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的恐惧,在平静中蔓延
作者:刘卫东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05-01-20
48 小时,地球的两边悲喜交加。太平洋的 东岸,美国总统布什第二任期的就职典礼已经 拉开序幕;太平洋的西岸,中国人正在为被绑架 的同胞祈祷。更具讽刺意义的是,那位总统或 许根本不知道,被绑架的8 位中国公民和他不 无关联。两起看似毫无瓜葛的事件,就在这样 的时刻,以这样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如临大敌,“9· 11”以后几乎所有的大型活动都是在刀光剑影 中进行的。就在今天,1 月20 日,美国总统的 就职典礼将在华盛顿举行。为抵御可能的恐怖 袭击,戒备程度史无前例。4000 万美元的花 费,让它显得更像军事演习。白宫建筑物上安 装了防空导弹,国会大厦旁簇拥着携带自动武 器的警员,华盛顿市内遍布放射与生化物质探 测器,房顶埋伏着狙击手,整个美国似乎变成了 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兵营。 在寂静中紧绷的神经 据说2003 全年在美国本土上只发生了两 起疑似恐怖袭击事件,但无一人因此伤亡。事 实上“, 9·11”以后的三年中,作为恐怖袭击的首 要目标,美国平民死亡人数却不到60 人,而且 都发生在海外。相比之下,俄罗斯、以色列和西 班牙付出的牺牲分别达到约1500 、350 和200 人。 布什说过:“我们采取了攻势,打击海外恐 怖分子,因此,我们不必在国内面对他们⋯⋯我 们必将取得胜利。”表面看,美国确实取得了胜 利,但暂且不谈这一胜利的外部代价,只要深入 这个兵营般国度的内部,就能看到统计数据上 安宁的美国生活的另一面。 “9·11”以来纽约的恐怖袭击警报始终处于 第四级的橙色,纽约人已被迫适应了在阴影下 的生活:乘飞机旅行,要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 开车过桥和穿过隧道,要耐心等待警方仔细的 盘查和搜寻;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和关键公共设 施也因为可能成为攻击目标而不断享受到“间 歇性休假”。在摄像头、探测器的丛林里,在警 惕的盯视和猛犬的狂嗅中,伺机而动的恐怖分 子只好暂收锋芒,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 使和平居民终日惴惴不安。 妇女这个社会群体首先拜倒在反恐大旗 下。“9·11”以前,美国的家庭主妇把心思都花 在督促孩子读书踢球上。但“9·11”后,这些“足 球妈妈”一夜之间变成“安全妈妈”,一天到晚为 家人的生命安全放心不下。只有17 %的男人 担心自己家人会成为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但有 这种担心的妇女达到53 %。直到大选投票前, 仍有47 %的美国妇女盲目相信萨达姆直接卷 入了“9·11”袭击,因此为了继续在恐怖威胁中 求得平安,支持布什自然责无旁贷。反恐的迷 信就这样从事实手里夺取了半壁江山。 反恐压倒一切的国策带来的不仅是国民安 全感的丧失,还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非理性疑 虑。调查显示,现在仍有44 %的受访民众认为 应当限制穆斯林裔美国公民的行动自由,22 % 的人认为以种族划定潜在恐怖分子的做法可 行,还有29 %的人要求政府派出间谍潜入穆斯 林社区和团体,以便随时掌握他们的活动和资 金来源。 紧张不安的民众随后又发现,现在连水电 公司也开始找他们的麻烦。“9·11”后身处安全 前沿的市政服务企业为提高安保措施而花费了 巨资,这些费用只能找民众一起分摊。布什这 次就职典礼的安全花销,联邦政府竟史无前例 地拒绝拨款,华盛顿市政府因而不得不从国土 安全项目中抽出1190 万美元补上亏空,当然这 最终还是纳税人的负担。 冷静下来的民众逐渐发现,拉丹原来并非 恐怖惟一来源,服务于安全大业的催费账单同 样也会叫人冷汗透心。 恐怖政治的代价 继胡佛之后,布什是70 多年来第一个任期 内就业机会减少了的美国总统,但他依然官运 亨通。这当中,恐怖威胁作为一张行之有效的 动员令,为唤醒冷漠选民出门投票立下汗马功 劳。 然而,恐怖渲染的后遗症状已开始显现。 为弄清敌人会采用何种威胁方式,美国陆军成 立了“红色特权办公室”,每天对公开新闻进行 评估,找寻敌人可以从中获取的有用信息。一 群学者成立了“疯狂科学家论坛”,提出各种奇 怪的袭击美国的方式,包括往油井里扔炸药引 发地震或是制造一种只攻击特定人群的病毒, 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来预测敌人的行 动。布什还宣称在危机期间可能暂时中断国内 的GPS 服务,以免被恐怖分子利用。 这些骇人的论调加上反复无常的警报都对 民众的精神造成刺激,有人因此变得冷漠,有人 变得盲从,还有人变得歇斯底里,留下所谓“创 伤后紧张综合征”。