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2002 > 第二期
第二期
也谈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
作者:黄卫峰 来源: 时间:2015-06-16
《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 也谈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 黄卫峰 〔内容提要〕20世纪初发生的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黑人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新黑人知识分子以复兴黑人文化和自尊为手段,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 国社会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为后来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国际上的“认同黑人文化传统 ”运动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美国历史/ 种族/ 新黑人文化运动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多种称呼,如“新黑人运动”、“黑人文 艺复兴”、“新黑人文艺复兴”、“哈莱姆文艺复兴”等,主要指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黑人 文化“首府”纽约哈莱姆为中心,以复兴黑人民间文化遗产、表现民族自我、反对种族歧视 和振兴美国黑人文化为主要内容,在保持黑人尊严和个性的前提下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为宗 旨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本文拟就这一运动的内容、特点及社会意义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加速了美国黑人的城市化和北迁,促进了城市黑人聚居区的形成, 而且唤醒了黑人的民族意识,进而推动了致力于开发包括美国黑人民间传统在内的文化解放 运动,为黑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氛围。 也谈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美国研究   一般说来,美国黑人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逐步城市 化开始的。以保尔·劳伦斯·邓巴和查尔斯·W·切斯纳特的创作为代表的黑人文化开始了 以民族意识为特点的现代转型。黑人作家开始有意识地用黑人民间文化遗产反映黑人生活及 其所面临的问题。邓巴通过自己的方言诗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黑人身上和黑人作为艺术处 理题材的可能性上。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上帝的运动》因描写黑人在纽约的生活而被视为以 纽约为背景的哈莱姆文艺复兴小说的先驱。切斯纳特更多地关注肤色界线的摩擦和黑白两个 世界的交往与冲突,努力纠正重建时期的白人小说对黑人形象所作的各种歪曲描写。他的小 说《女巫婆》等涉及了新黑人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源泉之一,即黑人民俗传统。杜波依斯的《 黑人的灵魂》探讨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问题,对有抱负的年轻黑人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 响。该书有好几篇文章谈到民俗、民间音乐和灵魂经历的严峻考验。詹姆斯·韦尔登·约翰 逊的布道诗为年轻一代黑人诗人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的小说和克劳德·麦凯的诗篇描写了 美国黑人生活的现实及寻求民族认同的努力,成为20年代新黑人文学的直接先驱。新黑人文 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现代黑人文化变革的历史延续。与此前 的黑人文化相比,新黑人文化运动表现出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社会主体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新型黑人知识精英群体发起的文化思想运 动,不仅人数更为庞大(具有创作天赋的黑人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而且更具现代气 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契机,美国黑人在新的自由观和机会观的驱使下,纷纷涌向城 市和北部。黑人大迁移不仅仅是一场生存地理位置的改变,而且是黑人脱离南方农村生活方 式、进入北部现代工业化城市生活的一次拔根,黑人从一种文化移植到了另一种文化。第一 次世界大战、黑人大迁移和城市黑人聚居区的形成促进了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城市黑人以 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国社会中。新黑人批判并否定汤姆叔叔型驯顺的旧黑人形象,表现出新 的精神面貌。新黑人知识分子对黑人民间文化遗产的肯定、对个性的发扬、对自由平等的追 求和渴望、对民族形象的关心、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成为后来美国黑人的典范。从启蒙对象 来说,新黑人文化运动的受众是经历了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变化的新黑人。   其次,民族色彩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具有更为丰富的民族色彩。一方面,它对黑人民 间遗产进行整理和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黑人历史上所前所未有的。