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国政府的管理创新·总论卷》第五章
作者:刘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时间:2004-04-20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电子化改造政府管理流程 以网络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为地方政府的管理流程改造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管理流程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工作方式、工作绩效、工作作风几个方面。 一、政府电子政务对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 传统行政模式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 迫切需要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 , 这就使得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成为必需。在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进程中,电子政务在变革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中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处于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挑战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自己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成为高效灵活的回应性政府。信息技术有利于政府体制面对巨大的信息流能做出有效的处理和灵活的反应,促进实现以标杆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为重要内容的政府管理创新的“自动化” 运作。政府在新政管理运作过程中能够通过电子政务及时发现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予以及时调整,不断提高政府绩效。同时,电子政务明确了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大大消除了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行政责任不明的弊端,比较彻底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中权力、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因此,电子政务于政府管理创新具有目的和技术手段的高度一致性,成为行政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政府管理模式得的具体影响是: ①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信息基础,与创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信息传递途径相比较,电子政务实现了直接信息查询,传递信息既迅速又全面,满足了政府决策对信息的时效性、经济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 为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政府只有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才能审时度势,及时做出成功的决策。而政府管理创新的结果又能丰富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完善政府网站上的信息服务, 使网上政务信息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也是使标杆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具备了充分的信息资源。 ②电子政务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先进的工作方式。 作为新的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信息技术为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理论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 适应电子政务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建立起来的新的管理模式, 又会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③电子政务畅通的交流手段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提供了最优途径,推动决策科学化。它便于政府集思广益, 听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 , 不断地修正决策完善管理, 防止集体决策外表下掩盖的个人专断 , 为实行科学决策建立完善的决策咨询系统奠定群众基础;网络的透明与公开也使得专家建议的取舍、群众意见的采纳和决策程序的执行以及决策的实施置于公众的普遍监督之下并制约决策者,决策者必须随时接受反馈信息 , 追踪决策 , 以达到决策目的 , 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在这样一个“公开的”的环境下, 决策者就不能不采取谨慎决策的态度, 不得不任人唯贤,不能对专家 和群众的意见置若罔闻,且必须为决策的后果承担必要的法律和行政责任。由此 , 网络成为制约决策者必须实行科学决策的有效工具 , 成为严肃查处决策失误责任的证据库, 它对于建立领导干部决策责任制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也为政府管理实现高效、有序提供技术保障。当然 , 由于电子政务对政府科学决策的贡献 , 会使 政府更加重视电子政务。 又由于决策的科学 , 也会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 带动政府工作高效运行。可见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此外 ,20 世纪的管理是一级管一级 , 上级的旨意通过中间层迂回到下层,不需要上级保持一竿子到底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造就的扁平化趋势使21世纪对人的管理成为直接管理。 它的特征是: 用技术克服迂回, 领导直接面对员工。电子政务正是这种直接管理方式的体现, 它对政府形象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其运行方式的透明与公开,以及由此营造的监督环境和氛围使 暗箱 操作难度加大,促进了公务员趋向清正廉洁。 2.电子政务中的问题 电子政务在为政府管理创新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着负面影响:一是网上直接管理在使政府管理绩效大大提高的同时, 也成为反映政府素质和能力的一面明镜子。 公务员在网上的每一个操作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他既能给政府威信增光,也能给政府形象抹黑,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必定影响到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偶然出现的失误有可能使政府长久经营建造的信用毁于一旦。 二是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在各种管理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 , 政府和社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网 络媒体 , 电子政府已成为政府必然选择的一种工作方式。 一旦电子政府因为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发生了意外 , 行政管理和决策过程将出现停滞或失控, 甚至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三是政府在面对大量虚实不定,真假难辨的信息是决策工作增加了难度,任何不慎或武断造成的失误, 都会影响到政府管理的目标和成效。 四是电子政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办公设备的计算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人员科技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 ,新的行政模式使领导者更多地实行分权或授权 , 上下级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将得到改变 , 集权式的分层管理体系将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体系。一方面,电子政务对于现行政府管理流 程再造、组织变革和机构改革等提出了迫切要求,使不思进取、不擅于学习的领导成为改革的阻力或对立面并被逐步淘汰, 另一方面, 把管理的大部分内容交给技术专家去做的结果, 有可能会出现被技术专家专政的局面, 从而出现管理者无法处理的情况发生,技术官僚就可能在在危急时刻有篡夺地方政府的权力。 五是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身的设计差错就是难于避免的,而且, 系统愈庞大 , 愈容易带来不可预防的差错和可怕的后果。所以 , 不能把电子政务者这一工作方式的安全顺畅运作寄托于设计出万无一失的安全系统上。 即使像美国微软公司这样的著名公司开发出的久经考验的软件也会出现隐藏的问题。加之系统使用人员众多, 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又千差万别,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些问题事先根本无法预料和避免。例如, 某些系统设计失误被发现之后, 却十分明显, 这使得计算机失误的责任认定相当困难 ,它不同于失职、渎职 , 又很难归于不可抗力 , 加之所有的电脑病毒都是那些懂技术的专家、高手制造出来的, 病毒无情地吞噬着电脑用户的宝贵资源 , 摧毁着价格昂贵的电脑和网络系统 , 不但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不可 估量的损失 , 也给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罩上一层阴影。另外 ,电子政府只认数据不认人,而政府上网又是政府必须采取的工作方式,如果电脑罪犯通过修改程序和规则在网上窃取到政府的部分权力 , 就可以通过将敏感数据密码化的有 效技术方法进行政治和刑事犯罪活动 , 给国家带来毁灭性 的灾难。这些都将影响到政府工作目标的达成和形象、威 信的塑造 , 甚至涉及到政权的巩固。 二、 电子政务对转变工作作风的作用和影响 工作作风是指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一贯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态度 , 它关系 到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实践自己的目标 , 不同的行政作风必然导致不同的行政效率和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 , 部分公务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触犯党纪国法的犯罪事实再次证明了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道 理 , 同时也说明我们现行的对公务员监督、管理、约束的 制度已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 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势在必行。 