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5 > 第三期
第三期
“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肖炼 来源: 时间:2015-06-16
“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 肖 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1-23日在香港召开。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探讨了美国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的经济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将境外学者的观点综述如下: 美国代表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以哈丁为代表的看法,他认为,中美关系目前受三个方面问题的困扰:(1)双边关系受人权、台湾问题、贸易赤字、军售、西藏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的困扰,双方矛盾和摩擦不断;(2)双方互不信任;(3)克林顿政府忙于处理国内事务,不像尼克松和布什那样重视中美关系,缺乏对华政策的长期考虑。这样,中美关系的决策就让给了国会。国会中共和党保守势力控制局势,他们更关心的是朝鲜核武器问题、越南问题及美台关系升格问题,而中美关系不在其视野之内。目前,国会正酝酿讨论对华关系的修正案,这将使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   另一类是以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邓伯格教授为主的观点,他认为中美目前的困难状况是暂时的,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利益将使两国克服目前的困难。他建议中国应学会做游说国会议员的工作,影响国会以改善中美关系。 港、台学者认为,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关系在削弱,与台湾的竞争在加强;美国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在加强,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与日本相比,美国产品在中国缺乏竞争力,售后服务差,美国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和美国一样,把中国既看成是一种机会,又看成是一种危险。美国需要日本作为平衡中国的力量,同时,日本也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东南亚国家既怕中国,又怕日本,所以,他们希望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中国也会与美国合作,反对日本的野心。没有日本的参与,中美关系是不全面的。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日美贸易不平衡与中美贸易不平衡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由于双方宏观经济因素,如储蓄率和投资率不同而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雁阵式发展模式,劳动密集型和土地低成本型出口导向引起的。中美双方关于农产品贸易影响了澳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美国政府对农产品有补贴,澳大利亚则没有,农产品出口是澳的主要出口项目,因此,中美贸易损害了第三国的经济利益。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