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2013 > 第三期
第三期
“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玮 来源: 时间:2015-06-16


  ○学术动态

“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研讨会综述

王 玮

  2013年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叙利亚局势与大国博弈”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解放军总参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的20余位专家与会。与会者就当前叙利亚国内局势及其走向、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相关国家关系、围绕叙利亚问题的大国博弈和中国的政策抉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一)叙利亚问题的性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李国富研究员指出,叙利亚问题不再是个地区问题,是折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一面镜子。叙利亚当前问题的特别之处在于,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严重的社会对立,而且支持或反对巴萨尔的势力各自又受到国外的支持,目前两派之间的冲突处于拉锯往来的僵持状态。叙利亚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叙利亚国内矛盾和冲突的发展,也折射出中东地区宗教、民族、地区力量的博弈和斗争的演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牛新春所长指出,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就经常出现动荡局面,但主要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争斗。像叙利亚当前这种国内政治力量之间剧烈斗争的局势,在历史上还不曾出现过。故而,叙利亚问题虽然牵涉到多方国际力量,但仍然是一个国内问题。

  对于出现当下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指出,黎凡特地区(指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大片地区)在历史上就存在各种各样的深刻矛盾,宗教矛盾、教派冲突、民族问题、部落纷争一直困扰着这一地区。近代以来,法国殖民者还故意挑起教派之间的冲突,实现以夷制夷的统治目的。实际上,当今叙利亚自由军的主力,很大一部分是为报1982年哈马屠杀之仇的教派力量。叙利亚乱局,归根结底还是教派冲突和宗派斗争,千百年来的历史表明派系之间谁也不能彻底消灭谁,今天也还是这种情况。

  (二)叙利亚的当前形势

  总参二部由健同志详细介绍了叙利亚当前战局。他指出,当前局势还是政府军占有优势,但是政府军不急于拿下西北部地区,而是要通过消耗战来逐步消减反对派力量。从外部介入情况看,伊朗目前有一万余人活跃在叙利亚境内,而且源源不断地向叙利亚提供援助,因此,从短期看,政府军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反对派也有自己的优势,反对派七万多人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提供着充沛的经济援助,而且土耳其、约旦等叙利亚邻国也成为反对派的后方基地,反对派因此灵活机动,进退有据。这样,叙利亚战局就会长期化、僵局化。

  牛新春所长指出,叙利亚问题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国内斗争。而且,因为是国内斗争,国际力量的卷入也就少一些,外部施加的影响也就弱一些。就目前形势看,美国有能力介入但没有介入的意愿,欧洲有介入的意愿但缺乏相应的实力,俄罗斯有一定实力也有一定意愿,但能力有欠缺,意愿也不坚决。总之,各种国际势力目前虽然介入叙利亚事务,但程度不高。

  基于此,与会者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强势介入,当前这种争执不下的僵局会长期持续,甚至会延续十年之久。正如李国富研究员指出,一方面,反对派武力推翻政府的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政府军也不能将反对派彻底清除掉。因此,政府军和反对派的角力会长期化、常态化,但2014年6月会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各界预期的叙利亚选举能否如期举行、到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还是会成为影响局势的变量。

  (三)美国的立场和行动

  殷罡研究员指出,美国人不认为自己是个地中海国家,干预地中海事务的意愿较之过去大大降低。美国人认识到,中东地区的乱局,不关民主、自由的事,始终是一神教文明圈的派系斗争。在认清中东乱局的本质之后,美国人在等待法国人收拾局面。

  由健认为,美国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广泛的利益,与地区国家有盘根错节的联系,很在意其在中东地区的形象。稳定地区秩序,即是稳定地区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它并不会坐视不管。从操作角度看,美国有可能逐渐向反对派提供重武器,其设立禁飞区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牛新春所长分析道,美国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特别是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美国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如果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如果阿萨德政府完全控制局势,如果基地分子在叙利亚占据上风,美国可能会军事干预。其中,前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而第三种情况是美国最不能容忍的局面,但是不能排除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美国情报部门也在研判形势,在此基础上调整其政策。

