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金融资本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
作者:王孜弘 来源:《太平洋学报》 时间:2003-03-15
美国金融资本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 内容提要: 商品市场、直接投资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是一国市场的主体。在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市场与直接投资市场的开拓不断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近年来美国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拓与介入日益引人关注。美资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介入主要集于银行业与证券业。美资银行债权分布表明,经济发展状况与美资银行市场呈正相关,但银行资本的特殊性使离岸中心有着特殊的意义。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开放,使美资得到更多的机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美国跨国公司扩张等因素都有益于美资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介入。但在监管与完善秩序方面,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资本市场  美国资本 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开放,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正成为继商品出口市场与直接投资市场之 后的又一个重要市场。与此相应,在开拓发展中国家商品市场与直接投资市场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拓日益成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介入这一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金融资本,其业务主要集于银行与证券两方面。 一、 美资银行与发展中国家市场 1、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与评估   美国银行资本在介入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前,要进行资本运作环境的评估。不同的美资银行所分析的具体内容与因素各有不同,但也存在某些共同考虑的因素。   政治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它影响着银行资本的安全。与其它行业不同,外国银行的稳定性与信用首先依赖于政局的稳定作为金融秩序的基础。各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重要领导人是否会更替,是否导致政权更迭等均对美资贷出款项收回产生影响。古巴革命后废除对美国银行的债务;1970年代阿根廷、智利的政变;伊朗1979年革命后对美国资产的冻结;1980年后尼加拉瓜政府与美国的矛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美资银行的还款计划。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也往往被列入考虑因素之内。一国与邻国的关系,有无受到他国入侵的可能,有无边界争端与战争等,都是影响美资银行介入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考虑因素。   经济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一般而言,工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生产与管理效率较高,其产品具有出口竞争能力,能够出口创汇的国家相对容易得到贷款。反之,则难以得到贷款。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依靠内部储蓄,适当借助外债的国家相对容易得到贷款,而外债过高的国家则难以得到贷款。对外开放度较大,能够获得先进技术的国家比相对封闭国家容易得到贷款。此外,由于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对如期归还债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国际收支状况便成为几乎所有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持续性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难以获得贷款。   由于债务国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美国债权银行收回贷款,因此美资银行一般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多元化持支持态度。一国投资环境,尤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条件,对其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债务的偿还有积极影响。因此,那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外资提供国民待遇,并实行保护利润的自由汇出等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往往被认为是贷款风险较小的国家,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美资银行贷款。   政策因素在美资银行决策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方面。一般而言,财政赤字较大,而财政政策宽松,意味着消费与投资支出膨胀,不利于出口,贷款风险相对较大。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美资银行在对发生债务危机的发展中国家重新安排债务或援助时,往往以发展中国家实行紧缩政策为条件。在货币政策方面,一般认为,紧缩货币供给,可降低通货膨胀;实行有利于储蓄与投资的利率政策则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些均有利于债务的偿还。因此实行这类政策的国家相对而言更容易得到贷款。此外,实行货币贬值,汇率下降的政策有利于出口增长与外债的偿还。实行此类政策的国家相对容易获得贷款。   对某些具体指标的分析自然必不可少。如债务对出口额的比率,债务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到期支付债务额对出口额的比率,支付利息对出口额的比率等,均是美资银行在分析与决策中的重要考虑指标。上述各项中,比率高则风险大。此外,外汇储备也是重要指标,外汇储备多则风险相对较小。 上述因素实际上仅是评估与分析资金运作环境时遵循的原则与框架。面临具体项目时则具体分析。并非单独根据某一指标断定风险。