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6 > 第一期
第一期
新书架
作者:杨玉圣等 来源: 时间:2015-06-16
○新书架 《美国中国学手册·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 孙越生、陈书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除“初版前 言”(孙越生)、“增订本前言”(孙越生)、“主要参考文献”外,正文72 8页。全书共160.9万字。16开本。 本书是在1981年初版《美国中国学手册》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修订之后而成 就的一部实用工具书,“再版比初版改进的地方,除校订初版利用过的资料外, 增加了1979-1989年的资料,使各章内容在数量上较前备增。”(“增 订本前言”)全书取材详尽,内容宏富,包括美国的中国研究者名录、美国研究 中国的机构、美国收藏中文资料的图书馆、在美出版的中国学工具书、美国刊载 研究中国问题的期刊、华人在美中国研究博士论文题录(1945-1987) 、美国资助中国学研究的基金会、奖学金和补助金,甚具检索和使用价值。除主 编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黄巨兴、魏章玲、舒迟等。本书系孙越生主编《国外 研究中国丛书》之一。 《中美关系辞典》夏林根、于喜元主编。大连·大连出版社19 92年11月第1版。除“《中外关系系列辞典》前言”(夏林根)、“序”(谢希德 )、“编者的话”、“凡例”及“中美关系大事记”等12个附录外,正文50 6页。全书共100.2万字。 本书系夏林根主编《中外关系系列辞典》之一,选收与中美关系有关的历史事件 、社团机构、约章法规、工商企业、学校医院、中外人物、名词术语等条目24 00余条。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的专门性辞书。其主要不足 是,有的条目设置欠当(如第101页的“在美中国史学家协会”、第101- 102页的“中国留美历史学会”实则是一回事,但该书却误作两个词条紧挨着 分别立目解释);有的释文还可进一步斟酌。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 月第1版。乃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组约的《当代国际政治丛书》的头一本。除丛书主编撰 写的“总序”、作者的自序“写在前面”外,正文共有10章。全书共33.9 万字。 本书作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 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当代国际政治、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国际关系及其理论的 研究。《析论》的写作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里面一些章节曾经在国内一些 重要国际问题杂志上摘要发表,得到学术界关注与好评;全书于1995年初完 成。它对发生在现实的国际社会、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缺乏深入分析的 一些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其中有:全球化的概念与动力,主权观念及其制约,民 族主义的复苏及类型,科学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新地缘政治格局,“文明冲 突论”及意识形态问题,国际冲突的新表现,“霸权和平”与国际规则,联合国 的作用与局限,“太平洋时代”之说的缘起;上述专题构成了书中10章的不同 主题。自序“写在前面”是读者阅读全书和了解作者的一个不可不读的“导论” ,这篇长文把作者自己近些年来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主要疑难一一作了介绍 和剖析,尤其谈到了在《析论》写作过程中有关立足点和方法论的一些思考,提 出:当代国际政治的研究应当不局限于“政治和经济”、“国际问题和国内事务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的传统分野。《当代国际政治析论》是中国 学者撰写的有关冷战后的国际政治及其分析的第一部专著,书中大量的资料和数 据多半采自90年代,可作为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读者的一部重要的 参考书。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胡国成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除“前言”外 ,分6章,正文346页。全书共26.2万字。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国成的一部新作,系统探讨美国现代 经济制度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前因后果,重点考察美国 联邦政府与经济的联系和关系特别是对经济的国家干预机制。作者认为,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即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垄断资本主义的 一种常规形态。(“导言”)本书具体研究了美国19世纪后期的早期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因素、“一战”时期的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期间的 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及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作者显然不同意说美国经济 的干预时代始于胡佛这一看法,认为胡佛是美国经济自由放任时代的最后一位总统, 但不是国家干预时代的第一位总统,他的反危机措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干预 ,“胡佛的干预,是自由放任中的干预;其实质,则是干预中的自由放任。”( 第180页)美国政府与垄断组织及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是 通过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管理、改造和干预而完成的;由此 美国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大转变,即“私人企业不再能绝对地左右国家的经济 ;表面上作为全体国民代表的国家及政府将作为基本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主要 因素之一,参与整个经济的运作”。