为此 , 地方政府需要借助网络媒体来扩大公众的知情权, 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 有力地促进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只有这样 , 才能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和绩效意识, 使其把掌握现代化的政府管理理论、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作为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资本 , 而不是靠行不正之风 , 搞歪门邪道来谋取晋升。 1电子政务对于克服官僚主义,保持清正廉洁的影响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所以 , 政府的根本的行政理念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由于公务员既是权力的 拥有者又是权力的运用者,双重角色极易导致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和权钱交易。 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搞命令主义、瞎指挥、独 断专行、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 , 给国家财产造 成巨大损失 , 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为从制度上解决问 题,政府除了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外,还应该考虑进行政府管理创新在行政运行的层面上铲除官僚主义和腐败。应该说,电子政务是扩大公众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它将增加政府管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 打破权力行使的神秘性和隐蔽性, 使黑箱操作难度加大。当然 , 也便于公务员之间互相监督,有效防止腐化和滥用权力,促进公务员趋向清正廉洁,达到依法行政,消除官僚主义的目的。 2.开辟了监督政府的新途径 电子政务条件下。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表达意见 , 与政府领 导对话, 甚至参与政策制订, 政府也能直接倾听人民呼声了解群众意见, 采纳合理化建议。因此,电子政务在网上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 ,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渠道, 为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3. 电子政务对于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的影响 网上直接管理的办公方式和服务性职能的行使,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养成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因为公务员的网上工作情况时时接受各方监督 , 公务员必须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 , 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具体表现 : 网络是反映公务员素质的一面明镜, 那 么 , 如果公务员由于素质、职业道德或其他原因不能恪尽 职守 , 网络将使其行为大白于天下 , 网上公众在政府网站留下的反馈信息将被记录在案, 公众的不满不仅会使公务员自身的职位及及可危 , 而且还会影响到其所在工作部门的公众形象,进而涉及到政府的威信问题。 其次,由于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作帮手 , 实现了网上的虚拟政府与虚拟管理, 虚拟领导在自动处理政务时难免会重复、呆板、机械 , 缺乏创造性 , 容易使现实领导在同 步工作时也变得亦步亦趋 , 很机械和缺乏人情味 , 在网上 与公众互动过程中显得缺少亲和力 , 易与公众产生隔膜 , 从而影响到政府和公众间的良好关系,但正是这种负面的影响,从相反的方面促进这公务员得的服务意识。 三、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影响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 政府网上办公将有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网络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信息 的利用、效率的增加、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提供先进的管理 工具等方面。具体的表现是: ①一个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是衡量这个政府综合实力 , 特别是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尺度。实行电子政务后 ,政府部门在管理创新的要求下,通过政府再造 , 流程整合、机构重组等方式克服各种物流障碍和组织障碍 , 杜绝传统管理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 , 使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 , 使社会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作为决策的基础 ,信息是沟通各部门的纽带, 也是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依据。网上的直接管理方式可使信息资源增值,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 , 网络现代化的办公技术 和手段 , 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 ,使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和信息 , 能够快速灵活地做出 反应 , 有效地驾驭信息 , 从而提高了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因此 , 以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 , 收集、加工、传 递和存储政治信息 , 是成功地达到政治目标 , 提高政治工 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信息系统 ,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政治信息 , 是提高我国政治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②网上建构的虚拟机关、直接通讯的虚拟办公室、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简化的管理程序等, 减去了重叠、多余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 带来了办公费用、人员的减少和工作 质量的提高 , 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方便地取用政府的信 息及服务 , 节省了人们的精力和时间 , 提高了办事效率。 ③网上构建的是有限政府。 而有限政府是高效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前提。政府上网必须实行分权或放权 , 建立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新体制 ,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解放出来 ,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政府作为经济组织者和公共管理者的职能 , 提高管理效益 ,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④网上直接激励的虚拟领导、网上视频会议、公文快 速传递等 , 都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会议效率和公文效率 ,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事务性活动 , 节省领导者的时间和精 力 , 从而把领导者从文山会海中解救出来 , 从繁杂的事务性活动中解脱出来 , 使其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深入调查研究和处理重大问题上来, 当然 , 效率提高并不等于绩效提高。它必须与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相联系,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把现有的一切搬到了互联网上 , 效率越高 ,绩效不变。此外,在技术层面上,鉴于网上工作的高效率 , 政府对提高行政效率的负面影响也必须重视。一是由于网上信息正规渠道的不完善或有意误导,阻碍了信息的正常传递。加之由于网上信息太多,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 , 造成信息盲区 , 有可能降低公众对信息的了解与政治参与 , 可能会因此延误管理进程和错过决策时机。二是由于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和快捷化 , 工作中的所有情况都能迅速远达世界各个角落 ,有些微失误都可能播及深远 , 使失误无限扩大 , 影响难以改变。三是直接管理将政府的办事过程和效率充分展示于公 众视野之中 , 如果政府办事过程不规范统一 , 效率低下 ,将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四是工作方式改变后 , 人 们会对新的工作产生新奇感 , 可能因工作时间内过多流连于网上 , 从事与工作无关的网上行为 , 不但没节省经费 ,相反倒带来行政开支的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实践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电子政务工程也在逐步展开。 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电子政务,为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塑造成为现代化的电子政府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识, 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级、各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结合本地实际, 实施了程度不同的电子政务项目。由于我国的地方电子政务是在中央政府统一号召下进行的。各地鲜有成功经验。现实的情况是,中央部门的电子政务要好于地方部门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共性,我们进行统一的分析。,因此我们在探讨地方电子政务的时候,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 我国的电子政务工程酝酿启动。特别是联合国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政府信息化作为其工作重点 , 更坚定了我国建设电子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决心。 1999 年 1 月 22 日 , 由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 经济信息中心主办、联合了 40 多家部委 ( 办、局)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 “ 政府 上网工程启动大会 ”在北京召开 , 从而拉开了 1999 年我国 “ 政府上网年 ” 的序幕。 