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控与防扩散政策研讨会”综述
作者:樊吉社
来源:
时间:2015-06-16
“美国军控与防扩散政策研讨会”综述 樊吉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于2010年4 月21 日在北京举办了“美国军控与防扩散政策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清华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美俄新核裁军条约、核安全峰会的成果及影响、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以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等四个问题,与会者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美俄新核裁军条约 与会者认为,美俄在2010年4月8日签署的核裁军条约是奥巴马政府推行新核秩序的步骤之一,两国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实现核武库的裁减,对于此前陷入停滞的核裁军是一个显著的激励,但不应该高估该条约的意义。 新核裁军条约的关键内容体现在条约的议定书当中。新核裁军条约改变了计数规则,例如,新条约按照弹道导弹实际携带而不是携带能力来计算部署的弹头数量,将战略轰炸机按照携带一枚弹头计算。新的计数规则决定了这个裁军条约仅是一次战略力量的调整,而不是真正的大幅裁减,美国仍然保持了非常灵活的“上载”能力。新条约不仅没有触及那些处于储备状态的弹头,也没有限制导弹防御能力和常规“即时全球打击”能力的发展。新条约比2002年签署的《莫斯科条约》有所进步,规定了核查机制,但与《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相比,简化了很多内容。俄罗斯在裁军谈判中的很多要求没有在最后的条约中体现出来,相比而言,俄罗斯做出的让步更多,这反映了双方不同的战略需求。条约的签署对美俄“重启”双边关系有积极意义,但未来美俄能否延续深度核裁军仍有待观察。 (二)核安全峰会的成果及影响 与会者认为,2010年4月12至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表明,美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塑造国际议程的能力。通过主办此次峰会,美国成功地凝聚了国际社会对加强核保安的共识,将此前通过“合作削减威胁”项目加强核保安的努力提升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这次核安全峰会提高了核保安的地位,搭建了一个新的国际平台,确认了国际社会就此展开合作的重要性。虽然峰会通过的文件并没有约束力,但这毕竟是各国高层就此做出的承诺,它对国际社会加强核材料监管与合作是有益的,对核电复兴、防范核恐怖主义具有积极意义。核安全峰会并不是一个鼓励性的行动,它是一系列加强防扩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落实加强核保安的文件并就此展开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将面临诸多的挑战。有与会者认为,经过此次峰会,防扩散安全倡议有可能制度化,未来诸如巴基斯坦、伊朗和朝鲜等国将面临更大的防扩散压力。 (三)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 与会者认为,美国2010年4月6日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是国内主张维持现状的保守派和主张大幅降低核武器作用的自由派之间博弈的结果,集中地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核政策。 相比1994年和2002年的两份《核态势评估》报告,这份评估报告体现了美国核政策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首先是调整了对核威胁来源的判断,突出强调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威胁;其次是改变了对国际核裁军、军控和防扩散机制的态度和政策,主张维护并加强现有国际军控机制;第三是降低了核武器的作用,并对那些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做出了不对它们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进一步界定了使用核武器的条件;第四是强调维持与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稳定,承诺不发展新型核武器,并且推动核裁军。但同时,报告重申美国将继续维持一个“安全、有效的”核威慑能力,并为此加大对核武器项目的投入;要加强地区威慑能力,维持前沿部署能力,继续发展远程打击能力;美国还计划加强先进常规武器能力的建设,包括即时全球打击能力等。虽然美国核政策的调整结果并不符合一个理想的预期,但所有这些政策调整措施均体现了奥巴马总统的核政策调整理念,美国核政策正从“不变”中“谋变”。总的来看,由于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国际核裁军和军控呈现上升势头,并将对中小核国家构成压力。 (四)《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 与会者认为,2010年5月份召开的第八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是观察未来国际军控与防扩散走向的出发点。由于2005年第七次审议大会以失败告终,当前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而很多发展中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这些问题都彰显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 与会者认为,这次审议大会仍将讨论核裁军、防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个条约支柱,具体而言,大会将讨论有核国家能否继续推进核裁军及裁军具体措施问题、地区裁军与防扩散问题、促进与加强保障监督以防范核扩散问题、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及核安全与核保安问题、加强条约普遍性问题及执行1995年中东决议问题等。多数与会者认为,有关建立中东无核区的讨论将影响审议大会最终文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