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反恐依然是美国社会主旋律
作者:李晓岗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4-08-13
反恐依然是美国社会主旋律 李晓岗 前一段时间,布什政府因为“情报门事件”、虐俘丑闻而在国内外备受抨击,其反恐战争政策引起美国民众的质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因此一度人气飚升,布什似乎连任前景暗淡。但从最近美国的局势来看,反恐重新成为美国社会主旋律,布什也随之摆脱了被动处境,掌握了竞选的主动权。 学者的言论尤其是在主流杂志发表的言论往往反映着社会思潮的变化,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公众的认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以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霸权的世界”的文章,乍一看,该文好象是“霸权稳定论”的老调重弹,但细读后会发现,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为美国反恐战争所做的辩解。作者提出,一方面,美国充当“单极霸权”是不情愿的,美国经济上对国际社会的依赖和国内民意的分化制约着美国的国际行动。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以推进多极化的“假惺惺”姿态,对反恐战争横加批评,打击了美国充当“单极霸权”的积极性。作者认为,如果美国的形象因为它在国际上的某些“瑕疵”而被毁损,造成美国在伊拉克和推进中东民主化的“努力”仅仅历时两年就狼狈罢手,将导致美国放弃全球霸权。因为当前没有其他霸权能够填补这一“霸权”真空,世界将会面临“无极”的危险。作者描绘了没有霸权的世界将面临的可怕景象:恐怖活动肆虐、核武器扩散和不负责任的使用、传染病蔓延、跨国犯罪猖獗,各国为自保安全而不相往来,世界各国成为一个个封闭的堡垒……言外之意,警告国内外,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反恐是“顺应历史潮流”,国内外对美国反恐政策的批评要适可而止,如果批评的舆论惹恼了美国,世界将因此“自食其果”。 在美国社会,民意正在凝聚,支持反恐成为主流。“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人的安全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远在天边”的仇美意识,可以给美国造成“近在眼前”的现实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更是能够使美国伤筋动骨。所以从内心深处,美国公众支持反恐。春夏之交,由于伊拉克爆炸、袭击事件不断,美军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社会支持反恐战争的意志动摇,情报门事件、虐俘事件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趋势,国内出现质疑战争合法性的呼声。但随着伊拉克政权的移交和美军伤亡人数的减少,美国反思伊拉克战争的声音再度减弱。同时, “9•11”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它给美国人心理上造成的阴影仍在。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容易使美国社会产生草木皆兵的感觉。最近美国国内频繁发布的恐怖威胁警报、警察荷枪实弹守卫重要建筑物的场面,使从未在本土体验过动荡不安的美国民众尝到了“愁滋味”。因此,反恐压倒了经济问题,成为今年美国民众最为关心的事。 布什政府通过强调应对恐怖威胁,扭转公众对经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这一做法进一步营造了反恐氛围。民意调查表明,恐怖威胁越大,越有利于布什阵营的竞选。把反恐作为竞选主轴,有利于布什扬长避短,以自己的长项和切实的反恐业绩,削弱民主党在经济社会问题上的传统优势。“重要的是经济,傻瓜!”这句口号在冷战后的大选中曾屡试不爽,但从目前趋势看,“重要的是反恐,傻瓜!”似乎要成为这次选举的“潜台词”。 目前,布什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造势”,已经迫使民主党跟随共和党的节拍跳舞,把反恐和国家安全作为竞选的主要议题,与布什在反恐问题展开竞赛。但克里的反恐主张往往形式多与内容,提不出具体可行而又与布什不一样的“新招”。如果这样,美国选民就会认为没有换总统的必要,民主党想“变天”的愿望可能就有落空的危险。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