在过去的几年中 , 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 .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话题 , 政府上网工程飞速进展。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前 , 我国 .cn 下的 gov 注册域名数只有 982 个 , 开通的以 .gown为域名的 www 站点只有 145 个。而截止 2002 年 12 月 31 日 ,.cn 下的 gov 注册域名数已 达 7796 个 , 占国内域名总数的 43%, 开通的以 .gov.cn 为域名的 www 政府网站 6148 个。 为了鼓励和促进政府部门上网 , 中国电信总局还针对实施该工程的政府部门出台了“ 三 免”的优惠政策 , 即在规定期限内,减免中央及省市级政府部门网络通信费、组织 ISP/ ICP 为政府机构免费制作主页、组织 ISP/ICP 免费对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普及网络知识 和进行上网技能的培训 。目前 , 几乎所有国家部委和省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 并逐步将发展重点引向电子政务。 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推行电子政务 , 从而带动全社会 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按国家的总体设想 , 通过电子政务构建网络社会的“ 三部曲” 是 : 首先 , 实施政府上网工程 , 各级政府部门、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站 点 , 以便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政府信息 , 发布政府公告 : 第二步 , 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办 公自动化连通 , 使各部门职能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 , 在政府站点为企业、公众提供“ 一站式” 服务; 第三步 , 利用政府职能 , 启动行业与社会上网工程 , 如“ 企业上网工 程”、“ 家庭上网工程” 等 , 实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通过网络互联 , 让电子政务发挥作 用 , 电子商务产生效应 , 从而使我国全面进入网络社会 ,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根据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 我们可以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 : 办公 自动化阶段 :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阶段 : 全面实施电子政务阶 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己历经了两个阶段 , 目前正在向第三个阶段过渡。我国电子政 务的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各级政府的办公自动化 , 这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央 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实施的办公自动化工程 , 这一阶段许多机构建立了部门内部的自动化 信息管理系统和各行业内部办公网络 : 第二阶段主要是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上 网工程的启动。如 90 年代中期启动的 “ 三金工程”(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中国互联网工程建设 , 以及 1999 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进入电子政 务的第三个阶段 , 构建电子政府和全面实施电子政务 , 但由于我国东西部的发展不平衡 , 尽管有的地区正在全面实施自己的电子政务工程 , 并且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仍然有一些地区第一阶段的任务尚未完成。 最近一两年来 , 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 , 把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 并明确给出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例如 , 北京市的具体目标为 : 争取在 2002 年年底初步实现政府在网上运作针对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 ,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然后再用 3 年时间完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 使各政府部门互联互通 ,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大量出现 , 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 种网上办公业务。例如 ,2001 年 6 月 1 日 , 全国 12 个部委 ( 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 作部、国家税务总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 (www.chimport-gov.cn) 在全国推广实施。 中国电子口岸 将各部门 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 , 在统 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 执法和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 , 企业也可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 相关手续 , 获得 一站式服务。 从 2002 年开始 , 我国实施的主要电子政务项目包括: ——建立领导者个性服务系统; —— 建 立高速数据通信平台; ——实现全国公文无纸化传输; ——建立中国城市环境信息系统; ——建立国务院防减灾系统; ——建立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系统; ——建立跨部门跨平台办公自动化、分布式 交互政务应用系统等。除此之外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准备在 2003 年全面实行网上工商 —— 全国公安系统将利用网络技术把户籍管理和治安管理搬上互联网, 实现户籍档案电子化管理; ——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将利用中国公众多媒体 ATM 宽带网组建国家计划系 统纵向网, 并以集团性用户方式入网。 因此 ,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 , 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下一步发展重点是: ——全面实施电 子政务 , 在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 实现政府的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公告的发布、 动态信息的更新; ——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网络化办公 : 在政府 网站上提供便民服务窗口以及各类应用项目 , 并推动企业上网; ——发挥电子政务在电子商务和实现国家信息化方面的先导和桥梁作用。 二、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 , 我国实施办公自动化工程已有十几年 , 但从整个政府的应用面来看, 特别是地方政府层面来看还不普 及 , 即使办公自动化开展较好的地区或政府 , 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各自办公自动 化系统之间的连通、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紧密结合等多方面仍然做得远远不够。近几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 大多也仅仅限于介绍政府机构职能和发布有关政府信息等等,与实现建立电子政府,全面实施电子政务还有相当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许多地方的政府已将电子政务放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 , 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 , 比如 , 有人认为政府上网就是电子政务 , 也有人认为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办公就是电子政务, 等等。其实 , 这些都只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方面。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 实施针对 G2G 、 G2B 、 G2C的互动式网上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 , 人们还没有完全把电子政务提高到社会信息化的核心这一高度来认识。应该说 , 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 力量的推进 , 而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则应该是社会信息化的核心 , 政府在社会信息化 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政府不能实施电子政务 , 则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都是一句空话。 2. 电子政务工程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骨干网已达 800Gb/s, 国际出口达 1OGb/h左右 , 但影响电子政务实施的最后“ 一公里 ” 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 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 三网合一 ”迟迟不能实现 。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和网络设施的普及率不高, 接入到户的宽带网工程进展缓慢且价格较高,群众难以承受, 新兴数据通信设施 ( 如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呼叫中心等 ) 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 尤其在偏远和落后地区差距更大。总之 , 目前整体的物质基础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电子政务的要求。 3. 