  国防大学唐永胜教授认为,目前阶段美国在若即若离的介入中东局势。保持适度的动荡,符合美国的利益。只有在动荡的时候,才能凸显美国的重要性。历史统计表明,中东动荡之余,石油美元就会流向美国,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在中东问题上,只要中俄不对美国的海上霸权构成实质挑战,这一问题就始终是美国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郑羽研究员指出,2003年以来,美国到处鼓动“颜色革命”,推行“大中东计划”,利用这些国家内部矛盾,推进美国的利益。但是,也要认识到,叙利亚没那么重要。叙利亚问题充其量是一个地区热点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够影响国际走势的战略问题。其缓变也好,突变也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都非常有限。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叙利亚无法跟伊拉克、阿富汗相提并论,美国从这两处都撤军了,怎么可能在叙利亚投入太多。

  (四)俄罗斯的立场和行动

  李国富研究员指出,阿萨德政府经受住阿拉伯之春的考验,说明是有民众基础的。目前,阿萨德的命运是大国争执不下的一个问题。俄罗斯、伊朗、真主党作为叙利亚强有力地外部支援,对阿萨德政府的延续异常重要。

  牛新春所长指出,俄罗斯和伊朗对阿萨德政府的支持是明确的。在中东地区,说话有没有底气,得看说话者有没有实力。俄罗斯虽然较之以往军力有所不济,但是仍然有能力派军舰到地中海巡航。俄罗斯依然能够发出强有力的军事信号,而这些信号也能明确无误地传递给反对派的西方支持者。

  由健同志和唐永胜教授都提到,俄罗斯外交灵活多变,会相机行事。由健进一步指出,妥协和交易在外交活动中并不鲜见。如果有利可图,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放弃对阿萨德政府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何维保博士指出,目前阶段美国没有筹码同俄罗斯进行交易,美国对俄罗斯的需要,甚于俄罗斯对美国的需要。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即使想和俄罗斯作交易,也拿不出诱人的筹码。更何况,俄罗斯不允许利比亚的情况在叙利亚重演,因此未来俄罗斯对阿萨德政府的支持依然是可以预期的。

  郑羽研究员对十年来的俄美关系进行了回顾,并对两国各自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全面解读。他指出,俄罗斯对美国利用别国内部矛盾推进自身利益的行为十分反感。这种反感始于乌克兰颜色革命,并在2005~2006年间达到顶峰。其时,普京甚至担心自己也成为颜色革命的牺牲品,所以对美国这种利用内部矛盾推翻一国政府的做法反感至极。俄罗斯现在国力确实有所下降,但是俄罗斯人有战略眼光,想得很长远。俄罗斯人认为,叙利亚是俄罗斯在地中海仅存的战略支点,如果每个支点都被拔掉的话,将来即便俄罗斯恢复了国力也很难再拿回来。况且俄美之间,除了反导问题,再没有其他大的矛盾,而俄罗斯也不指望美国在反导问题的让步作交换。因此,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一方面是出于政治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战略算计。

  (五)欧盟/北约的立场

  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指出,对于欧洲国家与中东地区的联系,需要从文明视角、地缘视角和软实力视角加以考察。欧洲和中东的传统联系割舍不断,从地缘上看地中海是欧洲的后院,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余晖依然闪烁在该地区。1995年,欧盟的“巴塞罗那议程”将叙利亚纳入了欧盟伙伴关系计划框架之中。欧盟希望能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影响,但是历史教训和能力不足是困扰欧盟的两大难题。当今形势下,欧盟一心想要赶阿萨德下台,却没有为收拾之后的烂摊子做好准备。在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也是个问题。仅就三大国来讲,法国是干预的急先锋,主张加大力度;英国的立场则低调了许多;德国的态度更加谨慎。这样,欧盟内部就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故而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王义桅教授进一步指出,由于欧洲国家在安全上过度依赖北约,遂使美国成为是否干涉、如何干涉的最终裁决者。此外,俄罗斯明确反对的,北约也不敢逼之太甚。因此,欧盟的立场显然也受到美俄两国的影响。对欧盟的政策立场,他总结说,欧盟不反对政治解决,意图通过非军事手段促使阿萨德下台;希望通过经济制裁,促使叙利亚内部瓦解;希望阿盟、联合国介入调解,给出外交解决方案;另外也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六)地区大国的立场