黑人民间艺术和学术团 体在整理、研究黑人民间文艺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1925年由文化考古学家詹姆斯·韦尔登 ·约翰逊和他兄弟罗莎蒙德·约翰逊合作编写出版的两卷本《美国黑人灵歌集》,对黑人灵 歌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和社会意义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他黑人民间音乐,如爵士乐、布 鲁士乐、劳动歌曲等进行了分析。其他的成果还有《黑人民间韵文》、《我肩膀四周的彩虹 》和《脚上的翅膀》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人民俗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她对黑人民俗 的挖掘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研究成果体现在《骡子与人》、《告诉我的马》和《摩西 :大山之子》三部书中。在把黑人民间音乐运用于文学创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兰斯顿· 休斯。美国黑人民间音乐是休斯创作的主要源泉和表达方式,他第一次在布鲁士乐、灵歌、 劳动歌曲、舞蹈歌曲、布道中发现了新的表达方式,大大拓宽了黑人文学的发展道路。他在 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疲惫的布鲁士》、《抵押给犹太人的好衣服》、《哈莱姆的莎士比亚 》、《单程车票》、《黑豹和鞭打》、《延迟了的蒙太奇》和《问你妈妈》等。另一方面, 它大胆展现黑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歌颂黑肤色和黑人民族在美国社会的伟大成就成为 诗歌和小说作品中的经常性主题。兰斯顿·休斯鼓舞黑人自尊心的名句“黑而美丽”经常出 现在黑人贫民窟的墙上和篱笆上。精神上对非洲根的认同是美国黑人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方 面。古老的非洲不仅是新黑人作家的创作主题和题材,而且更是新黑人灵魂和精神的家园。 许多黑人作家在作品中把美国黑人描写成为异乡人,表达了对失去的美丽而阳光明媚的家乡 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在美国生活的不满。再次,它表达了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和新黑人的战斗 精神。新黑人作家在作品中对种族歧视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揭露,揭露私刑的罪恶和 混血儿的悲惨处境是新黑人文艺的两大主题。他们还通过文艺作品表达了黑人的愤怒。克劳 德·麦凯的《如果我们必须去死》成为新黑人斗争精神的绝唱。   第三,历史内容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具有更加丰富的历史内容。它首先表现出更大的 积极主动性。虽然黑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一直在音乐、民间传说等方面为美国文化的发展 作出着贡献,但这种贡献带有无意识性。新黑人文化运动则是黑人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发 展具有黑人特色的文学艺术的运动。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努力来证明黑人的智力潜能,驳斥“ 黑人低人一等”的谬论,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铺平道路。在运动中,包括黑人作家 、艺术家、思想家、评论家、赞助商等在内的各种黑人群策群力,团结合作,致力于黑人文 化的复兴。杜波依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阿兰·洛克、查尔斯·S·约翰逊、杰西 ·福塞特等老一辈黑人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威望积极扶持年轻一代黑人作家的成长; 《机会》、《危机》等杂志通过举办文学竞赛鼓励和发现黑人文艺天才;黑人知识分子经常 聚会交流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其次是黑人融入和黑白融合程度更高。新黑人文化运 动的参与者是一批训练有素的文化精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洗礼, 继承了西方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的许多作品借助白人文学 的形式表现了黑人的生活。前面提到的“如果我们必须去死”一诗便是采用了西方文学传统 中的商赖体形式创作而成的。黑白知识分子的融合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为了促进美国 文化的独立和黑人文化的发展而携手合作。美国白人出版商开始乐意接受黑人作家和诗人的 作品。白人主流社会较小型的文学刊物也是黑人作品发表的园地之一,有时甚至还向他们约 稿,对于扩大黑人作家的影响功不可没。如《当代诗歌》的编辑拉尔夫·切尼写信叫康蒂· 卡伦把手上的诗歌寄去。其他白人杂志,如《新群众》、《诗刊》、《日晷》、《美国水星 》等都向黑人作家敞开大门。《文学概观》还曾出过一期“哈莱姆专刊”。这些主流文学杂 志无疑对扩大黑人作者的影响力、增进白人对黑人文学的了解起了重要作用。有些白人从经 济上支持黑人作家的创作和黑人社区的文学活动。康蒂·卡伦、克劳德·麦凯、兰斯顿·休 斯等都曾得到过白人经济上的援助。《危机》和《机会》杂志主办的文学竞赛也离不开白人 的赞助。美国白人知识分子不仅为比赛提供赞助,而且担任比赛评委和颁奖晚会的嘉宾。乔 尔·斯平加恩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斯平加恩奖,以奖励为推进黑人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黑 人,还为《危机》杂志举办的第一次文学竞赛提供了奖金。一些白人作家不仅帮助并发现了 一批黑人文艺天才,并在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上加以指导,如休斯就是在林德赛的推荐下一举 成名的。卡尔·范维克顿对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影响值得特别一提。他被公认为对哈莱姆文艺 复兴作出最重要贡献的白人。他对黑人文化的鼓励是真诚的。