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跟美国总统学智慧》之奥巴马
作者:张国庆 来源: 时间:2010-01-01
奥巴马:梦想的宠儿 任期2009— 闲着就累的狮子 活力四射 在公共场合如同充满活力的狮子,并且习惯于被众人瞩目。天生具有人气王的潜质。善于说服和引导别人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精力过剩 休息会使他感到疲劳,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在频繁的活动中去放松自己。而在施政上,也会有不断推陈出新的作为,但到最后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照顾不过来。 有点完美主义 凡事认真细致,总愿把每件事做得完善无缺,并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周围的人都能欢乐和幸福。但有时也会显得过于执着。 责任心强 有很强的使命感,以助人为乐。 有强烈的家庭意识 家庭是他欢乐的王国,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很欢迎朋友之间的相互往来。 同一星座的名人:拿破仑,亨利•福特,卡斯特罗 关键词: ■ 布什的亲戚 奥巴马父母的多次婚姻给奥巴马带来了7个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而他的祖先更是来自肯尼亚、英格兰、德国、爱尔兰等地。研究者最后更惊奇地发现,奥巴马竟和三位当代总统都有血缘关系,杜鲁门、老布什和小布什都是奥巴马的远亲! ■ 最佳策反 对奥巴马来说,最成功的“策反”,就是把“老师”发展成老婆。奥巴马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便跑去米歇尔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实习,负责指导他的律师就是米歇尔,说起来,他们还是师徒关系。结果,就像杨过一样,奥巴马喜欢上了这个小龙女,相识4年后,便与米歇尔喜结连理,而今,妻子已成为他的秘密武器,并且是他的人气保证。 ■ 天上掉下个和平奖 奥巴马是罕见的上任十天就被提名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领导人,也是首位上任第一年便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不过他本人对此有些不好意思,访华期间,在上海与青年对话时,他就坦言获和平奖感觉有点不配。 ■ 方言大师 奥巴马具有“微妙地借用他的对话者的用语”的天赋,他能讲美国的各种方言。奥巴马对他为什么能够与白人选民沟通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我了解这些人。他们跟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一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是非观——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 1. 天上掉下和平奖 地上没了席梦思 话说这诺贝尔和平奖可是个最容易制造意外的奖项,2009年这奖项暴出个啥料呢?大家都知道了,这回可不是一般的小惊喜,而是个震惊世界的重量级炸弹:奥巴马把诺贝尔和平奖拿走了! 这消息不仅咱中国人意外,连人家美国人都纳闷了:他咋就拿走了和平奖呢?按理说,民众和媒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对奥巴马还怨言颇多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他华而不实,充其量也就给他个诺贝尔梦想奖,可滑稽的是,就这“华而不实”的老大,竟被其手下从梦中叫醒,告知他拿下了诺贝尔和平奖,真不知是否有人曾托梦告诉他,在他执政11天时就已经被提名了…… 要说美国历史上,确曾有多位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西奥多•罗斯福和卡特等都曾以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获此荣誉,但他们的确实实在在地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贡献。相比之下,奥巴马的获奖则较多象征意义和想象成份,实际成效基本没有看到。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越战痕迹”。 不过,诺奖评委们也不是没有话说,由于积极作为,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外交方面还是有人家的成果的。多的不说,咱就说三点吧:这第一吧,就是在无核化方面的努力,这也是评委们反复强调的获奖理由;第二呢,就是他在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方面的积极作为,这使他在国际上赢得普遍赞誉;三是与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缓和关系,化敌为友的姿态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放弃东欧反导计划的决定为他加分不少。