缺乏统一规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 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 , 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如英国政府的《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 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日本政府《促进政府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纲要》、法国政府《信 息社会政府行动计划》、荷兰、意大利政府《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等等 , 这些规划均提出 建设电子政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 , 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 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 负责全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 目前 , 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 , 尚没有制定明确的电子政 务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和各行业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条块分割 造成行业、部门间的交流障碍 , 形成信息孤岛, 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标准、所完成的政务工作单调、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协同工作等 , 造成重复建设 , 整体水平低下。例如 , 建立政府资源库 , 将各行业、部门的信息与知识存储起来 , 实现政府内资源共享。 再如 , 政府把各行各业的报表统一起来 , 实 现一表式管理,企业只需一次性上传统一的报表,由政务系统实现统计、财政、税 务、工商等部门的报表自动组合上报。这些工作都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确保电子政务的全面、高效运作。 4.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专门法律规定 , 如英国政府于 2000 年 5 月通过电子通信法案, 确定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在法院审判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 并授权政府部门修改有关法令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扫除障碍 , 其他国家也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允许电子签名的使用 , 承认电子支付的合法性 , 并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而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来势迅猛 , 造成其立法方面严重滞后。可以说 , 目前我 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正处于无统一规范、朝令夕改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虽然 , 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制定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 但在面向公众应用部分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例如在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 ,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电子政务的深化进程和阻碍扩大电子政务应用的瓶颈,对于电子政务这样一项新生事物 , 需要有法律、法规来规范它 , 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5.对“政府上网工程”认识的偏差 1999 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地方政府政府把上网工程仅仅看作是建立信息公告网站, 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 , 信息量少 , 质量不高, 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性, 几乎没有网上办公切入点 ,地方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尚未与网络有机结合。 另外,过分强调政府上网建网站, 而忽略了对政府资源的建设,忽略了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内容, 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库、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科技成果在线交易系统、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社区数字化管理等建设都差强人意。 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上网工程 , 企业和公民上网还不够普及 , 应当把推动企业和公 民上网纳入政府上网工程 , 并增进他们通过政府网站与政府交流的意识 , 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获取政府信息, 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6. 政府各办公自动化系统缺乏衔接 我国地方政府办公自动化总体水平较低,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多是圄于本行业,本部门的行政业务, 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连接不够,相互间各自为政。这与电子政务所要求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尚有很大距离 , 原有模拟手工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缺乏整 合与改造,难以满足电子政务所要求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 “一站式” 服务的运行环 境。例如 , 在业务上有着密切联系的海关、税务、工商、保险、银行等行业 , 各自业内 都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 但相互之间信息缺乏畅通的渠道, 作为电子政府 , 必须 要打破这种条块分割, 形成一体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附件一 关于邯郸市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邯郸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 崔永斌 (2003年5月 日) 我市信息化工作坚持以电子政务为重点,全面实施数字邯郸建设的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市信息化建设情况、近期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信息化工作“不求超前、但求实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邯郸市的信息化工作创意新,基础扎实,符合邯郸实际;花钱不多,讲求实用,效果明显,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2001年10月,我市被信息产业部列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试点。2002年5月,被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工程综合示范城市。2002年7月29日-31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在邯召开了全国城市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及部分部委的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领导180多人参加了会议。此前的全国性信息化会议都是在上海、广州、珠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召开的,在邯郸这样的城市召开尚属首次。邯郸市作了大会经验交流报告。信息产业部苟仲文副部长高度评价了我市信息化工作的作法和取得的成效,他还强调指出:邯郸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坚持的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有力保证,值得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电子政务和数字邯郸建设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网络建设,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 在网络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在利用三期日元贷款建成邯郸经济信息系统网络基础上,自2000年9月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800万元建设了邯郸市政务工作网,网控中心设在市信息中心,在政府大楼、广电局、教委等建设了八个光纤网络分中心,网络覆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及邯郸军分区,十九个县(市)区和一百个党政部门,是我市实施电子政务的统一的网络平台。按照国办、国信办要求,网络实现了内网、外网的物理隔离。内网用于建立各类共享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支持党政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网上业务处理和业务交互及其他内部办公自动化应用;外网是政府各部门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网络化服务的统一的、安全的、高速有效的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交换和业务互动。 2001年1月,利用政务工作网内网平台开通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市内设二个中心会议室(市委、市政府)和16个县(市)区分会议室。系统具有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的会议功能,以及网上直播、会议存储、会议点播等功能。目前,市视频会议系统又与电信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级联,具备了召开省、市、县(区)三级会议的功能。该系统防治“非典”期间使用率提高了5倍。 (二)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政务工作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应用: 1、初步实现了非密级文件资料的网上传送。市政府要求各类文件、通知的下达,各种信息的上报都必须通过网上进行。目前,所有县(市)区和大部分单位的上报信息实现了网上传送,部分文件的下发已在网上运行。 2、实施办公自动化应用。为了避免重复投资,便于互联互通,我们统一组织开发了通用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该系统是适合全市范围内跨平台、跨机构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满足所有党政机关基本办公业务需要,各单位的专业应用可在此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目前市计委、市信息中心、军分区等已开始使用。 