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5 > 第一期
第一期
美国中期选举研讨会综述
作者:金灿荣 来源: 时间:2015-06-16
○信 息 美国中期选举研讨会综述 金灿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1994年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美国中期选举研讨会”。除美国所科研人员参加外,与会的还有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单位和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会上,大家就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特点和民主党失败的原因、中期选举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的深层问题、中选之后的美国政局和政府政策走向、以及未来两年的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和看法。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特点和民主党失败的原因   此次中期选举与以前的选举一致的地方在于:选民关心的主要是地方性问题;新闻媒体的作用突出;虽然独立派选民增多,但是政党组织在竞选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此次选举独特之处则在于:第一,执政的民主党在选举中败得特别惨,共和党一改多年的劣势,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掌握了多数州长席位和多数州议会。选举是在经济形势良好、外交颇有起色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种对执政党有利的形势并未起作用。第二,竞选耗资巨大,创造不少开支纪录。第三,竞选活动无主题,候选人纷纷以攻击、揭露对手为制胜法宝。值得注意的是由第一个特点引伸出来的结论,即:经济形势良好和外交上的成绩,不一定有助于执政党;但是,经济衰退或外交上有重大失误,则一定会损害执政党的政治地位。   导致民主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参选率是个重要因素。民主党的选民人数多但投票率低,共和党人数少但投票率高,在中期选举总投票人数少的情况下,共和党人投票率高的优势就得以发挥了。第二,虽然经济形势不错,但目前的新增工作机会多属临时性的、低收入的,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 第三,1992年大选中就已出现的反在职者情绪转而威胁在职的民主党人,而共和党又适时推出一批不是职业政治家的新人,吸引了不少选民。第四,社会问题突出,选民注意的焦点转移到犯罪、移民等问题上来,而共和党一贯主张严厉打击犯罪、遏止非法移民,因此先得一分。另外,共和党人有一套明确的纲领——“美利坚契约”,相反民主党人却没有给选民提供明确的信息。第五,在历次中期选举中,执政党都要丢掉一些席位。然而今年民主党的选情却格外严峻,一方面,今年竞选的职位中多数原来是属于民主党的,加上有几位民主党大牌政治明星退休,使得原来保险的位置就不那么保险了;另一方面,克林顿总统的政治地位严重下降,连累了其他民主党人。克林顿是以43%的选民票上台的,选民基础并不雄厚,但是他上台后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推进其“变革”措施方面太急躁;而且克林顿的决策班子不得力,其外交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摇摆不定;加上克氏丑闻缠身,结果克林顿成为战后声望最低的一位总统。这必然严重削弱民主党的整体地位。   二、选举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的深层问题   首先,冷战结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冲击,这一冲击仍在继续之中,而美国朝野对这一冲击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由于失去共同的敌人,老百姓对国内问题的忍耐程度下降,并且不愿意对外多花钱,反移民情绪上升,结果是内部团结下降,凝聚力削弱。相反,内部分歧公开化,包括各政党内部的政策纷争更明显,原来存在的社会多样性可能成为分裂的因子。在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发生之前崐,西方内部的文化冲突,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思潮的冲突,主流文化与反主流文化的冲突倒是可能先发生。应该说,美国社会处在变化中、调整中。   其次,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社会问题的难度远超过经济问题。“新政”之后,自由主义主导美国政坛,它解决了不少问题,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如道德败坏、民众对政府信心下降、新的种族冲突、教育问题恶化、移民大量涌入等十分复杂而无解决良方的问题。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沉默的多数”不再沉默,人们要求变革。克林顿就是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他自称是新民主党人、新自由主义者,然而上台后却在多方面回归了民主党传统的自由主义,结果导致民主党中选失败。这大概就是克林顿上台与两年后民主党失利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该看到,冷战结束后,社会凝聚力下降,民众对政府和当政者的不满增加是世界性现象,各国都面临这一问题。   三、未来政局与政府政策   1.政局走向:部分与会者认为,中期选举使美国的政治生态向右转变。选举的结果使共和党掌握了更多公职,保守派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上升。选举的过程则表明政府决策的社会环境也向右转了,其标志是:加州反非法移民的187法案获多数选民支持;共和党争取连任者均获成功,所有公开席位都被共和党拿走,此外还从争取连任的民主党人手中拿走了一些席位。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现在不宜下结论说美国社会向右转了。因为有些选民是出于对民主党不满而投共和党一票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支持共和党。由于对执政者的不满有普遍性,今后总统连任越来越难。   2.对内政策:中期选举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对内政策上,克林顿的施政重点也依然是国内事务。共和党国会将力争国内政治日程的主导权,并且已经准备提出一系列保守的政策法案,主要内容是减税、同时削减社会福利、保持国防开支的规模甚至加以扩大等等。在共和党的攻势面前,克林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守势策略。其国内政策的总趋势是:经济政策不变或少变,社会政策往后收缩。目前克林顿除了口头表示愿与共和党人合作之外,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妥协步骤,如表示要认真对待187法案;拨款69亿美元对付犯罪;修正健保方案;搁置原计划交国会通过的禁止公司取代罢工工人的法案等等。   由于选举后的国会出现“极”化现象,即共和党新议员比以前的本党议员更保守,而民主党新议员更自由派,因此克林顿的回旋余地不大。加上1996年大选已有人开始筹划,选举政治提前发挥作用,政党冲突必然加剧,因此,共和党国会与克林顿的白宫出现政治对抗的可能性极大。   需要指出,共和党人权力的增长也意味着他们承担的政治责任和风险的增加,这对共和党争取1996年大选胜利不一定是好事。   3.对外政策:由于中期选举的主题是内政而不是外交,民主党的失败不等于选民否定克林顿的外交政策;加上美国外交主导权历来属于总统,行政部门在外交事务上享有更多自由度,因此,选举对外交政策影响较小,这方面的变化不会很大。不过,由于共和党控制了国会两院,而且将由赫尔姆斯和瑟蒙德等极端保守分子出任有关外事委员会主席,所以,克林顿的外交能力肯定会受到更多限制。共和党的对外政策,一方面可能导致孤立主义抬头,强调收缩海外的义务,减少缴纳联合国会费,严格限制参加维和行动(但有时则实行单干主义);另一方面在贸易问题上更严厉,对共产主义或前共产主义国家更有戒心,因此,与盟国(如日本)的磨擦将增加,与俄国间的相互提防也将加剧。   四、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现行框架是基本上符合各自国家利益的,因此,共和党执掌国会后不会大幅度地偏离现行政策。另一方面,由于白宫和国会山分别属于不同政党,因此,政党政治完全可能渗入到中美关系中来。克林顿若想推进中美关系,首先会遭到共和党国会的阻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选举落选的人中有不少是支持克林顿改善对华关系的温和派人士,而坚决反共的人士却多数当选了,其中一部分人还同时是亲台派。因此,国会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干扰中美关系发展的杂音,如重提台湾、香港、西藏、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核不扩散、人权、劳改产品等等问题。其中,台湾问题最具影响力。不排除美国国会在以后两年通过一些台湾问题的议案,而美国政府对台军售的数量和质量也可能进一步增加。   中美关系中可能的最大破坏因素是台湾问题,但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直接障碍崐仍是人权因素。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有些增进中美关系的事情是可以做的,然而却不愿意做或不敢去做;还是由于价值观不同,所谓“中国威胁论”才有了一定的市场。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