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媒体偏见
作者:刘卫东 来源:新闻记者 时间:2003-01-20
美国媒体偏见 美国媒体曾自诩为世界上最公正,客观,及时的媒体,表面看来的确如此。内事外事,大事小事,好事坏事,政府官员,平民百姓,赞扬吹捧,讽刺批判,似乎没有它们不敢写的人物,没有它们不敢触及的内容。政界要员的劣迹被追根刨底,剥得体无完肤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宪法赋予了人民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媒体成为实现这一权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美国媒体究竟是否真象其自诩的那样客观公正,这并不能仅简单地从一些造成轰动效应的事例上得出结论。如果我们从更全面更深刻的角度着手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美国媒体也存在偏见,而且偏见还不少。 媒体自身特点 美国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清教移民的价值观念和经济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点。1、私有: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两大主要政党均无自己的报纸,美国也没有官方通讯社。对一些公共电台,电视台,政府并不直接指示其节目内容,而是通过资助或不资助某些节目来施加影响,而且平均每晚仅3%的公众收看公共电视。商业媒体的影响较之要大得多,主要的通讯社、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均为私有,官办电台《美国之音》只对外广播。2、独立:传播媒介经济独立,自负盈亏,没有拨款,无须依赖于政府;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又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出版报刊书籍无需政府批准,和平时期政府不得进行新闻检查,而且政府至今无新闻法,这使得媒体不仅独立存在,自由发展,而且还成为素有自由传统的人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员,故而媒体也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的第四权。3、集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媒体市场逐步出现了垄断的局面,现在报纸、电台、电视台采用新闻的99%来源于美联社或合众国际社,《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主宰了新闻的处理,结果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新闻风格和内容都基本相同。4、追求利润:媒体在美国是作为企业存在的,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费,媒体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受众,受众的多少又反过来影响利润的高低,所以广告主顾的利益和受众的喜好成为左右媒体报道的最重要因素;大部份媒体本身亦隶属于大公司,如迪斯尼拥有ABC,通用电器公司拥有NBC,西屋电器公司拥有CBS,大公司的需求同样也是决定媒体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媒体从业人员的特点 美国的社会学家曾调查过新闻从业者的性格与行为。他们发现这些人的社会背景与美国其他职业的中产白领从业人员十分相似:这是一群来自于社会中上层,有大学文凭的白人男性,他们多来自城市,特别是东北部各州,自认为是民主党人和自由主义者而不是共和党人和保守主义者。在描述这些特征时,学者们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一个词:“不成比例地”,以此说明向全国人民传递信息的媒体从业人员在背景方面与社会公众的巨大差异。 黑人,拉丁裔人,亚裔人占到美国总人口的20%以上,但他们拥有的电台电视台不足1%。在重要媒体组织中,只有28%的高级管理人员和23%的职员是妇女,而64%的高级管理人员和56%的职员是大学毕业生,33%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民主党人,9%是共和党人,美国东部媒体只占媒体总数的8%,但却是全国的新闻供应中心,它们生产消息,而其他媒体仅仅传播消息。 