尤其重要的是不可简单地以债务量的大小判定一国的风险状况。重债国的债务额未必大于非重债国的债务额。如在1986年,债务额达300多亿美元的韩国并未被列入重债国,而玻璃维亚债务额仅为6亿美元时便列入重债国。   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中,对政府贷款及由政府提供担保的企业贷款占重要地位。因此,在评估风险时,除考虑常规性因素外,还需考虑另一项风险,即所谓国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权风险。指借款国的中央政府所具有的豁免权。中央政府宣布倒帐时债权银行无权起诉。但债务国为保持国际威信及再筹资等原因,一般不用此权。许多向美资银行借款的发展中国家也往往以主动取消此权,服从美国法院判决为条件。二是信贷风险,指政府与私人企业一样发生延期偿债甚至倒帐问题。三是货币风险,指债权银行借入一种货币而后贷出另一种货币的情况下,因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这一风险实际上与债权银行本身的操作有关。四是政治风险,如政变、战争等。   据悉,美联储曾将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分为三类。一类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贷款,一类是对无偿还困难的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再一类便是对有偿还困难的发展中国家的贷款。真正的风险主要来自第三类。也有资料显示,一些美国跨国银行曾根据不同状况将借款国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无信贷风险国家,均为发达国家;第二类为基本无信贷风险国家;第三类为有信贷风险但可克服的国家,一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属于此类型;第四类为风险较大,需要重新安排债务,但最终能够偿还债务的国家;第五类为经济状况不佳,可能倒帐的高风险国家。但实际上,美资银行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时,往往更注重于对具体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为此将分析筹资人的具体指标,如股本与负债总额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利润率及变化趋势,贷款集中程度等。 此外,美国跨国银行还利用其遍布世界的分支机构,搜集借款国的政治与经济等方面的情报。而美国的投资咨询评估等机构也可为美资银行提供服务。美国银行机构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他国家的跨国银行合作,借助其力量对借款国进行分析与评估,而后作出判断。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复杂性仍使美国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受到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1980年代初,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包括美国银行资产在内的美国资产被伊朗冻结。这表明,即使借款银行本身经营完善,美资银行的风险仍难以避免,因此综合性评估更为重要。19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危机至今,美国跨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无论是对商业贷款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官方银行贷款,都更趋谨慎。 一些无力搜集情报与独立评估的银行则往往以美资银行的判断为重要参考进行操作。这使美资银行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筹资环境。     2、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业务 美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贷款始于1970年代。此后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美国银行的重要投资场所。对外债权分布或许更能说明美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状况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对美资银行的影响。美联储公布的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是美资银行重要市场所在。 美国银行及其国外机构持有的对外国或地区的债权分布状况  单位:亿美元 时间 债权额 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 (A) 对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债权额(B) (A)与(B)所占百分比 1998 10516 271 1434 16% 1999 9455 314 1494 19% 2000年12月 10273 289 1455 17% 2001年12月 9127 273 2033 25% 2002年3月 7960 275 1959 28% 资料来源:参见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October 2002, A51。此统计包括美国银行的境外机构,不包括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机构,包括经纪人机构等有储蓄业务的其它美国储蓄机构。 尽管债权额本身具有波动性,但总体而言,在美国银行业对发展中国家业务中,拉美地区一直是其最重要市场,其次是亚洲,对非洲的业务相对较少。这在美联储公布的在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债权分布状况中有所显示。参见下表: 在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债权分布   单位:亿美元 拉美 亚洲 非洲 1998 858 549 28 1999 871 596 28 2000年12月 842 591 21 2001年12月 1356 656 20 2002年3月 1254 684 20 资料来源:参见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October 2002, A51。此统计包括美国银行的境外机构,不包括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机构,包括经纪人机构等有储蓄业务的其它美国储蓄机构。 对拉美的债权额较多显然与美国同拉美国家的特殊关系有关,也同美资银行在处理债务危机时对债务的重新安排有关。即使如此,也可看出经济发达与否与债权额分布的关系。美国银行对拉美的债权额主要集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中墨西哥作为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格外引人注目。