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众议院慰安妇决议案的背后
作者:刘辉 来源:未刊稿 时间:2007-12-20
美国众议院慰安妇决议案的背后 2007年7月31日下午,美国众议院全体会议仅35分钟便一致通过了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亚洲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的121号决议案。该议案要求日本承认历史事实,要求日本首相以官方身份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公开、明确地驳斥日本官员否定“慰安妇”问题的不当言论;要求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亚洲盟国,小泉执政期间双边关系更达到战后最佳水平。虽然美国就慰安妇问题对这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有着共同的理解”的盟友挥起了纸糊的大棒(众议院的该决议案没有法律强制力),但其震动的确非同小可。 一、日本的作为,不仅自损而且损人。影响了美国干预亚洲事务的道义正当性 首先,美日所谓“共同价值观”以及在安全、反恐等领域的共同点,是针对第三国的共同点,并不包含对双方内部问题的理解。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日本政府对于包括慰安妇问题在内的侵略历史采取了否认、抵赖的错误立场,并利用巨大的经济优势在全世界成功地封杀了几乎所有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揭露行动。而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对此长期采取遮掩态度。但是,随着亚洲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封锁日益困难,人们的社会参与度越来越高,日本利用其经济优势堵住他人嘴巴的做法已黔驴技穷。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成为它与亚洲国家关系的巨大障碍,损害了自身的软实力。 其次“慰安妇”问题关乎国际正义和人类尊严,本身就是国际问题。决非中、韩两国揪住日本不放。否则,很难理解加拿大议会为何也要讨论类似的议案,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受害幸存者们也在发起诉讼?如果继续对日本的作为视而不见,美国就会在国际社会社会失去道义的制高点,进而彰显其道德优越性的虚伪与双重标准,更损害着美国主导亚洲事务的软实力。 二、美国不允许日本挑战美国权威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经济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国,新的民族主义随之而起。政治上集中表现为急于成为政治大国。这种原本正常的政治愿望被右翼政客绑架后,就以一种畸形的独立倾向挑战美国权威。代表右翼势力的安倍上台后,不断对美国进行政治试探。防卫大臣、外务大臣指责美国在先,安倍批评日本战后政治体制,抱怨现行“美制”日本宪法,鼓吹自创新宪于后,连同三月针对美国众议院的“慰安妇”问题议案讲话,直至四月访美时对布什的道歉,完全是安倍力图修改宪法、防卫厅升格以及建立正式日本军队之前的一种努力,也是日本政治右翼化的一种趋势,更是日本政客幼稚的表现。从“慰安妇”问题决议案内容看,它反映了美日在历史认识、安全战略认知上巨大差距。其本质不仅仅在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已经连累美国,美国不愿被历史问题牵入亚洲国家的纠纷之中,更标志着美国为保持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利用道义制高点对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挑战行为打压的开始。 三、美国国内政治走势是决议通过的决定因素 慰安妇问题的决议案得以通过,虽有美日博弈因素存在,但主要是美国国内政治走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冷战后外交决策权从政府转向国会,造成权力更加分散化。正因如此,美国国内华裔,韩裔、进步的日裔和其他亚裔才有可能经过不懈的斗争,将慰安妇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取得初步成果。此外,美国社会开始对本国政府在冷战期间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无原则袒护的非道义行为开始反思。于是,就有了华裔张心茹《南京大屠杀》的问世,就有了欧美裔、华裔、日裔共同合作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完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议案的发起者麦克.本田是第三代日裔美国人,65岁的本田在在第二世界大战中也曾被美国政府无理关押,但在获悉安倍公然否定慰安妇问题存在的时,他怒不可遏地说:“既然美国人可以对错误地关押日本人进行真诚的道歉,日本人为什么就不能对那些受害的慰安妇真诚地道歉?” 因此,在众议院表决期间,日本政府即使通过外交途径,广告攻关、院外游说等一切手段,并以改变支持美国伊拉克政策的立场相威胁,也无力改变美国社会主流舆论——决议通过强大民意基础。 四、美日关系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从表面看,慰安妇决议案通过过程中,日本的行径遭到包括副总统切尼在内的大批官员和国会议员及舆论的公开谴责,这在美日同盟关系中极为罕见。但对美国而言,自身的国家利益是打压日本行为的底线。作为盟友,目前,在亚洲任何国家无法替代日本的作用,只要日本“改邪归正”把独立性倾向限制在不对美国造成威胁的限度内,就是美国用以主导亚洲事务,牵制对手的得力工具。对日本而言,因否认历史问题造成与亚洲国家的紧张关系,使其更加依赖美日同盟。因此,美国众议院关于慰安妇的决议案通过后,安倍晋三表示遗憾,但又同时表示“重要的是把21世纪建设成没有侵犯人权的好世纪”。这种含蓄的表示亦可理解为对美国“教育”的服从,在死不认错的同时,对美作出一种含混的姿态。毕竟,只要外部存在需要共同应对的第三方,美日的实质关系就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也就是该法案仅仅是一项没有法律强制力的实质原因所在。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