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念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很大影响。重要组织中的记者相对于公众更热衷于持自由主义论调,他们多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认为自己的天职就是揭露阴暗面,抨击时政,促进改革。他们大多数支持妇女流产的权利,在公立学校中宣扬同性恋者的权利,支持肯定性行动和环境保护,反对政府对社会生活的过多干预。一般来说编辑比记者保守,媒体的股票持有人又更为保守一些,但无论他们的政治倾向如何,无论他们自称为什么主义,他们基本都接受资本主义制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念,73%的从业者认为美国宪法不需要修改。尽管多数记者可能是自由主义者,但他们很少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者或激进分子。 一般的新闻报道程序是在媒体高层决定报道什么事件以后,编辑要确定把它放在哪儿,是头版或新闻栏目的前面还是一个并不显著的位置,然后由记者来决定怎样报道它。无论从业人员怎样自称或试图保持公正,在对新闻事件的阐释与分析上都会不可避免地打上其自身的烙印,他们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人的信念,态度,观点,价值和世界观。 政治偏见 公众普遍认为媒体存在偏见,知识分子认为媒体未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相互对立的企业家和劳工组织亦有同感,自由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均认为媒体对他们抱有偏见。 1、对现存制度和价值观的偏见 这种偏见的存在是明显的,也并不奇怪,对非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体结构,媒体的偏见已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失败被大肆宣扬,成就则被低调处理,冷战时期这意味着对苏联的攻击,对中国的丑化,对国内麦卡锡主义的支持,近年来则表现为对所谓非民主国家的谴责,宣扬文明冲突论和中国威胁论,顺应政府对所谓无赖国家的定性。美国主流观点始终认为美国的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它对共产主义甚至民主社会主义怀有深深的恐惧,这种偏见最明显地表现在六四事件前后,美国媒体对中国态度的大起大落上,至今还有媒体宣称中国向塔利班提供武器。媒体的渲染大大强化了中国在美国精英阶层和普通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 2、对现存制度与价值观无保留地支持使得媒体依赖于政府官员提供的政治新闻 一项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进行的20年的调查发现其74%的内容以美国政府官员的讲话为依据;对ABC的一个新闻访谈类节目“夜线”的类似研究发现,节目中受邀采访的美国人有80%来自于政府或社团组织,其中90%是白人男性。媒体对政府的依赖意味着报道中不可避免要带着政府观点的强烈印记。 媒体对政府的依赖还表现在媒体高层试图强制记者在某些问题上与政府保持一致,他们希望避免得罪联邦通讯委员会,避免将内部争论公开化,避免引发公众对政府政策的怀疑,当记者一味追求藐视权威的报道时会发现他们的文章被剪辑,最具批判性的部份被删除。相对来说国际报道中的政治倾向更加明显。《纽约时报》尽管有自由派的美誉,但在外交事务的报道方面也常修改记者的原作以与政府的观点更加接近。1970年美国入侵束埔寨时,美联社拒发美国士兵抢劫的消息;一名记者为《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有关某国屠杀农民的报道,这与政府确信此国正在人权方面大步前进的观点相左,在压力之下这名记者被调离岗位,最后他发现自己实际被解雇了。当张健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后,他表示下一目标将是横渡台湾海峡,美联社在报道这条消息时,也不忘评述我国两岸关系的形成,现状,还要加上一段所谓台湾新领导人近日的活动。 3、这种偏见还表现在种族性别方面 传播媒介的大部份内容,包括反复出现的广告仍以描述白人男女为主,作为象征而予以描述的黑人或西裔男女,往往按性别和种族的不同扮演恒定不变的古老角色,从而微妙地加强了性别和种族不平等的文化价值观。1960年报道两党竞选大会时,电视台力图避免放映黑人演说者的镜头,黑人一开口,他们就把它切换成其他节目。 