后快。从历史上看,共和党总是充当反共的急先锋, 最臭名昭著的要数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及非美活动委员会了。二、维护与台湾的关系。 今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纲公开称台湾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并表示要继续维 持1965年国会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甚至把对台湾的安全威胁看作是"对美国国 家利益的威胁",主张向台湾提供各种防务武器,包括高空战区防御导弹,宣称支持台湾 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三、在战略利益方面,共和党虽然表示要互相尊重,但涉及武器扩散 方面的问题,则对中国采取严厉对待的态度。四、强烈要求中国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对 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态度强硬,不给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保守主义思潮对华政策(包括其他对外政策)的准则是现实主义,即从力量对比和地缘政 治的角度出发,权衡利弊得失,制定自己的国家利益,讲究均势,看重并尊重实力。在过 去的对华政策中,共和党常常把国家利益置于第一位,把反共意识撇在一边,发展对华关 系,如尼克松时代和里根时代。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天的共和党已非 七八十年代的共和党,保守主义思潮在共和党中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国会,众议院议长、 来自佐治亚州的纽特*金里奇,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来自纽约州的本杰明*吉尔曼, 参议院的外交委员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都是有名的反华人士,他们在对华政策中的作用 消极方面可能要大于积极方面。赫尔姆斯在克里斯托弗访华前曾敦促国务卿要顶住中国扬 言贸易报复的压力。金里奇今年以来对华态度稍微和缓了一些,大概是逐渐认识到中美关 系的复杂性,从而变得现实、理智了一点。70年代以降,国会在外交方面的影响越来越 大。国会正在争取在对外政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克林顿总统未来的对华政策很可能必 然会受到国会共和党人的掣肘。 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思潮是指"新政"以来民主党内流行的政治观念,在不反对尊重个人自由的 前提下,它强调为给个人自由创造基本的平等条件,政府必须进行干预,政府的职能必须 扩大,政府必须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曾几何时,自由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主导了美国的大政方针。 自30年代以来,无论是民主党总统还是共和党总统执行的都是自由主义政策,即政府对 经济进行干预,通过税收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共和党总统也接受了给少数民族平等的 《民权法案》、对老年人穷人进行照顾的《医疗保障法案》和《社会福利法案》。60年 代自由主义达到了颠峰,然后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1980年里根大胜卡特,标志 着自由主义告一段落。 自由主义的衰落是其内在的因素造成的。扩大政府职能必然要增加税收,扩大开支, 增加政府工作人员,结果是经济负担太重,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成为"民主肿瘤"。实行"福利国家"的负面后果是培养了一大批懒汉,专靠福利券生活。 这与自由竞争、勤劳致富的传统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70年代自由主义政策的弊端暴露 无遗,伴随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高利率的是低经济增长率,即出现了"滞胀"现象。 60年代性解放、妇女解放运动的负面后果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少女母亲的增 多、道德的衰败、家庭的解体。人们逐渐认识到"新政"这一套体制已经变质了,自由主 义已经走过头了。于是出现了保守主义的复兴,传统价值的回归。原先赢得很高声誉的民 主党自由主义成了一个贬义词。 不过,在民主党内仍然以自由派为主,他们主要是少数民族、女权主义者、知识分子。 由于1995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与白宫之间的"预算大战"暴露了共和党的偏激,引起 选民的反感,因此使克林顿在1996年大选中利用金里奇的极端政策大获其利。但共和 党人最终还是在国会获得了多数,这表明自由主义式微了,美国人民授权"保守的"共和 党来改革现存的"新政"遗产。具有自由主义思潮的克林顿也只得顺从这一趋势,采取一 种温和的中间立场,兼有共和党保守的政治主张和民主党自由的政治主张,有人称之为"新 实用主义"。美国政治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渐进的调整和改革。 自由主义虽然不再显赫,但并未被彻底放弃。它在今后仍然会与保守主义一争高低。 可以预见,自由主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会起作用。更何况,它还留下了一笔"遗产"- -"人权外交"。自由主义思潮在对华政策中的表现是:一、坚持搞"人权外交"。19 89年以后,国会内的民主党议员本杰明*吉尔曼及来自加州的南希*佩洛西搞了许多对 中国的人权问题进行经济制裁的提案,与保守主义的反共叫嚣一唱一和。克林顿在第一任 期中,也曾把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1993年),这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潮对 他的影响。自1990年以来,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每年都要搞一个针对中国的人 权提案,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对香港的政策法案》, 旨在"防止"1997年中国收复香港主权后"侵犯"人权。克林顿能否发展同中国的"合 作"关系,这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能顶住"人权派"的压力。"