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2013 > 第三期
第三期
“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研讨会综述
作者:何维保 来源: 时间:2015-06-16

“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研讨会综述

何维保

  2013年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及斯诺登事件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研究员认为,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奥巴马政府想要维持美国的创新能力,以避免被中国赶超,但近年来中国的技术进步超出了美国的预料,使得美国的当前地位面临着中国的挑战,美国因此怀疑中国通过互联网获取了一些技术。而中国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另外,谋求网络世界中的支配地位也是美国维护其霸权的重要举措,美国维护其霸权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为体都已经通过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性的的紧密连接,因此美国必须要掌控网络。谋求支配权的斗争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实力、经济规模等领域扩展到了并非虚拟的网络世界。

  傅梦孜研究员认为美国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当前,大国间直接的军事冲突是不可想象的,但通过网络战可以达成战争的目的。(2)网络战或对网络的支配还可以达成其他的国家目标,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所称的,网络战不会造成战争和恐怖袭击那样的物理破坏,其巨大的利益主要是通过军事、经济和科技间谍进行信息搜集,削弱对手,限制其经济发展,打击其动员能力,还可以进行和平演变,虽然美国口头上不再提和平演变,但网络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3)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发生了一些变化,借用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来说,美国如果控制了经济发展最快、网民增长最多、经济力量日益接近美国的新兴经济体,美国也就控制了网络政治的中心地带,也就是控制了网络世界,也就能够支配世界。这种简单的类比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值得我们思考。(4)实现其他的国家目标,如反恐,网络在这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美国提出加强网络安全的动机,确实是因为它担心别国会通过网络算计它,虽然它自己正在算计别国。对网络的依赖越高,国家安全就越脆弱,美国正是如此,因此它就经常会担心和紧张,并限制华为和中兴公司在美国的运营。总之,美国提出网络安全议题的背景和动机都很复杂,美国自身想支配网络,但它的控制能力离此目标还有差距。冷战后美国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在网络时代,虽然美国在互联网技术上占主导地位,但它没能主导制订一套全球都可接受的网络安全规则,这并不利于美国自身。美国虽然想控制网络世界,但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一样具有很多现实和复杂的挑战。美国想通过网络打击别国,但想不受到报复,那是不现实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作为现存大国和崛起中大国的美国与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但两国如何进行合作,还需要相关各方进行更多的思考。

  外交学院的李海东教授分析了美国提出网络安全议题的动机。他认为,首先,应该从大战略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美国的做法。他用李德·哈特的战略论间接方法解读了美国的行为,认为美国是把中国当作一个战略对手来看待的,因此美国会运用各种手段来阻止其竞争对手,延缓中国的崛起。网络安全问题被上升到如此的高度,用李德·哈特的思路来看,美国是在用间接的方法,让中国显得很被动。因此我们应注意从大战略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美国提出网络安全议题的深层动机。其次,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到国际体系的转型,对此后全球公域规则的构建来说是一个重要议题。在全球公域规则的制订方面美国一直企图占据领先地位,美国也把自由出入全球公域当作它的一个核心利益,包括海上航行自由等等,因此它会不遗余力地去打造包括网络在内的全球公域的规则。在网络规则问题上,中美两国的立场不太一样,美国强调网络自由,但中国对此比较警觉,担心这会侵犯到自己的主权和安全。再者,网络安全涉及多方面的的议题,其核心是经济领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但网络安全其实还涉及更多的议题,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带有综合性,对一个国家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美国把网络安全问题设置成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想通过议题设置来引导中美关系的走向,这凸显了美国在中美关系上以我为主、先行引导的姿态。中美要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网络安全问题是双方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应快步跟上,跟美国平等地讨论,最终制订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最后,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到真正的硬安全,因此美国建立了网络司令部,并且其人数正在急剧扩编。这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领域中的网络安全,而且在军事安全领域也应该尽快加强相关建设。

  对于因揭露美国的“棱镜”计划而引起全球关注的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李海东教授表示对此人的个人命运不很乐观,因为目前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愿意接收他,因此他有可能最终还是会被送回美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徐龙第副研究员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他指出,美国的这些做法反映出美国非常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至于美国提出网络安全议题的动机,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美国受到的网络攻击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现实促使美国更加重视网络安全问题。(2)美国的网络技术比较先进,它想在这方面压制别的国家。(3)美国想引领网络领域国际规则的制订。中俄一起提出的信息安全准则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迪拜国际电信大会上的情况也表明,西方的规则不一定能够行得通。(4)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有关,随着美国削减军费开支,美国有关各方都想借助网络安全问题多争取军费。(5)对整体的中美关系来说,美国是想通过提出网络安全议题来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它指责中国通过网络窃取知识产权,一方面是想保护其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是想压制中国。