他是严肃地把爵士乐当作艺术 形式看待的最早的人士之一。   双重认同成为新黑人作品的主要特色。新黑人在强调民族意识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美国 认同。新黑人知识分子的美国认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视自己为美国人。对于美国新黑人来说,把美国视为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当然 的。非洲对于美国新黑人来说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之根,是自己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是美国 黑人的母亲,但不是自己的国家。在《美国黑人的碎片》(AfroAmerican Fragm ent)中, 休斯审视了美国黑人和非洲遗产之间不自然的关系:“非洲是/如此古老/如此遥远。/除了 历史书上的记载/甚至没有留下记忆。”乔治·斯凯勒指出,“对于非洲人来说,非洲是没 问题的。但我们不行,我们已经有300年不是非洲人了。”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表达了 同样的观点。他强调尽管美国黑人起源于非洲,但他们“与这个国家的任何人一样是完全的 美国人。”他们对“返回非洲”不感兴趣。鲁道夫·费希尔在短篇小说《环形尾巴》中揭露 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回到非洲去!我就呆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回到我从未去过的地方?” 【注释】 转引自John Runcie,“Marcus Garvey a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Cary D. Wintz , e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1980-1994 (New Y 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6), p.332. 【注尾】内勒·拉森的小说《冒充白人》中的一个人物拒绝移民非洲,因为“她是 美国人。她在这 块土地上长大,她不想被拔根。”【注释】Nella Larsen, Passing (New York and London, 1971), p.178.【注尾】休斯在许多诗歌中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黑人。他 在《大 海》中写道:“我只是一个美国黑人。虽然我爱非洲的外表、非洲的节奏,但我不是非洲人 。我是芝加哥人、堪萨斯人、百老汇人、哈莱姆人。”【注释】 Langston Hughes, The Big Sea (New York: Hill & Wang, 1963), p. 325. 【注尾】杜波依斯主编的《 危机》和《信使 》杂志齐声讨伐加维“回到非洲去”的号召。《信使》要求“加维必须滚出去”,并敦促美 国政府把加维关进监狱或遣送出国。加维运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低估了美国黑人对美 国认同的强烈程度。事实上,当时的哈莱姆充斥着各种“返回非洲”的团体,但没有一个文 艺复兴的作家支持其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尽管新黑人的祖先在非洲,但他们认为斗争必须在 这块他们称之为家园的土地上进行。斗争方式应该是为了缓和而不是加剧种族紧张状态,应 该是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欢迎而不是相反。新黑人希望留在美国,虽然他没有把握是否要为此 使用暴力。当然,新黑人歌颂的不是眼前的美国,而是未来理想中的美国。他们不想做有名 无实的美国人,而是要成为一个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完整意义上的美国公民。在《 黑人艺术的标准》中,杜波依斯表达了黑人的这种共同的心声:“我们想成为美国人,完整 的美国人,拥有其他美国公民的全部权利。”【注释】 W.E.B. DuBois, “The Criteria of Negro Art,” Cary D. Wintz, ed., The Critics a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6), pp.366, 372, 373. 【注尾】虽然美国黑人在自己的国土 上遭受过白人种 族主义者惨无人道的折磨,但他们对自己祖国认同的决心不可动摇。克劳德·麦凯在《美国 》一诗中表达了美国黑人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虽然她让我饱尝痛苦,/用她的虎牙咬住 我的喉咙,/令我窒息,我却承认/我热爱这磨练我青春的人造地狱!/她的气势如浪潮涌如 我的血液,/赋予我力量挺身反抗她的仇恨。/她的确巨大如洪水冲激着我的生命。”【注释】戴安娜·拉维奇编:《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97—598页。 【注尾】   其次,新黑人视黑人文化为美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最终目的之一在于使黑人带着尊严进 入美国主流社会,为美国的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杜波依斯认为,充满真和美的黑人艺 术将把黑人带入美国主流社会:“就在真正的艺术刚一出现,黑人艺术家刚刚涌现时,就有 人拍着黑人的肩膀说道:‘他做到了那一点是因为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因为他是黑人; 他出生在这里,在这里接受教育;他不是黑人——黑人是什么?黑人就是人。这是你应该期 待的。’”【注释】DuBois, “The Criteria of Negro Art,” p.373.【注尾】美国黑人还 继承了白人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创作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如十四 行诗是克劳德·麦凯采用的主要诗歌形式。新黑人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文化视为美国社会的产 物。