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科研工作与网络信息开发——国际片的经验
作者:李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时间:2002-04-18
科研工作与网络信息开发 ——国际片的经验 李 晖   曾经有人将网络建设与信息开发形象地比喻为“修路”与“造车”,原因是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前者除了先期的资金投入和后期的管理外,相对容易一些,而后者则相对复杂,除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外,牵扯面比较多,如选材、组织、更新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片网络中心作为全院网络建设的先行者和试点,通过5年多来的实践,在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分别从网络应用、信息开发两方面谈谈我们的经验。      一、普及网络常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国际片由东欧中亚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亚洲太平研究所和日本研究所组成,共有员工近400人。国际片局域网为WINDOWS NT网,通过2台CISCO路由器接入INTERNET,1台MODEM池提供远程访问服务,目前拥有5台服务器,分别用于防火墙、邮件服务、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内部WWW发布。国际片网络拥有200多台终端,409个局域网用户,392个电子信箱。   网络初建成时,当时国际片六所共有计算机60台,能上网的只有35台机器。当时的网络承包商北大新天地公司曾分别到国际片六所举办了共计24次专项培训,从Windows 95、Word,一直讲到网络和Internet。但由于各所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一,培训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采取了“网上自助”与“宁静技术”两项针对性措施。      1.网上自助   以往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多数为集中灌输式的理论讲座,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受训者之间能力差距过大,教材的难易度无法均衡;二是上机时无法做到一对一式的“场外指导”,难免挂一漏万。   网上自助(Web Enable Self-Service Solutions)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和丰富用户的使用经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只需在标准的网络浏览器上,通过轻松地点击鼠标,即可检索到可用信息,迅速找到答案。然而,因特网上的“在线帮助”和“常见问题解释”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针对最终用户的,让普通用户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上去搜寻、解读行文“苦涩”的“帮助”与“解答”,未免太苛刻他们了。这就需要网管人员对网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二次开发,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复杂远离桌面”。我们的网上自助就从普及网络知识开始。   首先,将通俗易懂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在网上共享,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即可进入多媒体教室。   伴随用户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以不同方式不失时机地先后推出6本用户手册:   (1)《国际片网络概况》(图解文本)   (2)《国际片网络及资源概况》(幻灯片)   (3)《国际片局域网用户手册》(图解文本)   (4)《国际片INTERNET用户手册》(图解及HTML版本)   (5)《国际片拨号上网手册》(图解及HTML版本)   (6)《国际片所级计算机管理员培训讲议》(图解文本)   上述6本手册,既没有印刷也没有复印,全部共享于网上,它们大大减化了我们的网管工作。   如今的网上自助已转移至国际片主页的“最新资料”栏目。该栏目自1998年7月以来已进行过百余次更新,它成为我们网管服务的窗口,也是我们与用户交流的桥梁。      2.“宁静技术”   英年早世的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计算机高级工程师马克•韦泽(Mark Weiser),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ubiquitous computing的概念。美国有人将其称为计算机领域的第三次浪潮,中国有人将其译为“后PC”,韦泽本人将其解释为“虚拟实现的逆向思维”。虚拟实现是将现实生活虚拟进计算机,而ubiquitous computing则是将高技术返朴归真为现实生活。韦泽确信该项技术把未来社会带入“宁静技术”时代。所谓宁静技术(Calm Technology),是让技术无缝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时时感受到被技术“压迫”的战栗和恐惧。宁静技术实际上也就前面提到的“让复杂远离桌面”,它达到的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下面我们举两个实例。   