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2011 > 第三期
第三期
“美国军控政策与地区安全形势”研讨会综述
作者:曹筱阳 来源: 时间:2015-06-16
“美国军控政策与地区安全形势”研讨会综述 曹筱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于2011年7月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美国军控政策与地区安全形势”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等在京单位的20余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中美核战略对话和核透明、国际核军控形势走向、防扩散和地区安全形势、日本核泄露后的核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国际军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中美核战略对话与核透明问题 与会者认为,美国2010年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37次提到与中国建立战略稳定性的问题,与2002年的报告相比,对中国的定位出现很大变化。今天的中美战略稳定,不同于历史上的美苏战略稳定。对于战略稳定性的问题,中美对一些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双方还没有共同认可的方法和途径。在中美战略互信缺失的背景下,谈核战略稳定问题有现实的困难。 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大框架下,2011年5月中美举行了首轮中美战略安全对话。与会者认为,建立中美战略对话对稳定中美关系有益。近年来,核问题日益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担心中国力量出现突破性发展,希望增加可预期性。美国希望通过战略对话来影响和塑造中国的战略思想。在中美交流中,推动中国核透明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目标。在中方的坚持下,核内容没有列入2011年的中美战略安全对话的议题,但是美国还是希望尽快将此列入对话。然而,目前解决中美核透明问题存在现实困难,主要包括:中美无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战略需求;中美互信基础缺失;中美核战略差异和实力对比明显。与会者认为,通过深度对话,可以增信释疑,也有利于增加中美互信。 (二)国际核军控形势走向 与会者就国际核军控问题交换了意见。有学者认为,在刚结束的2011年裁谈会二期会议上,有关各方未能就启动禁产谈判达成协议。主要是巴基斯坦坚决反对启动禁产谈判。最后达成的联合声明是要维持裁谈会势头,积极推动禁产谈判。美国方面非常想推动禁产条约谈判,但是没想好谈什么,美国想推的是启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想在美国大选前启动谈判,以期对奥巴马连任有帮助。 有学者认为,国际核军控的发展势头在趋弱。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于2011年2月生效。核裁军谈判成为美俄改善双边关系、推进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虽然双方原则上同意削减,然而一旦涉及实质性内容它们的分歧便暴露无遗。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美俄对谈判的需求不一样;在削减目标上分歧严重;受两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 (三)防扩散与地区安全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应加强对印度核武器和核政策的研究。在南亚核扩散问题上,中外专家持不同的看法。中国学者相对乐观,西方学者认为南亚是最有可能爆发核冲突的地区。在他们看来,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印巴的核竞赛一直在继续;印巴核威慑不可能达到像美苏核威慑的程度,打核战争的危险虽下降,但是打低烈度战争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可能跨越核门槛。 还有学者提出,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局势的变化,尤其是北约空袭利比亚,对朝鲜半岛的冲击很大。朝鲜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思路可能发生动摇从而转向中国。果若如此,中国在处理对朝和对美关系时政策选择的张力将会加大,这将中国外交形成新的挑战。 (四)日本核泄露后的核安全问题 与会者就日本核泄漏后的核安全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学者认为,福岛核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海水的放射性污染,给全球核能安全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和教训,也将促使国际核电产业进行重大调整。无论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还是从国际层面来看,未来全球核电产业应加强监控和管理、提升核安全标准,并加强国际与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以提高核能安全。在未来核电发展格局上,全球核电产业可能向核大国和新兴工业国集中。德国、瑞士、瑞典已经表示放弃核能。东南亚地质结构脆弱、水平有限,在发展核能上变得谨慎。美国、法国和中国等大国仍将坚持发展核能。 有与会者提出,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中国不能放弃核能发展,但应从技术和机制上予以综合解决。在福岛核事故前,中国大规模建造核电站,大跃进式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安全隐患。与会者建议,为提高中国的核能安全,各监管部门应把核电的立项审批上升到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加强监管;中国应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级应急体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在核电站的选址上,应谨慎并进行综合评估。 (五)网络空间国际军控问题 近年来,伊朗核设施遭受大范围的电脑病毒攻击、维基解密、中东北非大规模动荡等一系列国际事件表明,网络不但影响正常生活,也正在成为威胁国家政权体制、挑战传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动世界政治变革的重要工具。与会者认为,网络安全涉及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空间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手段,应从战略角度和政权稳定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网络军控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达成具有约束性质的条约。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缺乏政治意愿;核心概念争议大,迄今未对网络军控的内涵和外延达成共识;技术管控的难度很大,难以完全照搬传统的军控模式;难以实施履约核查;现行的国际规范漏洞多,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形成有效的制约。未来网络军控可能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展开。 与会者认为,奥巴马政府2011年5月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是在美国对网络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安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对网络空间做出的重要政策宣示。在网络军控方面,美国政府的立场是:一是把网络攻击视为与其他武力攻击一样的攻击;二是对网络攻击美国保留一切手段进行自卫。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攻击如果达到武力攻击的强度,美国将进行武力反击;三是对网络军控,美国更倾向于如何进行溯源、威慑和先发制人的打击等一般行为规范。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