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对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看法
作者:张立平 来源:《世界知识》2006年第20期 时间:2006-10-16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对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看法 张立平 载于《世界知识》2006年第20期,2006-10-16 最近一年多以来,华盛顿关于中国的声音可以说是“嘈嘈切切”:先不说思想库有关中国崛起对美国政治经济影响的热烈讨论,也不说国会山上众多委员会有关中国议题的激烈辩论,连政府内也发生了重要的人事变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负责对华政策制订的副国务卿佐立克挂冠而去,一直在象牙塔中游走的中国通柯庆生7月17日走马出任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这使得中美关系的观察家窃窃私语:美国对华政策会有什么调整?在我看来,在中、短期内(至少是在布什余下的两年多的任期内),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理由如下: 第一, 中美战略框架在2001-2002年已基本形成,经过最近两三年的磨合现在已趋 于稳定。这一战略框架的形成与几个大背景有关:一是上个世纪克林顿时期将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对华接触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中重要的一员,中国与现存的国际体系休戚相关。二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对新世纪的安全战略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并作出了重要调整,“反恐”已经成为美国的重中之重。中国已成为美国反恐的重要伙伴。三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及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使此前有关中国的“崩溃论”、“威胁论”不攻自破。美国主流精英此时已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遏制的,美国所能做的只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面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不损害美国的利益。因此人们看到,在布什的任期内,美国看中国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从“战略竞争者”变为“利益攸关者”,虽然中美关系的实质在这一期间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贸关系仍一如继往持续向前发展,政治关系更加密切,高峰会晤不断;军事关系在冷却了一阵后又热乎起来,社会、文化和教育交流更多更频更广。 第二, 从柯庆生8月2日对华政策的讲话看,基本上是对佐立克去年9月20日在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的讲话的一个诠释,可谓萧规曹随。有些人误以为佐文中已把中国看作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而柯庆生则认为中国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和误读。首先,仔细阅读佐文,我们找不到这样言之确凿的词句。其次,在佐立克出席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关于“复兴的中国: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还是强大的竞争者?”(A Resurgent Chin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or Robust Rival?)的听证会时,笔者亲耳听到他清楚地告诉众议员们:“中国现在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但我们期待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 在佐立克的文章出来后,中美关系的专家学者都对“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结论几乎都肯定:这是对中美关系的一种正面的和积极的表述。对此我也赞同,但觉得有必要重视其言外之意:(1)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者,更是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因此现在要强调的是中国在维护国际体系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正是其标题“中国向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之意。一个国家,国力愈强;(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愈大。(2)虽然美国提出中国是“利益攸关者”,但并非说,中国就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他们看来,如果把国际体系比作一个股份制公司,那么,美国的角色是董事长,而中国的角色是则是其中一个大股东,就其在公司的权力和影响而言,董事长的作用肯定比一般的股东要大。(3)有人会说,中国是国际体系的股东,但其他主要国家如日本、印度、巴西、英国、法国和德国,甚至包括美国也是股东,也有必要对这一体系“负责任”,这种理解当然是对的,在一个股份制公司里,股东们按股权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stakeholder”在商业词语的基本含义。但问题是眼下,各国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的“股权”并不相等,此其一也。美国之所以没有将上述国家专门个别剔出来强调它的“责任”问题,主要是因为美国认定这些国家的国际行为是可预见的,并且不足以对它的利益构成损害,而对中国则还抱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此其二也。佐立克和柯庆生虽然对中国成为美国人眼中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这一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们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因此“利益攸关者”一词实际上还有提醒、鞭策中国之意,此其三也。 第三, 无论今年美国的中期选举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布什“跛鸭总统”的弱势地 位和中美关系的基本格局。首先,伊拉克战争已经耗尽布什总统从竞选连任中获取的政治资本,他在国内民众中及在国会共和党议员中的支持率不断下跌。这使他分心乏术,不会在对华政策上另起炉造。其次,就布什总统的个人风格而言,他比较讲究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虽然在其第一任期内国务院和国防部不时龃龉,鲍威尔国务卿与拉姆斯菲尔德甚至公开反目,但他仍然是政策的最后拍板人,因此对华的大政方针并未受到大的冲击。现在第二任期,他最信任和最亲近的赖斯国务卿无疑是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而赖斯目前急需要处理的是令人烦心的伊拉克、中东问题。第三,中美关系大局已定,何必无事生非。目前,美国国内对华的一种普遍看法是:中国的复兴是无法阻止的,由于中美关系的性质与美苏关系的性质有天壤之别,因此对付苏联的那一套冷战办法根本行不通。关键是要引导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与美国所期望的相一致。在此情况下,布什政府要作出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既无能力又无动力。 当然,当我们说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时,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就彻底放心,全无对中国长远的战略防范,从去年到今年在思想库和国会山上同样热烈讨论的美国与印度的核交易就有这种意味。此外,在一系列具体的功能性议题上美国也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或对策,了解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在中美交往中,美国总是手拿一个议题清单,对中国不断提出抱怨和要求,要中国解决这解决那。而在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密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议题会越来越多(如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人权、宗教自由和新闻自由、军费透明等议题),甚至磨擦也会越来越多,但这些都属于“战术性”议题,而不是“战略性”议题, 况且中美之间已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与这些议题相对应的沟通、交流和解决机制,即使个别议题脱轨,中美双方也都会启动“危机管理机制”,从而不会因小失大。因此我认为个时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各种议论不会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之大局,正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