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金融危机下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
作者:黄平 来源:“尖峰论坛”第56讲 时间:2009-04-11
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一同做客尖峰论坛第56讲。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王珉主持论坛。   当晚的讲座持续了近3个小时,两位专家分别从“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思考”和“金融风暴背景下的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走向”两个不同角度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了阐述。 张蕴岭:从根源上反思金融危机   张蕴岭的讲座可以用“二三三”来概括。讲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了“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对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了“三个问题”,最后还用“三点”对问题进行了反思。   首先,张蕴岭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向同学们描述了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情况的对比。美国一个年轻人在银行的劝说下,在自己没有足够还贷能力的情况下,借贷提前消费,可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一大笔的债。还有中国东莞的一个制鞋老板,盲目乐观地估计国外市场需求,借贷大量资金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产品过剩而滞销。   张教授表示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要负很大的责任,但主要根源还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积聚的大矛盾的爆发。这个大矛盾是由生产和消费、生产者和消费的不平衡,金融、信贷与实体经济的不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三个国际经济结构的问题造成的。“这三个不平衡是全球化以来积累的大矛盾,但也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教授认为,这些问题谁也无法逃避责任,需要世界各国一起联手解决。   对于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张蕴岭认为要进行深刻地反思。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正日益增大,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力量削弱,中国地位更加显著的情况下,更应该对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行评估和反思,对“增长第一主义”错误长期存在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要尽快把调整发展模式提上日程,转变增长模式,从依靠外需逐渐过渡到依靠内需推动发展。   最后,张教授就政府4万亿投资的分配、国际金融家在期货市场的操作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黄平:金融危机下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   黄平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讲座:一是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二是奥巴马在换届竞选时期的表态;三是对外政策走向的目标和特点;四是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首先,黄平从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入手,将战前的罗斯福新政和战后五十至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改革、八十年代以“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的改革、九十年代以布莱尔和克林顿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改革放在一起,通过对比看出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以适应形式的变化。   金融风暴加快了美国政权的更迭速度,也给了奥巴马机会。他在竞选中曾表示,在经济贸易金融方面会采取既寻求合作又保持美国优势的策略;在推进民主问题上采取与布什政府迥异的渐进政策,更加重视对外合作与协调政策理念,注重谈判与对话,将能源和气候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在黄平看来,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上将同布什政府作明显的“切割”,以全力以赴解决国内的经济困境、重塑其国际形象、保持其领袖地位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目标。他还将对外政策走向概括成四个特点:将重振经济安全置于外交事务的核心位置;重回克林顿政府时代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路线”;重塑美国在气候、环保、核裁军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全球议题上的主导地位;用灵活和多边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布什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话。但奥巴马政府是否能让世界重新燃起对美国外交的信心,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最后,黄平谈到了其对外政策走向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在他看来,由于美国急于要走出金融和经济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巨额外汇储备和巨大市场的中国;而且奥巴马也认可布什政府比较稳健和务实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不可否认,民主党掌控政府和国会后,在经济贸易、人权、气候变化等节点上,对中国的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多。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