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
作者:倪峰 来源:《大江周刊》2002年第8期 时间:2002-08-01
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 倪峰 自1999年9月巴以爆发冲突以来,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暴力循环 正愈演愈烈,到目前为止,已有9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2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于非 命,中东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充满着暴戾和血腥的气息。那么,是什么导致巴以 之间怨怨相报无穷尽呢? 一、一桩亘古绵延的历史公案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欧 亚非三大洲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巴以冲突的核心是:阿拉 伯民族和犹太民族谁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的主人。实际上,现代阿拉伯人和以色 列在血缘上是近亲,他们的共同祖先是公元前3000多年生活在中东一带的闪米 特人。公元前3000年左右,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拉伯人的祖先之一--迦南人从 阿拉伯半岛来到这里,并曾建立了迦南国。到了公元前19世纪,闪米特人的另 一支,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从两河流域也来到这里。双方之间发生了长期征 战。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定都耶路撒 冷。虽然多次被出现在这一地区的强国所打败,但是希伯莱人在这里持续生活了 将近1000年,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产生重要影响的犹太教。到公元元年左右,这里的犹太国家被罗马彻底摧毁,从此,犹太人飘零 到世界各地,成为"没有土地的民族"。 到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大帝国, 从此在帝国的境内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原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成为巴勒斯 坦阿拉伯人。穆斯林认为,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登上七重天向真主寻求启示的, 因此,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大圣地。阿拉伯帝国分 崩离析后,这里先后主要由埃及和奥斯曼帝国统治。1917年,奥斯曼帝国在一 战中瓦解,英国开始对这一地区实行委任统治直到1948年。 19世纪中叶,飘零在欧洲的犹太人受到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自由思 想的影响,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潮。1897年,他们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犹太 主义运动大会,宣布,他们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犹 太人对巴勒斯坦拥有"自然和历史的权利"。此后,世界各地开始有目的地移居 巴勒斯坦,这些移居者与当地阿拉伯人产生了冲突。一战结束后,复国主义运动 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支持。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英 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扶犹抑阿"政策。在第二次世界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 屠杀进一步增强了犹太人的复国愿望,美国等主要大国也站出来表示支持。二战 结束后,英国在即将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时,提出了一个由犹太人和阿拉 伯巴勒斯坦人分治的方案。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分为阿 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1948年5月,根据联合国的决议,以色列宣布建国。但是,当时的阿拉伯 各国拒绝联合国的决议,并在以色列建国的当天派军队进入巴勒斯坦,目的是消 灭以色列。然而,战争的结局是以色列取得了胜利,并与交战的阿拉伯邻国分别 签定了停火协定。这样,以色列国生存了下来,而联合国决议中有关的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国家"却胎死腹中。 1948年正好是冷战开始的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中东成为持续的热 点地区。在半个多世纪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除了 上述讲到的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外,还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 的六*五战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以及1983年的黎巴嫩战争。这些战争都以 以色列在军事上的胜利而告终。通过这些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以 及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并制造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这些使巴以之间 的仇恨雪上加霜。 然而,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时,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的 领导下,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反抗占领的斗争也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所有这 些使冲突双方逐渐认识到,谁都不能彻底否认对方的存在,巴以之间需要寻求一 种共存的道路。 二、实现和平的主要障碍 冷战的结束使得导致巴以冲突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中东地区不在是美 苏角逐的战场,而美国也将推动中东和平作为是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的重要步骤。1991年10月举行的马德里中东和会标志着巴以和平进程的开始。 1993年9月,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实现了和解,互相承认,签署了《临时自治安 排原则宣言》,巴勒斯坦开始朝着建国的目标迈进。后来经过艰难谈判,双方又 签定了一系列阶段和平协定,它们是1995年的《希伯伦协议》,1998年的《怀 河备忘录》,1999年的《沙姆沙伊赫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巴勒斯坦人已经 取得了约2700平方公里的自治领土,其中包括加沙地带的大部分领土和约旦河 西岸40%的土地。然而,和平进程依然面临一些严重障碍。这些问题是: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按照巴以达成的协议,在巴勒斯坦实行自治5年后,就 有权宣布独立。由于以色列拖延撤军,以及用重新占领巴勒斯坦自治区相威胁, 为了避免陷于被动,阿拉法特主席不得不多次推迟宣布建国。随着近一时期以来 双方冲突的加剧,沙龙政府试图将巴解组织也列为"恐怖组织",以及不承认阿 拉法特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领导地位,巴勒斯坦何时宣布建国变得更加难以确定。 耶路撒冷问题。在1947年的联大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中,耶路撒冷被划为"特 使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但1948年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 东、西两区分别被约旦和以色列控制。1949年11月,以色列宣布把首都迁往西 耶路撒冷。在1967年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城市。1980年7月,以色列议 会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目前,以色列的大部分政府 机构均设在耶路撒冷。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不承认这一吞并行为。 阿拉伯国家认为,耶路撒冷是一座阿拉伯属性的城市,是被占阿拉伯领土的一部 分。阿拉伯国家一直支持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第 242号和338号决议都明确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美国也 曾提出过要巴勒斯坦放弃东耶路撒冷主权的建议,遭到了阿拉法特的坚决拒绝。 而以色列党派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持一致的看法,既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不 应当再分割。沙龙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则更加强硬,这大大增加了解决耶路 撒冷问题的难度。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在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中,大批巴勒斯坦阿 拉伯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根据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程处的统计,到 1998年底,该机构登记的巴难民已达357万人。但是,巴以双方却对难民身份 的界定、人数、难民产生的原因等存在不同看法。巴难民现在主要分布在约旦河 西岸、加沙地带以及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如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埃及等国。 以色列认为,自己既无义务也无能力安置巴勒斯坦难民,应该在难民现驻地就地 安置。而阿拉伯国家河巴勒斯坦却坚持认为,以色列应当允许巴勒斯坦难民回归 家园,不能剥夺难民的回归权。 沙龙政府的强硬立场。去年2月产生的沙龙政权,可以说是自和平进程开始 以来最强硬的一届以色列政府。阿拉伯人将沙龙之称为"战犯"和"战争推土机", 他是1999年9月以来持续至今的巴勒斯坦起义的直接挑起者。除了我们在再前 面讲到他在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等问题上持顽固立场外,他还认 为,和平进程已无法持续下去,不应当与巴勒斯坦达成一项全面的和平协议,而 应当只达成一些有关停火的临时协议。他还改变前几届政府"以土地换和平"的 基本政策,提出所谓的"以安全换和平",为此,沙龙不仅要保留所有在加沙和 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以及对约旦河谷的控制,而且,要推翻前几届政府将加沙 和约旦河西岸90%的土地交给巴方控制的承诺,只交还40%的土地。针对巴勒 斯坦人民的起义,沙龙推出了"定点清除"的政策,对巴勒斯坦各种组织的领导 人实施暗杀。这些举动使巴勒斯坦地区的暴力冲突不断加剧,巴勒斯坦上空和平 的曙光正变得日益遥远。 另外,巴以在安全安排、边界、水资源等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在和平进程中 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也使公正、持久的和平变得遥遥无期。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