3、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我们先后组织建立了邯郸经济信息网、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邯郸市政务工作网三大政府网站。政务工作网是支持党政日常办公的内部网站;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市对外开放、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窗口,是面向社会、企业的电子政务应用集成平台及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的门户网站;经济信息网是政府1996年建立的综合经济类网站, 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各类经济信息,是本地企业门户网站。 4、建立了全市政务电子邮件系统。该邮件系统采用统一规划的域名地址为全市所有公务员,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建立了电子信箱,目前已开通了66个单位,2000个信箱。对于非密级的信息上报、下传,可采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送。日前,市计委采用该系统,通过网上办公方式,完成了我市申报“疾控中心”国债项目的工作部署、材料收集、申报争取的所有报批流程。 5、建设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系统、投资项目审批、收费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立拓宽了政府和市民的联系渠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环境,树立了良好的政府服务形象。同时,通过政务工作网(内网)可以实现对处理过程的检查和督促。 6、各部门的应用逐步展开。市公安局建立“打防控”公安信息系统,市交通局建立了养路费征稽联网系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市地税局建设了“金税”综合业务系统,财政、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已建立了自己的基础业务系统。市公安局的110、119、122,市急救中心的120,市城建局的96116等都初步实现了与政务工作网的互联互通。 (三)全面实施数字邯郸,重点建设三大基础工程 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发展方针,结合邯郸实际,市政府确定数字邯郸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动员全市力量,大力实施“1115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数字邯郸),构建一个数字平台(全市公用信息平台),突出十大应用领域(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企业、电子商务、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社区、数字公民、数字行业),抓好五十个应用项目,加快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建设。 数字邯郸建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数字邯郸软环境建设的研究;二是数字邯郸基础项目的建设;三是数字邯郸重点项目的建设。 1、数字邯郸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包括信息化政策、法规、体制及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近年来,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信息化法规建设。编制了《邯郸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十五”计划纲要》、《数字邯郸建设规划》和《邯郸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市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1)《邯郸市政务工作网建设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建设、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安全保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是指导和管理政务工作网建设和应用的准则;(2)《邯郸市基础通信管网规划管理办法》保证了城市地下基础通信管网资源的综合利用;(3)《加快邯郸城市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意见》。 2、数字邯郸基础建设项目 在数字邯郸建设中,我们谋划了三个基础性项目。 (1)宽带城域网项目: 宽带城域网项目建设目的统筹规划、整合网络资源,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业务融合,实现互联互通。项目包括:地下通讯管网集约化建设工程、宽带城域网工程、全市信息交换平台和互联网交互中心。宽带城域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基本完成。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地下通讯管网已完成主干环路40公里地下管线建设。地下管网的建设,为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降低社会、企业的电信运营成本,效益明显。 (2)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主要包括:城区110平方公里1:50、全市1.2万平方公里1:10000的数字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相关的基础应用系统。 利用瑞典政府贷款700万元及配套资金,邯郸市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已完成主城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和正射影像图的成图工作。 (3)“一卡通”项目 包括以社会保障与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为核心应用的“居民一卡通”项目和以公共交通的自动收费、计费为主要业务的“收费一卡通”项目。“一卡通”项目正在积极推动,统筹规划这一项目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实现“一卡多用”便利百姓,为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奠定基础。 3、数字邯郸重点建设项目 数字邯郸建设“五十”项应用项目逐步展开。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数字邯郸建设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开工建设数字邯郸的各重点项目。目前,已有交警指挥系统、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等十几个项目已启动建设。 (四)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我们制定了《邯郸市企业上网实施方案》,推动企业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CAD、ERP、CAM、CIMS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力公司MIS系统、邯钢CIMS工程、河北宇康的企业ERP系统、雪驰电子商务应用都取得了初步成效。邯郸市太行集团列入了河北省企业信息化的省级重点企业。 (五)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工作,国内许多大城市都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来建设信息化,经我们初步测算我市近三年的建设项目约需要投入2.8亿元。近年来,我们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培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基本运作思路: 一是政府的基础性、公益性的项目,积极争取利用国外金融组织、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和援助以及相关国际机构的资助,同时争取国家、河北省的资金支持。利用瑞典贷款及赠款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完成信息化软课题研究和电子政务建设方案设计;争取到省信息化建设试点无偿资金40万元。 二是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采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方式,拓宽资金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我们组织市内四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了“邯郸兆通宽带网络公司”;引资成立了邯郸讯通地下管网公司。利用我市在全国信息化方面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公司投资参与数字邯郸建设项目。 三是建立软件业、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创新基地,引进人才和项目,培育我市的软件加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投资4000万元的邯郸高开区清华同方软件园信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已签约。 尽管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信息化意识不高,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不浓,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信息应用领域不宽,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现象还比较严重,急待理顺、整合。三是信息产业发展乏力,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几乎为空白,应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四是信息化高级人才短缺,信息化建设技术力量薄弱;五是信息化环境还不够宽松,需要加强体制、政策、法规、人才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加以解决。 二、近期信息化工作重点 国家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我市的电子政务和数字邯郸建设。重点抓好事关信息化全局的基础性、关键性项目,抓好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今明两年重点推动以下各项工作: (一)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 1、政务工作网升级改造。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改善网络的可管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INTENET访问带宽。实现所有党政机关的互联互通,并为实现与对口企业的互联创造条件,为开展全市性的电子政务应用奠定基础。 2、建设全市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平台。