不过,让奥巴马本人都感到难为情的是,这些基本上都是沙滩上画画。 其实,评委们自己也很清楚,选择奥巴马多少有点鼓励的意味,他们也很清楚,奥巴马诸多“功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落实起来还有很大难度。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感情因素,那就是对奥巴马的认同和对布什的排斥。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奥巴马获奖,多少还是要感谢一下小布什,正是布什政府在外交方面诸多弊政,给了奥巴马极大的修补空间,也更容易给世人带来惊喜和期待。这就有点像咱们的A股,跌到了1664点,即便反弹到3478点也足够令人惊喜了,尽管离那套牢无数人的6124点还有很远的距离。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欧洲人想用和平奖套住奥巴马,让他不得不为和平与环保多做贡献。不过,这似乎有些一厢情愿。首先,美国人是最不喜欢也最不容易约束的,让奥巴马因为一个奖杯而放弃美国的利益,那比登天还难。再说了,美国社会也不会答应。充其量,也就只能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有条件、有代价地为世界做点事情。 天真的评委,褪色的诺奖。 国际上对奥巴马获奖大感意外,其实也反映出人们对奥巴马外交的一些忧虑。除了担心奥巴马能否落实其美丽诺言外,奥巴马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十分吸引眼球。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和平奖颁给奥巴马有故意无视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之嫌,而这种倾向对全球经济的恢复乃至世界和平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更进一步地,观察家们还担心国际社会过高估计了经济复苏力度,因而才会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做法怀有一定程度的麻痹思想。换句话说,如果人们普遍认为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那么,仅仅贸易保护主义一条就足够否决奥巴马的和平奖了。 无独有偶,在奥巴马获奖之际,著名的席梦思公司却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了,尽管相对于破产,破产保护还只是个“缓刑”,债主不得强制要求还债,企业还可以正常经营,寻求转机,但问题是,席梦思破产保护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乐观。在经济学家普遍乐观时,民众生活状况却并未完全好转,预想和现实有很大差异。 咱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更换软床垫最勤的国家,他们换床垫的速度可比咱中国人换手机的速度还快呢。更好玩的是,好事的经济学家还据此推出了观察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床垫指数。原因很简单:经济繁荣时,人们心情愉悦,家里那点事儿也挺频繁的,床垫嘛,自然畅销;而经济萧条时,诸事不顺,两口子吵架还吵不够呢,床垫哪里还卖得动呀。看来这席梦思破产保护的意义还真不小,金融危机八成不像奥巴马所忽悠的那样已经成为过去时。 也许,奥巴马先生下一个获奖目标可以锁定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如果奥巴马能真正肃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激活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那他还真的可以请诺奖评委再次破例一下,以非专业人士的身份弄个经济学奖杯把玩一下。当然了,前提是,他要能够刺激美国人民重新开始频繁更换床垫,那样的话,席梦思可就起死回生了。到时,席梦思就可以有新广告语了——睡俺席梦思,梦醒拿诺奖。 2.“啤酒”难掩口 “鞠躬”不讨好 一千年前,中国的宋太祖留下了杯酒释兵权的佳话,一千年后的2009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则邀请此前广受关注的哈佛大学黑人教授被捕事件的当事人、黑人教授盖茨与逮捕他的白人警长克劳利在白宫喝啤酒,希望通过“啤酒峰会”来个杯酒释风波。 其实,这个主意是克劳利出的,而奥巴马则是顺水推舟,把当事人拢在一起,希望能够一笑泯恩仇。不过,美国人对这次“啤酒峰会”的效果并不十分看好,事后的民调表示,41%的美国人对奥巴马此举不以为然。 危机管理专家也不看好这次调解,认为“这肯定是噱头,但奥巴马的天赋是把噱头弄成很有卓见一样” 。