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作者:赵梅
来源:
时间:2015-06-16
编 后 在本期“专论”中,赵全胜的文章讨论了亚太地区中美“双领导体制”的出现。他认为,基于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出现了中国在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美国在军事、安全、政治领域分别发挥领导作用的“双领导体制”。 葛腾飞和苏听的文章探讨了美国“反叛乱”理论的发展及其困境。文章认为,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肯尼迪时期、里根时期和小布什-奥巴马时期。作为美国海外干涉的一种理念依据,“反叛乱”理论总是面临着对外干涉本身所固有的政治、军事和道义困境。 李庆明的文章论述了美国《外国人侵权法令》的发展轨迹。他指出,该法令对人和事项管辖权的范围一直在扩大,美国联邦法院愿意执行国际强制规范,但却倾向于按照非自动执行条约理论行事,不执行大多数国际人权公约或条约。 刘进的文章讨论了针对美国反托拉斯法协议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他指出,《滕尼法》及2004年该法修正案使法院在对反托拉斯协议裁决的司法审查上完成了从“橡皮图章”向“论坛”的角色转变,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仍然赋予司法部在协议裁决上以自由裁量权。 刘卫东的文章论述了美国总统法律条款临时中止权的内涵及运用。他指出,在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问题上,1998年以后由于美国国内政治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美国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过法律条款临时中止权。 毛瑞鹏的文章讨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前夕中美资产要求问题的谈判。他认为,在尼克松第二任期的后期和福特任期内,由于美方试图依靠双边经贸关系的进展来显示两国间紧密联系的做法无法获得中方的认同,所以导致中美双方关于资产要求问题的谈判未获成功。 孙玉琴的文章论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的关系。她指出,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初期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对美贸易造成了严重冲击,而1933年以后美国降低关税壁垒等因素则带动了中国对美贸易的增长。 李文硕的文章探讨了17世纪马萨诸塞殖民地塞勒姆审巫案的起源。他认为,跨大西洋的移民往来和文化交往是塞勒姆审巫案发生的外部因素,而新英格兰地区的社会变迁则是审巫案的本土诱因。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盼望与广大学界同仁一道,努力把《美国研究》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