为党政部门各单位提供一个共享、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各类资源(网络、计算机、存贮等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支持政府内部应用和面向社会应用的数据处理中心、全市共享的数据存储和备份中心。市信息中心逐步开展为党政各部门提供集中的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等服务,以节省各部门投入。 (二)建设门户网站 重点建设的邯郸门户网站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和城市门户网站。 目前,作为政府门户网站的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大多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实现了与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网站的链接,是政府对外宣传和服务的窗口。但是,目前大量信息是静态的,服务是单向的,比如用户可以用网络或电子邮件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政府部门却不能以电子方式答复用户。近年要继续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网站,有计划地开展交互式网上事务处理业务,建设功能完善的、内容丰富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要全面促进政务公开,逐步实现网上审批、申报、申请、年检、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多方位服务,使政府门户网站逐步成为政府行政和服务的枢纽,接受社会监督的窗口,以及推进政务业务流程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引擎。 根据聂市长关于“改进传统招商模式,加强网上招商工作”的指示精神,我们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更新改造了原有的“邯郸在线招商”网站,并在分析我市网上招商的现状和问题后,提出了与国内三大知名网站之一的“新浪网”合作建立《新浪邯郸》网站的设想,以充分发挥网上招商优势,扩大我市“在线招商”的访问量和招商实效。网站定位: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功能的城市门户网站。 (三)继续推动全市的办公自动化应用 全市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推广应用工作有两项:一是全面推行全市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实现市委、市政府非密级文件、信息传递、交流和处理的网络化、现代化。二是继续做好办公自动化应用的试点,取得成效后,逐步在全市各单位推广应用。 (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电子政务应用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和发布机制,大力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先行建立邯郸市宏观经济数据库及政务办公业务资源系统,满足市领导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启动建设国家统一规划的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近期提出要求的140余万人的计划生育信息库、20余万人的全市人事、人才数据库、近80万职工的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加大力度推动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五)继续加强信息化软环境建设 积极研究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消费政策、分配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制订、完善我市信息化政策法规,加强全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保证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调研工作:1、数字邯郸基础平台及其综合管理、应用框架的研究。制定基础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方案和互联互通的机制,提出数字邯郸基础平台的应用、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框架方案。2、邯郸市信息资源数字化综合开发利用。制定邯郸市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方法和政策,建立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机制和信息服务体系。3、数字邯郸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包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策略研究,邯郸市产业结构与信息技术改造的研究,发挥邯郸的区域优势发展信息产业的策略研究,实现邯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制定5个信息化管理办法:1、《邯郸市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办法》,重点是加强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和管理;2、《邯郸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3、《非银行卡发行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和管理我市非银行智能卡的发行和应用,以保证一卡多用,避免重复和浪费,维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4、《邯郸市网上公文传输管理办法》,保障公文网上传输交换的安全、快捷。5、《邯郸市门户网站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保证网站信息及时更新,提高网站应用水平。 (六)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项目重点是推进城市规划、地下管网、房地产、土地等应用项目建设。同时,结合城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支持我市交通、农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行业的应用建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七)推动一卡通项目的建设 “一卡通”建设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都有很好的成功的经验。各地把“一卡通”作为为民服务、方便市民的民心工程。我市要加快推进建设进度。一是推动一卡多用的“市民卡”工程,在政府的协调推动下,抓紧作好项目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整合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业务系统,联合有关部门尽快启动建设“市民卡”工程。二是加快“收费一卡通”项目建设,要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从城市交通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收费一卡通建设,逐步扩大到其他收费、消费项目的应用。 (八)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重点推动在邯郸高开区建设邯郸软件孵化基地、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基地。通过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清华同方等院校企业的合作,引进人才和项目,从软件加工业务入手,推进我市软件业的发展;通过电子政务软件项目的支持,培育我市的软件企业;利用创新基地,引进信息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着力加强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工作,对全市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公务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做好13家企业的信息化试点工作;作为城市信息化亮点,在车站、商场、广场建立10个网络服务信息亭;结合我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整合110、119、122、120等报警接警指挥调度系统。 附件二 邯郸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3年工作总结及2004年工作要点 (一)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市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信息办、国家信息产业部、省信息产业厅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省信息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数字邯郸”建设,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拼搏,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按照“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于2001年2月建成邯郸市政务工作网作为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平台,为推进全市各部门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2003年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1、完成了市网控中心及分中心的升级改造招投标工作 为了提高政务工作网运行质量,满足全市电子政务应用的需要,今年我们又投资360万元,对市网络控制中心和七个分中心机房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我们认真研究制定改造方案,积极与厂商联系,已完成了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升级改造完成后,可使网络的安全性、可管理性、运行可靠性等得到提高,网络整体性能、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的提供了基础保证。 2、扩带宽,提高访问速度。 网络的带宽一直是市政务工作网运行的瓶径,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访问速度,今年我们2次调整网络运行的带宽。一是4月份增加了2条8M的ADSL链路,使各联网用户的出口带宽提高到16M;二是11月份再次调整带宽,将原来出口的2M带宽改造成10M光纤接入,使网络出口总带宽提高到了26M,使网站的访问速度明显提高,平均代理服务器流量由原来的每天8G提高到32G,提高了4倍。 