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政”研究到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研究——读胡国成先生《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一书
作者:刘笑盈
来源:
时间:2015-06-16
从“新政”研究到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研究——读胡国成先生《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一书 刘笑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是一个极为热门的课题。自19 80年史学界对新政展开讨论以来,80年代前中期逐步深入并达到了高潮。据 笔者统计,至今为止,关于新政的专题论文就有上百篇之多。胡国成先生早在1 982年就以他的硕士论文《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经济措施及意义》参加了这场讨 论,以后十几年间,他继续在这一领域埋头耕耘,终于向史学界捧出了其深入研 究的新著《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读 此专著,颇有感慨和体会,特表述出来与广大读者及该书作者共享。 作为美国史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的专门性研究著作,作者耗费了十几年的精力与 心血,这本书的优长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本书的显著特点是突破了传统历史学研究的狭窄范围,将历史学研究深入 到了过去史学研究者不太重视的经济及经济制度领域。本来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 涵盖范围极宽的传统科学,但是,随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近代社会科学的兴 起,历史学的地盘不断地被其他学科所挤占,政治史成了历史研究的主线。这种 情况到本世纪上半期以来受到了史学界的注意。史学开始了向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 渗透和借鉴的尝试。法国史学家弗朗索瓦·菲雷曾指出:“如果说史学相对于其 他社会科学而有其特殊性的话,确切地说,就是史学没有这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特 殊性,它试图探索时间的一切维度。”(诺拉·勒高夫主编《新史学》,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开放史学成为现代史学的发展趋势。一方 面,史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展——这不是从其他学科中重抢地盘,而是用特有 的历史研究观念和方法来重新关照这些领域。另一方面,史学又在不断地借鉴其 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客观地讲,这个过程在我国史学界进展得并 不顺利,而胡国成先生的这本著作,正是反映这一趋势的一次有益尝试。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恩 格斯指出:“我们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马恩全集》 第39卷第199页)但这个最一般的原理在我国的一些研究者那里却没有得到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经济成了政治的陪衬。就罗斯福新政而言,毫无疑问经济是 其主要内容。没有1929-33年的经济危机,没有罗斯福政府的经济措施和 经济立法,就没有罗斯福新政。对新政的研究中,在许多学者舍本逐末用大量篇 幅于缺乏基础的非实质性问题研究时,胡国成则始终抓住经济问题的研究不放, 终于有了这本研究成果的问世。在本书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的主要 任务是,从对19世纪后半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经济史的考察中,探索 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本书的考察重点是放在美国的国家政权及其代表— —联邦政府与经济的联系与关系上。”(胡著第1页,以下凡未特别注明者均引 自此书)将历史学研究与经济史的研究相叠加,或者说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经济 现象、经济活动及政府与之关系,是需要作者表现出相当勇气和一定功力的。而 这种尝试,却为我们开辟了美国史研究的一个新侧面,提供了一种正确认识美国1 9世纪末到二战以前美国历史发展,特别是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新思路。 其次,正是由于本书采用对经济现象进行历史学关照的独特视角,所以本书线索 清楚明确,而且在充分吸取了国内外各学科对本书所涉及的领域的研究成果之上 ,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研究得出的独到见解和重要结论。从宏观上讲,本 书的重点在于阐述新政及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产生,但本书在对新政进行溯源时 ,以国家是否干预经济及其干预的程度为线索,找出了美国早期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现象在19世纪末即开始出现的某些证据,分析了一战期间国家对战时经济的 干预和管制对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战后“恢复常态”和自由放 任主义的复兴,特别是在30年代大危机到来时胡佛在坚持自由放任原则时被迫 的有限干预,从而对新政这一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性事件做了历史的铺垫,进 而作了全面分析。作者认为新政全面抛弃了美国政府在自由资本主义乃至一般垄 断资本主义时期一直坚持的自由放任原则,“在美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度和 广度上建立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管理体制,使美国的经济制度发展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第11页),即美国的现代经济制度。作者所勾画的历史 线索相当清楚,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经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相交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 预和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 把握这条线索时,始终从经济运动本身的规律出发来关照历史现象,例如在探讨 早期国家干预因素时强调了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后果与反托拉斯法的关系,在 探讨新政的产生时强调了第二次企业兼并、经济危机以及企业社会本身要求国家 干预的背景等等,这是难能可贵的。从宏观角度讲,书中也有一些自己的鲜明特 点,例如对新政的全面阐述和研究,可以说达到了国内著作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最 高水平。再如对早期国家干预因素的分析,对1937年经济危机的认识和评价 ,也都显示了作者的研究功力。再从微观方面来看,显示作者研究特点的地方就 更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总之,本书在内容、体系、线索、层次和观点方面都 是独具特色的。 最后,本书毕竟是一本历史学的专著而非其他学科的著作,在显示上述特点的同 时,本书也表现出了“厚重加实证”的浓厚的历史学学科特色,呈现了作者深厚 的史学功力。 本书全书仅26万余字,但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本书所引用的各种中外文统计 资料、历史文献、回忆录、传记、专门性著作和一般性著作就达120种以上, 全书注释竟有510条以上之多。翻阅全书,作者绝少空论,甚至使人有“无一 处无出处”之感,有时同一个数字作者能同时引用几本书来证明,有时通过互证 ,作者还纠正了一些其他著作的错误。每一个认真的研究者都知道,这是非常难能 可贵的,没有长期坐冷板凳的精神也是绝难作到的。正是这种扎实的学风和严谨 的治学态度才保证了本书立论的成功,同时又构成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 使本书达到了这一领域研究高峰的具体体现。 显然,本书也并非完璧无瑕,也有可商榷之处。例如,作为一本历史学家研究美 国经济史的尝试,本书在对经济理论和思想的分析和阐述比较薄弱。尽管美国是 一个注重实用和往往实践走在前面的国家,作者也指出了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形 成,“基本上是出自经济发展本身的需求和要求,并且没有什么真正可称得上是 从美国本土产生的经济理论作指导。”(第1页)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与上述历史进 程相对应,还是存在着主要理论和思想线索的,“即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古 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第2页)而对这些流派和理论以及与美国经济制度 发展进程的关系,本书则缺乏分析甚至很少提及。虽然这些流派和理论,包括1 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在西方经济学中曾占有统治地位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都 不产生于美国,但它们毕竟对美国的经济实践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能对这 些影响加以分析,也许会使本书更显丰满。再如对新政的某些认识问题,可以认 为新政在各个方面为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加强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但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在充当经济运转的仲裁者、调解人的同时 ,是否也过多地直接参与了市场本身的运作呢?对于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后来发 展,本书虽然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史,但似乎也结束得过于 突然而缺乏必要的简单阐述。又如本书的文风极为朴实,基本上是平白的叙述性 语言,缺乏变化,如果再恰当加上一些思辨性的分析语言,也许会使本书的现代 性更强一些。作为史学著作,本书的另一个小小缺陷是缺少书后的参考书目,不 方便读者以此书为门径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不过,瑕不掩瑜。《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仍然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一读的 好书,它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成果,一种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