但民众无法从政府那里得 到任何缓解紧张情绪的妙方,似乎政府的职责 只是告诫人们提高警惕。2002 年3 月国土安 全部成立以来,警戒级别已至少被调整了12 次。每次都是“据非常可靠的消息,基地将要来 袭”,但每次也都神奇地化险为夷。在信息疲劳 轰炸和结果万事大吉之间,政府已经找到了一 个恰当的平衡点,既不能让恐怖发生,也不能让 恐怖远离,为了安全,舍我者谁? 民众的精神健 康在这里成为政治私利的牺牲品。 原本可能成为布什滑铁卢的伊拉克战争, 也得益于反恐至高无上的共识,以及政府一再 有效的误导,反倒为总统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 础。今天民众依然盲从布什“伊拉克战争就是 反恐战争”的言论,相信为使反恐战线远离身 边,付出生命代价也是值得的。1000 人的死限 早已突破,但国内阵亡家属的哭号始终未能从 根本上打动大多数的美国国民。 政府出台的以反恐为目的的移民措施换来 的更是一片抱怨:美国商界不满,因为他们难以 招聘到全球最好的人才;移民局不满,因为更多 移民选择了偷渡;外国政府不满,有些国家已开 始采取报复手段。但是基地组织很满意,他们 的威胁收到了效果,对方的国民在失去耐心,严 格的歧视性防范可能激发更多的中立者走到美 国的对立面上,间接帮助恐怖分子建立了统一 战线。拉丹动动嘴,美国人就忙断腿,如此的好 事,何乐而不为? 应对恐怖的代价还不止于此。为了安全牺 牲人权,权力失衡与一党独裁,政府重权与财政 赤字,经贸审查与人员受限,这些现象的长远效 应还远未充分表现出来。为阻断恐怖源头“, 自 由世界”的大门正越关越紧,但是不得其门而入 的却不仅仅只是拉丹分子。当前对新移民的严 格限制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美国的发展后劲, 国人对少数族裔的歧视与抵制会在多大程度上 破坏美国引以为豪的民族构成,为了反恐可以 为所欲为的观念会在多大程度上消耗美国辛苦 积累的软实力,限制经贸金融自由流通会在多 大程度上破坏美国的硬实力,这才是真正使人 思之心惊的恐怖图景。反恐战争,打击了对手 也伤害了自己。 美式反恐,休止符何时弹起? “9·11”事件无疑是个分水岭。对美国而 言,从恐怖袭击发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国家的思 维和行动方式便注定要发生改变。不幸的是, 在硝烟散后,他们抛弃了的是哥白尼精神,却固 执地举起并不明智的托勒密大旗,把自己当成 宇宙的中心。有人说美国正在滑向欧洲中世纪 的黑暗,只是对皇权的信仰转向了上帝。以“天 赋使命”的名义,挥戈斩向“邪恶”势力,美国和 中东一起陷入到了宗教狂热的厮杀中。在两种 原教旨主义者的对决中,一方在痛苦里流血,一 方在惊恐中流汗,可受害的永远都是和平居民。 1984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爱尔兰共 和军对她的谋杀未遂之后说:“记住,我们只需 幸运一次,而你们必须次次走运。”当初的反恐 名言如今却成了恐怖分子自己的座右铭。防御 恐怖袭击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拉姆斯菲尔德 问道:“我们每天抓捕或杀死的恐怖分子多于穆 斯林学校和激进的神职人员招募和训练的恐怖 分子的数量了吗?”答案显然是没有,因为“9· 11”后恐怖袭击已遍地开花。布什又决心将恐 怖分子“一网打尽”,但是原本并无威胁的伊拉 克已经转变成培育恐怖分子的温床,给布什留 下了反恐战争中的最大败笔,今天据称仅仅伊 拉克的恐怖武装就达到20 万人。 反恐自虐的价值完全依赖于事实上的安 全,一旦出现新的悲剧,不仅美式反恐模式将成 众矢之的,而且国民还会开始怀疑,他们的国家 有没有走火入魔,陷入一场自编自导的恐怖游 戏? 三年前,当人们的哀伤和同情还深埋在世 贸中心的废墟中时,一句“今天,我们都是美国 人”让全世界都与美国一起站到了反恐前沿。 而今,当1300 名美军官兵魂断异乡时,布什却 只能在竞选演说中说“今天的美国和世界更加 安全”。真的是更加安全吗? 或许参加奥运的 美国健儿感触最深。“你们不要在奥运村升国 旗,不得随意外出,外出不能携带任何有美国标 志的东西,遇到麻烦要一口咬定自己是欧洲人 而不是美国人。”即使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总司 令的就职盛典,同样也无法抹去恐怖的色彩。 恐惧已经嵌入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使得他们在 对安全的企盼中始终惴惴不安。在倾全国之力 的悉心护卫下,总统当然是不会有事的,但在庆 贺自己连任的再度辉煌时,现实已经给他出了 一个难题:在安全与恐怖的相互交织、迁延无尽 中,美国人的忍耐还能持续多久,紧绷的安全还 能显效几时? 他们绑架了人质,也绑架了人性 已显斑驳的土墙前,人质手持护照对着摄 像机镜头;旁边,头蒙面罩的恐怖分子端着AK - 47 突击步枪虎视眈眈⋯⋯这样的镜头,自美 伊战争开始后人们已经见过许多次了。然而,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人质换成了中国人。 