阿兰·洛克在《祖先艺术的遗产》一文中认为,美国黑人身上具有原始特点的品质,如 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等,是黑人在美国独特经历的结果。【注释】 Alain Locke,“The Legacy of the Ancestral Arts,”The New Negro , p.255. 【注尾】人类学家弗兰 克·弗雷泽尔认 为,美国黑人民间文化是美国黑人通过逐渐吸收美国文明中对自己有意义、为自己所了解的 各种成分发展而来的。【注释】 E. Franklin Frazier, “A Folk Culture in the Making,” The Southern Wo rkman (June 1928), Vol. LVII, No. 6. 【注尾】新黑人认同美国民主自由的理想。洛克在《新黑人 》中指出,美国 新黑人知识分子的外部目标“不是别的东西,正是美国制度和民主的理想。”【注释】 Alain Locke, “Enter the New Negro,” in Cary D. Wintz, ed., The Emerg ence of the Harlem Renaissance, p.104. 【注尾】休斯认为, 美国黑人有能力推动美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民主方向发展,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黑人自己 ,也是为了全体美国人。【注释】 Onwuchekwa Jemie, Langston Hugh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 ity Press), p.15. 【注尾】他在《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一诗中写道:“啊 ,让美国重新成 为美国吧——/这块从未成为美国的土地——/一定要成为人人自由的国土。”【注释】 Langston Hughes, “Let American Be American Again,” in Arnold Rampersad, ed. , The Collected Poems of Langston Hughes (New York: Vintage Book s, 1994), p.189. 【注尾】 二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以及涉及领域的多样性是新黑人作家和艺术家 创作的主要特色。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约16位黑人作家共出版50多部诗歌和小说作 品,还有众多黑人艺术家在绘画、音乐、戏剧领域留下了足迹。这些作品,既有描述黑人过 去在南方的生活及民俗,也有描写城市黑人生活。至于作品中的黑人形象,哈莱姆作家中存 在两种立场。以杜波依斯、福塞特、拉森为代表的一派要求塑造形象完美、有教养的中产阶 级黑人,反对一切有损黑人形象的做法;而以麦凯为代表的另一派则主张暴露黑人生活的阴 暗面,着重刻画下层黑人,以此来对社会制度提出抗议。在黑人的原始性问题上,黑人作家 之间存在分歧。许多黑人对强调黑人的异国情调和感观享乐心怀不满,尤其是对白人热衷于 这一方面感到不快。另外一些作家,如麦凯的《回到哈莱姆》则强调黑人作为文明之子无拘 无束的一面。不管新黑人呈现出怎样的丰富多彩性,他们还是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即为 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参与感和通过艺术来表现黑人经历的使命感。他们努力寻找黑人文化中独 特的东西,寻找一种基本的黑人精神。   新黑人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源于他们拥有共同的遗产、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命 运。美国历史上,黑人一直被视为一个不能同化的民族。约翰·海厄尔在《美国的同化问题 》一文中指出:“‘熔炉论’中最明显的矛盾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在实际社会中 ,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表明‘熔炉论’的同化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移民和民族。”【注释】John Higham, “The Problems of Assimi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hn Gjer de, ed., Major Problems in American Immigration and Ethnic History: Docu ments and Essays, p.18.【注尾】内战前 ,美国黑人确定的奴隶地位与种族、文化偏见结合在一起,使他们不能作为这个社会一个可 同化的部分被予以认真考虑。“自从他们踏上美国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美国黑人就经历了 其他美国人所未曾有过的经历。他们是‘永远无法同化’的移民,受到奴隶制的判处,置身 美国各种机遇的洪流之外。即使经过一场旨在使黑人进入自由美国人行列的血腥内战而获得 解放之后,美国黑人的经历并没有因此而不再异于他人。”【注释】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年版,第335、336页。 【注尾】   美国黑人文化是在黑人处于从属地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标志这种从属地位的主要社 会机制是种植园和城市中的黑人聚居区。前者是20世纪前绝大部分黑人生活的处境,他们先 是充当奴隶,后来成为谷物分成制佃农,而后者是20世纪的产物,是农村黑人大规模迁往城 市带来的后果。在这样两种环境下,黑人既吸收了白人文化,又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 一方面,黑人接受了美国民主信条中的平等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面对不平等和不 为社会接受的现实。这促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他们要求完全平等,但同时讴 歌自己作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力量。