美国银行1998年对此四国的债权额为750亿美元,约占对拉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87%;1999年对此四国的债权额为770亿美元,约占对拉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88%;2002年3月对此四国的债权额为1136亿美元,约占对拉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90% 。 在对亚洲的债权额中,由于中国香港及新加坡作为离岸银行中心而未被列入,因此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债权额显得更为突出。美国银行1998年对此两地的债权额270亿美元,约占对亚洲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49%;1999年对两地的债权额为272亿美元,约占对亚洲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46%;2002年3月对此两地的债权额为350亿美元,约占对亚洲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的51% 。对非洲的债权额一直较低,主要集于埃及、摩洛哥等 。这显然与非洲大陆经济普遍落后有关。 美国银行及其国外机构持有的对外国或地区的债权中,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作为一个单项值得注意。1998年美国银行及其国外机构持有的对非石油输出国成员的发展中国家债权额中,对拉美、亚洲、及非洲的债权额分别为858亿美元,549亿美元,及28亿美元,而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则达939亿美元,超过对任何一洲的债权额。1999年对拉美的债权额超过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2000年12月及2001年12的数据也是如此。2002年3月的数据则显示对亚洲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债权额也超过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 。在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中,从1990年代末开始,香港和新加坡的债权额名列前茅。1999年对两地的债权额为311亿美元,约占对离岸银行中心的债权额的52%;2000年12月对此两地的债权额为339亿美元,约占对离岸银行中心债权额的44%;2001年12月对此两地的债权额为344亿美元,约占对离岸银行中心债权额的47%;2002年3月对此两地的债权额为292亿美元,约占对离岸银行中心债权额的52% 。 尽管对外债权额不能代表一切,但上述债权关系毕竟体现了美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状况,且从某些方面反映出美资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判定与评估。 首先,对于银行业而言,经济发展状况同样与市场大小呈正相关。美国银行债权额分布中,最大一部分仍然集于主要发达国家。这不仅与经济发展对银行业的需求有关,且与当地经济秩序有关。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资金,但其社会环境的复杂与秩序方面的不足,影响了美资银行对其业务的开拓。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同样与银行业的市场有关。上述数据表明,美国银行的债权额分布与当地经济发达与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美国对拉美有债仅所约占比重较大。这虽然与美国同拉美国家间的特殊关系有关,但在拉美国家内部,美国银行的债权额分布也明显与经济发达与否有关。而对亚洲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债权额分布,则更显示出经济发达与否对银行业市场的重要影响。这一地区,美国银行对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的债权额超出对其它地区的债权额。 再次,由于银行资本的运营相对灵活便利,其业务本身不直接涉及固定资产与实物的大量运行等原因,使得离岸中心能够起较大的作用。对于美国银行而言,离岸中心可视为进行资金运营的良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离岸中心可在为外资提供运营条件的同时,探索解决本国资金问题的途径。但对有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而言,离岸中心往往与本国经济有一定的脱节,因此离岸中心虽然对美资银行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否代表一国的资本市场状况则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如此,离岸中心的银行业市场同样与当地经济发达与否相关。在美国银行对离岸中心中,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债权额明显领先也可作为例证之一。 最后,美资银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业务,特别是在离岸中心的业务,往往以对方接受美国所接受的国际规则与惯例为条件。因此不能仅以业务量的大小判定该地区市场发达与否。尽管从宏观上分析,经济状况发达与否同银行业市场容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但在对具体国家与地区市场进行排序时则应谨慎。有时甚至有必要对具体业务行为进行分析。    二、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与美资的关系   与商品市场及直接投资市场一样,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也是在建设中逐步对美资开放的。 1,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开放。 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技术的扩张,私有化或非国有化在世界的扩展,倡导市场化与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等,使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发展首先使发展中国家作为商品进口市场与直接直接投资市场有所扩大,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迅猛。1984年12月到1994年12月间,新兴市场上证券的实际价值上升了202%,相比之下,S&P500仅上升了93.5%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证券市场的开放度日益加强。一系列国家与地区放宽了对外资准入的限制。这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台湾从1996年起允许外国自然人直接投资台股,同时全面开放投资信托业,台湾证券市场开始全面融入国际证券市场。