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的“吓阻”战略与中美关系
作者:倪峰 来源:《重庆晨报》2004年10月12日 时间:2004-10-12
美国的“吓阻”战略与中美关系 2001年,在布什政府上台后不久,美国国防部发表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国首次提出了“吓阻”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强大的力量展示告诉潜在对手不要寻求与美国进行威胁性的军备竞赛,并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在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政府再次重申了这一概念。 2002年12月,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在其出版的《战略论坛》上刊登了学校著名教授库格勒的长篇文章〈“吓阻”成为一个战略概念〉。该文全面论述了“吓阻”的概念,和这一概念与中国的关系。 文章认为,在21世纪初期,美国不得不面对现代地缘政治中的灰色地带,即国家间没有准备进行战争,但互相之间保持极大的战略疑虑和警惕。因此,美国应该采取“吓阻”战略来应对中国这样眼下还没有成为对手,但有可能转为敌对的国家。其着眼点在于通过政治军事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消除对象国与美国进行政治对抗、军备竞赛的动机,从而敦促潜在的地缘政治对手不要成为真正的对手。总之,“吓阻”是一种在没有战争阴云的情况下采取的警戒性行动,是一种表面“温和”的军事施压,目标是向潜在的竞争对手传达这样的信息:任何长期的对美国“不友善”行为将被美国所挫败。 在如何对华实行“吓阻”战略的问题上,库格勒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思路。首先,他认为,美国不能忽视中国的所谓“扩张”行为,这其中包括提高军事力量的任何努力、胁迫邻国的政治影响以及把美国赶出亚洲的行为。美国不能降低对其盟友的安全保证。有时,“吓阻”需要坚定地使用武力来反对中国,但同时要把握好度,尽可能“拿着大棒轻柔地说话”。其次,美国的国防计划要把亚洲视为一个整体,“吓阻”行动应当在中国周边地区全面展开,而不应当仅限于东北亚和台湾地区,美国应当向亚洲派遣更多的海军力量并在亚洲沿海地带设立更好的基地、建造更好的基础设施,美国所进行的军事变革应当首先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地带展开。 尽管“吓阻”战略在美国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论,但实际上已成为美国军方对华政策的主轴。事实上,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对华“吓阻”战略已经在切切实实地展开:布什政府多次宣布大规模对台军售并大幅度抬升美台军事关系、美国大力加强在关岛的军事基地建设并部署更多的战略武器、最近举行的“04夏季脉动”军事演习、自2001年起美国国防部每年都发表有关中国军力发展的评估报告,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被看作是“吓阻”战略的具体落实。 8月23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海军上将法戈在美国参议院做证时透露,美军准备在太平洋地区再部署一支核动力航空母舰战斗群,长期驻留夏威夷与关岛之间的某个地方。尽管美国军事专家们认为,这一动作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在太平洋地区乃至中东地区建立更加灵活机动的海上军事力量。一些专家还特别提及“新的太平洋航母战斗群将对朝鲜半岛局势产生影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还专门在9月24日就此事表示:“美国只是重申将执行在安全保障上的承诺而已”,即增派航母战斗群只是为了消除日韩等同盟国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的担忧。“中国没有必要担心。部署工作将以透明性和公开性的原则下进行。不会成为谁的威胁。”但是,只要参照“吓阻”战略的具体内容一看便知,这实际上是美国军方积极推动的“吓阻”战略的又一项具体落实,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遵守该战略的一项原则,即“虽拿着大棒,但要轻柔地说话”。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