一位美国专家还将此事与前总统布什宣称伊拉克战争得胜的“任务完成”笑柄相提并论,区别仅在于啤酒会效果较好。 白宫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种比较有亲和力的做法,为事态降温,但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的题目就很能说明问题——《盖茨、奥巴马、种族和警察》,也就是说,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种族与警察本来就是很微妙的概念,再加上当事人、名教授盖茨,就很能吸引眼球。但真正关键的,是奥巴马的表态,一句“行为愚蠢”使得此事一夜之间“红透”美国。 翻看这一阶段的美国报章,关于“盖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无处不在,其风头令奥巴马政府的诸多需要媒体好好宣传的政策都黯然失色,而奥巴马所用的“行为愚蠢”一词更是成了当下美国的流行语。这当然不是奥巴马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能够预料到事情会演变成这种局面,奥巴马当初一定会三思而后言的。事实上,正是奥巴马总统一句“行为愚蠢”的指责引发了美国警察的不满,事后不得不多次道歉,还在百忙之中请两位当事人做客白宫。 这确实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问题的关键,不只是涉及到种族问题,也不只是奥巴马与盖茨教授亦师亦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奥巴马在并未完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情况下贸然做出评论,犯了执政大忌。 正如美国警察同业会的执行主席吉姆•帕斯卡所说的那样,奥巴马在发表此番言论前应该了解事件的真相。事实上,克劳利不仅是前线警员,还在当地警局担任警员培训工作,多年来口碑良好,未曾遭遇任何种族偏见的投诉。相反,他还有一堆种族团结的事迹。而克劳利也表现得非常无辜,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办案过程中并无过失,总统不了解事实,评论是胡扯。 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在这个敏感的当口,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知名评论员格伦贝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更是“添油加醋”地直言奥巴马是一个隐藏极深的“种族主义者”,进一步将事态引向升级。尽管福克斯方面马上澄清这仅是格伦贝克的个人意见,但格伦贝克会这样做,并非偶然。 耐人寻味的是,在奥巴马做出“行为愚蠢”表态的当日,美国《政治日报》网站则刊载了一篇评价奥巴马执政术的文章,标题是《管得太多,管得太紧》,将奥巴马比作卡特,认为在奥巴马的行事时间表上,没有重点,没有优先次序。 客观地说,奥巴马的初期执政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救市的积极作为,还是改善美国形象的努力,抑或是在中美关系等大国关系上的建设性态度,都令人耳目一新。而布什政府留下的烂摊子,也使得他必须马不停蹄地做事。 做的事情多了,改变现状的心情急切,难免会引起一些争议和风波,好在奥巴马行事极具亲和力,屡屡可以转危为安。不过,奥巴马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就是在类似“盖茨事件”这样的问题上,不宜过分卷入,更不该在不明真相时轻易表态,毕竟,他是美国总统,影响力太大。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现在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被这样的事情纠缠,会耽误大事,会无端耗费时间和人气。对此,媒体也有中肯的评价,认为奥巴马失言不少,道歉多多,经常迅速否定自己,这对执政力会有很大影响。更何况,美国此时仍处于艰难时刻,作为总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大局、协调大问题、做重大决策上,而在可以不表态和需要谨慎表态的问题上,有必要多听、少动,以免因小失大。 姿态过火,有时也会惹事。这不,在2009年11月的亚洲之旅中,奥巴马便不经意地陷入了“鞠躬门”风波。 那是在11月14日中午,奥巴马在日本皇宫与明仁天皇和皇后会面。他微笑走上前去,一边和明仁天皇握手,一边深深鞠躬,鞠躬幅度接近90度。随后,奥巴马和日本皇后美智子握手致意。 但令奥巴马自己也有些意外的是,这一举动招致了美国媒体和保守派“炮轰”。《洛杉矶时报》一篇博文题目写道:“他还能低到什么程度?”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则称这一动作“尴尬”,因为鞠躬时不应有身体接触。另一篇网络文章甚至称奥巴马的深鞠躬为“叛国”。 华盛顿礼仪学校校长艾尔灵说,虽然奥巴马鞠躬明显是为表示尊敬,但天皇夫妇并未期望一名西方国家领导人做出这种举动。