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军控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军控中心 >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合力化解“裁谈”僵局
作者:樊吉社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1月24日 时间:2007-01-24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319611.html 合力化解“裁谈”僵局 樊吉社 2007年01月24日08:1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月22日,裁军谈判会议(简称裁谈会)在日内瓦开始了本年度第一阶段为期10周的会议。裁谈会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多边裁军谈判机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60年的10国裁军委员会。裁谈会及其前身曾经在国际裁军、军控和防扩散领域成绩卓著,多数重要条约和公约都由裁谈会多边谈判达成,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然而,自1996年谈判完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裁谈会基本上陷入僵局,至今10余年没有任何重大成果。   裁谈会现有65个成员国,分成不同的集团,即西方集团、东欧集团和21国集团(又称不结盟国家集团),中国为独立一方。裁谈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工作和通过有关决定,实质性的谈判工作通常在裁谈会下设的特设委员会中完成。   目前,裁谈会成员国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核裁军、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和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障四个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在设立特委会和确定工作计划问题上达成共识。造成这种僵局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某些核大国对国际裁军和军控的制度建设丧失兴趣,倾向于采取“技术手段”解决裁军、军控和防扩散这类“政治问题”,不愿意受到国际机制或者国际法的约束。其二,某些核大国单纯强调自身关切,强力推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的谈判,却不肯在禁止外空军备竞赛问题上接受任何制约。其三,个别国家高度重视防扩散,忽视广大无核国家所强调的裁军义务,不愿在国际多边论坛讨论裁军事宜;不肯给予无核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极度贬抑消极安全保证(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价值;否定以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确立的一些重要裁军原则和措施;不是降低而是提升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并发展新型核武器。   显然,上述因素都有鲜明的单边主义色彩。而这种单边主义的裁军、军控和防扩散政策与手段,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缓解个别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却将长期损害国际安全环境与战略稳定,损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体现的契约精神。200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无果而终,就是国际社会对防扩散机制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的集中体现。   裁谈会僵局得不到化解,就很难在裁军、和平利用核能和防扩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这一情势不仅刺激了一些国家的拥核企图和行动,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亦有升级迹象,这无疑是所有国家的梦魇。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言,“判断失误、毫无结果的辩论以及为建立信任和解决冲突而建立的多边机制本身瘫痪”导致“国际社会几乎像是梦游般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为了避免噩梦成真,有关国家的确有必要重新检讨其在裁军、军控和防扩散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从而让2007年的裁谈会成为化解僵局的开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07-01-24 第03版 )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