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民意调查,民意玩耍
作者:刘卫东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4-10-15
民意调查,民意玩耍 10月13日晚9时,美国总统大选第三论辩论结束。据美国有线新闻网、《今日美国》和盖洛普随即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克里以52%的支持率将仅获39%支持率的布什甩在后面。联想起辩论开始前布什曾以7到8个百分点的优势领先于克里,而在辩论过程中两人排名交替领先,到现在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出克里反超布什13个百分点,人们可能已经被搞糊涂了:是电视辩论能够扭转乾坤,还是民意调查本身出了问题? 从现实中看,今年美国的选举形势比较特殊。由于布什极富个性的领导特色,导致美国选民严重分化。铁杆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支持者都已心如止水,无论辩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投票意向,这部分人几乎占到全体选民的90%。可能根据辩论结果做出判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选民。所以辩论前后两位候选人之间高达20个百分点的支持率逆转值得怀疑。从技术上说,辩论过程中进行的几次民调两人结果相差不大,而且这些差别都在统计的误差范围以内,说明这种差别可能只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不一定符实。刚刚进行的调查抽样对象仅有500人左右,而统计学家认为对于一个可靠的全国性调查,如果抽样对象少于1000人,误差大于3%,调查结果就缺乏说服力。实际上近来进行的多数民调都没有达到这个最低样本要求,再加上刚看完辩论的人们还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中,他们的答案更多反映了对辩论本身的态度,而不一定是更加严肃的对候选人的取舍,民调结果的可信度可想而知。同时存在的技术缺陷还有,仓促完成的民调其选择的调查对象往往被描述为“随机抽取的成年人”,但是它与“可能参加投票的选民”之间不是一个概念,但只有后者才是决定大选结果的中坚力量。为了便捷,调查几乎全部采用固定电话采访的方式,家庭中的应答者往往是社交活动较少的低收入者、少数族裔和工会成员,他们一般倾向于民主党,但又是他们的投票热情低于其他人群,所以往往会出现投票结果和预测不符的现象。2000年大选前后进行了14次大型民调,学者根据民调结果创建了7个模型,其中6个都显示戈尔会以50-60的得票百分比战胜布什,还有一个认为戈尔具有压倒优势,但实际结果让人瞠目。   大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自然吸引了众多机构的关注。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民调组织只有一两个,如今在这个即时新闻、因特网和全天候有线新闻频道充斥的时代,信息资源成为推销自我、获取利润、左右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民调机构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美国一个网站的统计多达十几家,一时间民调成灾,他们的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些甚至出入很大,这除了可以用技术误差解释以外,似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行业自身激烈的竞争中,这些机构也希望赶上这班竞选战车,乘着大选的东风创出自己的品牌。民调本身应该是一个严谨中立的机构,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科学合理的调查程序,但是我们看到有些机构为了紧抓新闻的实效性,忽略了取样的科学性。抢先预报的压力把准确预报的要求挤到了第二位。有些隐含党派倾向、主要为某些候选人和党派服务的调查机构还可以利用民调中立客观的好名声,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造势。之所以民调结果五花八门,应该说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民调结果对于选民的投票倾向具有一定影响力,它是选情分析的重要指标,候选者的人气更是左右捐助者的决定、支持者的取向、助选人员士气的主要因素,密切关注选举形势的“政治迷们”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自己与社区或者全国的其他人息息相通。当前游离选民已经成为大选中决定性的力量,他们往往喜欢顺大溜,于是民调就从一个展现事实的中立角色变成了蛊惑民心的染色剂,在美国的大选地图上,选民是把票投给红色的布什阵营还是蓝色的克里阵营,其决定权似乎就掌握在变幻莫测的民调结果之中,于是民主进程成了民调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游戏,众多独立选民无意间沦落为舆论大潮中身不由己的点滴水珠。 但是今年的民调已经走的太远了,大部选民已被瞬息万变的民调结果折腾的晕头转向,在让人爱恨交加的民调面前,他们不仅对其信任程度大不如前,而且还开始进行抵制。目前对民调的应答率已降低到30%以下,在大城市还要低的多,这进一步降低了民调结果的可靠性。现在除了那些闭着眼也知道该把票投给谁的选民,剩下的人投票时就是跟着感觉或是跟着家人走了,要不就干脆主动放弃自己神圣的权利。这不能不说是民调的悲哀。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