4、对选举候选人和政策的偏见 关于媒体偏见的大量辩论都围绕着这类指责展开,保守主义者特别声称,媒体偏向于自由主义者及其政策,他们就曾付出很大努力试图购买CBS以改变其新闻广播的倾向;自由主义者则认为报界偏向其对手。 ①媒体对选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报道候选人及其政策来提供信息,影响舆论,电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讯法第315条款规定了选举中必须遵守的“同等时间”(各候选人必须得到相同的竞选机会)“公平原则”(播放有分歧的重大公共问题时,必须播送反对的意见),“辩驳权利”(在广播中受到攻击的人,有权要求该台给予免费时间进行辩驳)等原则,这些规定是为了给竞选者提供相同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媒体常使用一些技巧来钻空子,如1976年总统竞选时,媒体将福特与卡特的辩论作为一般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就不必顾及其他候选人同等时间的要求;在实现辩驳权利时,媒体有权从各种反方意见中选择一个代表,这给了它极大的自主权。 ②对特殊候选人及其政策的偏见。由于媒体从业人员的特殊性质,他们的报道对不同候选人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在1983年的芝加哥市长竞选中,媒体大量报道了各民主党候选人,唯一的共和党人则不被关注;媒体的董事长们还常利用权力支持自己喜好的候选人或利用各种手段打击自己厌恶的人,历史上得益于媒体支持或毁于媒体揭露的候选人数不胜数。媒体拒绝报道1992年布什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因这与他们的集团利益不符,或党派色彩太浓,有时则避开黄金时间而在夜里播放它们。同时媒体可通过付费政治广告给某些候选人以特殊优惠。如亿万富翁佩罗在CNN拉里·金的脱口秀节目中宣布了自己的竞选计划,克林顿也买过电视转播的时间权,戴上太阳镜,表演萨克斯管,取悦于选民。 ③研究发现,媒体对政府任现职者,竞选中的领先者或后劲十足的挑战者颇有几分偏见,媒体对领头羊有更高的要求标准。在1988年民主党提名的选举中,记者们起先把杰西·杰查逊看作受压迫者的代言人和打破党内权力垄断者,可一旦他在密歇根民意测验中领先,记者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质问他“从政的幼稚”、“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以及其他弱点。在任的候选人因为政绩总有可被攻击之处于是每每比其对手受到更为严厉的对待。 ④对所有候选者和其政策的偏见。一些评论家抱怨说有一种对所有候选者和政策都存在的偏见,不管报道准,不管一项政策实质是什么,媒体对联邦政府的工作表现都定下一种普遍不满的调子。卡特总统说过:“和我一起旅行的记者对任何问题都没有兴趣,除非它们牵涉到犯错误。”1988年的主要民主党候选人被媒体称为7个小矮人;《时代》周刊曾评论说:一年多来,两个有缺陷的总统候选人勉强支撑到达终点,两人除不喜欢对手外,都不能给他们的支持者提供任何支持他们的充足理由。此类指责看来是有根据的,对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网的分析显示有关政府的报道多数是中性的,但其余部分中消极成份多于积极成份。1974年94份主要报纸对政府的报道中有31%是消极的,积极的只占6%,调查显示电视比报纸杂志更具批判性,批评国会比批评总统更多,主要媒体的记者批判倾向更强。 由于媒体的政治偏见引起政治家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社会学家们使用一种称为“内容分析”的方法去测量它的程度。他们仔细考查报纸电视的新闻内容以确定是否存在不等量的报道,赞成或反对言辞的不等量使用,积极或消极的语调,这些差异将预示出偏见。 结果对1972年总统选举中三家电视网的研究发现并无明显偏见,1980年的选举报道中对最受保守主义者批评的电视网CBS和UPC的研究也是类似结果。这些媒体给两位候选人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对候选人或提议几乎未作任何正面或反面的评价,谈论他们时也未使用积极或消极的语调,偶有表现时则稍倾向于里根。而在其他方面电视网是比较公平的,它们既未对议题反映出偏见,也未使用诱人潜入的言辞如“他承认”代替“他说”,“他软弱的回答”代替“他的回答”,同时,主持人们也未显示出非语言交流方面的暗示如音调的转折、眼神的移动或其他肢体语言。 于是研究者们认为,在选举过程大量事件的报道中政治偏见比例不大,即使有也是均匀分布且多表现在领头羊身上。只有两点意外,一是媒体有时因商业原因对第三党候选人有短暂的青睐;二是传统上报纸常开辟表达意见的社论或专栏 ,调查显示其内容多支持共和党人。 