3、进一步扩大政务工作网的联网范围 为了满足网上的公文交换等电子政务应用的需要,今年我们加大力度推动政务工作网的扩充联网,今年我们正在组织市直35个部门与政务工作网的联通,进一步扩大了政务工作网的覆盖范围,为我市电子政务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 4、积极推动各系统各部门纵向网和局域网建设 为了加快系统内业务应用,国家、省直部门要求建设省、市、县三级的系统内的纵向业务网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为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工作网络,我们积极组织、协调、推动农业系统、计生系统、组织系统等党政部门系统内的业务网络建设,基本建成了十几个系统内的省、市、县三级纵向业务网络,为系统内的业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配合县区工作按照市委安排的党务网络向乡镇延伸,年底完成省、市、县、乡镇四级内部网络建设。 二、加快电子政务应用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近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河北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指导下,邯郸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行文下发了“邯郸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按照这一指导意见2003年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重点抓了8项工作: 1、建立全市政务电子邮件系统。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程度,我们组织建设了一个面向全市四大机关,服务于全市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政务电子邮件系统。这个邮件系统采用统一规划的域名地址,为全市党政机关所有公务员每人建立一个电子邮箱,为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建立了电子信箱。目前已为市直67个单位开通公务员用户电子信箱三千多个。目前,所有县区和大部分市直部门对于非密级公文、信息的上报、下传,均采用网上传送提高了办事速度。 2、推行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事。 我们组织市直30多个部门,将市直各业务部门的内部机构设置、办事指南、办事程序以及领导分工、工作职责等300多项市民办事程序上网公开并将需要申报、申批的一百多张表格上网,市民可通过网上下载表格填报表格,审批表格,方便市民办事,为市民提供网上服务。 3、建设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实施办公自动化应用。 建设全市党政机关的公文交换系统。经过我们的调研考察,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选用北京金山公司的软件联合进行二次开发建设全市的公文交换系统,年底已完成了设备的招投工作,明年初将实现具有数字签章、安全加密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网上运行。 4、网上开通邯郸论坛,实现市民与政府的网上沟通。 网上开通邯郸论坛,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邯郸论坛包括“强市论坛”和“社会杂谈”、“百姓呼声”三个栏目。强市论坛供市民就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献计献策,展开讨论;社区杂谈供市民就百姓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进行咨询、讨论和交流;百姓呼声是群众和政府互动的栏目,群众在网上按照投诉、建议、咨询、表扬等四个类别发表言论,政府相关部门对各条内容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邯郸论坛于7月18日开通半年来,共收到群众的建议、意见和投诉近2000条,并由业务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一回复。 5、建设城市门户网站。 建立我市城市门户网站——“新浪邯郸”招商在线网站,是市委、市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展示邯郸形象,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新浪邯郸网站于7月18日在北京举办正式开通仪式。市长聂辰席做客新浪网站与网友对话。“新浪邯郸”的开通,拓宽了邯郸与国内外客商、各界朋友的沟通渠道,是宣传邯郸、推广邯郸、发布项目、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为了规范新浪邯郸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更新,我们起草制定了《新浪邯郸网站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目前新浪邯郸网站运行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建设全市网站发布平台。 为了整合全市各部门的网站资源,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我们先后组织建立和改版了邯郸市政务工作网、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邯郸经济信息网三大政府网站,使市直各部门的网站统一在市政府网站平台上对外发布。使政府网站的信息量增大,维护更新及时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城市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先后在国信办委托的北大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257个地市网站评测中名列第28名,在中国国际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 eGovChina 2003最佳社会公众服务政府网站调查评比中,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荣获优秀社会公众服务政府网站殊荣。 7、建设了非典人员数据库系统 在今年上半年,我国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治非典,减少人群聚集接触,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统计,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建立了全市非典数据库系统,对在非典时期的十七万外来人员、返乡人员以及非典疫情进行统计上报,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8、完成了审批大厅的升级改造 我市的行政审批大厅于2001年5月建成使用,实现了行政审批的集中办公及网上办公。今年我们对审批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改造升级完成后可实现审批结果的网上查询和审批流程动态的网上公开,市民随时可通过网络了解审批办理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办理时限进行公开监督。 三、加快推动数字邯郸建设 在数字邯郸建设中,我们重点抓好三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 1、宽带城域网项目。 项目主要包括:地下通讯管网工程、宽带城域网工程、全市信息交换平台和互联网交互中心建设。今年重点推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全年完成建设城市地下通讯管网主干环路80公里,地下管线建设约1450管孔公里。 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市主城区和全市的数字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相关的基础应用系统。目前已完成主城区1:500地形图的航拍,地形图、地籍图、正射影图已进入成图收尾阶段,地理信息中心大楼建成投用,硬件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城市综合管网、给排水线、热力管线、电力线等各种基础信息数据的录入正在进行。 3、加快推进“收费一卡通”建设。经过我们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积极推动我市的“收费一卡通”建设,我们确定以公交公司为龙头,建设我市的收费一卡通项目,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水、电、气等各种收费应用。目前发卡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由市公交公司为主成立了“城市通卡公司”,年底已经发卡运营。 “居民一卡通”项目正在积极推动,现已从劳动、民政、房管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居民一卡通”筹备组已正式办公,并完成了居民一卡通项目的调研工作,完成了编制总体设计草案、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等,为明年正式启动做了充分准备。 4、推动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 邯郸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112”计划安排的11个分中心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今年为市民办的十六件实事之一,安居小区文化站、武安图书馆、涉县图书馆、涉县井店镇文化站的四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将同期建设,群众将率先享受到10万册数字图书、500部电影和10000首歌曲的免费共享文化信息。市政府对此项工程非常重视,多次召集项目建设单位到山东、江苏等地考察,确定了最佳建设方案和建设资金的落实工作以及项目建设运作模式,确定由市图书馆和邯郸市网通公司合作建设,市政府给予资金的支持。该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已完成网络平台的设备招投标采购工作,年底将投入试运行。 5、数字邯郸建设的50项应用项目逐步展开。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数字邯郸建设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开工建设数字邯郸的各个重点项目。目前,公安、交通指挥、农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水利等二十几个项目启动建设和建成投入使用,并建设了几个有特色的产品网站,如鸡泽的“中国辣菽网站”、永年的“中国标准件网站”、馆陶县“金凤禽蛋”网站、“黑陶”网站,96116市政服务热线等。 6、加强数字邯郸的软环境建设。为了使数字邯郸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组织编制了《数字邯郸建设规划》、《邯郸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新浪邯郸网站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加快邯郸市城市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意见》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使用的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 四、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邯郸软件园建设 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制定了《邯郸市企业上网实施方案》,推动企业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新兴铸管集团企业信息化、电力公司MIS系统、邯钢信息化改造工程、河北宇康的企业ERP系统、太行集团企业管理系统、雪驰电子商务应用都取得了成效。