理查德·莱特在《美国黑人文学》中对民族意识所代表的 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出了经典性陈述:“ 如果美国黑人的表达突然转向严格意义上的民族主 题,通过这个信号你就知道我们正在我们的白人邻居手中遭受着历史上旧有的古老的痛苦。 但是如果我们表达的范围扩大了,处理的是标志全人类遗产的文学表达中的共同的主题,那 么通过这一信号,你就知道美国普遍出现了一种对待我们的仁慈的态度。”【注释】 Richard Wright, White Man, Listen! 转引自Abraham Chapman, “The Harlem Renai ssance in Literary History,” Cary D. Wintz, ed., Analysis and Assessme nt 1940—1979, p.20. 【注尾】 在这新黑人文化运动中,民族意识而非阶级意识居主导地位。虽然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家 中的一些人抱辛辣的嘲讽态度,但他们更热中于反抗美国的种族主义,而不是接受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学说。【注释】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历程》,第335页。【注尾】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美国民主的信奉。他们 痛恨没有宽容心的人,但热爱美国的土地及其传统和历史。尽管遭受不平等待遇,但他们相 信美国民主的诺言终将有一天会得到实现。他们并不谋求推翻美国政府,而是要在一个严酷 、充斥着仇视的白人世界中证明黑人方式的正当性。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使美国的 民主承诺普及到黑人,而不是要彻底摧毁它。“事实上,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作家们与其说是 造美国制度的反,还不如说是抗议对这个制度执行得不公正。”【注释】丹尼尔·布尔斯廷 :《美国人:民主历程》,第335页。【注尾】 虽然美国共产党没有赢得哈莱姆复兴大多数黑人作家和知识分子的支持,但新黑人作家 并没有完全脱离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有两位著名作家曾对共产主义产生过浓厚兴趣,他们 是克劳德·麦凯和兰斯顿·休斯。他们把共产主义视为解决美国黑人面临的种族和经济问题 的潜在办法。他们与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交往,去苏联访问过,对布尔什维克革命表示 同情。但最终,他们放弃了这一立场。 三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新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探索。他 们认为美国黑人最终的出路是在坚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融入美国社会,这与同时期发生的加 维“返回非洲去”的运动形成鲜明对照。   关于美国黑人的出路问题,早在奴隶制遭到废除之前,就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主 张把黑人遣返非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黑人的出路在美国,他们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 应该在美国国土上进行。   历史上,把美国黑人遣返非洲或美国之外的其它地方的想法主要限于白人。拉尔夫·邦 奇(Ralph Bunche)认为,“殖民计划的真正意义在于把黑人视为必须加以根除的罪恶。” 连托马斯·杰佛逊和亚伯拉罕·林肯这样的人道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都对这类方案发生了兴 趣。杰佛逊在《弗吉尼亚杂记》(Notes on Virginia)认为黑白两个种 族不可能和平共处 ,只能以一个种族的灭亡而告终。解决黑人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黑人送到美国之外的地方去 。【注释】 George M. Frederickson, The Black Image in the White Mind (Ne 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1), p.4. 【注尾】1816年建立的美国殖民协会(The American Colonization Society) 目的在于把那些 被视为对南方奴隶制构成威胁的自由黑人从美国清除出去。当时在该协会帮助下前往非洲的 黑人绝大多数是为了换取自由。不过也有一些自由黑人因为对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处境感到绝 望而把殖民视为理想的选择。1822年,美国殖民协会在非洲西海岸为自由黑人建立了一个殖 民地。从那以后,黑人中间一直存在关于殖民可行性的争论并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行动。   美国黑人史上第一次由黑人试图组织的大规模返回非洲运动是马科斯·加维运动。那时 候,由于大量黑人聚集在城市聚居区,发展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条件已经成熟。加维谴责大多 数黑人领袖仿效白人,表现出奴隶般的依赖性。他号召黑人不要相信这些“汤姆叔叔般”的 黑人领袖,认为黑人自立和在非洲拥有自己国家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正如富兰克林所说 的,“‘黑人复国主义’注定要失败。不管黑人对美国的情况有多么的不满,他们在20年代 ,正如他们的祖先在一个世纪以前一样,是不愿承担重返非洲这个没有把握的任务的。…… 大多数黑人安心留在美国,通过所有公民都能利用的正常渠道,……争取改善自己的条件。 ”【注释】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美国黑人史》,第424页。【注尾】美国黑人中的主流 反对把黑人殖民到美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坚决捍卫自 己作为美国公民的各种权利并为此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新黑人知识分子在争取黑白融合的基础上,以争取黑人以平等身份参 与美国生活的一场文化运动。