同时研究者们认为选举中偏见不多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活动中没有偏见,因为选举是高度透明的,候选人对媒体报道也很敏感,媒体比其他时候更要注意保持中立。社会学家们尚未就其他事件的报道作过深入研究,但多数人认为偏见显然是普遍存在的。 商业偏见 除了公共电视台站,美国媒体都是追求利润的私人企业,它们需要赞助和做广告,需要施展浑身解数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群,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媒体报道新闻时的客观性。 1、追求利益带来的偏见 在纽约,电视新闻节目时间1%的比例变化即意味着一家电视台的广告年收入要相差500万美元。获利的潜力是如此巨大以至CBS近年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60分钟”在其第一个10年中通过电波比整个克莱斯勒公司在相同时间里嫌的钱还多。想进入媒体就必须付钱,金钱给你说话的权利,没有财力你不要奢望在媒体中展现自己的观点。据“公平准确报道”这一组织的调查,媒体受访者中来自于和平、环保、消费或劳工组织的代表几乎见不到。而广告商给了钱,媒体就必须为他服务。电视网播放戏剧《纽伦堡审判》时按一家燃气公司的要求,描述纳粹战争罪行的毒气室时不能使用“gas”这个词,因它与煤气是同一个词;当汽车工业界70年代向国会施压要求通过安装安全带和防撞气袋的法规时,《纽约时报》的出版商要求编辑要代表工业界的利益因为“这会影响广告收入”;大量杂志避免在文中提及从健康角度谈吸烟的危害,就是怕失去从烟草公司得到的收入。电视网记者罗杰·穆德承认,在媒体工作会导致做一名诚实的记者和做商业传播者的矛盾,“我每天内心都要面临这种冲突”。 追求利益的效应还表现在报道地域上的差异,美国学者对1990-1991电视报道各州新闻的数量作过一个调查,发现对各州的报道相当不平衡,占有美国48%选票的36个州每年只获得29%的报道量,显然政治经济的重要性及相对利益的多少关系着报道量的多少。 2、追求刺激带来的偏见 各新闻媒体为在竞争中获胜,力求用刺激性强的新闻来吸引受众,受众群越大,广告费越高,于是出现了美国媒体很有特色的一些现象。 ①美国媒体最喜欢报道的往往是政界丑闻,官员冲突,及暴力事件,因为这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对克林顿性丑闻的跟踪采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1999年NBC在黄金时段里播映了对莱温斯基的特别专访,吸引了4900万观众,创下全美迄今收视率最高的特别专访节目的记录,广告收入高达2000万美元。这种对美国政界显要人物私生活无休止的追问被政治学家称为“挑拨疯狂”,夸大的事实,过分的审视,吵嚷的环境,时限的压力,使得话题、采访者与受访者都疯狂起来,刺激的场面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没完没了的私生活报道已逐渐使观众厌倦,而且也占用了大量的有效空间,使得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难以受到重视;同时因为有关冲突,抗议,动乱的新闻可以产生更多戏剧性效果,这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一名记者注意到洛杉矶骚乱中的打砸抢场面曾集中进行过报道,而造成骚乱的原因则往往是一带而过;当农民开着拖拉机到华盛顿抗议时他们得到许多关注,但他们不满的农业政策本身却并未引起重视,这使得媒体只爱报道事情有趣的表面而忽视其深层意义,观众看了兴奋一下了事,不解决问题。 ②强调视觉效果 电视尤其喜欢强调具有视觉效果的事件或其中的相关部份,电视台设有专家对此进行评估,于是电视聚焦于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画面以给人留下印象,但它往往夸大事实。1988年夏天,大火在黄石公园肆疟,每晚的新闻都显示出无边的火海,一片片无生命的死寂,NBC的主持人称其象月球上的荒凉景象,于是人们觉得第一国立公园已被完全烧毁。实际上3/4的公园,包括它著名的喷泉和瀑布几乎未受损伤,而生物学家认为大火在公园的生态平衡中发挥了自然的必要的作用。在伊朗人质事件中媒体也大量报道了双方的冲突,伊朗示威者发现了美国媒体对视觉的偏爱,于是他们用近一年的时间每天取笑它,当镜头对着时,他们就发出粗野的喊叫,扯起卡特的像,撕碎美国国旗,而当报社记者到达那里时发现,这个国家并非象屏幕所示那样动乱不安。在不得不报道一些未受过训练的演讲者或不在乎别人是否感兴趣的政府官员的发言时,电视台也想方设法使之更有趣。能够把他们的发言融入媒体特有模式的政治家上电视的机会更多,一家电视网曾指导其员工:每一个新闻故事应该展示出其戏剧性,它应该有问题、冲突和起伏,有开始、中间和结束。 ③强调人们感兴趣的报道 1903年莱特兄弟进行了历史性的飞行后,只有7家报纸报道它, 两家放在头条,因为媒体觉得没人会对此感兴趣。1988年一对鲸陷于北极冰下,对它们的处境和救援的报道持续了三个星期,新技术的应用,与苏联的合作占据了每天直播的内容,而限制对鲸的大规模捕杀的努力却未得到重视,]因它涉及到复杂的政策,人们也不关心。对多数人来说赛马比竞选更有趣,于是媒体报道竞选时也引入了”领跑者”,”黑马”之类的词。蒙代尔的竞选名言“牛排在哪里?”大家耳熟能详,但对其竞选刚领却知之甚少,他们只关心谁能赢,而不是谁该赢。 ④对竞选的研究发现媒体更喜欢讨论竞选人的品质,而不是竞选事件或问题本身,这是因为媒体首先考虑的是新闻价值,而不是其内在的重要性,于是对问题的报道有时与其重要性成反比。1992年的初选时,电视网中有1/6的竞选新闻是关于克林顿州长的个人生活的。他的绯闻、吸毒史、逃兵役、过头的玩笑话都成为首要新闻,在节目中无休止的重播,而政策性问题充满感情色彩,媒体敬而远之,生怕触怒一部份公众,除非涉及争议或者暴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喜欢引诱竞选双方进入对峙状态,相互攻击,并一直在一些细节上追查下去,直到怀疑消除或公众失去兴趣。1986年CBS用比报道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多7倍的时间来讲卡特总统兄弟酗酒的事;1984年的电视采访中,主持人要求参议员戈端·哈特模仿竞选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喜剧性动作;1976年卡特参与竞选时会晤过《花花公子》的记者,他承认自己曾带着色欲去看过很多女人,媒体抓住这句话追根刨底而忽略了其他主要部份,事实上别的媒体谈到卡特对性的理解时比《花花公子》提问的内容还要多。 ⑤制造新闻 追求视觉效果的观念有时迫使媒体移花接木甚至自编自导一些并不存在的新闻。布什竞选总统时为谴责杜卡基斯治理波士顿海湾的污染不力,拍了一块上有“危险,幅射,不能游泳”的标志牌,然而镜头显示的不是波士顿海湾而是一个核潜艇修理基地的场景;当1989年美国大使布劳奇被怀疑是苏联间谍时,ABC播出了一些看来象隐蔽摄相机拍摄的画面,上面显示一名长得象布劳奇的人把一个公文包交给另一人,画外音说情报部门相信,布劳奇已把敏感情报交给克格勃,而这个看似真实犯罪过程的片段实际上却是导演伪造的。 ⑥国际新闻的趋同性 媒体对国际新闻的发播存在着比国内新闻更大的压力,一般来说涉及到美国人的,涉及到与美国关系密切地区的,涉及到专制暴君,民主选举,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就容易刊发,派驻记者也特别多,这样造成重复报道,据统计两家电视台国际新闻内容一致的可能性是91%,使得观众逐渐被培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其他国际消息被忽略,和平与发展的画面难以展现,文化上陌生国家的形象很难在美国人心中得以改变或受到重视。 3、媒体的商业偏见还表现在对从业人员的选择上 主持人和播音员被雇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而更主要是他们的外表和人格,这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甜心主持”库里克拥有1300万美元的年薪,就是因为她每年能给NBC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为增加这些人的魅力,电视台要经常塑造他们的形象,要求他们不断变换发型,甚至用不同的隐形眼镜改变他们眼睛的颜色,他们要建立服装日历,每天规则变换。外形对女性来说更为关键,看来观众可以接受屏幕上的大龄男性,却不愿接受老女人,一位女主持评论道:“男人们可以有白头发,女人却只能象啦啦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主持队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鉴于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导公众舆论方面非凡的影响力,他们个人的观念和态度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成为很多观众参考的模版,可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尽管其观点并不一定客观全面。 属性偏见 1、电子传媒的资源有限,产权私有,竞争激烈,广播电视不可能象印刷媒体一样对某个事件展开细致深入的讨论,它只能简短地报道新闻,据统计在半小时的新闻广播中只有22分钟无商业内容,电视新闻报道所用的语言只有《纽约时报》头版内容的1/3,虽然电视另外也传递视觉信息,但即使如此,媒体传播信息数量的差距也是惊人的。