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从牛仔裤理解美国大众文化
作者:潘小松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3-12-11
从牛仔裤理解美国大众文化 威斯康星大学传播学教授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有一天发现他的125名学生里有118名身穿牛仔裤,其他7位也有牛仔裤,只是当天没穿。他不禁好奇地问自己:为什么牛仔裤如此流行?这一问于是有了《理解大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一书的第一章“牛仔美国”。费斯克认为文化关注的是意义、快感和认同,而不是功能功效,因此牛仔裤的功能无法解释其流行的文化含义。穿牛仔裤的两个人群——年轻人和蓝领工人构成两个符号中心。牛仔裤并不代表社会学意义上的阶级划分,大公司的CEO星期天在家除草时也穿牛仔裤,表示他有青春活力,表示他有劳动观念,而这两样是美国拓荒史上十分被看重的东西。白人中产阶级青年学生之所以穿牛仔裤,是因为牛仔裤代表自由,它摆脱了行为约束和身份限制,“自由地成为我自己”。牛仔裤的结实耐穿很能体现清教徒勤劳工作的伦理,同时它也代表本能与自然,代表生命的原动力。自由、自然、粗犷、勤劳、进步和发展又都代表所谓“美国精神”。如今,牛仔裤已经成为全世界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的美国西部拓荒精神不会因此减掉。   现今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穿扎染花色、不规则漂白或者特意弄破的牛仔裤?费斯克的解释是:穿牛仔裤的人欲与美国价值观念保持一定的距离。“大众文化是被支配人群和弱势人群的文化”,牛仔裤既代表美国价值观,也代表对美国价值观的抵制。牛仔裤制造商深谙此理,他们在自己产品的广告里加进“亚文化涵义”。“利维斯501系列”产品的广告是3个来自被支配阶级、被支配种族的年轻人伫立于破烂不堪的街头。这种情形既代表生活艰难又代表这样的人能吃苦耐劳。广告所配的音乐是有着“蓝调”韵味的短歌。蓝灰色的画面配上蓝灰色的牛仔再加上蓝调最能体现牛仔精神不过了劳作能使人成功约束而又不乏自由。利维斯505系列的广告是一位富于青春朝气的女郎仰望天空几组大雁排成LEVIS字母,这里既有自由的气息又有女性的气质既自然又都市。读到这里,我真是佩服美国学者咂摸消费文化的本事。我觉得最好问一下喜欢穿牛仔裤的女郎问她们是否想到了这一层。费斯克对牛仔裤品牌的研究也够意识形态化的,他认为品牌代表向高消费层面位移向都市、时髦靠拢。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克兰(DIANA CRANE)研究大众文化生产的专著《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MEDIA AND URBAN ARTS)通过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考察大众文化在“美国文明”语境中的情形。她认为大众文化,尤其是媒体文化影响了当代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兰克福学派(二战爆发后该学派一些成员从德国移居到美国)认为大众文化是颓废的文化,只有高雅的文化才算优越的文化。这种观念影响了美国从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人。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干将阿多诺(THEODORE ADORNO)的说法,大众文化一如标准化的工业产品那么肤浅。公众之所以接受大众文化,是因为工业劳动具有抹杀人性的性质,劳动者没有精力体验高雅文化。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认为,流行文化是单调的,它提供单调的思想和价值观。克兰同意这种看法,并举美国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例子:流行歌曲只由几家公司生产传播。歌曲的内容宣扬的是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价值观,以浪漫的恋爱故事为主题,十分伤感。音乐让人逃避现实。好莱坞的电影也复如此,“美国梦”让人忘记世界大事。HARLEQUIN言情小说,妇女杂志同时瞄准各阶层的年轻妇女。“朋克”音乐最初出现的时候,文化理论家从中找到了先锋艺术的策略,比如他们有意刺激听众“故意模糊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界线,将不相干的物体与行为并置”。有学者称之为“反抗的亚文化”。大众文化先锋派用大众文化创造了新风格。克兰的评价很是提高了大众文化的地位。   美国大城市的各种文化五花八门,连墙上的涂鸦都是文化。有学者将之分类,“称这些都市文化为艺术世界”。“艺术世界”的组成人员如下:1.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他们的赞助人;2.开会谈论欣赏文化产品标准的人;3.组织者;4.受众。书评写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美国学者在研究大众文化时所采取的理论上的严肃态度。但是,我始终以为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大众文化产品时并不一定考虑那么多那么深的社会文化涵义,否则很难解释大众为什么接受流行的大众文化。否则,何不干脆消费让人费脑子的“高雅文化”?这当然是题外话,本文的目的只是向读者介绍书籍,并不想引发争论。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