1996年2月,台湾“中央银行”公布开放外资投资岛内股市的相关规定,境外自然人和法人投资限额分别为500万和2000万美元。此后,台湾又对海外投资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比例的限制有所放宽。到2000年,其持股上限已从15%提高到50%。2000年5月,台湾又宣布将于2001年实现其完全开放证券市场的承诺,取消对海外投资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限制。 1996年2月,韩国有关当局宣布,将于4月起将外国人持有的汉城上市股票的股份限额提高到18%。1996年6月,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了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措施,其中包括自1998年12月起,准许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韩国设立分行,从1997年1月起取消单一外国公司在韩国投资信托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中的10%的持股限制。1996年7月,韩国公布了较为详尽的股市自由化方案,其中包括发行自由定价和无限额股票发行计划等。同年底,韩国财政经济院又宣布,从1997年1月起,将允许小企业向外国投资人发行以外币标价的无担保债券,但外国投资人只能占发行额的一半。。 2000年3月,韩国证交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即已商定双方将建立联盟合作关系,合作包括交流信息与人员,上市公司到对方交易所挂牌交易,建立联网交易等。2002年9月,美国投资银行莱曼兄弟与韩国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Woori签订1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进入韩国市场。而Woori则计划次年上半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协议,莱曼兄弟将购入2.5亿美元Woori可转换债券。 而在新加坡,1997年6月,新加坡证交所决定放宽外币债券上市条件,降低上市费用,以鼓励国外机构更多地在该所上市。到2001年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宣布,外国人今后可以投资股票与债券业,但不能以新元贷款购买住宅。金管局还允许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等外国经营证券的企业用新元贷款资助集团的资本市场活动。 在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启动之初便有对境外资金开放的B股。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也导致大量境外机构进入,并与中方展开合作。2002年月10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国泰君安证券与德国安联集团作为发起人的国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这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同月,由华宝信托同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也获证监会批准筹建。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5月,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珠式会社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QFII)。OFII制度的正式启动,使外资可以进入合法地进入以前仅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中国A国市场。 在其它国家或地区也出现了类此情况,如在科威特,科威特股票交易所总经理于1996年4月即已表示,科正在制定计划,以允许外国人投资科威特股票等。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场及资本间的合作也有所加强。而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与联合也不断取得进展。   由于涉及更为敏感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政治与社会的动荡,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对外合作经常遇到障碍,拟议中的计划与宣布方案有时难以如期实施。但总体而言,与商品市场及直接投资市场一样,其资本市场的开放已成为趋势。 3,美国资本与发展中国家证券业务   与工商业及银行界一样,美国证券业金融机构对介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持积极而又谨慎的态度。 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无法通过自身积累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必然求助于国际资本市场。历史较长,操作经验丰富,市场信誉良好,资本实力雄厚的美国金融中介便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资本市场直接筹资的首选中介。一般而言,美国的金融中介,特别是投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筹资时,主要承担主承销商、承销商、国际协调人等角色。但有时也在资产重组,股本设置,筹资工具的设计,衍生工具业务等方面产生影响。美林集团、高盛集团、第一波士顿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帝恩、摩根斯坦利、美洲银行、J.P摩根等都是介入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业务的重要金融机构。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进入资本市场证券筹资初期都借助于美国的投资银行。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首批欧洲债券,美林集团便参与其中,为中国银行发行了1.5亿马克和1.5亿美元的长期债券, 以及两亿美元的欧洲浮动利率融资券。中国第一只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华晨金杯也得益于美国金融中介。1992年月10月9日,沈阳金杯股分有限公司在美国华晨公司帮助下,于百慕达群岛注册中美合资华晨金杯中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揭开中国企业到美国证券市场间接上市的序幕。其主承销商为第一波士顿银行。1996年4月,台湾旺宏电子发行ADR,成为在美国上市第一家台湾企业。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经营资本市场业务是美国金融机构介入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另一项主要内容。这种合作可起到国际金融资本的特征与当地资本结合的优势。