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2012 > 第四期
第四期
“2012年美国大选后的 中美战略关系走向” 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欢 来源: 时间:2015-06-16


  ○学术动态

“2012年美国大选后的
中美战略关系走向”
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 欢

  2012年11月26日,“2012年美国大选后的中美战略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50多位学者与会,就大选后美国对华战略基本态势、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分析。

  (一)美国对华战略态势。多位学者指出,2012年大选后美国对华战略将基本保持竞合的态势,但竞争性因素正在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研究员指出,过去几年来的中美关系具有几个特点,包括:高层互访作用递减;第三方因素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军事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中国国内政治开始介入中美关系;在双方矛盾和摩擦增加的情况下,中美之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多位学者认为,中美关系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贺力平教授指出,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和过去大国间的战略关系相比,很重要的一个差别是,双方拥有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经济上的高度依存成为两国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础。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指出,中国已于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加出口的最有力的市场。奥巴马政府落实出口倍增计划,振兴美国经济,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同时,也有多位学者认为中美关系存在变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副所长、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研究员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史无前例,美国的心态因此发生变化,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节点上,可能发展,也可能逆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认为,中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变数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美国在财政、经济困境中自信心下降,对中国的疑虑增加;二是中国对自己身份和利益的认知存在矛盾,导致对外政策包括对美政策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认知矛盾表现为:中国既要维护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有追求成为发达国家的雄心;既有普通国家的思维方式,又开始有超级大国意识。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研究员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迅速发展到占美国的一半,比双方预期的要早得多、快得多,中美双方都没有准备好,从机制、能力到认知都有差距,摩擦必然增多,关键在于找到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处理方式。

  (二)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多位学者认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没有连任压力,因而他会试图在强化亚太、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朝核问题等多方面寻求突破,这将直接形成对华政策变数。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安全班子会有较大调整,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领导层会换新人,国务卿、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国防部长都要换人,这些新人在认知国际关系和对华关系方面会与前任有所不同,个人风格也不同,尽管不会改变美国对华政策整体框架,但是会对具体政策内容和实施手段有所影响。多位学者指出,美国将逐步对“再平衡”战略展开调整,在全球军事收缩状态下,进一步西收东移、强化亚太;美国重返亚洲的目标将更加多元化,在强调政治与安全问题的同时,补充强化重返战略中的经济配套措施,在关注东北亚的同时,更加重视东南亚;美国在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增加对华压力,可能给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进一步制造障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祖贵教授指出,美国对中东能源的依存度在下降,主导中东的意愿也在下降,维护主导地位的手段和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更多地寻求盟友和多边机制的支持,中美之间存在维护中东能源通道安全的共同利益及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多位学者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幅度受到其整体外交战略和具体政策环境的约束。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研究员指出,美国对华战略总体上服从于美国的整个外交战略,其核心目标是重振美国的战略地位,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共识基础,其对华战略不会因为人事变化出现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政治室主任周琪研究员指出,奥巴马连任后将在内政外交领域面临一系列艰难抉择,中东问题对美国而言比亚洲事务更为紧迫,而美国在伊朗核问题、结束阿富汗作战任务、叙利亚问题及巴以和平问题上,都需要同中国合作。美国如果把中国和伊朗并列视为潜在敌人,就很难争取到中国的支持。

  (三)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多位学者指出,中美关系并非必然是零和博弈,但是建设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付出努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楚树龙教授指出,由于中美两国在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共同利益之外,还需要双方尊重彼此的不同点,不挑战、不危害对方的重大利益,这样才有可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崔立如研究员指出,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美两国需要超越大国竞争的传统思维,在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更高的价值认同上寻找共识,从地区多边机制入手,取得合作关系的突破。陶文钊研究员认为,两国需要在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无法建立互信的领域之外建立互信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刘学成研究员指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美国对“再平衡”战略进行再调整,合理利用多种机制,面对现实,管控分歧,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中美最高级领导人应尽快确定两国关系方向、大的方针战略及政策框架,以利未来四年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中心主任姚云竹研究员指出,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总体关系中的短板,双方应该积极寻找利益共同点,特别是在反恐、打击海盗、救灾、护航、维和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互利合作,通过合作积累互信。双方应在有一致利益的全球公共安全领域展开互利合作,并在亚太地区寻求建立一个中美都能发挥作用的多边机制。多位学者指出,中美之间已经建立的90多个对话机制起到了一定的沟通、摸底作用,今后需要更加重视重要对话机制的实际落实效果。多位学者认为,对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的热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积极地强调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并用伙伴关系来定位中美关系,而美国较少关心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个命题,并把两国关系形容为非零和竞争关系。中国应该从两国国内主要社会力量入手,挖掘利益共同点或交汇点,以民间促政府、以地方促中央,进一步夯实两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社会基础。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交流比较充分,得到了与会学者的积极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中美关系无法简单地维持现状,更为紧要的是,双方要防止两国关系落入零和式的冷战游戏;现在需要两国在全球、地区和重大领域共建一个健康积极的战略框架,营造建设性的进程,逐步形成一个新的世界格局,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大国关系。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