换句话说,当时连日本天皇可能都觉得有些意外,因为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做出如此大的鞠躬是不常见的事情,更何况还是美国对日本。就像艾尔灵所说的,“当你代表美国时,每个举动都有含义。人人都看得出来。这更多表现出一种低声下气的姿态” 。 应该说,奥巴马此举是有他自身考虑的,意在表现出对亚洲国家的谦和态度,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他的支持率大降至50%以下,媒体对他诸多言行颇有微词的情况下,其实完全可以减少乃至避免这些明显会带来争议的做法,以便将精力放在对解决美国内外困境的关键问题上。 许多事情,本身无所谓对错,问题只在时机是否合适,只在此举是否真的很有必要。在一个人乃至国家陷入困境时,少些横生枝节和画蛇添足的作为,是明智的选择。 3.“穷人代理人”的胜利 奥巴马赢得2008年大选,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毕竟在此之前,他的声望与希拉里、麦凯恩等人相比,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而他以非洲裔和政坛新秀的身份,能够从多位政坛老将的包围中杀出来,得益于改变的理念,得益于布什政府糟糕政绩的映衬,得益于金融危机爆发所导致的民众对共和党人极度失望,但也同样得益于他独特的政治之路。 在奥巴马通往白宫的路上,有两段经历十分关键,即作社区组织者和“穷人代理人”日子。 大学毕业后,奥巴马曾有两年时间就职于高薪的华尔街咨询公司,那时,他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英,但令人意外的是,他迅速放弃了这条人生道路,选择了服务公众的人生规划,毅然投身与穷人和黑人打交道的社区服务。 1985年,奥巴马成为芝加哥一名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组织者,负责与芝加哥教会合作搞慈善活动。尽管这个年薪在当时的美国属于“穷人行列”,但奥巴马却始终认为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训练”,他后来还把这段时间定性为一种“寻根式”的精神觉醒。 就这样,在许多同学大把赚钱之际,奥巴马却在这个职位上一呆就是3年。在这段时间里,奥巴马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具体而细微的事情,接触到在华尔街很难看到的社会现实,也与穷人产生了深刻的感情,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出头”。事实证明,奥巴马复兴社区的能力是他后来竞选的主要号召力,也是许多选民信任这位47岁年轻候选人的依据之一。 1988年,希望能有所深造的奥巴马,进入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199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芝加哥专门从事民权诉讼,开始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生涯。在这段生涯中,奥巴马深刻了解了美国的底层社会和民众,也培养出自然而然的亲民思维。 无怪乎美国媒体都感叹道,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逐步取得成就的议员,奥巴马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号召力是不可估量的。代表全美180万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劳工服务国际工会”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奥巴马拥有许多独有的‘财富’。他了解工人们每天的生活,比其他政治家更愿意慎重思考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正确的选择,总是会有相应的回报。当了多年“穷人的代理人”,奥巴马积攒起雄厚的民意资本,并成功地树立起清廉简朴、为百姓着想的形象。而他从社会底层依靠一己之力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加上他雄辩的口才和灿烂的笑容,更是俘获了众多美国人的心。事实上,蓝领阶层和社会底层选民也确实成了决定2008年美国大选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穷人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是麦凯恩的两倍。让许多穷人充满认同感的是,奥巴马不仅少年贫寒,即便是在国会中,他也是所有参议员中最穷的,并且是惟一需要自己报税的参议员。 抛开时势上的原因,奥巴马的胜利,可谓是态度的胜利。他的勇于更新自我的态度,他的与穷人打成一片的态度,他的乐观从容的态度,对中下阶层和青年人,都有着天然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 最会说话的是耳朵 奥巴马政治形象清新,是民主党近年来少见的“人气王”,他很容易就能跨越鸿沟,其谦恭和笑脸让人感到亲切,都想和他说说话。