  对于中国在与美国进行的网络安全对话中可以谈什么,他认为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1)探讨相关的概念问题。例如中国讲信息安全,美国将网络安全,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另外对网络主权、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等概念,也需要进行对话和沟通。另外还有网络战问题,以及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技术规则、IP地址的分配等,都需要对话。(2)磋商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打击网络犯罪和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3)坚持进行多层次、多主体的交流。除政府机构外,两国的智库等其他主体间的交流对于加强两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很重要。

  对于斯诺登事件,他认为,斯诺登事件本身就是美国价值理念的产物,美国人对自由、人权等理念的信奉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出现。这一事件对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会有比较大的影响,美国的一些网络安全立法进程可能会因此受阻。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自称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斯诺登事件的出现证实了这一点,并且斯诺登事件也证明了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虚伪。因此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平衡的态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信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张明副研究员介绍了其所在单位与美国战略研究中心进行的双轨对话情况,他指出,通过分析双轨对话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的中美间从谷歌事件、华为事件到曼迪昂特报告等网络事件,可以看出,中美间的网络安全议题热,是美国政府在有意推动的。美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诋毁中国的网络形象,给中国制造一个黑客国家的形象,为自己建设网军等寻找借口,并逼迫中国做出反应。对于中美在网络空间问题上的争议,他认为,美国的官员与学者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关切具有一贯性,首先是关注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其次是网络经济间谍行为,即知识产权保护,再次是网络犯罪问题、网络自由问题,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等。美国现在最关注的是网络经济间谍行为。在双轨对话中,美国几乎没有谈及网络自由问题,这证明了美国的功利主义,在迫切需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时候它可以先不谈网络自由问题。中方对自己在网络空间问题上的立场也毫不避讳,中方首先强调的就是稳定,包括政治体制的稳定,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稳定是社会其他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也反映出中美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不一样。其次我们关注的是打击网络犯罪,包括经济欺诈和电信欺诈等,当然我们也关注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掌控。

  他认为,从中美不同的网络关切,可以看出中美在网络问题上的主要争议领域有哪些,这些争议领域主要是:(1)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的制订问题。包括网络规则的制订,不同主体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规则冲突时怎样解决等。(2)国际法在互联网中的适用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武装冲突法是否适用于网络空间的问题。中美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有差异。另外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中美的立场也不完全一样。(3)网络空间的军事化问题。包括对网络战如何进行界定等。(4)国际机构在互联网空间的作用问题。美国对于让政府间组织在网络空间问题上发挥作用态度并不积极,这实际是因为它担心自己在网络问题上的话语权会受到影响。而中国主张发挥国际多边机构的作用。

  对于中美在网络问题上能够进行哪些合作,他指出中美在技术层面、职能部门层面和国际组织层面上事实上都有一些合作,现在美方逐渐要推动两国政府层面的合作,美方还一直希望推动中美军方在这方面进行对话。对于如何应对中美间的网络争端,防止网络冲突升级,他认为,中国首先要善于在这个问题上表达自己的关切;另外对相关国际法的研究工作要跟上,对于武装冲突法能否适用于网络空间等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要积极发挥国际多边机制的作用,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机制;最后,要区分美国国内的不同声音,分清美国政府、国会和媒体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美国政府的立场与美国媒体的声音有时还是有差别的。

  美国研究所的张国庆副研究员认为,最近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凸显出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国的网络战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网络战;反恐,打击犯罪;维护商业安全,保护知识产权;进行情报搜集;进行文化渗透。他认为,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应做好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战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对于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博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团队去做相关的工作等。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的苏璞睿副主任主要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他指出,斯诺登事件的发生验证了我们以前的一些猜想,即美国的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与美国政府存在某些先前不为人知的合作。由于在软件系统中置留后门很难被发现,并且即使被发现了,有关企业也可以推脱说是因工作失误而导致的漏洞,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不法活动的风险很低,犯罪成本也很低。这使得美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势,因为当前的很多重要软件和互联网产品都是美国开发的。美国限制华为、中兴等中方公司在美国的发展,是因为它自己能够通过互联网企业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所以它担心我们也会那样做。对于美国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有关国家的电网等基础设施,以前很多人还认为这种事情离我们很遥远,但斯诺登所曝光的项目表明,这样的危险离我们其实非常近。

  对于斯诺登事件带来的启示,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美国以漏洞为形式的后门以后仍会广泛存在,因为美国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们又没有可以威慑它的手段。因此这肯定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2)斯诺登事件也揭示出了美国的流量监控能力,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加密手段对数据流进行保护,但对于美国破译密码的能力我们目前还很难评估。美国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是比我们强很多的。(3)关于数据分析问题,美国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令人担心,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保护哪些数据。对于互联网上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实际是一个战略问题。

  他认为,斯诺登事件发生后,中国应利用这个机会推动我国信息产品的自主化;其次,对于真正涉及国家安全的网络资源,应该逐步建立一个保障的体系,实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在技术上,一方面要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开发自己的替代产品,中国有巨大的网络产品市场,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个市场,靠创新开发出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产品,就有望扭转自己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本文责任编辑:张超)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