(第315页)以此为标志,国家政权与社 会经济中以垄断组织为代表的工商企业有机结合,从而使美国经济形成一种崭新 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换言之,“新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新政是现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第337页 )“从新政时期起,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下来,美国历史揭开 了一个新的篇章。”(第344页)本书内容充实,但印制较粗,比如封面署“ 胡国成编著”,扉页署“胡国成著”,而紧接着版权页上又署“胡国成编”, 殊不应该。 《美国行政法》王名扬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 月第1版。除“序言”、“附录”外,计23章,正文1108页。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100万字。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美国行政法的煌煌巨著。作者王名扬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资深 外国行政法研究专家,著有《英国行政法》、《法国行政法》等。本书以美国联 邦行政法为研究对象,举凡美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性、美国行政制度的基本原则 和行政组织、美国的行政程序、美国对行政的监督与控制等等,作者无不旁征博 引,凸显其大家风范。其中对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组织、正式程序裁决、司法审 查、政府及政府成员的侵权赔偿责任、国会控制、行政公开、隐私权法的论述, 既细且详,纲举目张。作者指出,联邦主义、分权原则、法律平等保护原则、法 治原则,是美国行政制度的基本原则。行政程序和行政组织密切联系,行政组织 决定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行政活动的监督也密切相关。美国法律在行政程序方面 已相当完善。美国国会对行政的控制,包括正式的控制(法律控制、预算控制、 立法否决等)和非正式的控制(国会调查、议员个案调查),行之有效。“目前 世界各国,议会的立法职能普遍削弱,今后议会的主要职能可能是控制行政机关 的活动。美国的制度值得参考,美国行政法制度中,行政公开制度远远优于其他 国家。今后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行政改革的下一课题必然是趋向行政公开,美 国在这方面的制度也值得其他国家参考。”(第70页)作者申明,“在美国的 行政制度中,有很多先进的事物,值得注意……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美国的制 度其他国家不一定能够实行,但是从行政法的研究而言,我们对美国行之有效的 制度,应给予应有的注意”。(“序言”) 《美国史新编》杨生茂、陆镜生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4月第1版。(1992年第2次印刷)除“前言”、“附录”外,计6 章,正文548页。全书共47.7万字。 这是一部“为本科大学生撰写的教科书”(“前言”),概述自殖民地时期至1 988年布什入主白宫时期的美国历史。其特点是以政治线索为纲,按时间顺序 ,着重阐述美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政治体制等变迁大势,以求立体展示有 血有肉、形象丰满的美国通史。本书仍有严重局限,如参差其间的欧化句子读之 别别扭扭,印刷错误较多。 《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余志森编著。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除“前言”、“主要参考书目”外,计18章 ,正文409页。全书共34万字。 这是一部简明美国通史,“试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共性中,努力揭示美国历 史的鲜明个性与特点,多层次地展现它的多样化面貌。”(“前言”)本书把美 国历史看作一部移民艰苦创业、领土不断扩张、从受别人压迫的殖民地转化为压 迫别人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大致言之,本书的后半部分(现当代时期 )不如前部分精彩。 《美国史纲要》顾学稼、陈必录、姚波、吴文嘉编著。成都·四 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除“前言”、“附录”外,分31章,正文53 6页。全书共42万字。 本书叙述自哥伦布以前的北美洲至里根执政时期的美国通史,其中早期部分写得 平平,其后较有生气。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与政府改革》张友伦、李剑鸣主编。天 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除“前言”、“结束语”、“主要参考书 目”外,计11部分,正文337页。全书共29.1万字。除主编外,撰稿人 还有张敏谦、原祖杰、张聪等。 本书分专题论述美国各个历史时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化解矛盾而发展的过程, 并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和改革“已构成美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动力”,“ 美国社会每前进一步都和社会运动与改革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第33 6页) 《美国的崛起》黄安年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7月第1版。除“序”(刘祚昌)、“导言:美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附录外,计16章,正文499页。全书共47.9万字。 本书叙述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前至19世纪末美国由殖民地迅速崛 起为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作者从美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统一观着眼,综合 考察了该时期美国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不失为一部颇富中国特色的高校美国近 代史教材。在黄氏看来,“美国崛起之路具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它是美国历史发 展多样性统一的体现。美国崛起之路具有启迪意义。认真研究美国崛起的经验和 教训,并不是要实现美国化。不顾我国国情,盲目照搬美国经验,是不可取的, 借口国情不同、排斥多样性统一历史中的美国经验,也是十分错误的”。(第6 08页) 《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丁则民主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除“编者说明”、“前言”、“附录”外 ,正文计11章。全书共33万字。