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5 > 第四期
第四期
新方法、新内容、新观点——喜读《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
作者:郝名玮 来源: 时间:2015-06-16
新方法、新内容、新观点 ——喜读《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 郝名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刚刚阅罢《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李春辉、苏振兴、徐世澄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9月),又读《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徐世澄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欣喜之情非同寻常。一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同志们的研究工作连结硕果;更喜我国拉美学园地又添新葩。谓之新,并非由于书是刚刚出版,而是因为:1.它为我国拉美学填补了一项空白,是我国学术界拥有的第一部独立成篇的美拉关系史专著。2.此书在编纂法、著述内容和学术观点诸方面有创新、有创见,令人读来新风拂面,掩卷回味新意犹浓。   《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全书约25万字,共分九章,第一章阐述了美国独立后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和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美国与之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第二章阐明了“门罗宣言”和“天定命运”的实质及其影响。第三章记述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扩张和军事干预以及拉美国家和人民反对美国扩张和干涉的斗争。第四章研讨了“睦邻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拉“伙伴关系”的建立。第五章阐述了二战后“冷战”初期美国对拉美的全面扩张和控制以及拉美国家对美政策的独立倾向和拉美人民反美反独裁的斗争。第六章阐明了古巴革命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和美国肯尼迪政府对拉美政策的调整。第七章阐述了70年代拉美国家的国有化运动、维护海洋权的斗争和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及美国对拉美的“新方针”。第八章分别阐述了里根政府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政策、美国-墨西哥的关系和美国与南美洲国家的关系以及债务危机问题上美拉之间的矛盾。第九章分别阐述了布什政府的拉美政策和克林顿执政后的拉美政策。   从上述梗概中,《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一书的新意已现端倪,而此书在编纂法 、著述内容和学术观点诸方面则更显其创新和创见。 一   《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纂法颇具特色,主要之点有四:   1.选择了一个简便而又易于操作的视角——美国对拉美的政策。   困扰着研究、编纂美拉关系史学者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从何下手的问题。两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好研究、好描述,可拉美不是个单一的政治实体。拉美现有33个国家,种族、文化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各异,各有其自身的利益,在对美国的关系中目标不尽一致、政策往往相悖。面对着这一现实问题,从何着手研究、编纂美拉关系史呢?美国传统派史学家从美国这一角度研究、论述美拉关系,分析美国的拉美政策,树立美国的“自我形象”,展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的“优越性”,将美拉关系描绘成一种“大象和一群小绵羊”的关系。修正派史学家指出:“北美外交史学家——包括一些主观上明显同情拉美意愿的史学家——对拉美史学家的观点往往是一无所知。我们发现,他们的研崐讨常常忽略重大问题,更有甚者,竟将拉美人置于历史客体的地位。”他们主张研究拉美的历史发展、倾听拉美人的要求和拉美史学家的观点,以求“得出符合历史的结论”。(参见Diplomatic Claims, Latin American Historians View the United State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Warren Dean, 1985, p.Ⅶ, p.Ⅸ)拉美的史学家从拉美这一角度研究、剖析、论述美拉关系史,其代表作为委内瑞拉学者德梅特里奥·博埃斯内所著《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简史》(已由殷恒民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拉美的国际关系,重点阐述了美拉关系。我国学术界在从拉美这一角度研究、论述美拉关系方面亦小有尝试。(参见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关达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陆国俊、郝名玮主编:《新世界的震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李春辉、苏振兴、徐世澄主编:《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从拉美这一角度入手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突出了拉美在美拉关系史上的主体地位;其二,展示出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主导性,即美拉关系史基本上依美国的拉美政策为走向(包括其实施及拉美的对策)。《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撰著者们在我国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和拉丁美洲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囿于美国学者或拉美学者的民族歧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选择了从美国这一角度着手,以“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为主要线索”进行研究、编撰工作。   2.采用了“结构式”研究、编著法。   影响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美拉关系的发展的因素有多种,且有多重:不仅是美洲情势的发展,还有全球形势的变迁、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拉美各国情势的变化等。只简单、平面地研究、考察美国和拉美两方面情势的发展变化,很难阐明“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美拉关系的发展。因此,《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突破了传统的叙事-分析法,没有再对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作单层次的记述,而是采用了“结构式”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把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美拉关系的发展放在整个国际关系架构内进行考察,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即根据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美国与拉美关系格局和拉美各国关系格局的发展变化对美拉关系进行阐述。例如,在“门罗宣言”、“睦邻政策”、“争取进步联盟”、“人权外交”和“开创美洲事业倡议”等一系列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方面,编著者们没有就事论事,简单叙述、分析它们的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而是探究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国际关系格局的情势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阐明了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揭示了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反应。