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国总统学智慧》之杰斐逊
作者:张国庆
来源:
时间:2010-01-01
杰斐逊:从建国到建校 任期:1801-1809年 先锋白羊 先锋作用 善于开拓、创先,而杰斐逊在美国的制度建设上,也确实具有创新精神,他和麦迪逊等人制定的宪法和政治构架,保证了美国几百年的稳定发展。 坦荡 杰斐逊为人直率,不搞小动作,即便是有争执,也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私下里,并不伤及感情。 雷厉风行 只要想好了,就会坚持去做,但不能够忍受乏味的重复性的维持工作和服务性工作,即便退下来,也不会闲着,办大学就是最好的继续释放能量的渠道。 同一星座的名人:康熙、卓别林、施罗德 关键词 ■ 事不过三 如果杰斐逊愿意的话,他还可以再次当选为总统。但是他总是担心,如果一个总统的任期太长的话,他就有可能试图成为一名独裁者。杰斐逊认为,任何总统的任期都不应该超过两届。因此,他拒绝了第三个任期。 ■ 墓志铭 杰斐逊在生前就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他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信仰自由法案的作者,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之父。”他甚至没有提及自己曾经是美国的总统。 ■ 孤独 杰斐逊为美国奋斗的一生,可谓饱满而精彩,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他不仅走在了妻子的前面,而且还送别了6位子女中的5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诗给惟一的爱女:“那么永别吧,亲爱的,我的爱女!生命最后的痛苦就是与你离别!两位天使等待身裹寿衣的我;我将用最后一口气告诉他们你的爱。” ■ 潦倒 为了办教育,杰斐逊可谓倾家荡产,但在他看来,所有为教育做的,都不是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开国元勋没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了,但他还是把希望留给了后人,而后人,也确实没有辜负他。 70. 拿破仑送来“一个美国” 大国的崛起需要适宜的国际环境,这一点美国人有很深的体会。 说起美国人抓住的机遇,人们会很自然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事实上,在美国早期的发展历程中,就很是因国际形势的变动而得利了。 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得到了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大力支持。由于法国海军不断威胁不列颠诸岛,使得英国海军不得不兵分两路,而正是借助法国的舰队,华盛顿才在约克镇取得了最后胜利——华盛顿的军队把英军逼向海边,法国舰队切断了英国的海上退路。 此前,法国、西班牙、荷兰还先后承认了合众国,并且给予它金钱和物资上的援助。而法国人这样做,则是基于削弱英国海外势力的考虑。 还是在1763年“七年战争” 结束时,由于英国一方获胜,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大部分为英国夺走,这让法国人耿耿于怀,他们当然乐得看到英国失去北美殖民地。 1803年的情况也与此相似。 当时英法关系日趋紧张,战争已不可避免,而拿破仑亟须筹款来进行这场战争。1800年,拿破仑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路易斯安那及附近的佛罗里达,但形势发展使法国意识到,自己可能无力保卫北美殖民地,但它也不愿看到这一大片土地落入英国之手,因而宁愿把路易斯安那地区全部卖给美国。 这就是戏剧性的地方。 其实,杰斐逊本来是并不期望得到这么大片的领土的。 他最初想要的是新奥尔良。 杰斐逊上任后不久,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新奥尔良地区。在那里,法国人控制着密西西比河河口两岸的地区。这意味着,如果法国人不想让美国的船只出入的话,他们可以随时关闭河道,可这条水道对于阿拉巴契亚山以西的美国定居者来说又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美国人一开始并没有期望过高,他们最初只是想拿到佛罗里达和新奥尔良。1803年初,杰斐逊任命门罗 到法国协同美国驻法国大使利文斯通购买这两处,并希望以密西西比河作为美法的边界线,美国公民拥有自由的航运权。 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拿破仑政府竟然同意出售从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的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 而门罗由此被视为福将。就在他到达巴黎的前一天,法国外长塔列兰向美方提出不仅愿意出卖新奥尔良,也愿意出卖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建议。很快,双方就在4月30日签订了协议,定价1500万美元。 这期间还有一个插曲。 在签订协议后,门罗在卢浮宫第一次见到了拿破仑。在闲谈中,拿破仑似乎已经预见到了美国与英国的第二次战争。 在聊过许多事情之后,拿破仑赞扬了美国人的战斗精神:“你们美国人在与英国人的战争中战绩辉煌。你们还会这样的。” “我们会的,我确信,”门罗说,“如果我们命中注定要进行战争的话,我们总会这样的。” “你们很可能会再次与他们交战的。”拿破仑预言。9年后,美国与英国确实进行了第二次战争。 事实上,对未来的预期也确实成为拿破仑放弃路易斯安那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拿破仑的痛快不等于杰斐逊的痛快。 与法国的这一协议确实令杰斐逊兴奋不已。美国的版图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举国欢腾。但杰斐逊也有“甜蜜的烦恼”,因为宪法中没有任何规定说总统可以拥有使美国国土翻倍的权力。 