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国会为何喜欢拿中国说事?
作者:袁征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5-07-31
  7月29日,中方就日前美国众议院通过《2006年财年国务院授权法案》表示了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在该法案中,包含了允许台湾“总统”、“副总统”、“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等访美的条款。这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国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影响不仅突出地体现在国内政策的制定上,而且还渗透于美国的对外政策之中。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波折不断,国会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国会通过立法、监督调查、表明立场、影响公众舆论和直接参与外交活动等方式介入对华关系,涉及台湾、西藏、人权、双边贸易和安全与武器扩散等多个领域。据统计,去年年底到期的108届国会提出的涉华议案多达100个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又通过了10多个涉华议案,包括要求布什政府反对《反分裂法》、敦促欧盟维持对华武器禁运、要求人民币升值和反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公司等等。   美国国会之所以态度消极,是因为议员们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人的特殊历程造就了“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和道义的思想,这不仅使得美国人有一种优越感,而且产生了使命感,试图重新缔造世界。山姆大叔喜欢对别国指手画脚,就是这种症状的表现。不仅如此,美国人潜意识中的反共倾向已经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国会议员观察中国的视角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而认同中国。仅就台湾问题来说,过去是保守反共的共和党议员支持台湾,现在自由派的民主党人则认同台湾的“民主进程”,也要求给予更多的支持。   消极的国内政治氛围也左右了议员们的思维模式。一段时期以来,美国新闻媒体的对华报道以负面居多,客观公正的评述很少。而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体的负面报道,则限制了公众对华的客观认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民主和评论”思潮更是使人们认定中国“非我族类”,助长了“中国威胁论”的泛滥。国会议员在对华问题上做文章,由于没有任何风险,他们就可以出于不同的动机来谋取政治收益。   选区利益是左右议员们立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美国西海岸地区和中国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议员大多希望发展对华关系。而来自东部和东北部“夕阳工业”选区的很多议员则对华采取消极立场,原因是这些地区的传统工业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选民认为自由贸易使得他们丧失了工作机会。在这些老工业区里,劳工组织的力量也相对较强。比如,南、北卡来罗纳州是传统的纺织业基地,对来自其他国家竞争的忧虑,使这里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相对强烈。   各色利益集团也试图通过中国问题来谋取自身利益。总体来说,以美国工商业、进出口业、农业和零售业为主体的利益群体要求发展对华关系,支持对华“接触”政策;而以人权组织、劳工组织和右翼、保守的宗教组织和军控团体为主体的利益群体,不断攻击中国,要求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不过,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下,反华组织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上风。而在台湾问题上,除了美国国内的亲台势力外,多年来台湾也大量投入财力,来游说国会议员。   党派政治是影响国会议员对华立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来说,在白宫和国会山由两党分别执掌的情况下,两大部门之间的斗争会相对激烈得多,这已成为一种定律。即使现在是共和党控制白宫和国会两院,民主党人还是会制造麻烦。   尽管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发展对华关系,但同时也要求在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上对华施压。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氛围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或敢于站出来为中国说话。相反,少数反华议员则占据了上风,不断提出针对中国的议案。客观地说,国会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状况,未来要想有明显的改观绝非易事。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