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个个的具体政策,而是与整个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态势和拉美各国关系发展变化紧密相联的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一个历史发展轨迹。   3.突破了传统的政治关系编纂法。   美国传统派和修正派史学家主修美拉关系中的政治关系史。我国学者传统上也重视政治关系史,且特别突出了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反美斗争史。美国后修正派史学家比较强调经济对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影响。拉美学者在美拉经济关系史方面的研究成绩更是斐然。《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吸收了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传统的政治关系编纂法,对美拉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阐述,不仅记叙了其政治关系,还对其经济、军事、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作了全面的揭示。   4.厚今薄古。   《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根据“此刻前即为历史”的原则进行了著述工作。全书从美国独立战争一直写到现正执政的克林顿政府,按字数算,战前、战后各为12万多。从统计数字中,即可看出厚今薄古的迹象。编著者们对二战前、后历史的处理更显用心。他们对二战前的历史进行了粗线条的、突出重点的、概括式的描绘;而对二战后的事实则进行了精雕细镂,叙述、论理颇为详尽。对二战前事实的描绘,为战后美拉关系的发展作了历史铺垫。通观全书,美拉关系史的发展轨迹历历在目,足见编著者们的独到匠心。      二   与新编纂方法的采用相对应的,是编写内容的变化和更新。上文提及,贯穿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一条主线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那么,在美国制定和实施其政策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些因素呢?影响美国对拉美政策嬗变的国内因素是哪些呢?综观全书,有三大因素:即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这三大因素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驱动力,构成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实质。《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以这三大因素为内容,对美拉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和剖析。   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法则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莫不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为前提。当然,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悖逆不了这一铁的法则;它为了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以意识形态为手段,借口国家安全,谋求在拉美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霸权。 《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十分强调意识形态在美国制定对拉美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门罗宣言”、“天定命运”到“多元民主”、“自由市场经济”,编著者们对之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编著者们分析了“门罗宣言”和“天定命运”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其实质。他们在肯定“‘门罗宣言’的发表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的拉美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指出:“从本质上说它为美国的扩张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还强调:“‘天定命运’是美国扩张主义者根据向拉丁美洲扩张和侵略的需要而炮制出来的一种理论”。根据“门罗宣言”和“天定命运”论,美国武力入侵墨西哥,兼并了墨西哥“全部领土的约55%”。而后,美国又在中美洲和古巴进行“领土扩张”。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了“新天定命运论”,其特点是拚命鼓吹美国人的优越感和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宣扬“美国人注定要主宰拉美人民”。这种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的理论充分体现在美国对拉美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之中。美国据此制造了巴拿马“独立”,并迫使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尼加拉瓜和海地沦为其保护国,在拉美大肆进行政治、经济扩张。 20世纪、特别是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至今,美国扯起“价值观”大旗,宣扬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伍德罗·威尔逊主张“道德外交”,罗斯福奉行“睦邻政策”,肯尼迪提出“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卡特推行“人权外交”,布什提出“开创美洲事业倡议”,克林顿则集中大搞“人权外交”,插手海地国内事务,对古巴继续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   与上述一系列意识形态主张相辅相成的是国家安全理论。为了国家安全,美国立国后即力图将欧洲殖民势力赶出美洲,占据它们的美洲殖民地。《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强调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美国对拉美国家的一切经济、军事援助都是从其自身的“国家安全”出发的。   对美拉关系中的经济因素,《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也作了详尽的阐述。该书指出,华盛顿的外交政策的重点就是“发展同国外的经济关系”,避免卷入国际政治争端。与此同时,美国为了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向南扩张。它之所以要夺取墨西哥的得克萨斯,是因为那儿“土地辽阔,适宜种植棉花,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美国为了开发西部地区,千方百计与英国在中美洲争夺地峡控制权和谋求开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远河的权利。为此,它制造巴拿马“独立”,肢解了哥伦比亚。19世纪末,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不断在拉美扩大贸易市场、寻求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并出兵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岛国,以控制战略和经济要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资本和跨国公司进军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美国政府还制定一系列政策,保护美国资本和企业,竭力反对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反对拉美国家的“国有化”政策。   《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编著者们在系统阐明上述三大因素的同时,还指出:拉美国家并不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拉美的实施绝不是一帆风顺、为所欲为的。