2005 年1 月18 日,8 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 被当地反美武装“阿尔·鲁曼旅”绑架。绑匪要 求中国政府在48 小时内澄清中国在伊拉克问 题上的立场,以及中国政府对在伊拉克工作的 中国人的立场,否则这8 名同胞将被处决。 同去年4 月在伊拉克发生的那次“绑架7 名中国公民”的事件相比,恐怖分子目标清晰, 赤裸裸地发出了死亡威胁,不存在任何“误会”。 这条消息,让正在准备欢度农历新年的中国人 的心猛地揪了起来。我国外交部和驻伊使馆迅 即展开行动,积极施救。 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可谓举世 皆知。中国政府在国际问题上总是秉持公正立 场、采取超脱态度;海外中国人都是诚实的生意 人、友好的援建者或勤勉的打工者,一直努力 地、甚至忍辱负重地与所有人和睦相处。然而, 中国人却依然遭遇如此“飞来横祸”。 事实上,即使是许多国际问题专家也很难 从理论上清楚地描绘出恐怖主义的行为逻辑。 他们只知道,恐怖主义不会根据合理的“成本- 收益”计算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其行为只有在自 成体系的一套逻辑中才是可以解释的。其实说 白了,恐怖的理性就是“疯狂”————如果恐怖 分子觉得,绑架甚至杀害几个人质,就可以达成 目标,那么他们就会这么去做。 正因为如此,尽管近30 年来,全世界范围 内恐怖事件层出不穷,恐怖主义也往往无法让 任何一个民族或政府屈服,但恐怖主义仍在国 际社会中延续着。文明社会所公认的基本伦 理、道德和原则,对恐怖分子并不适用。相反, 恐怖分子正是要利用同时羞辱、践踏“人皆有 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 心,来达到罪恶目的。他们不但绑架了人质,他 们也绑架了人性,绑架了人之为人所应有的那 些条件:生命、尊严和安全。 所以,尽管中国人总是尽量不招惹别人,但 最终仍然无法摆脱恐怖主义的纠缠。更何况, 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无论它愿意与否,它都必 须为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承担责任。正如 2002 年2 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毅在慕尼 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所说,打击恐怖主义 是和平与暴力的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 冲突。绑架中国公民,客观上传递的正是这样 的信息。 2004 年10 月,联合国安理会第1556 号决 议认定:不论恐怖主义的动机为何,在何时发 生,何人所为,都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严重 威胁之一;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出于政治、哲 学、意识形态、种族、族裔、宗教上的考虑或其他 类似性质的考虑而(将恐怖行为) 视为正当行 为。 我们为所有遭受恐怖主义威胁的人们祈 祷,其实就是为自己祈祷。人类有必要表达文 明社会对其懦弱、疯狂行为的不齿和憎恶,有必 要不断地重复罗曼·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 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 界。”在镜头面前,中国人质依然保持着独有的 平静。然而,他们的眼中,却同样流露着强烈的 生的渴望。 恐怖主义,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难以根除。 有人选择用恐怖行为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 是人类的悲哀。到了21 世纪,还有人愿意成为 恐怖分子,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哀。 以这双重的悲哀为背景,但愿我们面对全 球难以计数的死于恐怖主义的无辜平民的遗 体,面对他们生前所遭受的凌辱和苦难时,能够 用文明的方式去敬畏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 命,无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无论是中国人 的,美国人的,还是伊拉克人的,阿富汗人的。 生命就是生命,而“天地之大德曰生”。同时,我 们也应以更理性的眼光,去探究产生恐怖主义 的原因及去除恐怖主义的措施,去推动和平世 界的早日到来。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