国际片的主页前后进行过三次改版,在第二次改版中我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和框架结构,为的是页面的美观和信息含量,结果事与愿违,用户普遍反映,图片影响显示速度,框架结构不利下载。目前我们正在以“美国企业研究所”主页为蓝本,进行第三次改版,该主页虽然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没有时下流行的多媒体动画,但其结构特别合理,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入手,最后都能殊途同归。不失为研究机构主页制作的一个样版。 根据经验,防病毒一直是我们网管的重中之重。我们曾通过内部网页发布和WINPOPUP、NETMEETING等工具,先后将KILL、NORTON、MCAFEE三种防毒软件推荐给用户,并将各自的更新程序下载到局域网供用户升级。由于上述三种软件均为单机版,总是有一部分用户因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所限,难以做到自动安装、自动升级。最终,我们选择了NORTON企业版,它可以将安装程序写入NT域的登录脚本,在每个用户开机登录时自行安装,并且客户端与服务器每3分钟同步一次毒防样本,真正实现无需客户干预的自动安装、自动升级。   二、信息开发   1996年网络初建成,当时服务器上除了一些共享软件和多媒体教育光盘外,可利用的科研信息可以说几乎是空白。根据国际学科研究所的特点,我们从新华社订购了电子版的《参考资料》放在网上共享。为了方便检索,我们又将其做成全文检索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每月更新,光盘每年更新。   伴随INTERNET的发展,对外信息交流已经今非昔比,但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新华社的《参考资料》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美国所为例,不足50人的小所,最多时订阅17份《参考资料》。如今网上的电子版《参考资料》相当于人手一册,特别是随着远程拨号访问的开通,用户不出家门就可看到最新的《参考资料》。   社科院共有几十种学术刊物,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被评为该学科领域的核心刊物,倍受各界重视,而且还是除课题之外直接反映本所研究成果的“门面”。及时将学术刊物上网,不但能加强院内各学科的交流,而且极大地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以美国所学术刊物《美国研究》为例,该刊由于保存有自创刊以来的所有文本文件,只是通过少量加工即全文发布在国际片内部WWW网页上,先后两次将其英文提要和全文发布在国外免费网站上,并成功地在中文雅虎、搜狐、新浪等十几家中外搜索引擎上注册,收到了大量国内外的读者来信。   最能体现网络价值的应该是科研信息数据库的开发。数据库平台我们先后选用了QUICKMIS、TRS和CGRS。目前各所建库种类大致分为《参考资料学科数据库》、《中文学科论文提要库》、《外文学科论文提要库》和《科研成果库》四类,其中东欧中亚所作为全院试点的四个库已通过验收。现实的问题是,各库的规模都有限,从结构到内容都有相当部分的重复。国际片六所同属国际问题学科,如将各所的数据库合起来搞,无论从工作效率上,还是从库的使用价值上,都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工作,特别是国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工作,大量的信息采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人员不得不简化这一环节,这使得他们在与国外同行的交往中,经常处于一种尴尬境地。INTERNET的飞速发展,缩小了我们在信息采集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国际片INTERNET专线1998年4月开通,上网热一时风靡国际片六所,不坐班的人也天天来办公室上网,甚至包括离退休的老同志。但这种空前的上网热不久就退却了,大家普遍有这样一种感受,如果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无人不为其“无奇不有、无所有包”而惊叹;当你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有目的性地去寻找某些信息时,感觉就另样了。由于对本学科因特网资源分布情况不熟悉,往往要借助于Google、Yahoo等著名搜索引擎。这些搜索引擎的搜索方式无外乎两大类:分类目录和主题词检索。先说分类目录。与我们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的类目,恰恰是众多搜索引擎最薄弱的环节。再说主题词检索,如何选择主题词成为一大难点,过于精确了(unique)往往查不到;太泛时,命中目标又太多,经常是成千上万。虽然能够在此基础上二次检索、三次检索,直至找到真正的目标,但那时你往往有一种得不偿失的感觉,远不如去图书馆来得快。这实际上就提出了INTERNET资源二次开发的问题。   在相关课题的资助下,我们开发了《国际问题研究因特网资源指南》和《美国WWW导航》(各收录精选的1000个网址)。对后者,我们TELEPORT等工具,将美国近300个重要网站的前几层网页全部下载,制作成光盘,供学者们像图书一样地借阅,不上网即可熟悉本学科的相关网站。   由于受知识结构所限,INTERNET的二次开发对每个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奢谈,我们上述所做的只不过是抛砖引玉之举,目的是让国际片六所的研究人员都来参预此项工作,使之不断丰富、完善,最终归入可提供检索的数据库。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