调查发现18到34岁的遥控器主宰者的典型做法是不断换频道,他们不能长期聚精于某一节目,这样电视台也不愿让专家就某事展开细致探讨,于是新闻广播基本只是头条报道,对许多观众来说,大量使人困惑、缺乏背景介绍的片段难于理解,有时导致判断失当,以至于当问及一名主持人每晚节目结束时他想些什么时他说:“亲爱的观众,晚安,希望你们明早还能看看《纽约时报》。”全国电视台曾试图扩充某些节目,但地方分支机构转播的兴趣不大,它们宁愿放广告或老电影,除此以外,无人担保长新闻就是好新闻,它可能只是更多的雷同。 2、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把欲介绍的人物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人的电视形象显著影响着他们受欢迎的程度。善于表演的演艺界人士、口才好的政治家甚至相貌英俊者在竞选中的优势会更大。说话常不着边际的里根(他曾声言树木导致最大的空气污染)因为曾是好莱坞演员,银幕形象出色,在部份媒体试图贬低他时也因其有活力的形象获得公众认可。肯尼迪与尼克松竞选总统时,在同一个电视屏幕上显示出年轻英俊和丑陋冷俊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很多不明内情的电视观众就根据对谁更上镜的判断投下了自己关键的一票,这一方面使得竞选中投票的主要依据变得非常主观随意,不合情理,另一方面也促使竞选者把大量精力放在改进自我形象上,竞选前两党候选者都要找人充当辩论对手进行大量演练,从而相对忽视了更应多加关注的施政方针。 3、媒体按其职能来说只是传播信息,但由于政府是某些信息的重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媒体对政界的依赖,政界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去操纵媒体,愚弄公众。他们有时制造一系列事件把记者的注意力从敏感事件上引开,有时又制造假消息。1961年肯尼迪告诉记者有5000名美军在古巴登陆,以煽动古巴人起来支持叛军。当美军遇到麻烦后,官方承认只有几百名美军参与后勤支援。记者发现自己被用来作为发布假消息的工具时十分气愤,但也只有忍耐,他们对政府信息的依赖无法改变,这是媒体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而真正的受害者则是信息的受众。 民意调查 前不久,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完成了为期3年的新闻业可信度调查。调查表明:超过四分之三(78%)的美国人相信媒体带有偏见,同样多的人认为记者更注意编辑的需要而不是读者的需要,59%的人说报社主要关心的就是赚取利润而不是公众的利益,85%的被调查者认为媒体过分追求与性有关的新闻,53%的人觉得媒体脱离大多数美国公众,67%的人说记者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喜欢冷嘲热讽,43%的人认为媒体只报道坏消息而忽略好消息。“他们喜欢不幸的事在人们身上发生,他们认为有些人不应该成功。”“一旦有人成为英雄,他们就认为有责任来揭他的短。” 对于偏见的表现,有三种观点:即认为偏见就是不虚心或不能保持中立;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有主观的看法,并在报道时有意地证明这一看法;就是偏爱某一种社会或政治团体。 在这些被调查的、与新闻媒体直接打过交道的人当中,越是与报道过程接近的人,越是怀疑报道的准确性,越是容易认为报道有偏见。有一位妇女的话代表了人们的想法:“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好人,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的。” 对于许多的传媒批评者来说,新闻媒介的第一要义就是赚取利润。这一断言明确了新闻媒介的独特性质。尽管新闻机构常为自己的客观性感到自豪,但在事实上已越来越难以分清那些是新闻,那些是舆论,那些是娱乐。一方面媒体在毫无偏见地真正地致力于客观事实的报道,另一方面它也在全力以赴地试图取悦于节目分析人、报刊发行经理、媒体集团董事长、广告商、赞助人以及股票持有者。对他们来说,新闻由谁来报道以及怎样报道往往比报道什么重要得多,这自然就导致了被批评家所指责的诸如以危言耸听的手法营造气氛,过分强调戏剧性效果和壮观场面,迷恋性、丑闻和暴力,内部缺乏自我批评,缺少客观性,报道内容肤浅等现象的出现。要求客观与存在偏见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矛盾可能会因时因事而有所改变,但不会消失。总的来看,美国媒体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偏见。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