他们积极探索如何把自己身上分裂的非洲自我和美国自我融合 成一个健康、和谐统一的自我。他们意识到两种自我各有自己的价值,不想失去其中任何一 方:一方面,“美国要教给世界和非洲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他们不谋求使美国非洲化;另 一方面,“黑人的血对世界有启示意义”,因此也不想“在美国白人特性的洪流中漂白自己 的黑人灵魂”。【注释】 W.E.B. DuBois, “The Souls of Black Folk,” in Writings, p.36 5. 【注尾】   新黑人文化运动还是美国新兴的黑人文化精英发起的一场争取黑人平等的运动。虽然这 些黑人知识精英中不少人有着中产阶级背景,但他们努力接近黑人群众,特别是捕捉他们认 为代表下层黑人特征的自然性。他们最成功的小说中许多都是以城市聚居区下层黑人生活为 背景的,他们的许多诗歌借鉴了黑人大众带入音乐和宗教中的节奏和主题。【注释】 Cary D. Wintz, Black Culture a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pp.1 18-119. 【注尾】 新黑人运动最杰出的诗人当属兰斯顿·休斯。他是第一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黑人生活 的黑人艺术家。他虽然出生在一个衰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但生活和家庭的影响使他成为“黑 人民族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描写普通黑人大众的日常生活,讲述普通黑人的喜怒哀 乐,用的是他们典型的语言,表达了对他们真诚的爱。在被誉为新黑人宣言的《黑人艺术家 与种族大山》一文中,休斯对美国黑人中产阶级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他们没有为美国黑人 文化做出任何贡献。真正伟大的黑人艺术家来自下层黑人。 康蒂·卡伦的许多诗歌都是以下层黑人生活为题材的。他说道:“但是,我发现我的 诗本身处理的是黑人,他的欢乐和悲伤——绝大部分是后者——以及我作为一个黑人深沉、 厚实的情感。”【注释】 Edward Shillito, “The Poet and the Race Problem,” Cary D. Wintz, ed., The Critics a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p.333. 【注尾】鲁道夫·费希尔的短篇小说以哈莱姆为背景,如实描写了 这个黑人区各种 黑人的生活,表现了他对哈莱姆人民的热爱和他们所代表的各种才能。他并不试图掩盖、装 饰普通黑人男女的生活——不管他们穿得多么破旧,也没有对此感到内疚。他为美国黑人的 独特性而欢呼。虽然他基本上是一个中产阶级作家,但他刻画了各个阶层和黑人大众的生活 ,运用他们的语言,反映他们的经历。 琼·图默虽然出生在上层黑人家庭,但从小就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的作品《甘蔗 》歌颂了佐治亚的黑人农民。他曾于1922年给《解放者报》的编辑写信,表达了他对黑人群 众的热爱之情:“但是过去二三年里,我日益增长的艺术表达要求把我越来越深地拉入了黑 人群体……我发现自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爱它,我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去爱其他的人。” 【注释】S.P. Fullinwider, “Jean Toomer: Lost Generation, or Negro Renaissance?” Cary D. Wintz,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1940-1979, p.457.【注尾】   当然,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中也有一些作家本身就来自黑人贫苦家庭,如兰斯顿·休 斯、克劳德·麦凯、康蒂·卡伦,都是与“中产阶级”相脱节的。【注释】 August Meier,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Negro Novel,” in Cary D. Wintz, e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1940-1979, p.125. 【注尾】克劳德 ·麦凯是哈莱姆 文艺复兴中第一位表达新黑人精神的黑人作家。他出身农民,在牙麦加长大成人。1912年来 到美国在塔斯克基学院学习农业。早在牙麦加时,他已出版了两本方言诗集《牙麦加之歌》 和《警察歌谣》,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在这两本诗集中,他运用牙麦加农村的英语方 言记录了人民的生活,抒发了对他们的热爱之情。来到美国后,面对种族主义,他用笔、用 诗喊出了自己的抗议之声。1918年,麦凯在《皮尔逊杂志》上记录了自己对南方种族偏见的 首次反应:“这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如此明目张胆、势不两立的对我的种族的仇视。我的心 情无法描述。开始我震惊了;对于这种无耻的残忍和熟视无睹,我的灵魂在反抗。”【注释】Cary D. Wintz, e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1940-1979 , pp.486-487.【注尾】从他 来到美国直到1948年去世,黑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一直是缠绕着麦凯的一大问题。他始终 与普通黑人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得出结论说,黑人工人身上存在一种欧洲人、包括美国人已 经丧失的无拘无束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享受。在作品中,麦凯强调普通黑人的价值,他与其 他黑人艺术家一道重新发现了黑人民间文化的价值。   总之,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一次旨在证明美国黑人的智力潜能,唤起黑人民族的自信心和 自豪感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为美国黑人以尊严的姿态融入美国社会铺平了道路。 黄卫峰:南京大学欧美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