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出版物>美国研究>1994 > 第一期
第一期
克林顿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
作者:陈克容 来源: 时间:2015-06-16
克林顿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 陈克容 (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系)   克林顿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是复苏缓慢的美国经济和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和改善的经济问题。从目前克林顿提出的主张和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来看,我认为,克林顿经济学的主旨就是:以充分就业、长期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政策目标,实行既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又要充分重视市场作用的折衷主义路线。具体内容包括:在短期内采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措施。1993年政府将增加联邦开支300亿美元用于基建项目、教育、医疗以及向市镇的拨款等。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在税收方面予以鼓励。对长期来说则要着重从消费转向增加投资,积极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削减联邦赤字,为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克林顿在其“经济振兴计划”中提出要在四年内增加税收2460亿美元,同时限制联邦开支,将预算的增长限制在经济的增长水平之下,并争取将年赤字3340亿美元减少一半。他计划投资1600亿美元用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等方向,着手进行全国统一电脑信息网等工程建设。他还将实行推广成年人教育制度和革新教育、改进医疗保健制度,并且要在4年内创造800万个新工作岗位。此外,减少美国国防开支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从克林顿的经济政策以及他的主张来看,可以说,克林顿经济学实质上是对里根经济学的否定。它一反过去“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经济干预”的主张,重新回到了强调“政府参与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上来。但是克林顿经济学基本上是一个多种学派的“综合”。它并没有要像肯尼迪那样专一地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也没有像里根、布什时期比较明确地以供应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为基石。这种“综合”是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互相渗透相关联的。现在,人们对于货币因素的重要性、顽固的失业问题、为解决“结构性”失业而提升地位的人力资本政策以及普遍重视国家长期规划的作用等方面逐渐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共识。这种“综合”也是建立在总结战后凯恩斯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思潮所作的“折衷”。这种折衷主要表现在: ①克林顿立足于长期经济发展,把政府干预放在促进投资和削减赤字上,而削减赤字是和凯恩斯主义把“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概念意义相反的。政府干预则不同于新自由主义,但削减赤字又比较符合他们对传统“健全财政原则”的主张。 ②克林顿主张增税,而且主要是增加富人的税收。这实际上否定了“利益逐层渗透”的理论。克林顿重新提出公平负担原则和主张实行“有权得益经济政策(Entitlement policy)”,即认为美国人都应有工作,人人有权享受医疗保健和接受教育,它强调个人的权利而不是工作机会;进行税制改革和扩大政府开支一样,都是要用来谋求预算平衡。与此同时,克林顿也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因而他也强调要提倡竞争。 ③否定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府失败论”,改变以往自发调节产业结构的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加强以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政策。 ④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局限于一般总量的总需求管理或总供给管理,而是强调结构性调节,把重点放在促进投资而不是消费上。 此外,克林顿经济学所主张的增加政府对普及教育、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则反映着宏观经济学的普遍的共同主张。 由于克林顿经济学才刚刚出现,因此虽然从理论上和根据以往实践而作出的判断来看,它似乎是比较现实的,能比较确切地反映美国经济的现状和特点。但是克林顿经济学对付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摆脱“四高”局面的成效如何却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联邦财政赤字的控制以及削减的绩效;②对投资的需求以及消除高失业率而使人们建立起来的信心;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④国内外经济的结构性发展平衡。 从短期来看,克林顿经济学出现了不少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①克林顿主张削减赤字,其措施是一方面紧缩了政府开支,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开支以刺激经济复苏。这个矛盾再加上对赤字的把握历来是个难题,因而容易让人想到1985年《格拉姆—拉德曼》法案的流产。不过,人们也许可以认为这种矛盾是暂时的,并且在当前美国经济条件下如果是暂时地使赤字增加也会有好处。保罗·萨缪尔森就对“暂时赤字增加刺激失业率下降”保持信心,其理由是:“当成功的反衰退计划扩大总收入,从而增加社会积蓄时,总投资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果我们能有效使用长期闲置的资本和失业劳动力,我们将有更多的属于美国的资本品以增强1997年美国的生产力。”(保罗·萨缪尔森:“克林顿最优可行性方案”,《国际市场》1993年5月17日。) ②大幅度削减军费而造成的失业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相矛盾。由于军工工业是美国重要的部门之一,军费的削减必然带来军工业的萎缩,这将使许多工人失业。在短期内,必将加大克林顿解决失业问题的难度。 ③医疗保健计划不仅加重小企业负担,不利经济复苏,而且也将增加政府开支,削减赤字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这就是说,处在形成过程中的克林顿经济学仍迫切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它所奉行的折衷主义路线的经济政策更需要尽可能地“综合”各派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博采众长,总结经验。与此同时,在经济学方面,这种“综合”正是表明经济学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在,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产权学派、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合理预期学派和供应学派等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论都不能简单地胜任宏观经济学的需要。只有“创立”这样一门“经济学”——在各个流派观点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的框架来综合各种学说流派的观点,并且根据战后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在“反危机”和治理“滞胀”局面的经验基础上对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兼收并蓄,克林顿经济学才有可能比较成功地解决问题。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