按照正常的程序,协议草案应交由国会审定修改,并作为修正案增补在宪法之中,从而使这一购买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但问题是,这一审定过程太慢了,而此时从法国传来消息说,拿破仑已经对这个交易有点感到后悔,如果拖延下去,并不排除他收回许诺的可能。 杰斐逊面临选择。 从对政府权力的认识上,杰斐逊倾向于更加谦恭地对待宪法规定的权力,而不愿越雷池一步。但杰斐逊也同样相信,美国的未来取决于西部。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失去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 杰斐逊的这一整套考虑体现在他所做的年度咨文中:“对密西西比河及其流域的所有权和主权,可保证为西部各州的产品提供一个独立的出海口,在整个河道上不受控制地航行,而不会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并因而危及我们的和平。与此同时,这一地区丰富的产品、气候和辽阔的幅员,可在一定的季节保证为我们增加财富,为子孙后代提供充分的粮食,为实现自由平等的法则这个上帝的恩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事实证明,顺势行事,也正是杰斐逊最大的长处之一。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杰斐逊选择了宁可被他人指责超越联邦宪法所赋予他的权限行事,也要维护国家利益。 杰斐逊迅速改变了自己增补宪法的想法,签署了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协议。之后,他要求国会同意他已经做的一切。 国会中的多数人支持了总统的做法,仅仅经过两天的辩论便达成共识,迅速批准了协议。1803年12月20日,美国国旗已飘扬在新奥尔良上空。 这是对美国成为大国决定性的收购。路易斯安那是一片未开垦的广阔而肥沃的平原,它的并入美国,不仅意味着密西西比河流域获得了政治上的完整,也等于为美国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粮仓,而美国的领土也扩大了一倍。更为难得的是,这是通过购买而不是战争的形式得到的,在人类历史都极为罕见。 年轻的美国也由此获得了空前的活力。也正是从那时起,由政府鼓励的西进运动也慢慢拉开了序幕。而鲜为人知的是,杰斐逊对西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他对科学和探险感兴趣有关。 71. 多才多艺的好处 在美国的历史学家们看来,杰斐逊是一位近乎天才式的人物,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他的兴趣是如此广泛,堪称美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浓缩版。 除了8年的总统任期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这样的角色之外,杰斐逊还是颇有造诣的提琴手、建筑师、农业专家、品酒家、发明家,对植物学、建筑学、畜牧学、气象学、机械工程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也正是杰斐逊,为南卡罗来纳州的农民引进了优良的稻种,也最先给美国人的餐桌上引进了橄榄油、通心粉、葡萄干、香草和美酒。 杰斐逊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一种传奇。与他同时代的人曾感慨地说,还从未见过像他这样每事必问的人。 1962年12月,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接待了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欢迎词中这样说:“除了杰斐逊总统在总统官邸单独就餐的时候之外,你们是在那儿集中过的最卓越的天才。” 对于同样多才多艺的肯尼迪总统来说,这样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 关于杰斐逊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下面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杰斐逊在追求玛莎•斯科尔顿的时候,他有很多情敌。一天,有两个同样追求玛莎的人碰巧同时去拜访她。他们是朋友,决定一同进去。正当他们要穿过大厅进入客厅之际,他们听到有人在拉小提琴,同时在与一个女子合唱。两人对视了一下,知道那是杰斐逊,他是附近惟一的小提琴手。“我们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回家吧”。两人知趣地离开了。 杰斐逊还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他有自己的书库,在一次家里发生火灾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订书,重建书库,并且在两年内就建好了。 至于建筑,更是杰斐逊颇有心得的学科,他所设计的弗吉尼亚议会大厦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件新古典主义作品,并成为各州公共建筑的榜样。对此,一位著名的建筑史家给杰斐逊的评价是,他是美洲第一个土生土长的伟大的建筑师,是第一位制作施工图和进行建筑设计的美洲人,也是第一位用艺术眼光进行建筑的美洲人。像他在政治中一样,杰斐逊巧妙地把欧洲风格和北美风格融汇在了一起。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杰斐逊每天骑马一到两个小时,即便是在白宫岁月,他也常常外出,散着步走进民众之中。 有意思的是,杰斐逊广泛的人生爱好,对于他心平气和地离开权力之巅,也有着微妙的心理意义。 一般情况下,从一个手握大权并且有着极高民望的总统一下子落到一位普通的民众,不是一件很容易转弯的事情,空虚、寂寞、门前清的感觉,都很常见。但对杰斐逊来说,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问题。 事实上,在离开首都的路上,杰斐逊就已经表现出对“新的生活”的期待。在很好地履行了对祖国的责任之后,他渴望有一种更具活力和自由的生活空间。而由于爱好的超级广泛,等待他的也不可能是寂寞的晚年,这与那些退休之后就不知道做什么好的纯官僚有着天壤之别。 