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中國書店
作者:潘小松
来源:法制晚報 2004年9月20日
时间:2004-09-20
記憶中的中國書店 近些日子,因為居室的狹窄,不得不把許多舊書清理掉,淘書的興趣因而也大減。加上職業的逼迫,可能很多時間會用在讀新書上,把玩舊書簡直成為奢侈的享受。 15年前在機關裏混差,經常偷空騎自行車去燈市口的中國書店去看看。間或碰上好的英文原版書,就買下,看著老店員用牛皮紙包好。然而,並不馬上出門,目的是想聽聽老店員聊聊掌故。他手朝南一指說,梁實秋家解放前就在隔壁的內務部街,有一段時間梁家出售藏書,只是有一套康橋版《莎士比亞全集》死活不賣,羊皮燙金的,那叫漂亮。燈市口書店裏間小屋有一個火爐,冬天去那裏就感覺像是在哪個老先生的書房了。而今懂書的老店員徹底退休了,裏間幾乎成為庫房,也沒人給我留書了,也就不再去了。 止庵奇怪怎麼我老在中國書店淘外文書。這些年中國書店的外文書是少多了,就是有,也是天文數位的價格,不敢問津的。15年前老東安市場的中國書店門市不但能找到外文書,還能找到稀有的本子。東單的門市原先也是買外文書的好去處,現今是連門面都沒有了。好在老店員還能在其他門市見到,比如在隆福寺。今天去隆福寺偶爾還能找到一兩本英文名著,但是規模也只佔書店的一角。這個店的門面夾在服裝市場裏,不注意的話不會知道能在這裡淘舊書。有近20年交情的王師傅今年也“徹底退休”了,今後恐怕連收外文書的人都難找,更不要說給外文書定價了。一本《坎特伯雷故事集》普通本子也賣到了120元,想當年從王師傅手裏買四函同治本的《說文段注》也不過70元! 廠甸是魯迅先生當年喜歡去淘書的地方,現在只是一條衚同的名字,春節時可能安排一場廟會。望南曾經是海王村公園,現在是中國書店的一個庭院。那裏的“四寶堂”10年前也有好的外文書賣,我出讓書的最佳業績也是在這裡實現的——一本寫慈禧太后的英文書老師傅給了我300元的收購價。往琉璃廠西街走有個“古籍書店”,也是中國書店的門市。二樓現在還在櫃子底下堆放了好多西文舊書,只是“懶得整理上架”。我在這裡曾經見到巨冊丹麥文狄更司的小說集。西街快到盡頭中國書店機關服務部現在開了個書籍博物館,雖然大部分是線裝書,但仍能看見國內能見到的最早那些傳教士寫的見聞。裏間有個小屋子專門出售外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價格不菲,基本上是一兩千元一本,有點像國外的千元書店,供收藏家玩的了。 因為中國書店舊書業日見衰微,逛的興趣也就不大了。假如你今天還想去淘舊書,西單橫二條倒是有些東西,只是書價高一些。我在那裏買到過13卷的《笛卡兒文集》。前門珠市口之間的那個門市如今也有外文舊書可淘,碰上走運的時候,也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