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6 > 第二期
第二期
美国城市化研究的佳作——评王旭《美国西海岸大城市研究》
作者:黄柯可 来源: 时间:2015-06-16
美国城市化研究的佳作——评王旭《美国西海岸大城市研究》 黄柯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在我国,关于美国城市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虽然比美、英等国晚了30年, 但也充分体现我国的美国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在为数不多的先行者中,东北师 大先声夺人。美国研究所的学者最早开展了美国城市史的研究工作,成为我国这 一学科的基地。丁则民教授在多年研究美国移民和边疆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对城市史产生兴趣,并在其主持的国家项目《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中,把城市 列为专门研究课题。王旭便是丁先生一手培养的学生。现今已荣升教授,担当美 国所所长重任。 《美国西海岸大城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下称《西海 岸》)一书是王旭教授十几年来研究工作的结晶,具有扎实雄厚的基础。他曾就 美国城市问题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并于1990年以论文《美国西部城镇与西部 开发(1860-1910)》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可能是我国关于这方 面的首篇学位论文。他在文中已建立了自己鲜明的学术观点,并以充实的资料作 了详细论证。可以说,这份论文即是《西海岸》一书的雏形。然而,作者并未就 此止步,又利用出国开会和考察的机会,广泛搜集资料,拜访城市史专家,并对 美国太平洋一线的大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 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中心,即美国西海岸城市发展的独特道 路,与东部和中西部迥然不同。这便是作者树立的基本观点。在美国,以城市史 奠基人之一理查德·韦德为首的西部城市史学界普遍认为,西部城市化起步虽晚 ,但很快便移植了东部的模式,基本上重复东部的老路。王旭明确提出,这种观 点过分强调了西部与东部的共性,进而忽视了乃至妨碍了对西部城市化特点的研 究。这一评论切中要害。 书中以令人信服的论证,反驳了美国的上述观点。作为中国学者,无论资料占有 ,还是实地考察,均无法与美国学者相比,能够作到尊重历史,得出客观、公正 的结论,实为难能可贵。大概正是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使作者赢得了美国同行 的赞赏。华盛顿大学太平洋沿岸西北部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芬德利教授等人都认 真阅读过本书提纲,提出中肯建议。有关机构还引见作者与前总统里根会面 。 《西海岸》一书指出,西部的独特道路体现在,它的开发是以城镇为先导和主体 。开拓者根据当地历史和地理条件,没有步东部后尘,走传统的农业垦殖先行, 而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循序渐进式道路,而是超越农业发展阶段。此观点的依据 基于西部的特定环境。首先,开发之初,矿业开采先行,矿业营地便成为城镇的 雏形。这里是投资者、工人和商人的集中地,随之为采矿服务的各类行业也应运而 生。为维护治安,各类管理机构也相继产生,营地呈现了城市文明的初级阶段。 不可否认,大部分采矿营地随矿源枯竭而逐步消失,只有少数日后发展为固定的 城镇。然而,在此过程中,城市文明并未随之而去,相反,在人们的流动当中得 以繁衍和升华,为以后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内战后,美国政府为鼓励向西修筑铁路,颁布各项对铁路公司的优惠政策 。铁路公司利用政府赠与的土地和贷款,下设城镇开发公司,沿线选址建镇。在 美国五条横贯东西大铁路两侧,一批城市在短期内拔地而起。书中指出,铁路作 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在矿业开发的基础上更有力地促进了西部的全面发 展,19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作用大为突出。时至今日,在西部仍旧发挥重 要作用的各大城市,无一不是铁路时代的佼佼者。 《西海岸》一书的功力不仅在于提出一种观点,还体现在通过对西部道路的深入 分析,总结出几点有价值的规律。笔者将其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西部城市化带有跳跃性特征。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在开发初期人 口稀少,又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所以,迫切需要能够沟通内地和东部的“支点” ,而不是分散的大面积农业垦殖。于是,西部以工业化先行的东部为依托,大城 市以惊人速度得到发展,在短期内经历了从小城市到一般城市,再到地区性中心 城市的几次过渡,阶段性不明显。作者对美国各地城市进行纵向解剖,截取它们 由几千人的小城市到拥有20万人的大城市所需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 说明,完成这个跨度在中西部(除芝加哥外)需约50-70年,东北部需13 0-170年,而在西部仅用30-40年。可见,同类城市的发展速度在西部 最高。 第二,城市是地区经济的集中反映。它们通过自己的经济辐射区,又相互交叉, 形成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网络。几个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崛起,无疑提高了城市化的 整体水平。到20世纪初,以太平洋沿岸城市为主体的西部城市化的基本结构已 经形成。 第三,大城市的发展与垄断性组织的集中程度有关。书中列举旧金山的“银行大 王”和铁路业“四巨头”,说明旧金山的地位是在垄断组织的发展中得以巩固的 。他们以旧金山为大本营,控制采矿业和交通命脉,乃至财政金融。财团组成的 上流社会贿赂议员,买通新闻媒体,压制社会舆论,起着幕后操纵,左右政局的 作用。垄断组织与州、市一级政府的结合,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形成 时期的特有现象。 第四,政府投资与大城市形成关系密切。本书详细论述了两次世界大战对西部城 市工业的刺激作用,尤其对二战后联邦政府的投资着以浓墨。