从独立至今,美拉关系经历了170余年,其间尽管充满了风风雨雨,艰难曲折,然而拉美国家和人民始终显示了自身利益的所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1846-1848年墨西哥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美战争;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抗击了美国武装和非武装的干涉,维护了国家主权,并制定了“1917年宪法”,提出了“限制外国垄断资本、具有明显反帝倾向的条款”;与此同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等加勒比海岛国和中美洲国家和人民相继开展了反美爱国斗崐争,反抗美国的军事占领,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压榨;二战后拉美广泛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矛头直指美国及其在当地的寡头盟友和军事独裁者,1959年1月古巴革命的胜利将运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拉美各国人民的反美斗争,“严重地动摇了美国在拉美的霸权主义统治”,迫使美国不断调整其对拉美的政策。 三   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中,伴随着新方法的应用和新内容的充实,编著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散见于书的各个章、节。例如,他们在述及美国独立革命和拉美独立革命时说:这两次革命“在性质上有大的差异,但它们同属于世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在论及美国早期对外扩张时指出:“美国占领路易斯安那为后来向拉丁美洲大举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基础”。他们在分析“门罗宣言”时,提出“门罗宣言”和“门罗主义”的异同问题。从西·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到克林顿的“人权外交”,编著者们都着力于客观的剖析,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看法。其中,牵动全书的几个新观点是:   1.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点,总括起来有以下三项:   其一,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同美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总政策紧密关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考虑到美国的全球利益的,并非仅仅囿于对拉美一个地区的利益的思考。   其二,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有其“延续性”,又在“不断变化”。“扩张和称霸是贯穿整个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主线”,是美国在拉美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从19世纪初至今一直未变。然而,“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又是随着国际形势、拉美地区和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从“门罗宣言”到布什的“新伙伴关系”,美国历届政府的拉美政策各具特色。 其三,美国对拉美各国的政策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根据地理位置的远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大小制定具体政策的。美国对其近邻墨西哥一直采取“政治和军事上控制,经济上歧视”的政策;美国历来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影响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最重要的地区,对之实施的政策以“武装干涉、军事占领”为主;美国对拉美南部则以“外交”为主。   2.美拉关系的发展规律有三条:   其一,美拉关系的发展与国际格局和美洲格局的变化以及拉美政局稳定的程度有关。西欧列强的兴衰和苏联、东欧的解体和剧变所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着美拉关系的发展。古巴革命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在拉美一统天下的局面,美拉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拉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同样影响着美拉关系的发展。   其二,“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地位经历了一个由弱及盛再由盛至衰的过程”。从19世纪初起,美国在拉美地区不断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扩张,全面称霸,到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美国在拉美霸权地位下降的开始”,拉美国家对美国说“不”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当今,美拉关系已不再是“一头大象和一群小绵羊”的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了。   其三,美拉关系史走过了从合作到对抗到相互依存的历程。美国“门罗宣言”发表后,深受拉美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赞许;美拉关系十分友好,在对付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和侵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合作。但随着“门罗主义”的发展、衍变,美国同拉美国家的利害冲突愈演愈烈,对抗不断升级,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各个领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洲地区的关系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原对立各方均主动采取步骤,积极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和拉美国家都“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处理美拉关系,以便共同解决美洲大陆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扫毒、环保、移民等”。 四   此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美拉关系的专著,它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而且具有实际操作上的意义。它指出拉美地区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试验场,揭示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实质、目标和实施手段;这一切均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对美国和对拉美国家的政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系数,必将在处理中美、中拉关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此书在研究、编纂方面并非是无瑕可击的。通览全书,有三大主要之点值得提出来商榷:   其一,此书比较系统、完整地交待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然而,作为一部专著,在“论”字上尚欠火候,特别是对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阐明尤欠功夫。   其二,此书由于只关注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探讨,几乎是完全忽略了拉美对美国政策的研究。书中突出的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及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反应——欢迎或反对,赞同或抗争。拉美国家19世纪初赢得独立以来,有没有自己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有没有处理同美国关系的准则?有没有依此准则定出的政策?当然有。可惜《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中没有必要的阐述。   其三,书中对二战前后美拉关系的资料处理简繁落差过大,编纂体例上显得不太一致。 宋人戴复古《寄兴》诗云:“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作为我国首部美拉关系史专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此书实为一部力作,值得认真研读。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