不仅如此,由于杰斐逊政治生涯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自律和智慧的光芒,他退隐之后,仍然吸引着各方面人士络绎不绝地前来拜会,而蒙蒂赛洛 也很快成为了群众聚会和娱乐的场所,人们因杰斐逊而来,因坦诚的交流而快乐。 杰斐逊的晚年,也由于他爱好广泛所保持的活力及人际往来的频繁而显得异常充实,思想的敏锐决不亚于白宫岁月。如今,他与外界往来的数万封信件,已成为历史学家的巨大宝藏,而他人性的光辉与睿智,也因其有始有终的对生活的热爱而具有了历史的穿透力。 无数人因对权力的贪婪而被历史长河淹没,而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因为明白权力是用来做什么的,而被历史所铭记…… 72.大学村里播下强国的种子 历史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杰斐逊对美国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杰斐逊对教育的重视,是其后的许多领导人所无法比拟的。而杰斐逊对教育的认识,也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人,甚至也使绝大多数后世来者望尘莫及。 在杰斐逊看来,不普及对民众的教育,任何共和国都不可能国力强盛。这也使得他始终将教育看作美国能否长久成功的关键,并且相信,这也是防止政府变质腐化的重要“防波堤”。即便是对于个人而言,杰斐逊也相信,幸福生活中的一个固有成分就是终生学习。而他本人正是这种积极的终生学习的榜样。 事实也证明了杰斐逊对教育的爱。试问,在杰斐逊之后,又有哪位领导人会将17年的余生不折不扣地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从1818年起,杰斐逊似乎就只为弗吉尼亚大学而活。 为了落实这种人人可接受的免费公共教育,以便让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杰斐逊可谓事无巨细地张罗。从跑资金,到绘制图纸,从监建课室,到设置课程,不一而足。由于美国当时大学很少,出类拔萃的教授更是稀缺,但杰斐逊却不愿在教授水平的问题上让步,坚持用高薪从欧洲聘请了5位出色的教授,从而保证弗吉尼亚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高水准。 1825年3月7日,弗吉尼亚大学正式开张。尽管只有30名学生入学,也有举办任何奢华和隆重的仪式,但这里却孕育着美国强大的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弗吉尼亚大学所具有的和谐与民主的气氛。在这里,学校领导人是由教授选出的,并且在学校管理上受理事会监督,而在学生中间,则实行教授领导下的自治。 作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杰斐逊对每一个学生都怀抱着一种慈父的情怀。与那些提倡苛刻管理、动辄诉诸惩罚的人不同,杰斐逊怀疑,当学生达到一定年龄后,是否还应该凭借其“害怕心理”作为纠正他们行为的动力。他坚信,用羞辱、体罚和使之感到压抑的办法对待他们,不是造就正直品格的最好方法。 为此,杰斐逊倡导教授与学生之间,应体现出一种父子般的深情。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密切师生关系,杰斐逊匠心独具地设计出具有亲和力的“大学村”的建筑格局。在这种“大学村”里,教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邻居,比较容易营造出一种朋友、家人乃至父子关系的气氛。 就这样,无论是校长还是教授身上外在的权威,已经内化为一种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他们是年青学子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73. 领导肩再宽 也不该有“架子” 弗吉尼亚大学还成为了美国政治民主的孕育地。在这里,杰斐逊巧妙地把学校管理体制与民族精神联系在了一起。他相信,这种具有亲和力及实质影响力的校园内部关系,有利于培养一种秩序与自尊相结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适合于美国的政治制度,也值得灌输到美国人的品格中去。 这一切都与杰斐逊的领导理念一脉相承。如迈克尔•葛尔布 等学者所言,杰斐逊对美国政治的一大贡献就是,他培养起了开放与权力共享的风气,并进一步地争取到了和谐与忠诚。 在白宫期间,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的办公室的门开着,任何人都可以不请自来,与他沟通乃至争吵。他鼓励自己的团队坦诚交换意见,而他则像高明的主持人那样,轻松地切换着“频道”,让大家畅所欲言,也能言归正传。 让美国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是,杰斐逊开内阁会议就像朋友聚会一样,而不像官僚委员会开会。惟一的规则就是开放坦诚的讨论、公平行事和相互尊重……他不摆官架子,不威吓欺压操纵别人。他尊重别人的自由意志和判断……由于他民主化的领导作风,他“博得”了助手的忠诚和尊敬。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位为成立弗吉尼亚大学而四处筹款的美国前总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却生活在困厄之中。不过,此时萦绕在杰斐逊脑海中的,却不是那些恼人的债务。在人生的最后两个月,杰斐逊还忙着为学校设计植物园的构图,而临终前几天,他琢磨的则是如何处理大学图书馆的大理石柱。 让人感动的是,在闻听杰斐逊的困顿状况之后,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募捐行动,尽管这一切还不足以偿还他的所有债务乃至解决他的医疗费,但却最大限度地抚慰了这颗为他人劳累了一生的苍老的心灵。杰斐逊开心地说,这是“纯真的、自发的爱的表示”。 令人赞叹的是,即使是在逆境中,杰斐逊也能欣赏生活的美和欢乐,使他成为振奋人心的榜样。而杰斐逊留下的公平施教、公平施政的精神,更是对美国后来的崛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智慧分享 杰斐逊因为办教育而一贫如洗,但美国却因为他的教育理念而走向繁荣和强大。 不妨,我们相约,60岁以后办教育,为了那些渴望的眼睛,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