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艺术批评:堵上耳朵来唯美
作者:潘小松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4/09/01 时间:2004-09-01
艺术批评:堵上耳朵来唯美   作者:潘小松   说实话,我很羡慕澜工的天分。这个在巴黎攻读博士学位的妹子不到30岁,而她的艺术批评文字功底却老道得可以。澜工在《唯美主义》(紫图大师图典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一书的开篇即引康德的话说,假如有人赞美诗歌或美术作品,“我就要堵上耳朵”。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游戏”,是“趣味的判断”。我想这也是澜工自己 的审美观念。所以她推崇“一辈子只给神和自己画插图的诗人艺术家”。王尔德说济慈的诗歌“找到了想象的独立王国;济慈自己则说“我只尊重永恒的存在,只关心对伟人的追思和美的原则”。这是“唯美主义”的宣言吗?我想澜工认为是的。   “为艺术而艺术”是1818年法国巴黎大学哲学教授库辛首先提出来的。诗人戈蒂耶在自己的诗集里写道:“一件东西一旦变得有用,就不再是美的了;一旦进入实际生活,诗歌就变成了散文,自由就变成了奴役。”他的另一句话就有一点过激了:“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称得上是美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大散文家佩特也是澜工引用的对象,足见她的文学修养:“美是为了给生活瞬间带来质量”。“一切艺术都应该追求音乐的境界。”后面这句话未必成立,因为音乐也有好坏优劣之分。倒是王尔德立场鲜明:“美应该脱离生活”。因为这样的观点,几十年前王尔德在我们的语境里很不受欢迎,尤其因为他主张“艺术先于生活,生活模仿艺术”。   在唯美主义画家伯恩·琼斯看来,一幅画为的是表现“美而浪漫的梦”:“物质的科学越发达,我就要画越多的天使,我就以它们的翅膀来捍卫灵魂的不死。”摩尔的画则“只是把美的人放到美的环境中去”,他认为其余的事情交给色彩和形状即可。惠斯勒认为大自然包括了绘画中的一切颜色和形状,“就像键盘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音符”。艺术家的任务就是组合这些元素以产生美的效果,“从混乱中唤起那最荣耀的和谐”。批评家的言论是惠斯勒不屑一顾的,尤其是不从事创作的批评家。当批评家拉斯金诽谤他的艺术时,惠斯勒毫不犹豫地把他告上法庭。“用一生的知识”来创作的画家不容诋毁。这是唯美主义运动里的一个小插曲。澜工说:“惠斯勒之后,绘画艺术的局面变得更加丰富……”   讲唯美主义就绕不开比亚兹莱,讲比亚兹莱就绕不开“颓废主义”。颓废主义者追求的是“恶与悲中的美”。我是从澜工的介绍里读到这么极端的话的。颓废主义者要挖掘“恶中之美”。诗人波德莱尔则希望从“悲哀中提炼金子”。又是那个王尔德,他要把“悲哀当作唯一的真理”。比亚兹莱去世后,颓废主义式微,但他的影响波及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这都是澜工告诉我的。澜工还说:“唯美的姿态是不可以被总结的。”我们应当尊重艺术创造对艺术史的颠覆。还是那个王尔德说:“我们的岁月都消逝在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中,而生命的奥秘就在艺术之中啊!”澜工引完这句话后自己又有一番议论:“我并不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同意这个感叹,因为美只是唯美者的最大安慰,就像唯美的选择只是生活态度中无数可敬选择中的一个一样。”虽然这段话不很中文,但意思还是可取的。   伯恩·琼斯画画是为了表现“某种东西的美而浪漫的梦:它从未出现也不会出现,它在比所有亮过的光都美好的光中,它在除了欲望,无人能够记起和辨识的地方,其中的形状有神性的美,然后,我就醒来……”这话虽然也不很中文,但意思是明确的,还是上面引过的那句:“物质的科学越发达,我就要画越多的天使,我就以它们的翅膀来捍卫灵魂的不死。”王尔德赞美这位艺术家说他有献身于美的精神。佩特赞美罗塞蒂“不知道精神中非感性和物质性的部分”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澜工说罗塞蒂像中世纪迷狂的修女,深爱和肉体之爱在他那里水乳交融。罗塞蒂的短篇小说《手与灵魂》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的灵魂化作美女来到跟前:“你该画的是我,你自己的灵魂。”摩尔说把美人放到美的环境里去,色彩之类自己就会叙述。斯蒂芬斯在评论威尼斯画派的明亮柔美时说罗塞蒂那幅最具备提香风格的画《执扇夫人》:“在她的表情中有一种转瞬即逝和无常易变的东西”,她胸前挂的透明宝石意味着灵魂的颜色。澜工很能体会当时的批评风格。   文章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无以为继,因为有关唯美主义的那点知识还是20年前学生时代获得的,至今没有进步。缺少美育是后现代人的特点,机器造成的,也怪不得谁。   ◎潘小松,学者,现居北京。翻译的作品有本雅明《莫斯科日记·柏林纪事》、亨利·米勒《宇宙哲学的眼光》、斯特林堡《地狱·神秘日记抄》等。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