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2000年美国政治研究综述
作者:袁征 来源:收入《社科前沿》,社科文献出版社 时间:2003-04-01
2000年,美国政治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现总括如下。 在著作方面,代表性的有资中筠主编的《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3月第1版)上卷美国部分和王希所著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冷眼向洋》一书的主旨是力图对20世纪人类主要历史脉络进行回顾和反思,探询其中的规律和启示。该书的美国部分占据了上卷的大部分篇幅,是资中筠先生历时近两年的力作。书中,资先生将关注点放在美国国内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变革上,阐述了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原动力及其特点,涉及美国政治思想变迁、社会运动及其变革等多个方面。字里行间不乏独到的见解,体现了资先生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的心得,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王希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一书是近年来少有的关于美国宪政历史的力著。王希为留美学者,长期从事美国宪法史的研究,掌握了丰富的原始文献。在书中,作者在结构上采用了粗线条的组织方式,重点论述关键性的概念、案例和事件,从而较为清晰地勾画出200多年美国宪法发展的全貌,使得读者对于宪法演变的脉络及其成因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可以说,对于国内研究美国宪法的学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在论文方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中华美国学会所主办的《美国研究》历来是发表美国政治研究成果的一片重要园地。2000年中,一些有份量的美国政治研究论文大多发自该刊物。在当年该刊的第2期中,刊登了王希的“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金灿荣的“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刘建飞的“论反共主义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和姬虹的《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等文章。白雪峰则在当年《美国研究》的第3期上发表了“论美国司法独立的确立”一文。 王希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一文中,勾画了多元文化主义意识形态和实践自1960年代以来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学界、历史研究、文化批评和社会改革等不同领域内的使用和内涵。在肯定多元文化主义给当代美国社会带来了重要而正面影响的基础上,作者也分析讨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局限性。 金灿荣在“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一文中,集中探讨了美国国会的决策功能,包括国会贸易决策权的构成、国会在整个美国贸易决策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国会贸易决策权在冷战后的新特点。他认为,国会在贸易政策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主要的决策者之一,是最主要的监督者,是贸易问题"政治化"的主要推动者。 反对和敌视共产主义在20世纪已成为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建飞的论文则对反共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除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外,美国所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也是重要根源之一。在美国主流社会看来,共产主义是最大的"非美因素";美国有反对激进革命的传统,而共产主义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革命;美国人有"天定命运"思想,而共产主义则被认为是美国实现天定命运的最大障碍。此外,宗教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失误也构成了反共主义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姬虹利用在美国查阅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变迁进行了历史的探询。她在文中指出,近40年来美国南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黑人投票率的提高及黑人民选官员的增加。民权运动唤醒了南方黑人的政治意识,《1965年选举权法案》结束了长达近一个世纪束缚南方黑人投票的历史,黑人利用手中的投票权,开始了从二等公民到参与政治的转变。不过,也必须看到,尽管民权运动以后,黑人的政治地位已明显改善,但做到真正当家作主还相差很远。 白雪峰在“论美国司法独立的确立”一文中,从殖民地时期、革命和邦联时期、联邦宪法制定及联邦政府成立初期三个阶段,分析了美国司法独立确立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司法独立是美国人民反专制斗争的产物,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顺利运作的有力保障。 利益集团在美国的内外政策制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此一些学者做出了论述。袁征在《当代亚太》(2000年第6期)“利益集团政治与美国对华政策”一文中,阐述了利益集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揭示了美国国内政治影响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层面。他指出,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利益集团在后冷战时期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加大;对华关系成为利益集团争夺的角力场,它们之间的拉锯战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国内政治需要和国际需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他看来,作为游离于政府之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利益集团在对外政策问题上的日趋活跃将使得传统意义上政府与政府之间往来的固定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不过,在充分肯定利益集团影响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其在对华政策上的实际影响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王传兴在“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外交决策”(《国际观察》2000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在内外决策上的重要地位,是与美国的历史特性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他尤其认为利益集团在国际协议的批准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不过,作者并没有对于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进行深入的分析,因而难以对于各利益集团的实际影响做出评估。2000年第5期的《新视野》刊登了卢春龙、苗晨波的《试析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文章,对于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的界定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并从美国历史、国内政治体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背景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思想库(Think Tank)在美国内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晓在《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7期)发表了《第五种权力——美国思想库的成长、功能及运作机制》一文,专门对于美国的思想库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思想库是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思想库美国在美国的成长与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起步时期、政府承包人思想库兴起时期、政治意识形态运动型思想库崛起时期、政治家后援型思想库崭露头角时期。思想库在美国的政策形成过程通常履行四种主要功能:生产政策思想、提供政策方案、储备和提供人才、教育公职人员和公众。他认为,思想库之所以在美国影响巨大,主要是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两党政治这些制度性设置有密切关系。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呈现出了四大趋势: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思想库激增、思想库越来越向首都华盛顿集中、专业化思想库的兴起和思想库的政治化取向呈现上升之势。 2000年美国大选争夺之激烈,为多年来少见。对此,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肖锦松在《现代台湾研究》(2000年第4期)发表了《美国总统大选与两岸关系》一文,在对于50年来美国总统大选与两岸关系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于2000年总统大选可能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总统大选对两岸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期的,最终往往受到当时现实主义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制约,有关海峡两岸政策的制定与改变最终必定要符合其当时期国家的最高利益。2000年总统大选陷入僵局,两党候选人不得不寻求法院的裁定,进一步暴露出美国“民主政治”的不足。《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2期发表了黄昭宇的“从新总统难产看美国式民主的弊端”文章,认为美国式民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大选的运作有违民主原则、金钱助选滋长政治腐败、恶性党争损害社会政治稳定。不过,美国“民主政治”的弊病在根子上还是在于制度。袁征则在《世界知识》(2000年第23期)发表了“惟有今年出特殊”的文章,阐述了此次大选的主要特点,剖析了竞争激烈的成因,并对美国的选举人制度及其改革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由于美国大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当时相关的文章很多,鉴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出。 由于主客观上的原因,美国政治研究的成果相对很有限。相信经过各方的重视和努力,我国对于美国政治的研究和认识会进一步深入。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