该书认为,军火工 业和战时必需品的生产改变了西海岸工业的结构。二战后,联邦政府下达的巨额 国防开支,以及鼓励开发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均在西海岸大城市见著成效。飞机 制造业、造船业、导弹和宇航业发展迅速,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微电子工业的崛起 ,导致高科技产业成为西海岸城市经济的主导。 《西海岸》一书对西部城市化特色的论述,引申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在一个国家 ,尤其是大国,即便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只要依然存有地区差异,那么, 对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就不能简单重复发达地区城市化的老路,而应该根据实际 情况,走适合于当地城市化的道路,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这一点,对于我国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无疑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 本书围绕西部城市化的独特道路而向美国一派观点进行的挑战,应该说是成功的 。此外,作者还在多处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一些看法。 西部城市具有工商业混杂的性质,这是公认的。但究其原因,美国不少学者认为 ,西部城镇只不过是东部经济的“代理点”,在全国城市等级结构中居较低的地 位,甚至将其与南部等量齐观,说它们是东部的殖民地。王旭指出,这些看法固 然有其依据,因为从总体上讲,西部城市起步晚,又主要处于原料产地,很难在 短期内摆脱对东部工业品的依赖和资本的控制。但是,王旭认为,由此也不能得 出上述结论。理由是,首先,分析一国之内不同地区的关系,使用“殖民地”这 一概念,本身就没有科学性。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只能是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同层 次的反映。其次,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城市的发展历程说明,到19世纪 末,太平洋沿岸城市经济已趋于成熟,地区经济的独立性大为增强。再次,南部 和西部经济具有本质不同,南部城市多为纯商业性,靠与东北部大城市的单线联 系生存,故对东北部有很深的依赖性。而西部城镇在本地区开展横向联系,显示 了地区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存在一个观点,加州淘金热开启了美国西部,尤其是西海岸的 城市化大门。王旭认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他提出,对于淘金热的作用不 宜估计过高。淘金热是开采河中的沙金,属浅表层采矿,数量有限,持续时间很 短,对于西部城市化的影响远不如深层采矿。正是后来在西部发现的深层金、银 矿,以及铜、铅、锌等金属矿藏,使采矿业走上机械化、大规模经营的道路。同 时,由于浅表层矿源枯竭很快,淘金者以单身作业为主,流动性大。然而,深层 采矿所需资金和技术都远非个人能力所及,故使矿业公司应运而生。它们把采矿 业推向工业化,并带动机械、能源、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开发,形成城镇。 关于郊区化问题,《西海岸》一书指出,我国学者目前仍局限于对美国郊区化的 探讨。实际上,仅仅使用“郊区化”这一概念,已无法圆满解释二战以来的城市 发展。大都市区化才是二战后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该书认为,城市郊区化经历 三个步骤:郊区形成新的居住区;零售业外迁;新兴企业建于郊区。所以,郊区 是城市功能外延的产物,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战前后,中心城市与郊区 出现的次中心结合起来,构成大都市的复中心结构。书中详尽论述了西海岸大都 市区高速发展的原因,解释了土地兼并、交通运输、振兴市中心区等重大问题。 作者颇有预见地指出,今后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在大都市区的基础上建立大都市连 绵区(又称大都市带)。 《西海岸》一书作为我国研究美国城市史的创始之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 之处。 比较明显的问题是第四部分的结构与前三部分不尽一致。在一本论述性较强的著 作中,第四部分采用类似词书的体例,就洛杉矶、圣迭戈、旧金山和西雅图四大 都市区,分别列出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文教、风景名胜、城市布局和历史 补遗等项目加以叙述,显得与前文很不谐调。其实,这四大都市始终是全书论述 的主要对象,第四部分所及问题完全可以自然地溶于前三部分。如果需要突出它 们在当代的地位和作用,亦可保留第四部分,但若把体例改为横向比较,或许胜 于个案说明。通过几个方面的问题,诸如:在地区和全国经济中的作用、它们之 间的互补性、发展前途(可将第三部分的第16章移入)等等,进行比较研究, 定会达到深入说明前文理论的良好效果。 不言而喻,作为专著,论述时自然要分重点、次重点,甚至一笔带过之处。然而 ,如果对与主题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文字欠缺,便会产生不够深入之嫌。书中指 出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西部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但对汽车作用的分析不足,与 叙述铁路的章节比较相形见绌。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崛起曾起过巨大作用 。然而,当60年代高速公路风起云涌时,铁路和火车已完成历史任务,走向拆 毁里程与日俱增的阶段。汽车以其特有的便捷功能,将铁路时代出现的城市彻底 改观,发挥的作用更加深远。在论述当代城市化问题时,还应更多地着眼于汽车 ,甚至于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现代通讯设备的作用。 总之,《西海岸》一书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佳作。王旭教授在已经取得的成果 基础上,现又步入美国西海岸与中国沿海城市化进行比较研究的新阶段。我们期 待着他的新作早日问世。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