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风雨一周年
作者:刘卫东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4-06-29
伊拉克风雨一周年 伊拉克易帜似乎还是不久前的事情,想来却已一年有余。美军的铁甲曾经那么势不可挡,萨氏政权眨眼间灰飞烟灭,给对手留下一个看似不设防的国家。可是随后的刀光剑影无论对自鸣得意的占领军还是感叹新生的伊拉克人来说,都又是一场未曾料到的梦魇。虽然萨达姆早已落网,虽然美军的反恐围剿从未停息,虽然布什的新思维不断涌现,但血雨腥风仍旧笼罩在这块灾难深重的古老土地上的。政治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的走马灯,可祈盼中的和平与安宁却依然遥远。 回首政坛,烽烟不断 占领当局为了掩人耳目,于2003年7月13日成立了主要由流亡人士组成的伊拉克临管会。尽管处于布雷默否决权的阴影下,他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任命了各部临时部长并迅速承担起相应责任;二是于去年11月15日与占领当局签署协议,明确了联军移交政权的具体日程。三是今年3月3日正式签署了经5次修改,2次推迟的临时宪法草案。 但临管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占领当局和反叛组织的夹击之下。为抗议美英军队不能保障伊拉克人民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一名成员上任一个多月就宣布暂时退出该机构;9月25日另一名女成员遇袭身亡,拉开了伊高官殉难的序幕。今年5月8日伊内政部长因协助美军不力而被罢官;同日人权部长也因不满大批平民在联军围剿中受到伤害而辞职,还有3名其他成员宣布退出临管会;5月17日,临管会轮值主席被炸身亡;3天后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的办公室和住所遭到美军搜查。直到5月31日全体内阁部长向布雷默辞职,临管会才算走完了自己褒贬不一的短暂一生。 过渡政府随即接管了政权。这个名义上拥有完全主权、分权和均衡色彩浓厚的西式政府仍只是暂行其职,它没有立法权,没有完全的石油控制权,没有指挥占领军的权利。它提出的主要动议不仅必须得到代表不同宗派的部长委员会的支持,也需要3位正副总统的一致通过,而即将成立的顾问委员会的2/3多数票也可以否决任何行政指令和立法。不过新政府上任还是烧起了三把火:首先总统出席了八国峰会,试图说服有关国家大幅减免伊欠外债;其次临时外长远赴联合国寻求支持,并与邻国代表会商要求占领当局移交全部主权;再次临时总理不断释放善意信息,希望获得国内各界和周边国家的理解支持,欢迎反美武装萨德尔组党参加明年大选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举措。之后伊雨后春笋般冒出的216个政党中的9个主要党派也已同意解散各自武装或将其编入法定国家机器行列。 诸侯群起,天下争锋 伴随着权力转移的是伊各派力量的势力消长。作为萨达姆的同族,逊尼派穆斯林在伊的势力曾遭毁灭性打击。联军不仅解散了复兴社会党,还剥夺了前政府官员的就业权,但这不仅无法改变伊有文化有地位者多是逊尼派的现实,而且直接激起了逊尼三角区的激烈抵抗。什叶派作为前政权的最大受害者,理应被占领当局看作潜在的合作伙伴,他们在临管会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席位,也算是实力上升的具体体现。但或许是被压抑的太久,他们已不满足于单纯成为合作者,而是要取得按照人口比例应得的多数控制权,这是对多数暴政颇为敏感的占领当局难以接受的,再加上它天生亲近伊朗同门,导致双方开始冲突。先是西斯塔尼要求直接选举临时政府,接着名不见经传的萨德尔异军突起,通过鼓吹反对占领当局的斗争而一跃成为什叶派内的第二大势力,于是在伊境内出现了逊尼什叶合作抗美的有趣现象。相对而言,没事偷着乐的只有库尔德人,在美国禁飞区的保护下他们已经有效自治12年,并且发展出这个国家目前最大的独立武装,当南部的阿拉伯人伤神于如何制止骚乱时,他们已经在考虑怎样把原来的军用机场改成商用。他们不想南侵,却想独占拥有全球6%石油储备的传统首府基尔库克。萨达姆曾试图把它阿拉伯化,但萨倒台后库尔德军队已从这座城市里驱逐了2000名阿拉伯人,其后又迫使5000居民出卖了他们的家园。 当前的伊派系斗争出现了一些特点:爱国主义大事所趋,无论执政者还是反叛者,都有意丢弃前嫌,把民族自立摆在舆论首位;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什叶逊尼两派夙敌携手合作,坚决反对试图分家的库尔德人;派性减弱利益至上,只要有利于发展自身势力,可以违抗帮主,独来独往。尽管这些可能只是暂时表象,但各种力量相互制约,乱中取利,将成为近期伊政坛的基本现象。临时政府的人员组成推迟难产,同样也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众生百态,心痛依旧 美国权威机构今年6月15日在伊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伊拉克人不太关心政权移交的法律基础,而对其是否生效更感兴趣。他们现对临时政府的态度就跟当初对临管会的一样:保持警觉,但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去年11月仍有47%的人相信临管会,而随着安全状况的恶化,今天库尔德地区以外的民众仅有一成持相同观点,80%对其不信任,并表示如联军立即撤退他们会感到更安全,有71%的人依靠家庭朋友和邻居来确保平安,同时 57%的民众对联合国也不信任。西斯塔尼仍得到51%的坚决支持和19%的部分支持,但有81%表示他们比三个月前更看好萨德尔,另有61%强烈或部分反对新总理阿拉维。所幸的是,63%相信临时政府的设立对伊拉克有利,只有15%表示事情会更糟。 这就是饱浴战火的民众的心声。他们不一定明白稳定需要一支成熟的军队来维持,不管它来自何方,但爱国心和民族荣誉感使之对外国驻军具有天然的反感和抵触,这也同样适用于外国指定的临时政府。伴随着政权移交的,始终是无处不在的暴力活动,伊各派力量和美军的交火,游击队袭击临时政府的战斗,美军对恐怖组织的突袭轰炸等等。对于一个普通的伊平民来说,不管谁当政,他都会处在各方交叉火力的威胁之下,正如当地流传的一则笑话所言,当你进入巴格达的巴勒斯坦饭店时侍者会问:你想坐在饭店的哪一边,子弹的一边还是火箭弹的一边?不仅是顾客,实际上每一个伊拉克人都对此深有感触,在这个没有发动机编号以至汽车炸弹残骸无法成为追究肇事者线索的地方,文明国家里的惯例并不存在。天赋的石油又常常与保守腐败杀戮相拌,资源的诅咒留给人们更多的只能是心痛和失望。 发展环境:喜忧参半 是游击队的猛烈袭击才迫使布什把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改成了“主导作用”,于是带着新的希望,联合国逐步涉入伊重建进程,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积极发挥作用。无论从内政还是外交来说,新生的伊拉克都明显进步于萨达姆时代,其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人瞩目,但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获得援助的致命伤。邻国对伊政权交接的态度也比较微妙。当初的临管会就没有得到埃及、叙利亚、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承认;对于新的临时政府,一些邻国表示了欢迎,还有一些则保持沉默。他们一方面担心这是败笔,伊局势失控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稳定;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胜算,自己在接受西式民主方面要承受更大压力。伊新政府也同样矛盾。他们在努力化解与周边国家民族怨恨的同时,又担心邻国对伊安全问题的介入引发国内的抵触情绪。只是在地缘战略上,因为两伊与土耳其都一致反对库尔德人建立独立国家,他们相互还有一定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