  由健同志指出,叙利亚问题看似派系之间的斗争,实则反映出伊朗与阿拉伯的长期斗争。叙利亚一旦崩溃,地区国家极有可能卷入由此而导致的漩涡当中,进而引发大规模的教派冲突。这种前景并非没有可能,特别是伊朗作为叙利亚的最大外援,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制裁。伊朗变局显然也会影响叙利亚局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何维保博士指出,以色列作为叙利亚的死敌,持续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而在美国,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力量很大,活动很成功,凡是对以色列有利的,都不难找到各界的支持。从以色列方面来说,中东地区的混乱有利于以色列的安全,而叙利亚陷入内乱则使其无暇对戈兰高地提出声索。因此,以色列的立场,也对叙利亚走势构成影响。

  李国富研究员指出,迄今为止,以色列已经对叙利亚进行了四次军事打击,这也引起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警觉。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战略东移也是心怀不满。这也印证了伊朗的说法,在中东,美国只是流水的兵,伊朗才是铁打的营盘。所以,阿拉伯国家还是要回归现实,不能指望美国将其视为唯一重要的地方。

  (七)叙利亚未来走势

  鉴于叙利亚形势已经陷入僵局,政府军和反对派都无法打破这种平衡局面,它们各自的外部支持力量也都无力或无意深度介入。因此,与会者多认为,这种僵持局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过,由健同志也指出一种可能走向,即反对派可能最终取胜。一方面,反对派灵活机动,进退有据,且外部支持者财力充沛,立场坚定;另一方面,政府军疲于应对,时有内讧,且外部支持者亦受孤立,难得持久。总之,叙利亚混乱局面的延续,造成地区关系紧张,对地区稳定构成影响。叙利亚局势的走向,不仅牵涉大国的利益判断,也在拷问国际社会的公共道德。大国除了浑水摸鱼,在乱局中推进国家利益之外,也肩负着恢复叙利亚国内秩序、稳定社会情绪的道义责任。

  (八)中国的政策选择

  李国富研究员指出,我们需要对自身能力有清醒认识。我们要坚持不干涉原则,这也得到海外国家领导人的普遍认可。目前,我们要利用长期坚持的维护公正、爱好和平的原则立场,争取中东地区更广泛的政治理解,为日后更好处理同地区国家关系夯实政治基础。

  殷罡研究员指出,地中海一神教文明圈是埋葬帝国的坟场,与中华文明远隔天方。目前阶段中国应当对所谓“西进战略”审慎对待,不要重蹈往日帝国的覆辙。当前困扰中国的周边问题亟待有效应付,不可忙中取乱。所谓“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也是个假命题。中国延伸海军力量应当致力于维护马六甲海峡和相关海域的航运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教授指出,近年来阿拉伯世界乱局不断,中国的贸易、投资利益连续受损,这亟待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外资产的安全。前期的政策中等待、观望、拖延的成分比较大,主动塑造的举措少一些,造成了总是应对事件、弥补损失这样的局面。总体上,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国历史上处理西域事务的宝贵经验。在国际场合,我们不能拆俄罗斯的台,也不能害怕得罪西方,但也要避免频繁得罪西方。

  唐永胜教授指出,在中东地区,美国做不成的事,我们也不要涉足,要避免陷入狭隘的派系斗争当中。在道义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进程当中,利用我们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友谊,多提有助缓和局势、缓解矛盾的政治解决方案。在具体问题上,也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适度灵活一些。在周边问题上,也要有战略耐心,不要急于摆脱困境,而采取一些不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行动。

  郑羽研究员指出,在太平洋东岸,中国太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了,因此,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要坚定支持俄罗斯。中国的影响力主要在经济领域,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所述,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中国的影响力所在。苏联悲剧的诞生就是因为总是高估自己的力量,中国千万要避免高估自己的力量。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