新兴铸管集团、邯郸钢铁集团、雪驰服装集团三个大型企业被列入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我们在认真抓好2个国家级(邯钢、新兴铸管)、2个省级(雪驰和太行集团)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同时,今年又明确了9个(一运、棉二、棉三、制氧机、棉机、新维、新丰、马铝、美食林集团)市级企业信息化试点单位,并在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努力实现企业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基本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2003年12月10日省信息产业厅在邯召开企业信息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学习观摩了我市的新兴铸管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积极组织引进国内软件企业入住邯郸高开区,推动建设邯郸市软件产业园区,推动邯郸软件产业的发展。经我们多方协商引进软件企业和投资建设软件企业,河北同方有限公司、克莱锐富软件公司等软件企业注册进入邯郸市高开区。 五、加大对信息市场的监管力度,积极培育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作为八大要素市场之一,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2003年我们加大对信息市场的监管力度,积极培育信息市场,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加大对信息市场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我们深入信息服务企业调配研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做好信息企业年检换证工作。今年新增办证企业52个,累计办证达到了197个。二是组织信息经纪人上岗培训。为了提高信息市场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我们举办了“信息市场管理经纪人”培训班,培训信息市场管理经纪人34人。三是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研究。为了推进信息市场的发展,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我们撰写了《传统信息服务集约化经营初探》和《我市信息市场发展思路探讨》,文章深刻阐述了我市信息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战略研究等。在省中心《河北省经济信息市场管理条例》颁发十周年总结大会上印发,并在《河北经济瞭望》上发表。 六、加强对区县信息化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市信息化办公室是市政府管理全市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对区县信息工作有指导和协调职能。今年市信息化办加大对区县信息工作的指导协调力度,年初召开各县(市)区信息中心(信息化办)主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年终对各县市区的信息中心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先进。同时我们还从技术上对各县(市)区信息中心进行支持和服务。 二是市信息中心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经济信息系统协作网理事长单位,协作网秘书处又设在我中心,我们认真组织全国的信息系统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系统的发展。2003年9月17—19日我们组织在山西太原召开了全国中心城市经济信息系统协作网年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专题研究各级信息中心如何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国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三是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今年我们组织和陪同市领导、有关部门先后到广东的佛山、南海,珠海、深圳、广西南宁、上海、北京等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推动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接待天津、哈尔滨、宾州、佳木斯、齐齐哈尔、廊坊等二十多个城市领导及信息化部门的交流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 七、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我们认真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导“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好一切工作,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衡量和检查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市计委党组的安排,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开展“三看三思、六查六看”教育活动,认真开展民主集中制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使干部职工的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今年我们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市计委直属机关党委的安排,对信息中心党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有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按照市直工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党员干部志愿者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目标的考核。年初我们对中心所有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今年重点加强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使单位的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我们又加强对工作目标责任的考核。对全体职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月进行考核打分,年终进行汇总排队。 (二)2004年工作要点 2004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应用,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一、建设政府与市民互动平台。通过整合12345市长电话系统、96116市政热线服务系统、网上的“邯郸论坛”等,建设一个政府与社会公众网上互动平台,形成政府与群众之间在网上沟通渠道;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一个统一受理、统一督办,再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及时答复和反馈的工作机制和实施办法。 二、开发信息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库。一是建立《全市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将公安的人口信息、人事人才信息、机构编制信息、计划生育信息、劳动就业人口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等与人口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建设《邯郸市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业务部门的共享共用。二是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和《法人单位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能全面掌握了解全市所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工商、税务、财政、统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共享企业信息,方便企业办事并为建设《邯郸市企业信用系统》创造条件。 三、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研发中心。为了加快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开发应用平台上建设各项应用系统,我们准备与大型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研究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设。 四、推动市民卡建设。为实现整合社会保障、民政、劳动就业、计生、人事人才等业务系统,启动建设以“金保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社保建设工程”—居民卡项目,实现统一、共享和整合信息资源、规范政府部门面向居民的各项服务、方便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首先建设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和业务基础数据系统。二是建设市级的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和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各部门对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共享共用。 五、建设网上服务系统。网上服务系统建设分为3个部分。一是建立10个业务部门的网上审批申报系统。二是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信息公开系统,结合市收费办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有关收费的文件依据全部在网上公开发布。进一步提高收费的透明度,减少收费项目的暗箱操作,并为网上缴费创造条件。三是建立网上服务市民的电子表格、电子报表,实现网上的业务咨询、投诉、监督和网上数据、表、报的传送等业务功能。 六、全面推进数字邯郸各项应用。 一是继续抓好数字邯郸基础性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数字化。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进度,明年力争完成100公里地下管网建设任务。二是推动各行业、各部门的应用建设,启动建设数字档案馆工程,推动农业信息系统、环保监测信息系统、水利防灾信息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地震监测信息系统等业务部门应用建设。三是加快数字邯郸软环境建设。我们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完成数字邯郸软课题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列入中欧信息社会试点城市。四是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搞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全面推进我市的数字邯郸建设。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