除主编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王旭、田锡 国、游恒、王贵正、黄仁伟等。 本书系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丛书》之一,重点探讨从内战爆发到19 世纪末的美国历史,以阐发“镀金时代”美国的发展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从农 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前言”)除内战 与重建时期外,本书基本上按专题叙述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等,其中 对移民、西部拓殖、城市史、两党政治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国美国通 史著述的内容与观点,有助于深化国内的美国近代史研究。也有的章节新意无多 。本书主编丁则民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 《美台关系四十年(1949-1989)》资中筠、何迪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除“序言”、“附录”外,正文260页 。全书共29.8万字。 这是一部关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到中美建交10周年前后美台关系的论 文集,选自80年代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计11篇。除编者外, 其作者还有李慎之、王缉思、饶戈平、贾庆国、郑永平、熊志勇、庄去病、 张健等。其内容所及包括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由来、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 起源、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经过、台湾海峡危机时期的美台关系、美国 的《与台湾关系法》、美援与台湾经济发展、1979-1988年的美台关系 、八九十年代台湾的走向等。书中所附10余万字的《美台关系大事记》,资料 翔实,弥足可贵。 《美国教育史》滕大春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 月第1版。除“前言”外,正文分4编、21章。全书共53万字。 作者滕大春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教授,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元老之 一。本书系其多年研治美国教育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出自中国学者手笔的第一 部美国教育通史,系该领域首开风气的巨制作品。作者在该书中分别阐述美国殖 民地时期、建国初期以及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教育,着重于考察不同时期的教育 变革和各级各类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家及其思想的演变。滕氏认为,美国教育 在其发展过程中,虽也曾走过弯路、存在不少问题,但它以三百余年跨过欧洲教 育千百年的发展历程,可谓跃进腾飞,辉煌灿烂。作为“当今的教育超级大国” ,作者认为,美国在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之路上是快步前进的;美国的教育 不是慢慢成长的,而是“拔地而起”的。美国教育发展所走的道路基本符合人类 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美国教育史中,“充满着令人精神振奋的胜利凯歌,充 满着令人不胜赞叹的克服教育险阻的斗争智慧,充满着令人鼓舞志气的教育英雄 伟人,充满着令人启发理解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的知识财富”;美国教育史“ 无异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领航者和指路标”。(第683-684页)该书资料翔 实,论事明晰,但有关引文、数据及资料等的注释尚不够周详,从学术规范的角 度观之,仍有可改进、待完善之处。 《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杨玉圣、胡玉 坤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除“《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序 (一)”(李慎之)、“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序(二)”(汪熙)、“编纂说 明”、“编后记”外,正文计10大部分,622页。全书共60万字。 本书辑收1979-1989年中国报刊发表的研究美国历史、政治、经济、社 会、军事、外交、科技与教育、文学、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译文及资料总 目录。除公开发表的外,对内部刊物、非连续性出版物、重要工具书、论文集等 所载有关成果亦尽量收载,还尽可能收集了1981年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及研究 机构有关美国研究的硕士、博士论文题录。全书大致以主题目录方式递次排列, 检索、使用均堪称便利。 《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侯且岸著。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除“序”(张静如)、“绪论”、“结语” 、“后记”、“附录:主要参考资料”外,正文分4章,计195页。全书共1 8万字。 本书系作者的博士论文,“试图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美国的中国研究进行深入、 系统的考察。”(第1页)结合学术发展史、学术批判、个案分析等层面的考察 ,作者力求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发展历程,以深化中美 文化及学术关系的认识。书中指出,“美国现代中国学属于地区研究范畴,是一 门以近现代中国为基本研究对象,以历史学为主体的跨学科研究的学问。”(第 12页)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学术影响远远超出了美国学术界,在世界中国学领域 居于领先和特殊地位。作者对美国的汉学研究向现代中国学的转变、美国现代中 国学的曲折发展过程、理论模式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向分别作了论述。中国学 在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敏感的雷区’,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试验 室’,充满着生命力”。(第195页) (杨玉圣供稿)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