人权派"除了国会中的民 主党自由派和共和党保守派以外,还有各种非政府的人权组织,它们构成了一个压力集团, 对国会议员进行游说以及对政府决策者施加影响。二、主张对华贸易与人权挂钩,在与中 国发展"正常贸易关系"(原来叫作"最惠国待遇")上几次向中国施压,企图以压促变。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来自密苏里州的民主党议员理查德*格普哈特现在还要求,美国在同 意中国加入WTO之前由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三、在台湾问题上强调, 台湾是一个民主政体,美国对它负有法律上和道义上的义务,不能弃之不顾。四、突出武 器扩散问题和环境问题。民主党内存在着的"环保派"在对华政策方面也会比较强硬。 自由主义在对华政策(对外政策)中所遵循的准则是理想主义,常常把民主价值观念与现 实的利益诉求搅混在一起,对自己的国家利益认识不清,有时把民主价值观置于经济利益 之上,甚至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在实际操作中,民主党的对华政策常常是一厢情愿,企 图用各种手段来推进民主制度,改变"人权状况",结果是干涉了他国的内政,恶化了两 国关系。 国会内两党年轻议员较多,他们与克林顿总统同属于"婴儿潮"一代,在经历60年 代的自由主义之后一部分人变成保守派,另一部分人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仍旧是自由派。 他们的特点是:都未经过战争的严峻考验,对国际政治缺乏通盘的考虑;他们主要是对自 己的选区负责,因而目光比较狭窄,对于大国外交没有战略性的高瞻远瞩。再加上政治观 点比较激进,容易走极端,也容易在新形势下改变立场。他们彼此的区别更多是在国内政 策的细枝末节上,在对华政策上(或对外政策上)没有根本的分歧,目标基本一致,只是 在政策选择的侧重点上稍有不同。在保守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国会内共和党的 保守派(强调贸易自由)与民主党自由派(强调人权)在克林顿的第一任期的后两年形成 了对华政策上的暂时的政治联盟,两派在对华政策上相互支持,对总统进行了极大的牵制, 结果使得中美关系风波不断。在1995年李登辉访美后,中美关系跌至两国建交以来的 最低谷;1996年的台湾海峡危机更使两国关系剑拔弩张。这种联盟对中美关系危险极 大。 除保守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思潮外,两党内还存在着"贸易保护派"和"新孤立主义 派"。"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保护美国国内市场,保护美国高科技成果。一方面设置关税 壁垒,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另一方面严厉谴责和报复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除 了国会内的"贸易保护派"外,美国企业界还有一些利益集团,也赞成贸易保护主义,一 是药业集团,著名的有"美国药品制造商协会";二是版权与软件集团,其代表是"国际 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许多大公司,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美国任天堂公司、福特汽车公 司、克莱斯勒公司都曾表示支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新孤立主义"是冷战后出现的一种保守思潮,它反对美国在世界上承担责任,发挥 影响,反对美国加入多边国际组织,反对美国进口外国商品,要求美国对外签署的所有贸 易协定必须首先强调美国的经济利益,确保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不受影响。"孤立主义"在 对华政策上表现为:反对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主张在进口中国商品时,除按正常关税征 税外,还要增加额外的高关税,主张对中国的中小企业实行某种惩罚性的措施,以补偿美 国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所受的损失。"孤立主义"的复兴反映了美国人在冷战后内倾,对国 际事务的冷漠,他们关心的不是参与国际活动,而是如何才能有活干,有钱赚。在199 6年总统预选中,共和党的极端保守派帕特*布坎南打着"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 旗号赢得了一部分选民的支持,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预选中初战告捷,给多尔来了一个下马 威。这也许是造成多尔最终失利的一个小插曲。目前,孤立主义尚未成为大气候,但它对 对华政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是在总统、主要决策者、国会内外的决策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因此, 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参议院和众议院两党领袖的位置特别重要。 在对华政策目标既定的情况下,他们的态度、立场及观点直接影响对华政策手段的选择。 以上所述的政治思潮或多或少地对他们有所影响。克林顿能否在对华政策上取得成功要看 他能否协调好与国会的关系。 一般认为,目前美国两党已经形成了对华一致的政策,这是自1989年以来的第一 次。两党在经历了前几年对华政策的反思后达成了新的共识:以压制的方式并不能使中国 改变它奉行的制度,更不能达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必须认真对待中国的崛起,未来对 美国有利的做法是保持与中国的全面接触,建立多渠道的双边对话(包括定期的部长级会 晤及首脑互访),加深相互了解及信任,加强经济与战略安全方面的合作,这是一个好兆 头。在这种两党一致的情况下,中国也许可以不再被当作一个"政治足球"在府院之间踢 来踢去。这一方面需要克林顿执行一项首尾一致的、谨慎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中 国方面保持稳定,不授人以柄,不给他人以可乘之机。良好的气氛固然重要,但建立稳定 的双边关系还需要寻求更多的战略立足点和利益交汇点。如何解决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分 歧(如人权、贸易、武器扩散、台湾等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危机,最重要 的是如何使两国之间的分歧和摩擦不致影响两国总的关系,这都是需要两国政治家慎重考 虑的问题。中美两国要建成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确实任重而道远。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