而最能拉近距离的,是奥巴马用心倾听别人说的风格,这与前任布什形成鲜明对比。 倾听的姿态,是奥巴马外交新政的主色调。在谈到美国的欧洲盟友时,奥巴马特别提到,盟友之间应该互相倾听意见,互相学习,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于是乎,接触、倾听、协商成了奥巴马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灵巧外交”的行动指南。 用心倾听,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推倒诸多横亘在国与国之间的高墙的需要。在一次讲演中,奥巴马特别指出,最富有和最贫穷国家之间的墙不能存在下去,种族和部落、原住民和移民、基督教徒、穆斯林与犹太教徒之间的墙不能存在下去。“这些墙我们现在必须推倒。”而为了推倒这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墙”,奥巴马政府充分借助公众外交来打开局面,表现出诚恳、低调的行事特点。 虽然奥巴马有很好的口才,但他更清楚,耐心倾听有时是最好的言辞。为了改善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树立美国负责任的“领袖”形象,奥巴马政府明显比布什政府更注意倾听,更注意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的身世坎坷,以及他与穷人长期打交道的经历,都使得他能够耐心听人说话,为人着想,而这同时也使得普通民众对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在谈到奥巴马的受欢迎程度时,美国媒体的普遍看法是:奥巴马是一个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美国总统,所以他对于普通大众有着很强的号召力。 认同感还来自奥巴马的“弱点”。奥巴马的妻子马歇尔还曾专门谈到不为人所知的奥巴马,大讲丈夫生活的中“糗事”,“揭发”丈夫睡觉鼾声阵阵,早晨醒时还臭味熏人,以至于女儿们都不愿意爬进他的被窝和他亲近。不仅如此,米歇尔还曾透露过奥巴马不会收拾床铺和袜子等“糗事”,有意思的是,米歇尔这样做,反而让奥巴马更人性化了,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 5. 关键要看导师是谁 奥巴马所创造的历史奇迹,不是偶然的,在他身后,闪烁着的,是历史上多位杰出总统智慧的光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那些前任总统的处事原则,带给了奥巴马竞选和执政的灵感及精神支持。 在重振国民信心方面,奥巴马向富兰克林•罗斯福学习了许多。正如小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所说的那样,“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而今,奥巴马则多次表示,美国会再次站立起来,从困境和寒冬中。而无论是他迅速的救市举措,还是相信未来的乐观情绪,都深深鼓舞了那些一度失去信心的人。 在“形象设计”方面,奥巴马则师从同乡林肯总统。像出身贫苦的林肯一样,奥巴马的草根背景,以及他从街头少年到社会精英的转变历程,都使得他更容易为选民所接受。而从奥巴马进军白宫途中对林肯的追忆可见,奥巴马在努力从林肯身上寻求自信、乐观和智慧的支持,让国民意识到,“在深冬的严寒里,唯有希望和勇气才能让我们存活……面对共同的危险时,我们的城市和国家要勇敢面对!” 难能可贵的是,奥巴马还从肯尼迪总统那里深刻体会到美国“力量的局限”问题。经历了布什时期的外交梦魇之后,加之金融危机的寒风袭来,无论是奥巴马,还是普通美国人,都比以往更清楚地认识到硬币的另一面——美国也有脆弱之处,也不乏有求于人的地方。 而在本质上,联系着奥巴马与肯尼迪的,是那种开创未来的历史感。正如雨果•孟斯特堡所言,“将美国人与他的同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是种族,也不是传统,更不是过去的历史,而是他们共同创造的未来” 。 奥巴马对总统原则的温习,对历史的尊重,也佐证了本书的价值。正如我在拙著《总统们——美国崛起的秘密武器》中所说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是重视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它善于从前人身上汲取养分,并升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样的,一个强大的人,也一定是善于从优秀文化和杰出人物身上吸取养分的,尽管这并非国家或个人崛起和强大的惟一因素,但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智慧分享 从底层干起的奥巴马,是不折不扣的寻梦者,对于那些志在改变命运的人有着很强的示范性。他在选择人生道路和爱人的做法,都非常值得希望有较大作为的年轻人借鉴。 积极的态度,积极的选择,常常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