1996年4月,美国J.P摩根与韩国三星证券公司宣布,将联合设立投资信托公司。这是韩国第一家有外资参与的此类公司。在中国,由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大股东,摩根斯坦利参股35%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在当时也是这种优势结合的偿试。有时这种优势结合会以收购的方式进行。1999年12月,美国新桥��通用电气投资财团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使其成为外资机构收购的第一家韩国银行。   美资还直接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由于证券市场资金流动便利,在美国资金量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资金实力较小的情况下,美资可能具有在短期内对一些国家的市场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有人对美资在12个新兴市场市值中的比例进行估算,发现美国在不同的市场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委内瑞拉,美国资本所拥有的百分比超过其他外国资本所拥有的百分比。前者为43%,而后者仅为36% 。由于新兴市场资本总额较小,对于美国市场而言属于一小部分投资的资本额,对于许多新兴市场而言便是资本总额中较大的部分。比尔.盖茨1997年具有在购买约旦、尼加拉瓜、斯里兰卡、委内瑞拉,津巴布维等国的所有证券后仍可投资他处的能力 。这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允许美资进入本国市场持谨慎态度。 三、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潜力与局限 追求利润的动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是决定美资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态度的基本因素。对于经济前景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而言,美资介入其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不亚于介入其贸易与直接投资领域的积极性。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的缺乏,国际接轨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健全等,都使扩大境内外筹资成为必要和可能。在今后几十年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建设重点的交通、能源、通讯领域中,建设项目较大,资金需求量也较大,借助境外资金将成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重要方式。对于美资而言,这是与风险同在的机会。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中,美国跨国公司必然积极介入。实践已经证明,这有助于推动美资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介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其海外机构从本国筹资时会受到政府及监管机构的限制,于是便产生了海外筹资的需求,而发展中国家本身往往难以满足美国跨国公司的资本需求。这便产生了对跨国银行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调动,现金管理,代收代支,外汇交易,以及保险、咨询等均需银行提供服务,而这些服务又非发展中国家银行所能提供。因此,随着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扩张,美国跨国银行也会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此外,美国银行业与其它发达国家银行的竞争,某些发展相对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及产油国收入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与管理,及对外开放等,均促使美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介入。 尽管如此,却不能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对美国金融资本吸引力过分高估。一方面,与商品市场与直接投资市场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等因素难以构成优势,甚至也难以成为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建立资本市场的秩序与监管体系方面仍有许多路要走。在泰国金融危机之初,便有美国专家及官员将其原因归为“监督不充分”。获取信用信息的渠道的缺乏更使金融资本难以安全运作。在最发达的消费信贷市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都有信用机构。通过信用机构,银行不仅能够获悉其未来借款人是否已经拖欠债务,且还能够了解其履行偿债义务的状况与速度等。而在发展中的东亚,到2002初,只有台湾和韩国建立了“类似的”机构,新加坡正在建立一家这样的机构,上海与深圳则在探索。而香港则实行的是黑名单制。在亚洲多数地区,银行对其客户仍然一无所知 。即使在已有信用机构的国家与地区,这类机构的运作成熟仍需要时间。上述状况的存在,使美国资本不得不以更谨慎的态度对待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 结论 美国银行资本虽然对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业务,运作环境,存在的风险等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其债权分布状况说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对而言更容易成为美资银行的市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开放,及对外合作的加强,也为美资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在发行筹资工具,跨国市场合作等方面,双方取得一定的进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双方合作已有的进展等,均可促使美资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进一步介入。但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相对落后,以及缺乏秩序与监管等,均对美资介入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起消极影响。使美国及发展中国家均在开放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方面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